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衙教你如何讓知識幫你賺錢

文/米衙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知識,知識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局限。

其次要知道一些概念,什麼是知識,什麼是真知,什麼是常識。

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常量知識,也就是不變的知識,一種是變數知識,就是可變的知識。

不變的知識就是板上釘釘的知識,是一種不變的事實。比如蔡倫發明了紙。比如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這些都是不會再變了。至少在我們這個世界裡,是不會再變了。我們不管其他平行的世界裡的知識。

可變的知識,就是隨著人們對外部世界認識的提高,或者隨著時間的變化,知識也隨之改變。比如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實際上每天都在變化。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這個也在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

還有就是人類對某一領域的認識,這類知識是隨著人類的認識而變化的,比如地心說和日心說,到底宇宙的中心在哪兒?這些知識會不斷地更新。

還有比如在一定的區域內,物理世界是牛頓的力學世界,到了另外一個區域,物理世界就是愛因斯坦的扭曲世界了,牛頓的定律就不起作用了。知識的作用和應用也是有限的。

知識以前是值錢的,因為在以前,人類獲得知識需要成本,比如上學。在學校獲得知識,這個就是有成本的。

我上小學時,就讀完了百科全書。那個時候書很貴,百科全書一套要好幾百塊。那個時候的好幾百,可不是現在的好幾百。現在讀百科全書也不需要花錢,直接去看維基百科就可以了。

過去查找知識還需要去圖書館找文獻,找資料,現在搜索一下就出來了,獲取知識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再說常識。常識是生活中必須知道的知識。比如不能直接喝開水,不能用84消毒液洗下體。玩完雪之後不能把手直接放暖氣上。常識是經過經驗檢驗過的知識,一個常識可能包含多個知識點,是前人總結出來的。

常識相對於知識就更值錢一些。但是還不夠。

真正能變現的不是知識,不是常識,而是經驗和體驗。

過去我們使用內容來營銷產品。後來,很多公司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做內容營銷必須要等產品落地之後才能做。而且內容營銷其實是被產品牽著鼻子走的。如果產品有問題,內容營銷也沒法去做。內容營銷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你做產品,就要有物流配套,複雜度和不穩定度都上升。當各種產品各種跟不上的時候,內容營銷就不營銷產品了,而是營銷內容本身。這個時候,內容本身就成了產品。而你把內容本身變成產品,則可以跨越空間的概念,無須物流了,也無須維護。

於是,在這種理念下,有了付費內容。付費內容並不是知識,而是經驗、體驗和見解。

知乎沒有商業模式,多年以來,知乎體就是「xx是什麼樣的體驗?」,知乎很看重體驗。體驗不是知識,不是你能學來的,你需要去經歷才會有。

比如問你登陸月球是什麼體驗,沒登月的人想破腦袋也回答不上來。如果你聽了別人的回答,你再說出去,也不是那個味兒。所以體驗必須親力親為才能獲得。但是很多不能獲得的人怎麼辦?他們只好通過別人的敘述來得明白相關的體驗。

體驗會伴隨著見解。實際上,見解就是輸出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可以賺錢的,但是知識不能。

你可以花100塊錢問一個宇航員,問他對在太空中看地球的體驗,但是不可能花100塊錢問一個人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因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任何人想知道都可以知道。

如果想要在內容領域能賺到錢,一定要對某方面有著別人沒有的優勢。這種優勢就是你經歷過,而別人沒有。

比如一個航天員講授關於航天的經驗,看法等,這個別人就講不出來。沒有這個經歷,就不會產生相關的見解。

未來的內容變現還是以體驗為主。體驗過的傳授經驗,供那些沒體驗過的學習。

這就是內容付費的真諦。

還是那句話,現在想賺錢,你必須是行業專家,你必須是意見領袖。


推薦閱讀:

米衙:內容囤積症是影響內容營銷的關鍵
做號造謠洗稿不斷,機構媒體迎來內容的二次機會
運營該不該跟在KPI屁股後面走?
內容市場再起紛爭:新浪推「明日頭條」叫板今日頭條
提煉12個方法,告訴你如何運營好被忽視的評論區!

TAG:内容运营 | 内容 | 内容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