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變數與黃牛銷售大媽的心機
很多朋友都很喜歡也很想買小米手機,但真正落實到去買的時候,就立馬玩完。
小新遇到的最經典的一幕是小米5發售不久,正趕上2016年春節的時候。有兩對夫妻討論買新手機的問題,他們四個人都是小米手機用戶,其中一個是手機銷售(男)。加上小新也是一個曾經的小米手機用戶。
做手機銷售的大哥跟自己的老婆說想買一個小米4,想試試刷WP10系統。這大哥老婆堅決不同意,因為兩口子將要買的是一部主力機,而且上班的時候經常到處跑要頻繁用手機聯繫同事。
這大姐表示:以前用的小米手機太卡,還修過兩次,而買的聯想手機用了快三年用微信什麼都不卡;所以要麼不買,要買就老老實實買一個好一點的聯想、華為、蘋果手機,小米不考慮。
另外一對夫妻屬於在城裡辦公室上班的白領,一邊在一旁說和,一邊表示小米質量還不錯,上一次自己的進水了,晾了一個星期就沒事了。
可是勸著勸著這對夫妻的男方——就叫白領大哥吧,話鋒一轉表示想要買小米5。然後白領姐姐立馬就不待見了,迅速出擊,表示小米5的屏幕太脆弱了,一摔就碎了,花那麼多錢划不來!
……
今年2017年的春節又見面了。
做手機銷售的夫妻一年內升級了電腦,買了一個聯想的平板,一部樂視手機,並準備再買一部蘋果手機做主力機,現在的主力機還是iPhone5。
白領夫妻買了iPad Air2,升級了手機,買了一部樂視、一部一加。原因是,小米在性價比與產品特色上沒有亮點,而一加還有OPPO、步步高的快充功能。
面對小米,這樣一個互聯網上花樣百出的營銷能手,大部分用戶自覺自己智商不夠,對其有著很深的防備心理。
前兩天IDC的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數據報告中,小米的的大幅下滑慘狀就不多提了。小新就聊一聊小米的幾個變數吧!
首先是,線下渠道開拓不力的命題。
這是一個偽命題。難道線下渠道只有廠商自家的專賣店嗎?顯然不是。
小米手機無論在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合約機賣場,還是迪信通、愛施德、國美、蘇寧等等現下大賣場的各地連鎖店內,到處都是小米的攤位。怎麼可能線下渠道開拓不力?
小米還與三大運營商簽訂了幾百萬台的包銷合作,可以說小米的線下渠道在2015年都已經成熟了。不成熟的是小米自己還沒想好怎麼做的「小米之家」而已。
相同的市場渠道下,華為手機都保持可觀的成長,小米手機下滑這麼慘顯然不是線下渠道沒做好的鍋。
第一個最直觀的可以幫小米背鍋的是電信運營商。
2015年4G就已經完成了全面推廣,2016年電信運營商對合約機推廣力度大不如前,包銷協議大不如前。所以2016年被稱為線下自有渠道年,而靠電信運營商在過去活的如魚得水的酷派,在2015年到來之際迅速賣身套現走人。
所以,小米2016年滑鐵盧顯然跟過去極度依賴電信運營商有關。畢竟電信運營商的補貼力度是由領導決定的,容易操作。
第二個,不得不回到產品質量的問題上。
說到這一段肯定會有很多粉絲OR水軍噴小新是黑小米,那小新就不在這裡多說了。
大家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多找幾個周邊用過小米的朋友做一個調查訪問,或者到小米手機的各大論壇親自觀光。小新買過用過小米手機,也問過許多周邊朋友對買手機時關於品牌的選擇。
參照文章開頭的「事故」,總的來說,無論小米手機質量如何,其實在普通用戶心中對這個過度營銷的品牌具有很強的防備心。
而OPPO、vivo、聯想甚至是金立等等這些老牌手機廠商,諸多用戶都使用過,都對這些品牌的產品、服務、售後、形象有著直接的交流經驗。對於這些品牌產品的特性都很了解,易於掌握能夠控制成本。
但面對小米的時候,只能在對方顯得聰明的時候,我要努力爭取比你更聰明一點。
