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不只發生在春節-回家的困惑下篇

以上是一個大致的方向,是需要你從一個c狀態回到a狀態。但是具體如何做,在這個大的方針下的小步驟是什麼呢?

結合一點薩提亞的理論在給大家講一下,有一本書叫《與人聯結》可以參考。

  • 第一步,你需要做到的最根本的就是保持覺察。

這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保持對自己的覺察,覺察你自己的感受,你的情緒。

1、一致性

這也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步驟。在《與人聯結》這本書里講的是一致性,你要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關於覺察力,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時候,你能不能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剛才有人說面對父母發問的時候,內心很痛苦,可臉上一定要笑。這個其實是一個一致性的問題。

當你內心感覺到痛苦的時候你能不能為自己負責,這個為自己負責是說你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剛才看到有人分享自己其實是同志但回到家卻要欺騙自己和家人,很痛苦。這也是一個一致性的問題,當你自己知道自己內心的感受的時候,卻要在一個群體中假裝,這樣真的會讓你內心非常的痛苦,包括回家被父母問到一些問題,當自己不願意回答的時候但是還要假裝笑臉,假裝客氣的時候你內心也是痛苦的。這個痛苦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是一個道理。

綠果:吳靜老師說的這個真的是很有道理,之前我在看一本《積極情緒管理》的時候裡面提到你在假笑的時候身體分泌的一種物質會比你不笑的時候對身體的傷害性更大。也就是說,當你違背自己意願的情況下做出一些表情動作,這其實是一種內耗。

這就是說當你內心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你要能夠覺察。其實你們能夠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不舒服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可能還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面對這種情景的時候自己內心是不舒服的。比如有些討好型的人,可能都意識不到當自己在委屈自己滿足別人的時候自己內心的那種委屈,都沒有被覺察到。對自己情緒和感受的覺察時改變的第一步。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時候盡你最大的能力去尊重自己。

我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剛興起微信群的時候,有一次在微信群的一個聊天,有一個人對我的語言讓我非常不舒服,當時我的感覺真的是很受傷,很不舒服這句話。當我意識到我自己的這個不舒服之後我第一個衝動是很想去回擊他,或者保護自己,為我自己發聲,為自己站出來。當時你知道當你要做出改變的時候,做一些跟自己以往做的不一樣的事情的時候那個恐懼和害怕還是很強烈的。當時我真的感覺很害怕,現在當然想想覺得沒什麼,但當時真的很擔心,真的很害怕表達我受傷害了,我需要他向我道歉這個需求。我自己掙扎了好長時間,但最終作出決定是我覺得我要保護自己,不然誰來保護我?當時在群里我就@那個人說,你剛才說的那句話我感覺很受傷,我覺得你說的不是事實,我需要你給我一個道歉。大家其實也可以看到我掙扎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調整我自己的內心狀態,盡量讓自己回到一個成人狀態來進行溝通。就是我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大家可以看一下區別就是,你在說自己的感受,你的需求,而不是說,你剛才怎麼能說那個什麼什麼話,你傷害到我了,這樣的方式。這樣就不是一個成人狀態。我會告訴對方,我感受到了什麼,我希望他如何對待我。我需要一個道歉。我當時真的感覺自己的受傷是需要一個道歉來彌補的。當我真的做出這個動作的時候我內心的喜悅真的比我做成一些其他的事情的喜悅更大。那個狀態其實就是一致性並且滿足自己內心的力量感和價值感的需要的。我感覺到我可以為我自己發聲,而且這件事並沒有像我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和恐怖,我想像中會引發別人的攻擊,會引發一系列衝突,好像並沒有。其實當時的這個感覺就是自我價值感提升的感覺。

