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如:中國跤的艱難歷程

艱難的歷程伴隨著近代中國式摔跤的發展。

中國式摔跤是我國固有的體育項目,民國時期曾被定為第五六屆全國運動會國術中的競技項目,為國術中的小項(摔角)。中央和地方的國術館設摔跤科。北京地區是摔跤發祥地,清王朝設有善撲營,演練布庫戲(摔跤),為清八旗勁旅武官教習,為清王朝訓練侍衛。清滅亡後撲戶們走向社會,將摔跤傳播開來。民國時期連年征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連飯都吃不飽誰還能練跤?窮文富武,習武練跤費衣費飯。社會上有習練者也是鳳毛麟角。北京男孩好鬥,也有人早晚間練武習跤者,但為數不多。天橋廟會上的跤場是人們觀賞京跤的主要場所,人們認識摔跤皆是從天橋把式跤。北京的孩子練跤家長都會說費衣費飯費神,又練得貪嘴刮舌。他們是看了天橋把式跤得到的負面印象。當時社會上也很少有高手,參加全國比賽也都是摔跤藝人,沈三,寶三,滿寶珍,郭升祥,張文廣,熊德山等。社會跤手雖有少數人參與但成績平平。

(清代布庫戲)

從民國第五屆全運會設摔角競賽有了完整的現代競賽規則,1953年我鍋舉行第一屆民族運動會,摔跤作為武術之小項參賽。1956年在北京第一次舉行了單項錦標賽(全國摔跤錦標賽),此後每年都組織全國性大賽。第一屆全運會設中國式摔跤單項比賽,以後第二,三,四全運會都設項,第五屆全運會沒設項,第六屆又恢復了。六運會後就定下了第七運會中國跤,只設五個級別規模減半,並定下運會撤銷各地區各省市,隨之撤銷了專業隊和二三線級隊。

(1980年我帶隊參加全國摔跤錦標賽)

北京於第六屆全會會後就撤銷了中國跤的建制,從業人員大部分轉為其他項目或轉業了,自此中國跤走入低谷。90年以後北京再沒有組隊參加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但曾組隊參加城運會和農運會,少數民族運動會的中國跤的賽事活動。北京市級錦標賽至今也沒有組織過,只有農運會和民運會有中國跤比賽,但人數之少,顯現出中國跤在北京地區發展現狀。現在的跤場俱樂部,五六十歲北京人多,而年輕人大部分是外鄉人。第七屆全運會後的1993年在河南鄭州舉行的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只有五個單位六個隊(河南兩個隊)36各運動員參加參加。中國跤在奧運戰略的影響下已至低谷。以後的幾年經過守兆年等中心領袖的努力工作,到96年參加人數有所提高,但大部分運動員是國際式摔跤和柔道運動員。有中國跤傳統的內蒙古和北京天津等地已無隊參賽了,1997年後由瀋陽富商出資組織全國全國錦標賽參加人數有所回升,但很多是柔道運動員穿上跤衣參賽,技術與水平大幅度降低。99年李寶如和馬建國在保定組織了中國式摔跤擂台爭霸賽。連續兩個月每周六日在河北保定衛視和央視第三頻道現場直播,開創了中國式摔社會辦比賽和擂台爭霸賽的新紀元,比賽由遠祥公司和河北省保定電視台聯合承辦,得到了國家的體育局摔柔管理中心沈志剛,宋兆年的支持。比賽場地設有電視台演播大廳,由中央5和河北電視台全程錄製。由李寶如負責比賽事宜,由運祥公司負責資金支持,保定電視台負責場地和電視傳播對外宣傳,一切規程,競賽和賽程管理皆有李寶如負責。

1998年,我被北京武術院錄用為昌平北京武術院分院任摔跤散打教練員。昌平分院是由當時富商楊遠祥投資承辦的。楊總是武術發燒友,想將摔跤推向世界,楊總有開發摔跤遠大理想。改革開發之初,人們還沒有網路,楊總想通過電視宣傳我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式摔跤,我到了河北省保定市電視台,共同組織中國跤賽事,定名為「九九」全國中國式摔跤擂台爭霸賽,鑒於當前不景氣的中國式摔跤現狀,必須要重修規則,重定規程,我和楊遠祥談好,他負責籌錢,我負責同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管理中心聯繫承辦比賽事宜。

(當年規則的掃描件)

