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故事 | 穆斯林與印度細密畫中的粗暴混搭

名畫故事|08

公元636年,約旦河流域的耶爾穆克河谷颳起了遮天蔽日的沙暴,一群騎著駱駝的阿拉伯武士揮舞著彎刀,屠殺著潰不成軍的拜占庭軍隊。從那以後,敘利亞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了新的信仰——真主安拉。

和其它幾大文明比起來,阿拉伯地區的人有點兒大器晚成的感覺,都到公元6世紀了居然還是個游牧民族,大腦開竅的速度實在有點對不起觀眾。不過自從一個叫穆罕默德的中二青年創立了伊斯蘭教之後,這個民族像著了魔一樣迅速地發育起來。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他們就踏平北非,佔領西班牙,一直殺到了法國的圖爾。

伊斯蘭教其實不是什麼原創IP,它和基督教一樣,都是給猶太教寫的續集。劇情基本差不多,就是角色的名字不一樣。基督教里上帝叫耶和華,他的使者叫耶穌;伊斯蘭教里上帝叫安拉,他的使者叫穆罕默德。就因為改編思路不一樣,這兩伙人每次見面都打得頭破血流。

伊斯蘭教的信奉者可以統稱為穆斯林,隨著他們的領土不斷擴張,其它民族也不斷被忽悠進他們的組織里。因為阿拉伯人個個都是營銷大師,他們不僅能宣傳自己的劇本,還善於賣周邊產品。他們往往是拽住一個路人先講信安拉有什麼好處,看對方被忽悠暈了,就掏出來一瓶洗髮水說,「這是我們創始人穆罕默德研發的最新產品,去屑就是這麼簡單!你要不要試一下?」後來這種行為被稱作內容營銷。

搞營銷的玩藝術就未必在行,阿拉伯人也是一樣。主要因為他們的教義嚴格禁止製作聖象,最嚴的時期連普通人都不能畫。所以在伊斯蘭教世界裡最流行的就是畫各種花紋,花紋一多就顯得畫面很密,於是「細密畫」就這麼盛行開來。

細密畫成就最高的是波斯人,他們在7世紀的時候就被忽悠買了不少洗髮水,成了穆斯林。

蓋烏馬爾斯的朝廷(紙上墨與水彩)約1525年

私人收藏

這幅畫是一本《國王之書》的插圖,講述的是波斯民族的歷史,也就是現在伊朗的歷史。在波斯,圖像製作的禁忌相對寬鬆一些,因此他們在繪畫領域比較有作為。畫面中岩石、花草與動物的描繪非常繁複而精細,人物也是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坐在山頂的是波斯第一位君主蓋烏馬爾斯,他正在主持一次宮廷會議。左右兩側比較突出的人是他的兒子和孫子,剩下的人物基本和岩石連為一體,成為了風景的一部分。

從樹枝蜿蜒的形狀、岩石亦真亦幻的趣味,和融入景觀的抽象化人物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一絲熟悉的中國藝術風格。和很多波斯細密畫一樣,這幅作品也是阿拉伯裝飾性圖案與中國山水畫相融合的產物。

被營銷大師忽悠的不只是波斯人,還有一個民族歷史更悠久的受害者,那就是印度人。

印度人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實在是太輕車熟路了,他們在歷史上挨揍的次數連拜占庭人都自嘆不如。印度人之所以總挨揍,主要原因就是內部不團結,歷史上統一的時期很少,基本上都在窩裡斗。

印度人有一個特別奇葩的愛好,就是沒事就發明個新宗教。印度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分支教派全是他們搗鼓出來的。思想不統一,國家就很難統一。結果就是穆林斯趁虛而入,建立了強大的莫卧兒帝國,印度教的信徒們只好忍氣吞聲,承認你家安拉是老大。

印度的早期繪畫都沒有能保存下來,因為他們有一個怪癖,就是在樹葉上畫畫。直到15世紀以後他們才矯正了這個不良嗜好,老老實實在紙上畫。莫卧兒帝國時期,君主對繪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莫卧兒畫派」隨之應運而生,畫家也享有比較高的地位。

比奇特爾就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莫卧兒畫派」藝術家,他為國王賈漢吉爾繪製的這幅細密畫就是當時的一幅名作。

比奇特爾,賈漢吉爾喜歡蘇菲族長而不喜歡國王(紙上水彩)