白白:忽然想起來自己的例子,我看到大家在說結婚很麻煩啊,不想結婚啊之類的,我想說我跟自己的父母溝通了很多年,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現在我一點一點看到了成效。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年以前跟他們說以後不結婚會怎麼樣。他們當時的反應是很激烈的,我每一次說他們都激烈,但是是一個漸漸的不那麼激烈的事情。剛才吳靜老師說一致性表達這個事情,我也是想說跟父母開口表達感受這件事情真的是特別難,我也是在學了很久之後才開始漸漸表達自己曾經受過哪些傷什麼的。我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沒有給我足夠的關注,我會有一些孤單的感覺,會有一些抱怨,這些情緒積攢了很多年,我直到最近幾年才會跟他們說,你們知道嗎,我當時的感覺是什麼什麼樣子的,這個時候他們也會跟我分享他們的感受,就是你們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兩個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想說的是。

白白:其實當我們開始進行一致性表達的時候,雙方都會有一些情緒出來,那個情緒會讓我們感覺很恐懼,讓我們覺得我這樣說是不是不對啊,我是不是不應該這樣說話啊。但是其實當你過一段時間比如一個月半個月你再去聊這件事情,它就像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點一點的越來越好。當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會更好。

這個其實也是關於自我覺知和自我認識的,這個過程是真的很不容易。我接受心理諮詢已經有四個諮詢師,很多年了,都還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這個過程也很想跟大家分享,探索自己的這個過程以及了解自己的這種寬廣程度甚至比你去週遊世界還有意思。因為你會發現你有越來越多的認識,這是我作為來訪者接受諮詢的感受。其實大家如果真的想要幸福,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途徑,這個是可以通過諮詢來實現的。其實心理諮詢真的不想大家想的那樣有病的人才去做,就像這種自我探索,自我認識,來經歷過去的感受,自己真的很難完成,需要有人來幫助你完成這個過程,這個對於你的其他關係也非常重要。

  • 第二步是關於舊有模式的打破。

我剛才有說過舊有模式的打破,我想說一些例子來給大家講述。在諮詢中有時候經常聽到來訪者講述他們的故事或者他們的經過,你經常會發現其實有時候他們所講述的那個問話是很普通的,就是不帶有很強烈情緒色彩的問話。

舉個例子,有的時候父母問你你今天工作怎麼樣啊?類似這樣的一句話。如果這句話是從朋友口中問出的話,你可能沒有什麼情緒,就很自然地回答我今天怎麼樣。但是很多時候這句話從父母口中問出的話,通常會讓來訪者很憤怒。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父母的一些問話會不自覺的帶有一些先入為主的情緒。

這個是怎麼發生的呢?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對父母的話有時候是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的。當然,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帶上的有色眼鏡,這個過程中沒有誰說我就是故意這樣做的。我故意要跟父母爭吵啊,我故意要感覺憤怒,不是這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在你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累積過來的。比如你小時候有一次父母這樣的問話是帶有著情緒的,打比方說他問你的學習成績,然後拿你跟別人比較,說你看誰誰誰,人家怎樣怎樣。這種問話如果在你的成長中多次發生,你對父母的這種類型的問話會帶上一個「有色眼鏡」,就比如這類型的句子一出,你心中就有個警鐘敲響,你接下來會很不舒服,你會覺得,啊,父母問這樣的話的時候就是想拿我跟別人比,父母問這樣的話的時候就是在指責我,在說我做的不好。所以父母問你今天工作怎麼樣,你的警鐘啟動,看,她又要指責我今天工作不努力了,於是引發了你的情緒。是這樣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你會在潛意識當中覺得就是這樣的,你看不清楚現實發生了什麼。這不是誰的錯,不是你故意要這樣,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句問話就觸動了你受傷或者憤怒的情緒,就一下爆發出來的,你根本來不及意識到發生了什麼。這個時候你看到的不是這個問題本身,你會被之前的那種感受所包圍,然後你做出反應。

這個也可以請白白和綠果演示一下。

白白:我要去買東西,要不要幫你帶點什麼?

綠果:你還要去買東西啊?