這也從另一方面看出,小米產品線產品定位過於模糊不清。雖然從表面上看,小米一直在學習三星的產品線、產品定位,但三星手機一直都有著很深的高端商務定位基調。小米缺乏一個這樣的堅實的覆蓋面廣的定位。
小米一直為了互聯網模式,全面定位高附加值的年輕活躍用戶,但這些用戶不像高端商務用戶一樣能引起長期的價值消費風潮,從而獲得整體市場的認可。
再者小米手機線下售價是非常高的。
小米手機雖說靠著互聯網模式進行輕資產運營,但線上搶購的模式把諸多用戶拒之門外。這為各渠道在線下售賣小米手機給足了加價空間。最後的價格並不比OPPO、vivo、聯想等線下品牌低。
沒有對比就沒有說服力!2015年,蘋果、三星的旗艦手機在各大電信運營商的合約機,最低價格為2999,而當時小米的旗艦產品小米4,合約機價格為2799。
就連現在的各大電信運營商線上營業廳頁面,查找手機分類里,小米還牢牢的排在第一位。而且小米note2的合約機價格已經飆升到了3699。直接趕超蘋果、三星。
小米便宜嗎?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紅米系列身上。對比下來同配置產品,小米、OPPO、VIVO價格相差無幾。
有了豐厚的利潤回報,線下渠道的銷售們也非常樂意主動推銷。
2013到2015年,小米的產品成功獲得了上至一二線城市黃牛個體戶下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鄉村銷售大媽的青睞。這些大媽大哥在介紹小米產品時,都是扯著嗓門臉上洋溢著走到了大城市一線的驕傲榮光。
分分鐘的潛台詞就是:你們這群low雞!
2015年的幾款低端紅米機型直接靠著電信運營商補貼,送到了鄉村主流OR非主流青年手中。當然在價格上也要比一二線城市高出300到400的水準,與OPPO、vivo站到了一起。
但2016年就不同了。
大過年的,在城裡打工的Lucy、Andy、Vivian等等麻雀半鳳凰們,甚至是廠工廠妹們都一個個拿著很便宜價格淘來的小米,在路邊擺出妖艷的姿態。大叔大媽們臉都被打碎了,需要深情的撫慰。
但更令他們傷心的事情發生了——小米多款系列產品都在線上放開銷售!畢竟2016年小米要力推自己的小米商城、米家,要通過各種手段為這些平台導流,登時線下賣場們就顯得無比的尷尬。降價太多,自己不賺錢就沒必要再賣;降價不多自己賣不出去也不怎麼賺錢。
所以說其實2016年,是小米為了推自家的小米商城、米家,自己親手毀掉了自己以往建立的線下渠道。
整個2016年,黃牛大叔銷售大媽們臉疼了心碎了不再熱情了,他們眼裡的小米不再為他們著想了,不再把他們當做聰明的「朋友」甚至是「一線」「名媛」「紅人」看待了。於是他們順手就把小米的模型機扔在了角落裡吃灰,積極的響應OPPO、vivo、華為甚至是金立們的盛情邀請,挎著小包到省城讓各大手機公司培訓的小姑娘們給自己臉上撲上濃墨重彩。
但,小米的各大運營商合約機相對來說一直還是很堅挺。
最後是小米生態鏈企業。
小米生態鏈企業說白了就是小米用來在各大硬體公司中搜羅人才,鼓動他們出來創業,然後小米再用資本、供應鏈的手段將這些公司控制住,共享他們的技術資源。同時利用他們緩和供應鏈矛盾,在供應鏈上收編心腹。
從小米盯上華強北的新創造——充電寶開始,小米便在生態鏈企業的道路上越來越不像話。小米充電寶最初是小米幫助自家供應鏈向金屬製造過渡用的一款產品,他幫助小米供應商打磨了CNC金屬加工流水線,獲取了一定的金屬加工經驗。
隨後看到小米品牌的號召力之後,便大舉上馬生態鏈企業。但其實幾年的實踐證明小米的品牌號召力並沒有那麼強大,強大的是小米自身的流量能力,所帶來的巨大轉化。
小米根據小米手機、紅米手機、路由器、電視、充電寶、耳機等等產品線、生態鏈企業的各種產品配件配合,幫助供應鏈消化落後產能籠絡心腹,彙集力量協助心腹們進行技術升級。
不過生態鏈企業的模式一出,小米的供應鏈規劃就被完全拖累了!
