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電子數據交換知識普及

背景:人工處理單證如數據截取、數據匹配效率低、出錯率高、速度慢、費用大、安全差、阻礙貿易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為了解決這一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EDI(電子數據交換)應運而生。

EDI用戶: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已有2.5萬家大型企業採用EDI,美國100家最大企業中有97EDI,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有3萬多家公司採用EDI,西歐有4萬家EDI企業用戶,包括化工、電子、汽車、零售業和銀行。國自1990年開始,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例如, 外經貿部國家外貿許可證EDI 系統,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中國外運海運/空運管理EDI系統,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中化財務、石油、橡膠貿易EDI系統」以及山東省抽紗進出口公司「EDI在出口貿易中的應用」等。1991年9月由國務院電子信息系 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會同國家計委、科委、外經貿部、國內貿易部、交通部、郵電部、電子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商檢局、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中國銀行、人民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稅務局、貿促會等16個部委、局(行、公司)發起成立 「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同年10月成立「中國EDIFACT委員會」並參加亞洲EDIFACT理事會,目前已有18個國家部門成員和10個地方委員會。EDI已在國內外貿易、交通、銀行等部門廣泛應用。金稅系統、海關報文系統普遍使用EDI方式交互數據。

概述: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nEDI)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消息格式發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消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它相關係統的EDI綜合處理。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通俗地講,EDI是指按照協議,對具有結構性的標準經濟信息,經過電子數據通訊網路,在商業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統之間進行交換和自動處理


推薦閱讀:

什麼是EDI?
應用於汽車行業的OFTP傳輸協議

TAG:电子数据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