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對還是錯?拓展認知邊界更有價值。
我很喜歡《奇葩說》這檔節目,它展示了不同立場、多元價值觀。馬東關於這檔節目的意義,有段話很有共鳴:
真理越辯越明。《奇葩說》追求的是一個混沌的狀態,我們把那個感覺帶給人的時候,那個感覺在你心中引起的波瀾,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所以,清晰並不是《奇葩說》的追求。
真理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或許正是這種不同價值觀碰撞的混沌狀態。相比分辨正確和錯誤,擴展認知邊界,也就是從多元化的角度、多價值觀的層次看待問題,或許更有價值。
1.生活從來沒有唯一解
科學研究,在控制變數後,或許有唯一解,但你在現實生活遭遇的各類問題,因為詭譎多變的人性,答案往往處於混沌狀態。
站在個體角度而言,歐美很多年輕人有句口頭禪,don』t judge me,不要評判我。你認為對的,是你的看法,我有自己的一套解釋,你不能以你的標準來判定我生活方式的好壞。最幸福的人生,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你好像確實難以反駁。
如果拉長時間跨度,對和錯,更是顯得混沌,以前看來正確的祭祀、祈雨,現在看來是愚昧迷信;如今看來正確的東西,在以後的人看來,未見得不會是另一種愚昧?
2.知識服務商
知識服務商這個概念很有意思,這是羅胖給《羅輯思維》的定位。互聯網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信息獲取成本驟減,信息如潮水般湧來,人們信息過載了。知識服務商的價值,是幫你節約時間,由你信任的人,幫你提煉某種思想的核心認知、方法論,你再來評判,是否吸納到自身的知識體系,甚至延展至更深度的閱讀。
羅胖有個形象的比喻:
他把自己比作屋裡的一個小丑,這個屋裡有通向各類知識的大門,羅胖的作用,是在屋中表演,變著法子誇門裡的東西多麼好,比如在「弗洛伊德」的門口讚歎了下:來呀來呀,這裡有夢的秘密。
羅胖在門口的讚歎,是帶著「忽悠你去看看」的視角來吆喝,所以你看他每天發的60秒語音,會以講故事等技術手段,開頭就抓住你的眼球,但邏輯論證是不嚴謹的,甚至帶偏見的。如果你是精英視角,門後的思想已有過深入研究,你可能會鄙視羅胖不嚴謹的吆喝,認為其淺薄;相反如果你不了解門後的知識,羅胖的吆喝引起了你的關注,你可能會延展閱讀,甚至在現實生活中嘗試它,這就給你提供了一扇通向新認知的大門。
這也是說,如果你關注的,不是羅胖知識的正確錯誤,而是作為發現一種新知識的可能,一扇拓展新認知的窗口,羅胖會對你更有啟發。這種視角下,就不會糾結,這是雞湯還是成功學的意識形態,轉而關注思想本身是否對你有啟發。但是,如果你沒有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在背後支撐,也會有不良反應,你會驚訝的發現,每天接收的知識都在打架。
3.一手知識和二手知識
樊登讀書會,羅輯思維,提煉了一本書的重點,將知識咬碎了,以語音方式讀給你聽。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則反感這是二手知識。
當我們聊起二手知識概念的時候,其實已經陷入了一種思維陷阱。真的有一手知識么?你認為是一手知識的某本書,何嘗不是站在前人思考的肩膀上,進行再次創作。以一個人的視野,窮其一生,能掌控到的都是有限的,借鑒,整合,跨界,轉化,本就是任何創作繞不過去的。這麼看,二手知識也是個偽概念,因為壓根就沒有真正一手的知識。
這絕非在否定書的價值,只是沒必要神話「書」這個知識載體。否則,在書本發明前的世界,就沒有知識了么?不同時代,知識載體不同罷了,重要的還是你能否感知到知識,知識是否在實踐中幫助了你。所以,如果你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因為閱讀到某種思想下的某一認知而豁然開朗,依舊非常建議你延展閱讀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其在系統性、闡述邏輯、思想深度上,肯定更勝一籌。
4.草木竹石皆是知識
躲過了二手知識的思維陷阱,再重新審視知識,你的視野會更加寬廣,不再將知識的輸入途徑局限在閱讀,這會錯過太多汲取知識的機會。學知識的人在哪都能學到知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人的言談舉止,甚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這樣的武俠小說,都能榨出精華,和自己的人生相互印證。不想學的人,天天讀經典,對他,也不過是一堆廢紙。
與其糾結雞湯還是成功學、一手知識還是二手知識的意識形態,不如迎接每一次拓展思維認知的機會。一個高效學習者,能走到哪,消化到哪,世間萬物均為他所用。就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能出神入化到不滯於物境界,草木竹石皆是知識,皆可為劍。
5.寫在最後
請相信我,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
推薦閱讀:
※能花錢搞定的事就花錢搞定,何樂而不為
※有哪些做筆記的好方法?
※大學中用功,但是發現堅持一段時間就會厭煩,不想用功了,這是為什麼?大神們怎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