生命的未來讀書筆記-看一個學術大牛的成長之路
這本書可以看做 Craig Venter 的學術生涯的自傳,這位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如今又走在合成生物學前沿的科學家的一生,多姿多彩。而一個科學家的自傳,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他參與過的研究和思考問題的邏輯脈絡,而這正是值得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學習的。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心中總會想到因為馬斯克而火起來的「第一性原理」,科研的關鍵是問一個好問題,這裡不止要有好奇心,還要能夠問出能激起最多問題的問題,最好的問題,是那種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才能部分解答的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串起自己一生的研究,而這正是 Craig Venter 做的。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問了自己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的書名中提到的問題,而Venter一生的研究,則是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要回答生命是什麼,按照第一性原理,就要回到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元去看,而不是類比的用日常生活的經驗去主觀臆斷。而所有的生命,歸根到底,都是可以看成數字化的信息,也就是其DNA序列,沒有DNA提供的關於如何合成蛋白質的指令,執行生命功能的蛋白質會在幾天內全部降解,而沒有蛋白質去維持細胞的結構,生命就無法將自身與外界環境區分開,更無法自我複製。
如同在一篇文章中,不是每一句都必不可少。不是所有DNA記錄上的信息都是同等重要的。Venter 問的下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基因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一種方式是去逐個將基因從細胞中刪除,如同你刪掉小說中的一句話,看看讀者是否還能懂,但這種方法不止費時費力,還會由於生物體與環境的複雜相互作用變得難以解釋。而如果從頭開始創造一個能自我複製的生命體,在這個過程中只使用最少的基因,那麼就能夠確認這些基因是維持生命的充分必要條件。這就如同去找出一本書的關鍵語句很難,那就看誰能用最少的話來複述這本書的觀點。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另一個感受是除了具有能問出根本性問題的洞見,Venter的成功也來自於其對於細節的追求和超強的執行力。書中對實驗細節的描述以及一次次的失敗令人記憶深刻。隨著現代科學的進展,做實驗早已不是一個人在實驗室中的業餘愛好,而是需要團隊合作,還需要工程師般的一絲不苟,才能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上的難關,搶先搞出大新聞。沒有這些默默的付出,也就沒有那些能夠改變歷史的科學發現。這一點同樣值得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學習,不只是關注前沿進展與突破性創新,也要考慮一個個的技術細節,成本和效率的優化,厚積薄發,先從做好技術員開始。
最後說說合成生物學的進展,合成生命有很多可能的應用,比如合成出會發出熒光的彩虹魚,合成能夠處理污水的超級小球藻。可能的應用領域不止限於健康或農業上,我們可以通過合成生命解決諸多實際面對的問題,比如能否通過合成一種細菌來吸收霧霾。自然有不少腦洞可以開,但我覺得最妙的書的結尾給出的,即所謂life at speed of life。指的是如果我們有一天在火星上發現生命,那麼我們可以猜測其有可能也是以DNA 作為其遺傳物質的,那麼我們不必將火星上的生命搬回地球研究,只需要帶上一個小型的測序儀,將火星生命數字化,然後以光速將其基因序列傳到地球。然而再通過合成生物學的手段,從頭製造出一個火星生物。雖然目前我們只能靠合成細胞,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個未來註定不會只是科幻小說。
擴展閱讀
了解我們的食物和我們自身的關係,會帶給我們健康
《運動開展大腦》這本書那裡有趣,那裡有用
六本生物學科普書,解答那些你感興趣的基因相關的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