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接送你的路上是我們聊得最久的時候

▼ 回家路上,

必須打開,也要謹慎打開的一條視頻……

接送你的路上是我們聊天最久的時候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n0369d33nx4.html

溫馨提示:2分30秒後更精彩……

○——

01

這幾天,很多人還沒有回老家,但心已經被攪亂了。

亂,大概是因為想起家,想起父母,總是感覺複雜,一言難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份血緣之情是最親密的關係,卻又是長大後,最多被犧牲掉的。

我們背井離鄉,尋找新的生活,只有生老病死和重大節日,才能再把大家牽絆在一起。

只要有那個地方在,就像一個磁場,你無論怎麼漂泊,都感覺有一個方向。外面是你不斷去嘗試新鮮的世界,而老家和父母,像是恆定不變的療愈之地,回來就會安心的地方。

這些重聚的時刻總是很珍貴,每個人都帶著期待而來,同時也都明白,這些期待很難被恰當地滿足。在有些家庭里,還要經受隔膜或控制的挑戰。

就像愛情一樣,親情中的一個悖論是:我們因距離而痛苦,也可能因距離更親密

它讓春節這樣的舟車勞頓,讓回家的禮物,回家後的很多日常小事,都具有了異乎尋常的意義:給父親買一條煙,幫母親洗一次衣服,整理家裡的老照片,幫姥姥梳頭髮,留心父母身健康的信號……

它們許諾著熟悉與安全感,也讓你對生活的意義有了不斷更新的理解。

○——

02

我們採訪了一些故事,關於子女和父母的。

故事01.

來北京六年,我隨時都在準備搬家,半年內用不著的東西一般都會丟掉,只有這個電話卡一直留著。

幾年前,我媽生病的時候,經常躺在病床上,用這張卡給我發簡訊。簡訊的內容無非是吃了什麼,喝了什麼,中午問,晚上再問。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這可能是我收到的最後幾條簡訊了,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想法讓我既難過又害怕。死,這件不可逆轉的、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在我面前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我沒有辦法再收到媽媽的簡訊了。

後來,我一直把她的電話卡帶在身邊。我和她已經沒有機會以任何方式進行對話,但是我假裝她想說的一切都在這張卡里。

故事02.

雖然給父母的電話依然是每星期一個,但和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我們的話一直不多,以至於後來為了能和我聊更久,他們把每天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的新聞都轉述給我聽,一度我甚至認為:他們比我更了解汕頭(我上學的地方)和深圳(我工作的地方)正在發生的事。

故事03.

一路上我們幾乎不說話,偶爾媽媽會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緊張地說:「打算提前還房貸記得給家裡一個電話」「記得把元宵放冰箱里」,然後又是沉默。

剛到航站樓,爸爸第一時間走去看顯示屏上的天氣,「你看你看,還零下呢。」媽媽已經推著行李排隊去了。

直到這裡,完全是記憶中每年不斷重複的離開,走同一條路、做同樣的動作、說同樣的話,更多時候是不說話。

我說,給你們拍張照片吧。時空頓時錯亂起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場景。父母開始挑剔站哪兒好,要不要笑,手裡拎著東西呢,要不要挨著。

故事04.

算起來,從高中去縣城住宿讀書起,生活就是充滿了「迎」和「送」。工作後,每個月的電話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母親重複著噓寒問暖,我重複著報喜不報憂,能交叉談論的新事物越來越少,甚至於回家後的飯食,都變得程序化了——她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吃的每一樣東西,會在短短几天內全都做出來,而對於我的新口味,她並不知道,也可能沒有意識到過。

父親是一個習慣把感情藏起來的人。每次我打電話回去,他很高興地接起來後,都會說,「等等,讓你媽來接。」然後,隱隱約約,你能聽到他在母親背後「指揮」的聲音。每次送我,他也必不像母親那樣顯得留戀,而是提前數小時就會催促,「早點走,不要誤了事。」

……

○——

03

在這些採訪里,「報喜不報憂」是很常出現的字眼

是覺得父母不太能理解你現在的生活?還是嫌解釋起來很麻煩?又或是,怕迎來新的絮絮叨叨?恐怕都有一些。

但就這樣簡化,簡化,最後只剩下了噓寒問暖的客套話了,以至於很多人說,在接送的路上,反而是和父母聊天最久的時候……

父母都希望多看到孩子,但又不希望因此牽絆他們。

開篇的視頻里,有前段時間 Lens 在日本拍到的一組父母在車站接孩子放假回家的畫面。

一個母親說,「雖然有時會感到寂寞,但看到女兒在那邊很開心,我也就放心了。

另一個說,「交通費很高,這個時候回來的話會讓她花很多錢,我會覺得抱歉……

真是讓人感慨:血緣這種親密關係,在東方社會還真是很像。

○——

04

父母總是會記得你的很多事情,你喜歡的,討厭的,那些食物、習慣、顏色……

很多細節,在我們這裡像是一時的任性,在他們看來,卻是成長。

比如小時候可能貪戀紅色,衣服、鞋子、書包,大多都是紅色的,因為那時看見紅色,就會覺得有愛,溫暖,安全。

後來,白色漸漸多了起來,白球鞋、白襪子、白色T恤、空空的信紙……他們知道你是有喜歡的人了。

然後,有一天,這些紅色也好,白色也罷,你又會覺得它們一成不變。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多的顏色。

就這樣兜兜轉轉,那個家鄉,已經很少回去了……

○——

05

父母可能連你工作的內容都搞不清楚,但你的心情,點點滴滴,他們其實是有準備的,因為他們是這樣走過來的,也因為他們一直關注著你,以他們可能笨拙的方式。

Lens有一篇採訪,提到一個媽媽,在微博上關注了女兒所在城市的朋友微博,每天上去看她記錄的日常生活。

「我看她寫暖氣管涼啦。我就知道你們那天停暖氣了。看她寫今天天氣陰沉有一點兒颳風,我就知道你那裡那會兒天氣不好……」

但說回來,父母「頑固」地保存著你的喜好,可是:你了解他們的嗎?你知道他們喜歡的食物、顏色、生活習慣嗎?隨著他們年歲漸長,不能陪在身邊,父母有需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過年回家,

不只是要自己緩一緩,

也要和家人多聊一聊天……

出品人&總編輯:法滿

策劃人:王雪 / 製片人:張帆

導演:庄平平 / 監製:婁軍

首席攝影:毛翔宇 / 剪輯:沈駿傑 / 攝影:李璟晨 王宇擎

製片經理:李劍斌 / 現場採訪:白雲

東京製片:徐陽 楊介 / 北海道製片:陳鶴

新媒體編輯:韓詩揚 / 日文配音:中山泰一

感謝肖陸峰、Ema Rodenbaug、Shimoji Yutaka、晏嘉、出町滋敏、出町美樹、邢嘉韻、李 婷、李玉雪對本視頻的支持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

是該留在大城市一個人孤獨地打拚 還是回到家裡平淡地過安穩日子?
不想回家怎麼辦?
突然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TAG:雷克萨斯 | 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