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丨上映40周年紀念,從《陰風陣陣》到《雷瓦納和悲傷女神》

2月1號是《陰風陣陣》在義大利上映40周年的日子,儘管有些人說看過之後覺得可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也從來沒礙著這部義大利經典在各種各樣的權威恐怖電影排行榜上露臉(注1)。借著這次上映40周年,這部電影又在義大利以4K修復公映了一次,這篇文章的封面圖就是這次再映海報的一部分。

這種機會當然不能錯過,所以我趕緊去影院看了。因為可以選擇的時間又少又糟糕,上映的影院又不是很多,只能緊接著看完《分裂》趕緊換到隔壁影廳把這部經典看掉。如果說有什麼體驗的話大概是...在大銀幕上面確實比在電腦上看嚇人非常多。

當然一方面原因是影院的氛圍肯定要比當年第一次看時坐在電腦前面體驗來的更讓人浸入,另外一方面是對我來講,曾經片中隔洋相望的異國情調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當然能帶來更加深入的感受。

這次4K修復可以說還是相當成功,不少場景的顏色變得更加艷麗。除了記憶中最為深刻的紅藍兩色外,綠色和黃色在這次修復里似乎表現的比以往更加搶眼了一些。這兩種色彩在片中更強調了「病態」和「邪惡」。這一切似乎都讓人想起去年的那場耀眼而精緻的病態秀——《霓虹惡魔》。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不止一次承認《霓虹惡魔》深深受到《陰風陣陣》的啟發。

作為一部義大利電影,片名 Suspiria 不是義大利語,而是來自拉丁語 「Suspirara」的變位,本來意味著「嘆息」。這樣倒是一個像類似於去年《屏住呼吸》一樣,適合恐怖片的普通片名。好像反觀中文譯名《陰風陣陣》想起來倒是更加直白貼切,這次在影院也是直觀到色彩+Goblin詭異配樂營造出的強大氛圍,妖氣陰風透過銀幕撲面四溢。

實際上本片片名來自於英國浪漫主義大師托馬斯·德·昆西所著的詩文集《來自深處的嘆息》(Suspiria De Profundis)其中的一章《雷瓦納和悲傷女神》(Levana and Our Ladies of Sorrow)所塑造的形象。他在文章中認為除了傳統的「命運三女神」「復仇三女神」「藝術之神」(注2)和「美惠三女神」之外,還有「悲痛三女神」。分別是:嘆息之母(Mater Suspiriorum)黑暗之母( Mater Tenebrarum)和悲泣之母(Mater Lacrymarum)

「因此,雷瓦娜常與動搖人心的力量密切相關:她因此沉溺於悲情。「這幾位女士,」我看到雷瓦娜正在與她的使者交談,便對自己輕聲說,「就是悲傷之神。她們一共三位,就像美惠女神一樣有三位,美惠女神用美麗裝點人生。命運之神也是三位,在神秘的織機中編織著人生,總帶著悲傷的色調,有時也用戲劇性的深紅和黑色來表示憤怒。復仇女神亦是三位,受到嚴重侵犯的人們召喚復仇女神,她們便帶著復仇而來。藝術之神曾經也是三位,讓豎琴、小號或路特琴擔起人類激情創作的重任。而眼前的這些,便是悲傷之神,三位我都認識。」」

——摘自:《【哈佛經典】英國名家隨筆》譯言古登堡計劃

阿金圖 (註:本文中所說的「阿金圖」就是《陰風陣陣》導演達里奧·阿金圖,在不少地方被翻譯成阿基多。因為阿金圖更符合音譯,所以用此譯名。)就是受了這篇文章的啟發,以其中的嘆息之母為靈感,創作了《陰風陣陣》。後來又陸續把對應著「黑暗之母」的《地獄》(1980)和對應「悲泣之母」的《惡靈之淚》(2007)搬上了銀幕。這三部被稱為「母親三部曲」。

故事中的三位悲傷女神(實際上是女巫)發跡於11世紀初的黑海沿岸,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她們週遊世界,累積了巨大的財富和權力,身後只留下破敗與死亡。到了19世紀,她們委託居住在倫敦的義大利建築師 E. Varelli 設計了三棟大宅,作為她們各自的據點,分別坐落在德國的弗萊堡、美國紐約和義大利羅馬。

《陰風陣陣》中的建築名為 Haus Zum Walfisch,就坐落在弗萊堡市區

《地獄》中在紐約的這個建築只是一個臨時的布景裝置。

這個房子具體拍攝地的信息找不到,不過在故事的設定,悲泣之母實際上在藏在羅馬的Palazzo Velli

《陰風陣陣》中住在德國的嘆息之母的名字是 Helena Markos,又被稱作為黑皇后,是三位母親中最年長和睿智的。這點其實和《雷瓦納和悲傷女神》中的設定不太一樣,在那篇文章中其實最年長的人是悲泣之母。《地獄》中住在紐約最年輕殘酷的黑暗之母沒有名字,而《惡靈之淚》中住在羅馬最美麗強大的悲泣之母的名字則不為人知。

雖然電影中的嘆息之母有自己的名字,但是片中的演員 Lela Svasta 卻沒在電影中留名。因為這位只出現寥寥幾個鏡頭的最終 Boss 只是一位阿金圖在羅馬的大街上找來的90多歲高齡的前任妓女。

