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健康正確」的睡眠?

現代社會一直在強調健康正確的睡眠。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所謂「健康正確」的睡眠?在很多關於睡眠的科普文章和書中,對於「正確」的睡眠的標準,多少都建立在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上。

比如,在一些西方國家(尤以美國為典型,我深有感觸),主流的價值觀認為「正確」睡眠的標準有:

每晚在幾乎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

睡整夜覺;

不睡午覺;

兒童獨睡;

縱觀一些跨文化的睡眠研究後不難發現,這些標準並不是普適的。文化價值觀形塑了現代人的睡眠方式,使得我們在睡眠模式、睡眠環境等很多方面都逐漸不同於我們的祖先。(Worthman and Melby 2002; Jenni and O』Connor 2005; Yetish et al 2015)。

也正如此,如果你不知道你或者你的孩子是否有睡眠問題,或者你正按照主流的觀點在改善你或者你的孩子的睡眠,我建議你不僅要從生理機制上面了解睡眠的運行方式,更要從人類生存演化以及跨文化的角度來理解 「睡眠問題」。

01夜醒是普遍而正常的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即使是身心健康的人,夜晚都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一覺到天亮的。當你入睡以後,你會經歷許多個睡眠周期(Sleep Cycle),在每一個睡眠周期里會經歷不同的睡眠階段(Stage of Sleep),而在兩個睡眠周期交替時,都會有一段短暫的覺醒時間。

有些時候這些覺醒你甚至都沒有察覺就又睡回去了。但有些時候,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你可能會醒很長時間而睡不著。

02我們的祖先——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

如果你是上班一族,那麼每天要趕固定時間的早班車對你來說肯定非常重要。為了在每天固定時間起床,你也會儘可能的在固定時間入睡,儘可能的避免睡眠不足。但是,在前工業化時代,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作息時間相對靈活的環境中(Worthman and Melby 2002; Yetish et al 2015)。

研究表明,造成失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於「什麼時候才能睡著」這件事產生的焦慮感,以及對於「如果沒有睡好/睡足,明天會不會影響工作/生活」的擔憂(Ong et al 2012)。

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說,他們並沒有看錶的習慣(甚至沒有表),他們的入睡時間不固定,也經常經歷夜醒,但他們很少表明自己有睡眠問題。實際上,當人類學家問他們有關睡眠的問題時,在他們的語言體系里,甚至沒有「失眠」這個詞(Yetish et al 2015)!

03我們的身體——逐漸地進化出,依據光線變化來安排睡眠的能力

我們身體內部的各種生理機能會依據外界環境的晝夜變化而建立起規律周期,這種規律叫做晝夜節律,正是因為這種生物節律與大自然的自然節律相適應,人類才得以生存下來。

而在自然節律中,很重要的一個指示信號就是光線(Wikipedia)。我們利用光線來調節我們的生物鐘,因此在白天適當的在自然光線下暴露,會有利於我們在夜間產生困意(Wright et al 2013)。

但在夜間入睡前或者入睡後暴露於人工光線(尤其是那些藍色波長光,很多燈泡和電子產品屏幕都發出這種波長的光),會嚴重影響睡眠。人工光線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的分泌會使我們在天黑以後產生困意。同時,人工光線還會推遲快速眼動期睡眠(REM Sleep),使得我們的總睡眠量縮短(Holzman,2010)。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人工光線對於睡眠時長和入睡時間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在研究中涉及的阿根廷查科省,那些可以隨意使用人工光線的被試入睡時間更晚,而且每天比那些只使用自然光線的被試少睡45-60分鐘(De la Iglesia et al 2015)。

我們的祖先最大的「睡眠問題」是為了抵禦掠食者、入侵者和其他危險,而整夜醒著,可以將危險降到最低。

這種「睡眠問題」的由來是處於生物求生的本能。睡得很沉、很難被夜間周遭的動靜吵醒,則更容易遭受危險而難以生存,也就無法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那些獨睡的人也是一樣,沒有大家一起對於外部危險的觀察和警覺,也更容易疏於提防。