白白:哎,我想讓你高興可真不容易。

吳靜:我來採訪一下綠果,這個回答特別有意思,我不明白,我來採訪一下當時是什麼感受和想法下做出這樣的回答。

綠果:其實對話有一個背景是我在之前把東西都買好了,而且告訴了白白,我把東西都買好了,白白一上來說我要去買東西,我就感覺很生氣,就覺得你之前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我都已經跟你說了我東西都買回來了,你還要去買,你到底想怎麼樣?

白白:我會覺得很委屈,因為買東西每天都在發生。如果我說幫你帶東西,我只是發出了一個很友好的提問。

那接下來還是還是由他們來演示,盡量克服自己的「有色眼鏡」去溝通是什麼樣子的。

白白:我要去買東西,要不要幫你帶點什麼?

綠果:哦,我之前已經把東西買回來了,你現在還想去買點什麼呢?

白白:我聽說隔壁的店鋪在打折呢,我想去逛逛。

綠果:這麼好,那我要去逛逛,咱們一起過去吧。

大家可以看到在剛才第一次的對話中,其實綠果是有戴著一個有色眼鏡的回答。他會有一個自己的解讀和理解,這個僅僅是一個很小的情景。那麼這個回到我們跟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你自己想一想回到你跟父母成長的家庭中,這麼多年的過程,你們該有多少這樣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這些過程中該有多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的溝通而誤解了對方的真實意圖。

大家可以看到你會在相處中有一些以往的東西的影響,那該如何破解?

我接下來講的可能不是你一下就能會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因為你只有不斷的去做,不斷的練習才可能有所改變。

首先,就是覺察,就是剛才我所講的東西。

然後,就是傾聽。但是怎麼聽,跟我們平常一樣嗎?你們可以覺察一下在平常你們聽的過程中有多少時候你其實沒有在聽。你看似在聽但其實有多少時候你在聽的時候心裡在想,愛她說的這個我應該怎麼回應,我的觀點是什麼,我的感受是什麼,他說的這個是對的嗎?你沒有在聽他說什麼。你很忙碌的在想自己。你其實沒有聽到他在表達什麼內容,他做說些什麼。如果你真正的在聽對方的話,你會很在然而然的去澄清和提問,你會想要搞清楚他的內容。拿剛才舉例,你真的在聽對方的話,你會疑問你剛才說的要去買東西是什麼意思?或者你真的在聽父母在說什麼的時候,你可能會好奇父母問的的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你是什麼觀點呢?當你在傾聽的時候你很想去澄清他在表達什麼,他背後的含義是什麼,他想要傳達什麼給我,你會有一系列的問題想要搞清楚。這部分是關於傾聽和澄清的部分。這個在訓練諮詢師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你會發現諮詢中諮詢師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偶爾提問,很少大段大段的跟你講什麼,但就是這樣方式在發生著作用。這就是傾聽和提問的技巧和作用。

3、關於提問也有很多,比如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開放式提問會引發對方的很多回應,封閉式問題可能對方只能回答是,否等等。

剛才有媽媽在群里問的問題,怎樣和只想創業不想出去工作和談戀愛的女兒相處。我們拿這個舉例。這個過程中其實會有很多問題需要澄清、了解和傾聽女兒的。比如說到只想創業不想出去工作。什麼是只想創業不想出去工作,她以前經歷過什麼嗎?這個想法的過程是怎麼來的呢?不可能一開始就這樣,那是怎麼一步一步的形成的呢?創業是怎麼理解的呢?工作過程中是感覺自己不喜歡呢還是什麼?等等很多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一次問完,不要像連珠炮一樣的問對方,連珠炮的問題只能讓對方感覺到壓力。最好每次只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一定是你真的在聽對方說話的時候,你內心自然會產生一些疑問是關於對方的,問這樣的問題,而不是關於你自己的疑問。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溝通,你們的談話可能才能進行下去。這只是一個例子,你可能會有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4、反饋。失去反饋你的感受。當你反饋自己的時候,一個簡單的方式是以「我」來開頭。我感覺到剛才的談話有點受傷,我感覺到有點生氣,我感覺到有點失望,我們能夠換一個話題聊嗎?就是這個反饋是在覺察了自己的基礎之上,告訴對方我的感受是什麼,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對待方式。

