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種族」「毒品」「同性」這樣的標籤,《月光男孩》還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在不久前剛公布的奧斯卡提名名單中,《愛樂之城》以14項提名領跑,也無疑是拿下最佳影片的最大熱門,《月光男孩》和《降臨》也以8項提名緊隨其後,《海邊的曼徹斯特》《血戰鋼鋸嶺》則分別囊獲了6項提名。

叔曾經分析過,這種單部影片包攬多項提名的狀況,其實正說明了這一年的佳作何其匱乏。

人們如今都更加講求「效率」,整個電影工業也越來越「流程化」,商業片經典IP翻拍層出不窮,幾部奧斯卡「大熱門」則多少有些為了獎項而「量身定做」的嫌疑。

作為奧斯卡「大熱門」之一,《月光男孩》自打一出現就掀起了美國評論界的「集體高潮」。

紐約時報早在2016年10月就打出了這樣的標題,「這會是今年最好的電影嗎」?

爛番茄新鮮度由最初的100%變成98%,至今也只是低了兩個百分點,出了名苛刻的電影評論網站Metacritic更是給它打出了99分的高分。

但這樣一部在美國得到了萬千寵愛的話題性電影,在中國反響卻比較平淡,也有不少懷疑的聲音出現,《月光男孩》會不會只是因為匯聚了美國人特別喜愛的「政治正確」元素而受到歡迎呢?

如果沒有了「種族」「毒品」「同性」這樣的標籤,《月光男孩》究竟還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否「過譽」,毫無疑問,《月光男孩》確是一部少見的佳作。

《月光男孩》以三段式的結構講述了一個黑人男子一生的三個片段。

第一章 Little(小個兒)

小男孩Chiron被幾個同伴追逐,逼上了邁阿密的毒品區街頭,恐懼之下躲進了一間沒有鎖門的廢棄住宅,遇到了當地的毒販Juan。

Juan和女友Teresa收留了他,想盡辦法才讓他說出了自己的名字,也知道了「Little」是其他男孩給他起的綽號。

Chiron不願回家,第二天早上才說出了家裡的地址,讓Juan送他回家,但Chiron的媽媽顯然並不是很樂意見到Juan。

後來我們才知道,Chiron的單親媽媽因沉迷毒癮而喜怒無常,時而對他和顏悅色,時而對他大發雷霆。

從那以後,Juan和Teresa似乎成為了Chiron的替代父母,給了他缺失的關愛,Juan還帶他到海邊,教他游泳。

但上學對於Chiron來說仍然是一件苦差事,Chiron和一幫小男孩在踢足球,但其他男孩都不願意帶他玩兒。

Chiron有些失落地離開了,一個叫作Kevin的小男孩卻跟了上來,告訴他不能任由其他人欺負自己。

有一天,Chiron的媽媽毒癮發作變得歇斯底里,罵Chiron是「Faggot」(對同性戀的蔑稱),Chiron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媽媽當時的嘴臉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第二章 Chiron

轉眼間Chiron長成了高高的少年,依然是皮包骨,也依然總被欺負,但世界對於他來說,也越來越讓人迷惑。

Juan已經離世,原因不難猜測。Teresa仍然是他溫暖的港灣,母親的毒癮卻每況愈下。

唯一的朋友Kevin也給他起了個外號「Black」(小黑),包含的情感卻不再是Chiron所熟悉的輕蔑,而是親昵。

Chiron在被人欺負之後坐大巴來到海邊,遇到了Kevin。

兩人聊起了各自的人生目標,情不自禁地接吻。

第二天,Kevin卻迫於同伴壓力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他,而Chiron也因為暴力反抗而被扔進少年監獄。

第三章 Black

成年後的Chiron和Juan一樣,成為了亞特蘭大的毒販頭子,但他卻沿用了Kevin給他的外號,「Black」。

給自己配置了大金牙、大金鏈子和一身腱子肉,完全沒有了當初那個懦弱少年的影子。

一通來自Kevin的電話卻把他打回了原型。

驅車前往Kevin所在城市的路上,Chiron去看望了母親,她為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感到深深愧疚,Chiron也在心裡原諒了她。

再次與Kevin相見,兩人都已不再是少年模樣,Chiron成了毒販,Kevin成了廚子。

但在Kevin面前,Chiron卸下了防備,再次成為了那個柔弱的少年。

他勇敢地告訴Kevin,那一夜之後,再沒有人觸碰過他,他也沒有再觸碰過別人。

在溫柔的海風中,Chiron輕輕地靠在Kevin肩上,讓苦痛隨風而逝。

這本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表現形式卻讓人耳目一新。

整部電影雖然是以美國黑人生活為背景,卻處處透出濃濃的東方氣息,呈現出了一種奇妙的「混搭」感,卻絲毫不顯違和。

導演巴里·詹金斯是王家衛的骨灰級迷弟,影片的用鏡、配樂也可見對王家衛的致敬:

Chiron和Kevin重逢的畫面,讓人想起了《春光乍泄》中的張國榮和梁朝偉;

