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孔子「為政以德」中「無為而治」的思想內涵
孔子在《論語》中談到為政之道時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一句筆者認為與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極為相似,或者說,就是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一個應用模型。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剖析一下。
第一句:為政以德,要注意這裡講的是為政以德,不是以德為政。也就是說,為政有很多因素,如道、德、仁、義、禮、法、刑、兵等。德並不是為政的全部內容,孔子這裡只是從這許多因素中抽取了「德」作為重點來講。因此,不能想當然的認為孔子的全部為政思想就是以德治國,而置其它不管不顧。
那麼「德」在為政中的作用有多大呢?
孔子打了個比喻說「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就是北極星;「居其所」是說北極星在它所在的那個位置閃閃發光,「共」通「拱」,想一想拱形橋的圓弧形狀,這裡有捧、舉的意思,也即如北極星被周邊的眾星圍繞、簇擁著那個樣子。
這一句是孔子對為政以德以類比或比喻式的形象說明。「德」在為政中的作用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孔子想找一個比較形象的、大家都能看的到東西來比喻,他想到了北極星,孔子把為政之道以眾星圍繞北極星的穩定運轉機制來類比為政中「德」的重要性,他這種思維邏輯與科學推理演繹法有類似之處,比如理性論的科學邏輯演繹主義觀點認為,科學的基礎是公理,公理是天賦的、直觀的、不證自明的,是所有科學命題的原始前提。有了這樣的原始前提,通過演繹的方法就可以推導出整個科學理論系統。
當然,孔子這裡推演所依據的直觀公理是群星圍繞北極星運轉機制這一看起來恆久不變的現象,進而推論演繹到政治哲學上來,或者說是由天道運行規律進而推論演繹到王道政治規律上來,當然, 不可否認,這也是人循天道規律而為的一種思想,就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一樣,將人道與天地自然之道融而為一。
那麼,北極星與眾星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只有搞明白了它們間的關係,才能深入理解為政以德這句話的思想。孔子說:居其所,我們看北極星一年四季好像永遠靜靜的呆在那個位置不動,若把它比作人間的君王的話,孔子似乎想告訴國家最高領袖也應要效仿北極星,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到處亂跑。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北極星真的不動嗎?我們來聽聽現代科學是怎麼說的,隨著科學的進步,天文學家們發現北極星所謂的不動是因為地球是圍繞著地軸進行自轉的,而北極星正處在地軸的北部延長線上,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極星是不動的,而且在頭頂偏北方向,所以才可以指示北方。雖然在一年四季里,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地軸傾斜的方向也發生變化,但是北極星距地球距離遠遠大於地球公轉半徑,所以地球公轉帶來的地軸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一年四季里,我們看到在天空的北極星位置好像都是在正北方不動的,其實只是我們肉眼觀察不到細微的變化,覺得地軸一直指向於北極星。若以此推理,前面的解釋似乎要推翻,或者說要重新定義理解孔子這句話的思想了,最高領袖並不是如枯木行禪一樣呆坐在哪裡一動不動,還是要動的,只是他的動,要動的巧妙,巧妙到讓民眾察覺不出來他在動,讓民眾感覺他好像是真的無為而治的樣子,這才是最高超的境界。
我們回到上面的問題,儘管孔子當時可能並沒有想到北極星還會動這一事實。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孔子這句話錯了,孔子這裡講的是政治哲學,哲學與科學的區別就在於哲學通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孔子這裡就是以北極星與眾星的關係這一客觀現象進而推演到為最高領袖與官員及民眾的政治關係上面,也是一種概括與總結,只能把握一個大的趨勢,儘管不能如科學那樣進入非常細緻精微觀察,但並不妨礙我們沿著正確的方向進一步演繹推理孔子話。
哲學是以邏輯推導為基礎,以辯論為驗證手段,在反覆的思辨中找到對問題合理的解釋,是一般的方法論,通常具有普遍意義。科學是研究物質的,是對外面的部分,是形而下的,是以數學推演為基礎,以實驗為驗證手段。有人說哲學的盡頭,就是科學的開始。科學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於知識與理論。比如,我們若以科學抽象思維中經常使用的分離—提純—簡略方法來推演一下孔子這句話,過程可能是這樣的,假設:
北極星用P表示;
眾星用S表示;
北極星與眾星間的作用力用F來表示;
則,北極星與眾星在作用下形成的場效應E可以用下面自然函數表示出來:
E=F{nS(P)} n為常數
事實上,北極星只有1顆,因此上述函數的 P=1,函數可進一步簡化為:
E=F(nS)
如此推導,好像這個場效應E與北極星P自身沒有關係了,或者說它僅以獨立的一個1的形式存在,但於場的作用來說這個1又分散成一個個小1隱於群星之中了,若用函數表示就是:
E=F(n*1*S)
其實,上述兩個公式類比到為政上來,也可以稱之為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函數模型 ,我們把這個函數關係推導到為政之道上來分析下:
P表示君主;
S代表臣民;
F表示維持這個政治場的作用力,這裡孔子用「德」來表示。
E表示君主與臣民形成的一個政治場;
從這個函數表達式中,我們可以大概清楚了孔子「無為而無不為」的為政思想邏輯,其關鍵因素是靠「德」來維繫。另外,作為君主代表的那個1也絕不能因為可以省略就把它歸於0,或者說真正的無,沒有這個1,不僅E函數不具備存在的意義,並且也違背了北極星本身存在這個客觀事實,論到為政上,君王的無為而治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這個政治哲學思維邏輯是經過提純而得來的,並不是說他不注重其他如仁、禮、刑、法等政治因素,而是在提純過程中他把「德」從諸多政治因素中抽取出來作為最重要最核心部分,或者說仁、禮、刑、法都是「德」的一個形成因子,這一點下面就會講。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聖賢們說過的某句話好像是錯的,或者說不合時宜的,甚至經不起推敲的。這時候,不要急於下定論,通常可能是我們理解錯了。聖賢的話總是那麼意味深長,總是那麼濃縮而富有變通性的,我們不應該執著於自己所認為的錯誤上,而應該以此為契機,視它為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絕好機會,就如參禪一般,不斷參、不斷悟,直至參透、參破它,得到圓融無礙的答案為止。學問如此,人生困惑亦如此!
孔子說這句話本來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用科學思維去解釋好像饒了一個大圈,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並無意把孔子當成天文學家,論及到兒童的教育上,旨在讓大家體會一下如何培養孩子從哲學思辨中進而進入科學思維的訓練,當然,我這樣的解讀未必完全符合科學精神,更未必完全符合孔子思想的本義,希望未來有人出來能進一步完善修正這種解釋方法。(譚清風)
推薦閱讀:
※漫談漢字智慧、國學與兒童家庭教育
※我們為什麼要和孩子讀詩
※你真的會「溫故而知新」嗎?
※通過圖像類比法快速記住八卦,易經入門(自學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