  • 第三步就是對規則的打破

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習得的一些規則是需要被打破的。有些東西是僵化的。舉個例子:

有這樣一個規則,絕對不要和長輩爭論

那麼這個規則的意思是必須,絕對不能和長輩爭論,我們去演化這個規則,讓這個規則不這麼生硬和僵化。

能夠永遠不和長輩爭論。 但其實仔細想想也做不到

能夠偶爾和長輩爭論, 那能夠在什麼情況下和長輩偶爾爭論呢?

在經過我仔細思考和衡量之後,能夠偶爾和長輩爭論。

這個過程其實我們在反思很多我們在小時候習得的規則當中是不是就一定是那個樣子的。是不是還適用於你長大之後的生活。如果不適用的話,去思考怎麼讓這個規則不那麼僵化。

我記得之前聽過這樣一個說法,當你周圍的事物僵化的時候也代表你心靈的不夠靈活。這個時候你可以拿你小時候家庭中的規則再來看一看,是不是已經僵化了?是不是已經不適用現在的情景了。是不是可以變化一下?

如果有父母輩的人在聽,那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一些規則來思考。是不是到了這個年齡就必須結婚?是不是到了一個年齡就必須生孩子?是不是所有的人到了一個年齡都要結婚,是不是所有人到了這個年齡都能夠結婚。如果不可能的話,是不是可以有一些例外呢?

那這個就是我講的如何從之前的孩童狀態到達一個成人狀態的溝通方式的具體方法。這裡也要強調這三個方式不是說在成人狀態一定是好的,在父母或者孩童狀態一定是不好的。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在有些情景下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跟你愛人一起的時候撒嬌什麼的還是情調的表現。不是說你在所有情景下都保持著成人狀態,那就又變成了僵化。我們講的東西都要去靈活處理。

  • 練習過程中的困難

今天講的這些是真的要去改變,而不是打哈哈的應對每年都一樣的困惑。當然這個過程不是那麼容易。當你在做改變的時候,其實你周圍的人在潛意識上會有一個恐懼,他們潛意識中會想把你拉回到那個熟悉的感覺中。就是當你想要變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有周圍有阻力。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熟悉怎麼對待你。我經常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是被打臉長大的,如果有一天你輕輕的撫摸他的臉頰,你覺得他會是很感動,很享受的狀態嗎?一定不是,他第一反應一定是懵了,「發生了什麼?!我做錯了什麼嗎?一定有哪裡不對勁」。他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誘惑你,你打我吧,這種方式我比較熟悉。當你再次打他的時候他才安心,「哎呀,對了,這樣才對」。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一再重複模式,在婚姻中,在人際關係中,就是你們在互動過程中會無意識的被拉回到熟悉的模式中。這種模式最熟悉,但是不代表最好。

所以你們會經歷這樣一個反覆,會經歷這種痛苦。當你想要改變的時候,你一定會經歷一個崩塌的感覺。大家有沒有看過《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情節講的很形象和直觀。當這個小女孩成長的時候,它內部的整個系統就像崩塌了一樣,然後才是重建。但是如果你不經歷,你就永遠是原來的樣子。所以說穿越痛苦才是成長必經之路。

  • 春節作業

(1)覺察:在春節期間,在與人進行溝通的時候,去覺察你的情緒;(2)傾聽: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不去想」我要回答什麼「而是去聽她到底在說什麼?去澄清他想要表達什麼;(3)提問:根據對方的問題,找到你好奇的部分;(4)反饋:回應對方說的話,告訴對方我在你說的這些裡面聽到了什麼,我感受到的是什麼……(5)在溝通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溝通的姿勢,雙方眼睛平視,使雙方都能更更好的看到對方和聽到對方,以平等的方式來交談。

weixin.qq.com/r/xkyguN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家人相处 | 家庭沟通 | 春运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