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是誰搶了誰的飯碗
聽到過不少聲音,那些聲音來自於茶農:我家茶很好,可是賣不出價;我家的茶是有機茶;我家的茶是高山茶;我家的茶無污染不上農藥;我家的茶是正宗的西湖龍井;我家的茶是正宗的正山小種;我家的茶是最棒的碧螺春;我家的茶是真正的古樹普洱茶……誇自己家茶的人不在少數,然而市場的聲音又是如何?
來自於市場的聲音卻非如此:好茶真的是越來越貴了,喝不起了;我為什麼要為商家的過度營銷買單?茶葉市場一片混亂,哪個茶才是好茶?什麼普洱茶,什麼老白茶,都賣這麼貴,惡意炒作!某寶9.9包郵,呵呵噠!XXX茶到底值多少錢啊?……
究竟如何?不過是想買茶的人不甘心,賣茶的人都做不到各歸其位,心態不好,隊伍就不好帶了。
先來說說買茶的人。很多人都不說不願意為營銷買單,然而去掉營銷,去掉廣告,去掉尋找資源的服務,真正會喝茶,自己會去找茶的人又有幾個?幫你找來了好茶,卻不願意為跑腿的服務賣單,那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產品的價值僅僅局限於產品本身,所有附帶的服務都是不值得提升產品價值的。這就好比,買衣服我只顧及一塊布價值幾何,一粒扣子價值幾何,卻不願意把人工費用,廣告服務費用計算在裡面。那麼請問,一塊布料給你,你能裹在身上當衣服穿么?沒有廣告,你是如何知道這個品牌呢?茶也是如此,可買茶的人卻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於是,買茶的人就只能不經篩選的茶,茶海無涯,有的人渡海生仙,有的人沉死在海里,然有了茶界眾生相。
再說說種茶、做茶的人。種茶、做茶的人往往覺得市面上的茶價值都很貴,因為他們是做茶的人,他們覺得我200元一斤的茶,到了市場上就變成了1000元,這也太黑了!別人可以賣1000元一斤,為啥我就不能賣這個價呢?不賣1000元一斤,我賣個500元一斤也比賣200元一斤好呀……所以很多種茶,做茶的人就琢磨著去搶茶商的飯碗。有意思的是,他們漸漸發現不管他們怎麼喊,他們手頭上的茶仍然只是值200元一斤,極少能賣成500元一斤的。於是,他們就開始嚷嚷著不公平,憑什麼人家比我差的茶都可以賣成500元、800元,而我這麼好的茶才只能賣200元,真的是太不公平了!事實上,茶商收茶,收去了風險,做了市場調查,做了品牌策劃,做了包裝設計,做了茶品推廣,交了店鋪招了店員,這些種茶、做茶的人都沒看見,只看見了一斤茶被賣到了1000元。這就叫只見賊吃肉,卻不見賊挨打。心態所至,市場始然。
最後說說賣茶的人。茶商其實是在夾縫裡求生存的那一批人,但這種思維顯然是做了茶,進入了茶業之後沒挖到金的人;對於成功的茶商來說,往往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如:普洱茶炒年份,到炒山頭、炒品種,再到炒一些特殊的茶品,73青、88青以及XX號;比如:炒老白茶概念,炒荒野茶、全日晒概念;比如:炒茶的品相,硬生生把金駿眉炒成了全金芽;做熟茶過程中的老茶頭,被炒成了「碎銀子」……這些想花樣來的人都賺到了第一桶金,而跟在後面的人往往沒飯吃。於是,出點子,想路子,搭平台,炒茶葉成為了商人的出路。商家越來越不在意如何把茶的品質做上去,而是在意怎麼賣貨,利潤在手才是王道,頗有點「商人重利輕別離」的味道。於是,市場上以次沖好,喝不到好茶也就顯得理所當然,無人去做,或者行業門檻太低。若是不入茶界,只是站在商道的立場上,倒是很容易理解,但是換在茶上,換作事茶之心,似乎有點格格不入。這即是想好好賣茶人的尷尬處境。
其實,如果喝茶的人能擺正消費態度,用正確的態度接受服務;種茶、做茶的人能端正批發銷售的心態,獲取真正屬於他們的利潤;賣茶的商家能不這麼走炒作套路,大家都用平常心去喝茶;又何來這麼多對於市場、消費方式、經營狀態奇奇怪怪的問題?那都不過是大家都沒有各歸其位,各行其是;都試圖跳躍環節,改變方式尋找結果,最後市場的秩序被打亂,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尋找不到茶。
http://weixin.qq.com/r/0eepsdnEj4TwrZ3S97L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鳳凰單叢春茶與非春茶有什麼區別?通過兩個案例告訴你!
※生活不是詩和遠方的田野,而是眼前能觸摸的細節。
※配上茶席,才能有一盞醇香,許上一世清歡
※前輩幫我看下龍井的品質,好不好,算還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