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願意花錢提前感受一下死亡?

自從看完電影《127小時》,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沉浸在「失去」右小臂的彆扭中。當然這種失去是精神上的,生理上我的右臂還好好地長在那裡,依然是我寂寞深夜自慰時的「好朋友」。

獲得2011年奧斯卡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127小時》講述了發生在美國探險家Aron Ralston身上的真實故事。2003年Aron在攀登猶他州大峽谷時發生意外,他的右手被一塊滾落的巨石和岩壁牢牢擠住,只能靠自己身體的力量靠在峽谷的岩壁上,就這樣苦苦支撐了5天。

不管是探險家還是普通人,我想絕大多數人遇到這事兒都會在煎熬中放棄掙扎,要麼給自己一個了斷要麼挨到油盡燈枯那一刻。Aron也是人,他也絕望了,他被困100小時之後在峽谷的牆壁上刻好自己的墓志銘:「R.I.P. Aron Ralston 75-03(1975-2003年)」,然後坐在安全帶里慢慢陷入昏迷。

「Aron覺得眼前似乎光芒萬丈,他輕飄飄地穿過峽谷的岩壁,然後來到一間明亮的起居室,看到一個穿紅襯衫的金髮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Aron預感到這就是他未來的家,這個小男孩就是自己的孩子,他像父親一樣把小男孩扛在肩膀。」

但是乾渴讓這一切的美好的畫面都消失了,Aron在昏迷中清醒過來,他眼前還是冰冷的巨石,只不過腦中卻一直回蕩著小男孩的笑聲。在這一刻,Aron Ralston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斷臂求生。他花了一個多小時先後將橈骨和尺骨折斷,用自己的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然後用小刀從肘部將右前臂生生切斷,再緣繩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後步行5英里,最後終於逃生成功。

(自斷手臂)

Aron的經歷可謂是九死一生,但是我想如果不是他在斷臂前瀕死狀態下產生的幻覺給了他新的精神力量,恐怕事情的結果就不會那麼幸運了。

死亡對人來說永遠都是神秘且極具吸引力的。尤其是當「瀕死時你會看到最重要的人、會看到一束光、會重演自己的一生......」這些說法越演越烈之後,越來越多人想要體驗這種感覺,當然我們又不可能真的冒著生命危險去幹些作死的事兒,萬一真的死了呢。

瀕死體驗師,為了讓更多活著的人體驗到瀕死的感覺而衍生出的職業。他們的主要方法就是力度適中地掐脖子——不至於把體驗者掐死又能讓他們體會到馬上就要死掉時的「愉悅感」,順便醒來之後對人生來一場「大徹大悟」,非常完美。

據一位體驗者說:「開始的感覺有點難受,會有窒息的感覺,然後我看到了小時候電視上的很多廣告、一群模模糊糊的人......」(看來這位屬於回顧一生那一掛的)。

另一位說:「被掐時,像在一個長廊里,感覺再走下去就回不到現實世界了 —— 那一瞬間還真特別害怕。死過這一次,以後就好好活著吧」(這位屬於大徹大悟型的)。n

一位瀕死體驗師說:「以前有玩窒息死亡的案例,他們中沒有多少是真的要死,無非是想體驗一下這種極致快感,剎不住了而已。所以我這份工作才有存在的必要」。

(窒息SM)

雖然掐脖子能讓我們通過窒息真實地體驗到瀕死的快感,但是這裡面多多少少還是帶了點窒息SM的性質,並且危險係數頗高,萬一師傅哪天手勁沒控制好呢。

去年韓國突然興起了一種叫做「臨終體驗」的服務,目的是為了降低他們居高不下的自殺率。「臨終體驗」的流程一般為——照遺照——寫遺書——聽關於生命有限性的講座——通過黑漆漆的「陰間樓梯」進入假想陰間——穿好壽衣躺進棺材。

據參加者說:「寫遺書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落淚,活著的時候要善待周圍的人,好好珍惜時光,等到臨終才幡然醒悟,真是無限悔恨」。n

顯然韓國版的「臨終體驗」是走心的,但如果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一時想不開的人產生大徹大悟的重生感,倒也不是件壞事。據說上海為了讓人的體驗更真切,已經出了「臨終體驗」加強4D版。

有研究者曾對一些有過真實瀕死體驗的人進行追蹤調查,結果顯示經歷過瀕死體驗的患者大都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洞察,不再過分顧慮失去物質利益,也不再恐懼死亡。而且這種體驗並未隨時間流逝或發生實質性的記憶偏差。

不管是抱著想體驗瀕死快感的獵奇心理還是想藉此尋找生命的意義,你願意花錢去提前感受一下「死亡」嗎?

關注529D實驗室

被主流社會所拒絕的一切

在這裡都會受到同等的尊重

公眾號回復「BIBO」加入亞文化微信群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529D實驗室 id:the529DLab )

推薦閱讀:

既然死亡終究要來臨,那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我的無助,想為你鋪出一條開花的路
我們與死亡,欠一場對話
去世後的死亡賠償金,應當如何分割?
轉頭空了——一點兒生死觀

TAG:127小时电影 | 死亡 | 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