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前必看# 關於滴滴被黑,我好像發現了一個驚天秘聞

這幾天的朋友圈充斥著大眾對滴滴的一片罵聲,很顯然:在其合併Uber,成為網約車行業代名詞之後,黑滴滴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而在倪叔的印象里,朋友圈如此眾口一詞,還是:羅一笑事件,後來的結果都大家都知道,群體效應的背後只有一種力量:情緒;

其實仔細看來朋友圈猛轉的這些熱文,基本都走的煽情路線而毫無邏輯可言,之所以被受到人們的熱捧只因為干對了一件事:就是喚起了大家對出行的不滿,並把它轉嫁到滴滴身上;

年關將近,大家打車確實比平時貴了,難了。多花了幾十塊,無處泄私憤,正好有篇滴滴的負面,轉了,心裡頓時舒服了。說起來,羅爾事件已經過去了,但轉發羅爾文章的我們從未改變——情緒是眾人的命門,總被有心者利用;

有心人?是的,在倪叔看來:逢朋友圈刷屏背後必有妖!

在本次黑滴滴浪潮中,某篇因模仿咪蒙筆調而出名的熱文之中,倪叔捕捉到了一些奇怪的表述:

「任何一個計程車公司都可以自行,或是以計程車行業協會的名義,共同聯合出資做一個類似的App,根本不是難事」

「作為一個既沒有能力監管客戶與司機之間的經濟和人事糾紛,也不承擔交通事故或違章的事後處理和協調,還增加了司機/乘客/監管部門的壓力和負擔的線上平台,請問市場為何需要你們,人民為何需要你們」

我相信,任何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是一種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引導,絕非一個普通用戶的真實感受——普通用戶可能會抱怨滴滴不夠好,但普通用戶絕對不會呼喚政府力量的加入,呼喚官方的監督,因為身在中國我們都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尤其對象還是被全國範圍吐槽的計程車公司!

此外,倪叔通過上海的媒體朋友看到一張微信群聊天的截圖,圖片的內容顯示,大眾專車的一位工作人員再請媒體跟進滴滴的文章,交通部專家徐康明願意向媒體提供素材。圖片如下:

那麼,大眾專車是什麼鬼?我搜到了這個新聞,真是嚇一跳呢。原來是大眾計程車公司自己做的專車,怪不得說計程車公司自已做一個叫車APP根本不難,原來已經做成了呀。

而這個專家徐康明,來路也是不凡。之前倡導網約車應該比計程車貴三五成,定位應該為高端人群服務的專家,就是他。

看到這裡,倪叔有點佩服自己了。

我好像發現了一條若隱若現的關係鏈,新政落地,國家隊入場,磚家背書,媒體推動……這畫風,這節奏,我也就不說什麼了。

原來挨罵的滴滴在為國背鍋呀。大家在罵滴滴的時候,背後可能有無數藏匿的手,在引導著大家的情緒,把更多髒水潑給滴滴。

客觀來講,滴滴近期的漲價主要原因是司機少了,司機變少的主要原因是盼著新政可以轉正的外籍司機們,在忍耐一段時間之後,以春節為契機,選擇了用腳投票。司機走了,網約車少了,用戶打車就難了。如果能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平台慢慢清退老司機,招募新司機,用戶的體驗可能就不會怎麼糟糕。

至於滴滴導致了計程車變相拒載什麼的,別逗了。計程車拒載是近幾年的事兒么?

2016年,倪叔我使用滴滴323次共4402公里。說實話,滴滴漲價倪叔感受明顯,也肉痛之極;誤了飛機,也曾經在朋友圈破口大罵。但是,至少我多了一個選擇的權利。

但是,我更想搞清楚到底是誰讓原本美好的出行變得不美好,一紙回到解放前。滴滴有責任,但肯定不是全部。

唯一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約車新政來的越來越快,執行的越來越猛——2017年我們的出行也很難變得越來越美好;

如某公號文章標題所說:如果我們只會在朋友圈抱怨,詛咒滴滴完蛋的話,那麼我們確實不配享受好的出行服務。

寫在最後

在16年的烏鎮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雲拋出一句沒有被媒體列入標題的觀點——他以《紅旗法案》為例,說明監管創新的重要性。

馬雲說,汽車發明的時候,英國通過了一個《紅旗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必須在車前面50米以外做引導,還要用紅旗不斷搖動為機動車開道,並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每小時6.4公里)。

這部法案直接導致一個結果:讓汽車等於馬車,也扼殺了英國在當年成為汽車大國的機會,隨後,汽車工業在美國迅速崛起。1895年,整整耽擱30年後,紅旗法案才被廢除——這部奇葩法律的出台,完全是當時作為既得利益階層的馬車製造和運營商們的傑作。

歷史曾無數次地將這類開歷史倒車的人變成一個又一個笑話。但卻並不妨礙在每一個新生事物面前,總有一些出於既得利益考量或對新發展趨勢確實迷糊的人做出各種荒唐事情。

而有幸或是不幸的是:我們正在經歷歷史,我們也希望今天和過去不一樣。

作者:倪叔 我的微信公眾號:倪叔的思考暗時間(nishu-think)
推薦閱讀:

我們懼怕網約車,如同百年前我們懼怕汽車
易到車型全面啟用「雙選」,是逆流而行還是順勢包抄?
被曲解的網約車安全問題,被誤解的科技出行

TAG:滴滴出行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 网约车合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