約1615年,華盛頓弗瑞爾畫廊

國王賈漢吉爾頭頂著巨大的日月形光圈,端坐在沙漏頂端的座椅上,暗示這位神聖的君主是超越時間的存在。他將一本《古蘭經》遞給面前的白鬍子長者,那是伊斯蘭教聖徒胡森族長。旁邊還有三個打醬油的人,從上到下依次是土耳其蘇丹、英格蘭王詹姆斯一世和畫家本人,他們站在阿拉伯紋樣的地毯上。穿著綠袍的土耳其蘇丹雙手合攏,表達受到接待的虔敬;而穿著拉夫領和粉色斗篷的英格蘭王則一臉不屑地看著觀眾;畫家本人穿著黃色的賈瑪袍和紅色頭巾,手裡拿著另外一幅細密畫,畫中是他在向國王致敬。

這幅畫可以說是文化元素大雜燴,國王頭上的光圈兒和沙漏上的天使明顯取材於西歐基督教,裝飾性極強的地毯是阿拉伯元素,畫家本人卻又是印度教徒。所以畫面的風格顯得複雜而矛盾,既有寫實主義的細節刻畫,又被包裹在沒有空間感的裝飾性畫面中。這也是印度地區民族和文化成分複雜的一個縮影。

就算沒有各種外來文化的入侵,印度人自己也是很矛盾的,因為他們信奉的印度教比其他宗教加起來還複雜。它不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樣只有一位上帝,而是有成千上萬個神,你愛信誰就信誰。所以,印度教更像一部神話故事,腦洞開得很大,群眾喜聞樂見。

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印度教男神是克里須那,可以理解為世界的守護神之一。他的主要業務就是打怪練級娶老婆,然後和她們做愛做的事情。傳說中他有一萬六千多個老婆,都是他從魔王手裡拯救出來的無知少女。

在印度教統治的旁遮普地區,表現克里須那荒淫生活的作品非常豐富。

康格拉,亭中的克里須那和拉德哈(紙上水彩)約1760年

新德里國家博物館

這幅畫中,青色皮膚的克里須那和他的情人拉德哈坐在森林中的一座涼亭里。拉德哈並沒有正式嫁給克里須那,他們兩個人只是保持著一份純潔的肉體關係。因為克里須那在沃林達文這個地方打怪的時候,拯救了當地的很多牧牛,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擠奶工拉德哈心中的男神。

他們兩個人約會的方式是這樣的,晚上克里須那會在樹林里吹牧笛,拉德哈聽見之後就偷偷跑出來找她的男神,兩個人一起做一件很詭異的事情——跳一種叫「拉斯利拉」的舞蹈。克里須那為了延長約會時間,會施法將黑夜變得很長,據說能延長到40億年。這麼漫長的黑夜,光跳舞就太無聊了,於是就發生了畫面中的這一幕。

在涼亭中的床上,兩個人赤身裸體相對而坐。克里須那色眯眯地看著妹子,手已經開始不老實了,妹子則嬌羞地迴避著男神的目光。此時一道閃電划過漆黑的夜空,這是旁遮普繪畫中表現性愛的符號,預示著接下來的內容18歲以下未成年人請在家長陪同下觀看。

可以看出旁遮普繪畫也受到了莫卧兒畫派寫實風格的影響,芒果樹和棕櫚葉,針織物上的花紋和涼亭中鑲嵌的珠寶都被表現得非常細緻。人物側面的姿態有一種復古的韻味,神情和動作雖然簡單抽象但十分優雅。

在印度教藝術作品中,有著大量對性愛主題的表現。在他們的創世神話中,恆河就是濕婆神的精液噴洒而成。克里須那與拉德哈所表現的肉慾關係,在印度文化中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物質世界裡的男女感情,只是這種純粹靈魂之愛的膚淺幻象而已。

對人性本能的崇拜,是創造偉大藝術的靈感來源。除了印度之外,還有一個東方民族擁有著極其感人的性愛文化,並且無私地啟蒙了一代代懵懂少年。他們的文化成就,在幾個世紀之後榮耀了整個亞洲。

到這裡,我們已經從遠古的洞窟壁畫一路走來,看遍了文藝復興之前的整個亞歐大陸。歐洲的基督教世界、中東的穆斯林世界,和遠東的華夏文明都已經盡收眼底。

現在,我們暫時停下滿世界飛奔的腳步,回到義大利半島的托斯卡納,一起走過一段人類歷史上最光輝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你將遇到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他們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喚醒了人類的尊嚴,讓我們能夠像今天這樣勇敢地去追求和創造。

我們將要看到的第一個名字,被授予了一個榮耀的稱號——西方繪畫之父。


推薦閱讀:

花藝設計趨勢雜談——研習花藝,是否只能單項選擇東方插花或西式花藝?
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4)
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1)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九):課後作業分析參考
畫家劉野:她們有少女的外表,而靈魂早已衰老。|張小玉

TAG:艺术欣赏 | 美学 | 名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