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鉅獻(第三場)報名中】戴維.H.羅森:轉化抑鬱-用創造力治癒心靈
【公益鉅獻(第三場)報名中】戴維.H.羅森:轉化抑鬱-用創造力治癒心靈 | 中美法頂級分析師「講原著系列」公益講座
2017-02-01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公益鉅獻·中美法頂級分析師「講原著」系列】
戴維.H.羅森:轉化抑鬱-用創造力治癒心靈
第三場
主辦: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暨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
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
中國發展中心
時間:2016年12月-2017年2月
抑鬱症一直以來是困擾人類的問題。當我們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名詞,或者對之進行判斷的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抑鬱」,它與死亡的關係也隨著新聞的報道、媒體的渲染以及身邊活生生的案例,一再的引起人們的重視。
抑鬱症有各種類型,它可以是一個單獨的、以抑鬱為主的疾病,也可以是一個併發症,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都可能伴隨著抑鬱症。抑鬱症帶來痛苦體驗,讓患者備受折磨。
美國戴維.H.羅森教授,在《轉化抑鬱-用創造力治癒心靈》一書中,把榮格的積極想像方法應用到了抑鬱和自殺傾向患者的治療當中,清楚地闡明,當人們學會直面從痛苦掙扎中湧現的豐富意象和象徵之時,他們就能把絕望轉化為創造性能量之源泉。羅森詳細講述了四位患者的治癒之旅,他們的繪畫、詩歌、陶藝和舞蹈等創造性工作,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引導他們走出抑鬱,過上了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對分析心理學一直感興趣的你,或已成為專業心理諮詢師的你,是否期盼親眼看到《轉化抑鬱》的作者本人,來為你講解書籍脈絡,闡述原著的精華?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邀請了四位心理學原著的作者,與大家一起讀原著品原著,其中就包含戴維.H.羅森教授,他將於春節後為大家帶來一場以「轉化抑鬱」為主題的大型公益講座。這也是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大型跨年公益課(網路在線)「講原著系列」四場公益講座的第三場,即心理分析與臨床治療。全部四場公益講座涵蓋榮格心理學的各個方面,帶你綜覽心理分析、體會其中的奧妙。
主題講座一覽表
獲取前兩場講座錄音,請關注本公眾號,並在公眾號回復關鍵字「 錄音 」,按操作獲取。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春節後第三場公益講座的詳細設置:
講座導師
戴維.H.羅森(David H.Rosen),精神病學家和榮格心理分析師,美國唯一一位教授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全職教授,目前在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工作,同時還是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方向的教授,以及醫學人文方向的教授。有多本著作出版,包括《榮格之道:整合之路》、《作為人類經驗之醫學》、《心靈之演化》,以及《貓王之道》。
主持嘉賓
除了重量級的羅森教授,我們還邀請了研究院團隊導師—國際心理分析師李英教授作為講座主持嘉賓,參與講座互動分享,激發更多專業思考。
李英,倫敦大學精神分析博士後,華南師大心理分析博士,哈爾濱師範大學副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心理分析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理事,黑龍江省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A級導師。
講座內容
戴維.H.羅森教授將結合自己痛苦的經歷,並伴隨著作為醫生和心理分析師的多年研究和實踐,為大家講解:
? 如何理解抑鬱和認識自殺;
? 怎樣識別和處理抑鬱;
? 介紹治療抑鬱的創新途徑;
? 從深度案例出發,說明自我死亡和轉化的作用。
費用
0元! 公益免費!
講座時間
2017年2月18日,9:30-11:30
上課形式
網路在線直播平台
(英文授課,配有專業翻譯)
個人報名方式
1.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在公眾號發送「讀書」(如下圖)按照彈出提示操作,即可報名。
2. 諮詢交流QQ群295710897(已在研究院任一群,請勿重複加入)
http://weixin.qq.com/r/IHXXz3rE7CeTrT6s9yAy (二維碼自動識別)
群體報名方式
若您是QQ群主、微信群主或機構負責人,想為群成員集體提供此福利,請關注公眾號(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發送關鍵字「轉播」至微信後台。
精彩書摘
《轉化抑鬱:用創造力治癒心靈》
作者:(美)戴維.H.羅森
譯者:張敏,高杉,米衛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轉化抑鬱》是著名的「心靈花園·沙盤遊戲與藝術心理治療」叢書中最新的一本,由國內第一位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申荷永老師任主編(申荷永與戴維.H.羅森相識多年),而國內另一位心理分析師張敏老師也是本書譯者。申荷永和張敏老師同為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心理分析專業課程導師。
【書摘一】
關於潘多拉的希臘神話是一個美好的象徵,說明在處理人類存在問題時,希望是最好的也是最終的手段。潘多拉打開她的盒子,將各種恐怖之物都釋放到了人間,包括絕望這一極度恐怖之生靈,暴力的怪物,以及化身為鳥兒的希望。鳥是關於精神的遠古原型象徵;人類精神所擁有的希望力量,正是治療抑鬱和自殺傾向的個體的整體療法中需要產生的。
「希望是長著羽毛之物
棲息在靈魂里,
唱著沒有歌詞的曲調,
永不停息。」
——埃米莉·迪金森(EmilyDickinson)
【書摘二】
人們大部分的生命都消耗在自我層次。然而,當重大的挫折,某種形式的生活危機降臨時,人們就會直面死亡。這時,如果我們沒有自殺傾向的話,也會經歷嚴重的抑鬱,感覺到靈魂的喪失。陷入絕望中,我們會一門心思地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匿名戒酒者協會聲稱,在重大的改變發生之前,人必須經歷人生的最低谷,幾乎不能有所作為。處於這種極端的被拒絕的狀態,自我可能調動力量作最後絕望的一搏。自我感覺到它所剩下的唯一能掌控這種終極失敗局面的資源就是自殺。這是有意識的自我行動。
因此,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如果人們能超越生與死的內心掙扎,並獲得洞察和理解力,他或她就可以選擇自我死亡和轉化,保存自己並保持與其他重要他人之間的聯繫。任何人都可以談論並分析死亡這種悲劇性的局面,經歷消極的佔主導地位的自我意象的失落,這一切都將導致人們直面生命的終結。
推薦閱讀:
※【漢字心理學】「膽」的心理原型和文化意義 | 羅建平
※天生獲得的才能值得被稱讚嗎?
※【創傷與轉化】尋找媽媽的心路(下)
※中國文化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 高嵐、申荷永
※【兩年學員學習心得】四個夢,與我的兩年學習成長 | 顏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