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暴風雪中兒子的情緒波動

提前得到警告,今天暴風雪,全部學校關門,大部分單位也放假。從昨天晚上就開始祈禱老公的單位也放假。終於在早上收到確認簡訊!暴風雪家庭日模式正式開啟!

剛開始風比較大,但是下了一整個上午也才剛夠鋪滿馬路的量。不過剛好夠拉人力雪橇的。到了下午總算開始有了些規模。雪很快就積到了小腿。睡了午覺起來,全副武裝下樓鏟雪。爸爸是鏟雪主力。媽媽負責打醬油。姐姐很興奮,拿著自己的小鏟子到處鏟雪。

不過兩歲多的弟弟顯得心不在焉。

太冷了嗎?要不要回去?搖頭。

要不要鏟雪?搖頭。

要不要和姐姐一起去車裡坐一下?搖頭。

我心裡想,會不會是他自己鏟不動,只能看著爸爸媽媽和姐姐鏟雪,所以覺得很沮喪呢?這一次我沒有問他,只是邀請他來幫我鏟雪。我做出鏟不動的樣子,然後跟他說,「媽媽需要你幫忙哦。」弟弟馬上高興起來,一隻手放在我的雪鏟上,和我一起推雪鏟。我當然感覺不到他的力氣,不過還是很謝謝他,說,「幸虧有你幫忙呢!」

又鏟了一會兒,弟弟突然僵了下來。怎麼回事?他兩眼盯著一個方向。看過去,原來是對面人家在用揚雪車除雪。揚雪車和除草機差不多大小,一個人推著前進,把路上的雪吸進車裡,再通過一個管道噴射出去。管道的角度可以調節。有經驗的人,很快就可以把路上的雪轉移到不礙事的地方。雪被噴射出來的樣子還是有一點壯觀的。弟弟估計是害怕那個揚雪車了。

我摟著他問是不是害怕了?他點點頭。我問他是不是覺得像恐龍?他猶豫了一下,不過還是點了點頭。我抱著他問要不要過去看看。搖頭。我試著給他解釋這是揚雪車,是有人控制的,不會傷害我們。不過弟弟似乎還是被揚雪車的力量震懾著。我問他要不要回家。他點點頭。

回到溫暖的家裡,弟弟放下心來,和姐姐一起聽我講故事。不過這一次,我感覺他沒有以往的專註。等故事講完,我問他,是不是還有一點害怕那個揚雪車?弟弟點點頭。我說,這個揚雪車和火車一樣,都是由馬達帶著才能動起來的哦。然後拉著他,「我給你畫出來吧!」

媽媽是個畫畫低手。不過簡單的示意圖還是會畫的。先用粉紅色在紙上花了一些曲線,告訴他,這是雪。然後用綠色畫了一個大方塊,後面跟著一個火柴棍的人,告訴他,這是揚雪車,後面有一個人推著。弟弟馬上指出來,還有輪子。對哦,我怎麼把輪子給忘了。趕緊加上。然後在大方塊上方加畫了一個長方形,表示揚雪車的管道。在揚雪車大方塊裡面塗上一團橙色,告訴他這個就是馬達。馬達轉啊轉,把路上的雪卷進來,然後再推出去。雪就從那個長方形管道里噴出來了。我再用粉紅色在長方形上面畫了一些線條。弟弟終於高興起來,拿支畫筆學我的樣子畫那些被噴出來的雪。

接著我又給他解釋,他最喜歡的托馬斯火車也有馬達,而且比揚雪車的馬達厲害多了!他又要我畫托馬斯。我畫了一個大大的托馬斯火車,特意用了橙色畫筆在裡面畫上一個大大的長方形當作馬達。媽媽的繪畫水平實在拿不出手,不過在孩子眼裡,那就是厲害啊!弟弟拿起筆在托馬斯煙囪上畫上了幾筆,說「一樣的。」然後又央我畫一個裝煤的車廂,他來畫輪子和煤。

接下來的時間,他就很開心地自己一個人玩起來。我乘機開溜:)

弟弟的情緒幾次波動,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對於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挫折幾乎是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巨人國,什麼東西都是大一號的,想自己做點兒啥都必須要有人幫助,而且隨便一個巨人就可以把我們抱起來拋到空中。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對於孩子來說,不就是生活在一個巨人國里嗎?我們說要給孩子挫折教育,其實真的有點多餘。孩子們經受的挫折已經足夠多了。今天鏟雪的短短二十分鐘,弟弟就遇到了自己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遇到了自己沒有辦法理解的力量。這讓他「心不在焉」,讓他「害怕」。這種體驗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那就會讓他持久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否定自己的力量。

挫折本身並不可怕。遇到挫折產生負面情緒也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挫折以後產生的負面情緒淤積。那些淤積的情緒就會變成一個化膿的舊傷口,時不時地流膿出來,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為家長的我們,真的不要故意給孩子啥挫折教育了;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要說他們不夠勇敢這樣的話哦。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給他們提供有效的信息,幫助他們重建信心,才是正道。

這一點,其實也是蒙特梭利教學中特彆強調的:不要給孩子額外的挫折。蒙特梭利的教室里,幾乎所有給孩子們用的東西都是孩子們自己可以比較輕鬆取放的。孩子很專心很努力,但還是不會操作教具。老師不能著急,很可能是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說一句,「謝謝你和我一起做這件事情。下一次我們再接著來好嗎?」稍微退回去一點,重新找准孩子的腳步,然後再協助他們前進。信心就是是這樣一點一點慢慢地在成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推薦閱讀:

孤獨始於童年
剛剛看到——真希望是假新聞
寫在世界讀書日的今天
如何申請國外蒙台梭利AMI培訓點的培訓機會?
你是如何走上蒙台梭利(教師或家長或其他有緣者)這條路的?

TAG:蒙特梭利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