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問答小議

寫文章有一段時間了,平時在後台或是微信上收到不少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從中選取了一些有意思的分享出來,也許你也需要這麼一個回答。

Q:我對一些指導性書籍有著一種抵觸心理,感覺書里解釋的太枯燥了,我看不懂,給的例子也很沒誠意。買了一堆這種書,例如什麼《精進》,你上次推薦的畫思維導圖的書,還有教讀讀書筆記的書,學習,閱讀的書,翻了幾下便覺得很厭煩,興味索然。你平時是怎麼研究這種書的?

A:我個人認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書是必須讀的,除了你為了考試而讀的專業書。

我一向推崇興趣第一,喜歡什麼就讀什麼,做一件事你必須得有興趣,不喜歡的事兒,再怎麼逼也沒意義。

所以你要是問我你不會讀這種書怎麼辦,我會告訴你方法,但是你說不喜歡讀這類書,那我建議就不要讀了。

這時候如果你還想掌握某項技能,比如畫思維導圖,那就去向他人請教。

學習成長有兩個途徑,其一是讀書,其二是實踐。

不能通過讀書獲得的那就從實踐中取得。

我在看那本思維導圖之前也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思維導圖的書…...

Q:讀完書是不是一定要學讀後感?怎麼寫?

A:讀完書,寫不寫讀書筆記並不重要,讀後感讀後感就是要有感才能寫。

比如你讀完一本書,裡面有幾句話特別喜歡,那就摘抄摘抄,裡面有個故事感動了你,那就寫寫自己感想,裡面的知識體系你讀完不理解,就寫文章來整理脈絡。

這和讀書是一樣的,興趣第一,有感想的就動筆寫,沒想法的就不要寫,不要為了完成一項本不存在的任務而去寫作。

寫作是你思考的一個過程,你都沒有什麼可想的,你還想什麼……

再者,也不要被寫作的框架束縛住自己,沒必要一定要完完整整寫出一篇文章,最開始時候可以寫幾句點評,來表述下自己內心想法就好,後來自己的思維體系逐漸成熟起來就可以整段整段的講述概念了。

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

Q:你說的沒錯,這些問題我確實有,但為什麼我身邊人沒和我說起過?

A:有一期《金星秀》,金星採訪郭德綱,在最後有個觀眾請教郭德綱如何成為一個喜劇演員。

當時郭德綱問她:你為什麼想成為一個喜劇演員。

她回答到:我平時常把身邊的人逗笑,我感覺我蠻有這方面的天賦的。

郭德綱當場指正她:孩子,你把周圍的人都逗笑了,不算什麼,因為他們和你是朋友,或者他們有的心懷鬼胎,看著你就可笑了。

郭德綱表述的觀點很對,你千萬不要把身邊人對你的評價,看法當作你真正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他們可能是心懷他事說著一些假話來顧及你的面子。

所以,你必須認識一些可以客觀指出你問題的人。

Q:我可以通過閱讀「得到」app里的解讀版電子書替代原著么?

A:「解讀版」也好,「濃縮書」也罷,都是一個性質的——他人加工後的東西。

是別人在讀後,按照他們自己的認知和理解篩選出他們所傾向的內容,所以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必定會有所遺漏,而遺漏的那部分很可能是你所需要的。

為什麼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因為每個人的知識框架和理解力是不一樣的,你不能用你的認知來告訴別人:這個是重點,其他的不是。

你怎麼知道別人需要的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再者,他們只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整合,想要體現的並非一定是作者的初衷。

這種書的市場主要是針對一部分想要通過讀「濃縮書」來節省時間的人,實則自欺欺人,時間花了,金錢用了,最後真不一定能學到什麼東西。

所以我個人還是建議去讀原書,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提倡學好英語去讀英文原著,而非讀翻譯版,因為變了味兒。

當然在讀完原書後,再讀讀濃縮書也可以多了解一些他人的視角,看看他們是如何篩選重點、如何抽取知識框架的,這樣可以給你提供一種借鑒,也是很不錯的。

Q:我學英語很長一段時間了,試過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效果,你能給我推薦個方法么?

A:首先我希望你能明確一件事兒:學英語,你究竟有沒有熱情和動力?

在你嘗試一個方法的時候,是練習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真的不適合你才放棄的,還是因為自己堅持不住放棄了,用不適合自己來做借口掩飾的?

我的口語老師曾和我開了句玩笑:托福聽力你必須得每天4、5小時的練習,你如果不練習,俞敏洪來教你都沒用。

方法是很重要,但是遠沒有想像中的重要。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是可以提升你的效率,但是請注意,是提升,是從1到2,而不是從0到1,不是從無到有。

所以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沒有動力,你的方法知道的再多,也體現不出它們的價值所在,反之你有動力,你能掌握的方法會越來越多。

方法有成千上萬種,但是決心只有一個!

這篇文章我先選出這麼五個問答,平時一些問題我也常融進文章來做回答。

我公眾號二維碼在下圖,對於一些學習或是個人成長上的困惑可以隨時詢問或是探討(個人微信號我的知乎主頁介紹有,公眾號下的功能欄也有)

期待你的好問題:)


推薦閱讀:

《一天世界》博客:知乎的謎之排序演算法以及一點推測
為什麼4G上不了知乎?

TAG:知乎 | 学习 | 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