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陌生人有關的一切(3 歲到 4 歲)第二天課程
目標
教授孩子獨自一人、和朋友在一起時,如果有陌生人接近,孩子需要遵循的前兩項原則:
與陌生人保持一米遠。
不和陌生人談話。
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前兩項原則,讓孩子們初步掌握這些技能。
大人須知
與可能遭受綁架一樣,對孩子們來說,對遭受綁架的恐懼和焦慮同樣是個問題。最開始的兩大原則旨在教育孩子們,在獨處時要保持警惕,可以通過適當的行為來減少自己遭受陌生人虐待或綁架的可能性,同時又不會覺得害怕或焦慮。我們應該通過事實來教授這些技能,而不是通過恐嚇和可能發生的糟糕事情來教育。
你應該特別留意自己孩子的反應。這些反應表明了孩子的想法和擔憂,也能很好地幫助你了解孩子是否對於陌生人過度焦慮或害怕。如果孩子試圖轉移話題、突然不想參與進來、開始表現出破壞性,這可能是為了讓你知道,他們對這一討論感覺不舒服。由於教學材料本身並不嚇人,表現出這些行為的孩子是要告訴你,他/她的心理健康出了點問題。
記住,角色扮演重在實踐,以便讓孩子們學會技能,而不僅僅是概念。永遠也不要恐嚇、嚇唬或製造焦慮。積極!積極!積極!
概念 VS 行動
概念是指孩子通過看或聽而理解的東西,技能則是指孩子能實際演示的事情。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視頻中的個人安全技能只是作為概念存在於孩子們的腦海中,其作用就很小。
孩子們必須將這些技能運用到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掌握它們。這就像是理解了如何騎自行車與實際騎自行車的區別一樣。
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為了促成這一轉變。通過角色扮演,你教授的概念就能直接變成有用的技能。角色扮演能確保孩子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也可以讓你確認,孩子的確掌握了這些技能。
你可以通過視頻觀看這些原則的具體演示。接下來的討論和角色扮演可以讓你的孩子學習這些技能。正如視頻中所演示的,角色扮演不能嚇著孩子。讓角色扮演的過程令人愉快,運用你天生的表演能力讓大家都能享受角色扮演吧。
孩子須知
我們在上節課談到了陌生人,學到了:
- 陌生人就是你不認識的人。
- 無法通過外貌來分辨陌生人是好是壞。
- 當你一個人時,你必須照顧好自己。
今天我們要學習和陌生人有關的前兩大原則。
和孩子一起看視頻
優酷:
與陌生人有關的一切(3 歲到 4 歲)第二天課程
騰訊:
與陌生人有關的一切(3 歲到 4 歲)第二天課程
角色扮演
好了,我們什麼時候應該按照我們學到的原則行事?
當你一個人或和朋友在一起,或者照顧你的大人沒有注意時,你都要遵守這兩條原則。
原則 1 的名字很長,你還記得嗎?
第一條原則的名字叫「與陌生人保持一米遠」。我們也可以稱它為「安全圈」。
演示:一米遠是指成年人手臂的長度加上成年人彎腰後能夠碰觸到的距離再延伸一點點。也演示想像的「安全圈」。
通過接下來的「假如」角色扮演遊戲,來讓孩子們加強對這些原則的理解。
角色扮演:假如你一個人坐在外面的地上玩玩具,這時有個熟人朝你走了過來,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站起來並往後退。如果他們往後爬,而不是站起來,你要說:「如果你坐著,你是要像烏龜一樣爬,還是站起來往後退?對了,你要站起來往後退一段距離。」
好,就這麼遠,和陌生人保持這麼遠的距離就可以了。
你要時不時地伸手,以便孩子能清楚地看到,一條手臂的距離有多遠。
我要你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是壞人嗎?
不。你和陌生人保持一條手臂的距離,是因為你不認識這個人,這是第一條原則。
假如這個人又朝你走了一步呢?
你需要怎麼做才能保持自己的安全圈?
和前面一樣,你應該讓孩子往後退,保持一條手臂的距離。這應該成為下意識的反應。
你往後退是因為害怕嗎?
不,你只是在按原則行事,跟陌生人保持一條手臂的距離。
角色扮演:假如當時你正在玩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你會丟下玩具往後退嗎?
是的,你應該這麼做。那樣的話,你就能看著陌生人,而不是擔心沒把玩具撿起來。
你的眼睛在看哪裡?
你能同時留心觀察玩具和陌生人嗎?
不,你需要看著陌生人。
如果你不看著陌生人,你怎麼知道對方在做什麼?
角色扮演:假如對方說:「你好,我的名字是誰誰誰,你叫什麼?」
很多時候,如果你問一個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時,孩子們會用肢體語言來回答,而沒有意識到搖頭或點頭也是在回答問題。演示其他溝通方式,比如聳肩、點頭和左顧右盼。你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當他們獨處時,就不應該通過說話或肢體語言來回答問題。
你會回答問題嗎?
角色扮演:假如對方說:「你媽媽在家嗎?」「你是不是住在這裡?」
「這是你的寵物嗎?」
不管陌生人說什麼,你會回答嗎?
不要回答,這是原則 2。
這麼做是不是不禮貌?
一些人會這麼覺得,但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比禮貌重要。當孩子和你呆在一起時,你可以培養他的社交技能。記住,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你要替換不同的玩具和人,直到孩子會站起來,往後退並且不和陌生人說話為止。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但這是基本技能。
目錄索引
官網地址
推薦閱讀:
※哪3種成長環境容易讓孩子成年後患抑鬱?
※為自己大聲說話(7 歲到 9 歲)第三天課程
※【自然界】折一把發春的樹枝來搞事情!
※家庭教育:因材施教VS虎媽貓爸(發人深省)
※這個童年博物館,不僅展品能吃,連邀請函、海報都被孩子撕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