《春光乍泄》里那首西語插曲「Cucurrucucú Paloma」也被用在了《月光男孩》中。

對於主人公Chiron的三個人生階段的描繪,影片採用了大量留白,很多東西沒有明說,都讓觀眾自行猜測,這一點在Chiron的童年時段表現得尤為明顯。

比如Chiron從地上撿起的針管和封閉的門窗,點明了他偶然撞入的住宅「毒窩」的性質。

Juan第一次送Chiron回家時,我們可以看到屋內的電視,但有一天Chiron放學回家,家裡的電視已經沒有了,暗示他媽媽拿去換錢買了毒品。

洗澡一幕,我們看到Chiron先在灶台上燒水,然後倒入浴缸,側面說明了家裡的貧困。

對於主人公的悲慘命運,影片並沒有呼天搶地的哭訴。反而正是在這些不足言說的小細節中,觀眾感到了隱隱的刺痛,從第一人稱的主觀描述中,我們彷彿和Chiron一起親歷了他的童年

若要論繼承王家衛的風骨,比起張嘉佳那部徒有其表的《擺渡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很明顯,並不是和王家衛吃過幾頓火鍋,就能當導演。

不過這也是導致中外觀眾對影片觀感存在重大差異的原因:

對於美國人來說,影片東方式的風格或許具有獨特的異域風情,但中國人自己則不以為然,畢竟王家衛也算是耳濡目染;

對於美國人來說,全民政治正確的大旗下少數族裔的生活困境無疑刺中了他們痛點,但中國觀眾由於缺失了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也絲毫不為所動。

然而拋去了「種族」「毒品」「同性」這些標籤,我們更不難發現,這是一個男孩的成長故事,是他面對這個並不友善的世界,從無助到反抗,從困惑封閉到放下心防的過程。

他人生中三個時期的片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自我,正如海報上那個黑人男孩,由三個不同時期Chiron的扮演者的臉孔拼接而成。

三個篇章的標題是他在不同時期的三個名字,每個名字又都包含著複雜的情感。

第一個名字Little來自欺負過他的小孩,卻也是替代父親Juan對他的愛稱;

第二個名字Chiron則來自虐待過她的母親,卻也是替代母親Teresa對他的稱呼;

第三個名字Black來自背叛過他的發小,但也代表著他整個少年時代罕有的溫存,以至於成年後的他也將其當作外號。

就像這三個名字一樣,在他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讓他如此困惑,有時也很受傷。

在他生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也難以用非黑即白的是非觀念一言蔽之。

Juan對他來說如同父親,卻也是母親沉迷毒品的幫凶——她的毒品來源。

作為同輩中唯一的友善面孔,Kevin給了他最近似友誼與愛情的東西,卻無法為他遮風擋雨。

母親的沉淪對他造成了極大的創傷,但當多年後他終於說出「我恨你,媽媽」時,母親的回應卻是「我知道我搞砸了,但你要知道我很愛你,你不需要愛我,但我很愛你」,讓他不忍苛責。

在電影娓娓道來的敘述中,我們很容易意識到經歷對於一個人性格構成的影響:身形瘦小、缺少父親、母親沉迷毒癮、深受校園霸凌困擾,都是造成Chiron內向脆弱的原因。

而成年之後的Chiron選擇使用重重盔甲包裹自己,則是從兒時經歷中發展出的一套自我保護機制,他對肌肉線條的偏執追求、在他人面前刻意表現的男子氣概,都是對於少年時代屈辱歷史的補償。

但也許也正是因為母親正常時刻的溫柔、Juan和Kevin的出現,讓他最終還是成長為了一個堅強的男人,他為自己選擇的名字,是帶著少年悸動溫度的Black。

作為一部極其個人化的電影,主人公Chiron的經歷雖然沒有普適性,但影片傳遞的訊息卻是全人類都適用的,而這,也是《月光男孩》打動人的原因:

即便生活曾給你帶來再多困惑苦難,你仍然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於這一點,電影並沒有採用說教式的口吻,而是通過Juan在海邊對Chiron講的一個故事,潤物無聲。

「小的時候,我像你一樣喜歡瘋跑,有個老太太指著我說,月光下奔跑的黑人男孩,看起來像是藍色的,所以我就叫你布魯(blue,藍色)吧。」

Chiron問他,所以你的名字是布魯嗎?Juan回答,當然不是,你最終要成為什麼人,應該由你來決定。

月光下的藍色黑人男孩,也許是整部電影中最美的一瞬,影片扣題,這一刻,我們都是那個男孩。

月光下藍色的黑人男孩,現在你還不必知道你的名字,但總有一天,你要做決定,也只有你能決定。


推薦閱讀:

解放軍與部落土匪大亂斗 一段塵封的西藏秘史
想看你笑 | 來自讀者的推薦第20發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詩和遠方有毒!
《喜歡你》奚夢瑤不是一般的吃貨,演示飲食男女的正確姿勢
殺無赦 | 生死遊戲倒計時,存亡只在一念間

TAG:电影 | 电影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