《陰風陣陣》的劇本來自當時阿金圖的女友 Daria Nicolodi,這個姑娘當時本來就對女巫和黑魔法題材著迷。她說靈感來自於她的祖母告訴她的真實經歷:在一個戲劇學院,老師們不僅僅教授藝術,而且還教黑魔法。不過後來阿金圖闢謠說這是編的故事。

《雷瓦納和悲傷女神》這篇三個悲痛女神的設定不僅僅影響了阿金圖。頗為著名的科幻/恐怖小說家Fritz Leiber(注3)在《陰風陣陣》上映的同年很巧合的發表了一部名叫《Our Lady of Darkness》的小說,開頭便引用了《雷瓦納和我們的悲痛女神》這篇文章。而且巧合的是這部小說也專註於建築和一些地點所潛伏的邪惡。但是這本小說是洛夫克拉夫特式的,而且雖然引用了關於悲痛女神的內容作為開頭,但小說裡面沒有女巫,而是男巫。

在1989年義大利恐怖片導演 Luigi Cozzi 也以此文為靈感拍攝了一部名為《黑貓》的電影,雖然說與愛·倫坡的小說同名,但是基本沒啥關係。故事關於一堆電影導演想拍攝《雷瓦納和悲傷女神》這部和文章同名的電影,結果在拍攝的過程中居然真的召喚出了雷瓦納和三位悲傷女神...雖然聽起來好像有點意思,然而根據看過的人評價來說,並不是一部什麼值得一看的作品。

其實這樣說來阿金圖的「母親三部曲」若要追溯的話其實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9世紀中期,深究起來和傳統文化也並沒有太深的淵源。《雷瓦納和悲傷女神》這篇文章似乎也只能說被為數不多的幾部作品艱難的維繫起來。但值得慶幸的是某種程度上它還會隨著《陰風陣陣》繼續延續下去,除那些難以計數或多或少受其影響的電影,《陰風陣陣》也將馬上以全新的姿態還魂。

就在40周年紀念的當天,女神蒂爾達·斯溫頓,超殺女科洛·莫瑞茲和《五十度灰》女主角達科塔·約翰遜主演的翻拍版《陰風陣陣》殺青,現在正在歐洲的電影市場尋找買家。而值得一提的是原版的女主角傑西卡·哈珀也將回歸,不過她目前在電影中的角色叫做Anke,而這個名字並沒有辦法對應原版,所以具體她會有怎樣的參與度目前還是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的大Boss嘆息之母這回請了瑞典的超模瑪高莎·貝拉出演,在網上翻了翻照片,眼角眉梢的冷漠帶著些蔑視,加上身高和稜角分明的鋒利感,不愧為超模。考慮到應該也不會出場太久考驗什麼演技,感覺確實是個不錯的選角。

想提前判斷新版《陰風陣陣》確實是件很難的事兒,執導過《我是愛》盧卡·圭達尼諾似乎看起來靠譜,但也沒什麼非常令人稱道的作品。至於女神蒂爾達·斯文頓我當然是一萬個期待和放心。但說到科洛·莫瑞茲的話,她確實是個討人喜歡的女孩,演技也是不差,可是...近幾年她參與的電影口碑都是一片慘淡,外加翻拍版《魔女嘉莉》算是毀了,儘管不是她的錯,但敗筆在前,現在這部也是捏一把汗。達科塔·約翰遜更是如此,好像靠《五十度灰》走紅之外也沒能拿出什麼證明自己的作品....

聽起來好像不容樂觀,而且現在奉為經典,當年有時代感的燈光和場景設計甚至配樂在現在這個年代還原也都並不合適。

不過我對於這次翻拍的期待不在於如何能還原這個故事。因為說實在的,原版《陰風陣陣》的劇本其實存在著不少問題,甚至有些內容要到了後續的電影中才有合理的解釋。所以其實對我來講,這次翻拍能利用好卡司在原來的基礎上講出精彩的恐怖故事的話我就可以滿意了。至於其中巫術和黑魔法的部分能否延續或者改進原來「母親三部曲」中「悲傷之神」的設定,這就要上映後再給我們答案了。

注 1:一些排名包括:《帝國》雜誌史上最偉大電影第312名 /《娛樂周刊》史上最恐怖25部電影第18名 / 《Totle Film》史上最佳50部恐怖片第3名 / IGN史上最佳25部恐怖片第20名 / 豆瓣 2010年評選100部最佳恐怖片並列第11名

注 2:藝術之神也就是繆斯,現在通常認為有9位。不過公元2世紀羅馬時代的希臘地理學家保薩尼亞斯說一開始只有三位繆斯,為三位一體的老一輩詩歌女神。這三位繆斯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進行崇拜儀式時所需要的詩歌形式和技巧。後來繆斯女神被分為長幼兩輩,長輩的繆斯為烏拉諾斯和蓋亞之女,後輩繆斯女神為宙斯和謨涅摩敘涅之女。(維基百科)

注 3:Fritz Leiber 絕對算得上科幻界的大咖,他總共獲得了6次雨果獎,四次星雲獎,1976年獲得了世界奇幻獎終生成就獎。他死後,2001年進入了科幻小說名人堂。

訂閱號:BtoZmovie 本文鏈接 丨其他平台鏈接直達:豆瓣小站 / 微博 / BiliBili

推薦閱讀:

永夜降臨(下)
110 意識障礙——特定對象恐怖症
亂談丨被一場同志連環兇殺案所連接的《驅魔人》與《虎口巡航》
夜物語——斷頭

TAG:恐怖电影 | 电影 | 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