因此,為了夜間睡眠的安全,我們的祖先都是群居且一起睡的。而作為最脆弱、最沒有抵抗能力的孩子來說,更需要與大人一起睡來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孩子夜間啼哭,則會招致掠食者的注意,因此儘快地幫助孩子止哭就顯得很有必要。

如上,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祖先在睡眠安排上的一些基本邏輯和表現。

關注【好睡寶嬰兒睡眠】公眾號,了解專業的嬰幼兒睡眠知識,助力您的寶寶快樂成長。

那麼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呢?總結如下:

01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人可以絕對意義上的「一覺到天亮」。每個夜晚,我們都要經歷多個睡眠周期,在每一個睡眠周期里都要經歷不同的睡眠階段。在不同的睡眠周期之前會有短暫覺醒。

02暴露於人工燈光下會打亂自然的睡眠節奏。

03我們的祖先沒有「入睡壓力」,他們不用考慮我幾點必須睡著,也更不容易有失眠的困擾。

04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夜間醒來是非常正常的。對於睡眠環境的警覺造成的夜醒是正常的,適當回應孩子夜間的啼哭也是正常的。

這麼說,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像我們的祖先一樣,群居、夜間輪流保持清醒、一起睡、不焦慮時間表才可以睡得好。我們的睡眠模式和祖先的睡眠模式之間的差異,並不是由生理差異造成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的文化價值的改變而造成的。

也正如此,在對待兒童的睡眠問題時,需要注意:

首先,許多兒童的的睡眠問題不是病理性的,或者說不正常。

孩子的很多所謂「問題」都是有章可循的,是身心最自然、最健康的反應。比如鬧覺,拒絕入睡等,都有可能是在告訴家長「我其實已經特別的困了」。

其次,作為家長的直覺和理念很重要。

不要因為睡眠專家、育兒大V倡導睡眠訓練,你就在備感壓力的心境下去實施睡眠訓練。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夜間安撫寶寶是人類正常的行為,如果你覺得這種安撫令你特別困擾,你當然可以通過睡眠訓練的方法去引導寶寶學會自主入睡。

但是,如果你並不覺得這種夜間安撫(nighttime parenting)是一種負擔,那麼你也大可不必去跟風進行睡眠訓練。只是要意識到「過分安撫」會導致寶寶睡不好覺。

最後,許多睡眠問題的產生都源於我們自身的睡眠需求和文化實踐(culture practics)之間的不對稱。

比如,我在美國時就聽說周圍好多朋友的寶寶在入睡前都要掙扎一番,家長很難哄睡他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恰恰可能是因為西方主流價值觀推崇獨立性有關。

對於獨立入睡的推崇和踐行,可能會觸發月齡較小的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這都是依戀心理在作祟。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待睡眠,可以讓我們明白對於睡眠來說,什麼部分才是生物性的,什麼部分是由於文化差異和演化導致的。基於這種視角,我希望家長們可以少一份焦慮,多一份從容,在面對孩子的睡眠問題時,不妨好好地審視一下問題的根源。

如果你在寶寶睡眠方面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幫助寶寶睡夠睡好,請持續關注公眾號:好睡寶嬰兒睡眠。這裡有口口相傳的經驗,對大樣本的觀察,前沿的研究成果,更有對這些經驗,觀察,成果的提煉,糅合,批判,與反思。同時,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睡眠諮詢訂製服務,幫助你和寶寶同時獲得健康充足的睡眠。


推薦閱讀:

你以為每晚睡 6 個小時還算湊合?其實損害和沒睡差不多
張朝陽說每天只睡4小時,成功和睡覺有關係嗎?
乳膠床墊的性能、表現和對比
睡到精神飛翔——3年的探索與(有所)收穫
對象每天失眠,該如何解決她的問題?

TAG:睡眠 | 宝宝睡眠 | 睡眠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