原本小米是想靠著生態鏈消化小米供應鏈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剩餘產能,以及用來做最新技術的實踐。最後沒辦法,生態鏈企業需要的供應鏈技術不能落下,還得紅米系列出馬,繼續撐起原有的塑膠供應鏈。使得小米的整個金屬工藝供應鏈落後一年,落後行業一代的水平。
而在生態鏈企業上,小米足可以直接像無印良品、名創優品、網易嚴選一樣,找到國際大牌的ODM供應商,先篩選出一批優秀產品與自己的供應鏈對接,再慢慢進行定製化改造,之後再利用資本手段吸納這些企業。這樣可以迅速打開產品品類,起到撫慰供應鏈的作用。
現在小米供應鏈企業的運作方法則是一步到位,直接吸納這些企業團隊,從零開始研發產品,這些硬體產品的運作周期沒有兩年怎麼夠?兩年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這同時也影響到了小米線下渠道的推進。產品品類過少,線下店的效率就難以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進行提高,小米對於做小米之家線下店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同時小米生態鏈企業涉及的品類業務範圍太廣,使得用戶不由得懷疑其產品質量,而面對更長遠的產品創新、高端之路,更是無能為力。要知道真正的高端用戶,都是有能力直接調查這些產品背後的團隊、供應鏈、價值、運作模式。
在這方面來說,小米還不如以良品篩選的模式,像網易嚴選一樣大肆宣傳相關產品生產商是XXX大牌的ODM供應商,XXX大牌同款,這樣的模式反倒更容易拿下高端用戶群。為品牌良性穩定發展打下基礎。
結語
小米的這些決策不能算是失誤,只能說是小米極強控制欲的創始基因決定的。這種基因風格無法改變,只能以這種模式運作。畢竟現在的小米不是靠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嚴格運作,雖然能夠及早預測到即將面臨的風險,但為了相關利益還是不能壯士斷腕、客觀運作。
又或許現在的市場體量是小米團隊自己心目中的真實水平,所以才不敢實行更大膽的產品策略、供應鏈策略與線下渠道策略。導致如今的大幅度縮水。
這也是小米必須面對的劫難。經歷過此次危機之後,相信小米的管理水平將會更加專業。
而小米現在的市場滑鐵盧,不能證明是小米的慘敗,能證明的是:
過去,小米是靠著互聯網的概念牽連藉助各方勢力,然後「投機取巧」靠著強勢的商務談判拿下大把優勢資源渠道,虛張起來的體量。2016寒風吹來,小米還不願意理性進行利益分割,造成了尷尬局面。現在來看也只不過是擠擠水分,還原了小米的真實實力而已。
2017年,經歷過3D玻璃製造技術積累的小米,有望將相關技術覆蓋到紅米系列產品上,從而拉高競爭力——以供應鏈的比拼讓自己回暖。
文/水上焱
本文系百略網(百略網-專註泛互聯網商業革新和科技創新)原創,微信ID:wwwbailve。
推薦閱讀:
※Oem和供應商關係是怎麼樣的?
※物流供應鏈行業有什麼靠譜的組織和證書?
※製造業的未來在哪裡?
※採購應注意些什麼?
※採購還是物控?後面路途的發展,懇請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