承辦賽事要根據當前全國中國式摔跤發展近況,撰寫本次比賽規程。一改競賽規程送達程序和參加資格等細節,改變比賽日程。由幾天連續完成各級別的比賽,改為利用周六日兩天完成各級別的比賽。規程直接發給各俱樂部和武校,參加單位也由原省市改為各地區摔跤俱樂部和武校了,將原比賽規則做了大幅度修改,執行多年的三局制改為三局兩勝制,由每局三分鐘改為三跤兩勝制,業內稱之為三跤,三分鐘、三分局稱之為三三三制,分級別開賽,每周六八點到賽場報到,當時過體重編排,每級四五十人兩天打完,為了使比賽不影響直播,準備了北京西城體校和天津體院摔跤班學生、北京武術隊隊員到場表演,規則的修改促進了運動員的技術發揮和中國跤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賽會的組織方面也做了改革,收一點報名費,運動員教練員自己解決食宿和旅途問題,每級重獎冠軍。由於種種原因,個級別只決出單級別跤王,沒有連續組織王中王總冠軍。99年全國中國式摔跤爭霸賽之規則沿用幾年,推動了中國式摔跤的發展,在沒有資金的支持下全國比賽仍有五六百人參加。99年規程修改了多次,它推動了中國式摔跤在全國各地的發展。

(為了推廣99年擂台賽,我寫的《致跤界朋友的一封信)

由於中國式摔跤在奧運戰略的影響下,全國各地也只有在社會上自由發展。在當今社會大環境影響下,北京、天津等已很少有本地人練跤了,一切比賽都是摔跤愛好者自籌資金。全國大賽的參加者多為內蒙古運動員。受99年規程的影響,內蒙古摔跤俱樂部都應運而生。當今大型比賽中蒙古族運動員獲獎者眾多,佔了百分之八十左右。民族運動會、農運會全國各地都有蒙古族跤手,而北京津等大城市本土運動員很少有人參加全國比賽,就是參加了也榜上無名。以北京為例,自1988六運會之後,雖有個別參賽俱樂部,但也都是外地運動員。

北京市目前有幾個俱樂部(跤場)都是自發的個人行為,沒一個組織管理。雖有北京市摔跤協會,但也不負責組織中國式摔跤活動。總而言之,就是一盤散沙。全市沒有一個中國跤組織,更沒有註冊管理了。由官方支持管理的也只有西城區牛街摔跤俱樂部了。近幾年也曾組織少數民族和農民摔跤比賽,但水平遠不如前了。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和農民運動會,也要到內蒙古找人。北京地區可以說跤、場俱樂部不少,本土人摔跤好的沒有,一盤散沙、無人管理,雖有一俱樂部聯盟,也是鬆散組織,沒有任何管理能力和組織功能,也沒有參加全國錦標賽的能力,只有北京天池摔跤俱樂部仍堅持組隊參加全國大賽。

北京天池摔跤俱樂部,雙雄摔跤俱樂部,牛街摔跤俱樂部,地壇摔跤俱樂部和王文永摔跤俱樂部,這幾家活動的俱樂部他們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和穩定的學員,但大部分都是免費教學只,有雙雄俱樂部是收費的。其中水平最高為天池俱樂部。天池俱樂部成立2001年,曾代表中國參加了巴黎市長杯中國式摔跤國際比賽,每年堅持參加全國錦標賽大賽並獲得多次全國冠軍,是國內中國式摔跤強隊。目前北京地區各俱樂部良莠不齊,水平不一,大部分是在公園娛樂,如地壇跤場就是一群五十多歲的中國跤愛好者一起玩。北京地區是撤銷摔跤班轉問社會,就又回到了早年和跤場的格局,師父帶徒弟的私練了。

近年來北京跤場影響較大的當屬地壇跤場。地壇跤場有三十年的歷史了,是北京最早的跤場,它同牛街、燕京齊名。地壇跤場是北京摔跤運動員運動員那振剛先生主持,有宋守金、王同慶、馬家義等人參與。地壇跤場是鬆散的自由結合,不收費不註冊,來者不拒。那老先生是摔跤發燒友,雖年近八十還積极參与組織地壇跤場的活動。他曾代表東城區參加北京市組織的摔跤比賽,每年春節期間在地壇廟會組織摔跤和中幡表演。那先生是北京專業摔跤隊運動員正能量代辦,多年來培養了大批摔跤愛好者,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京跤文化為己任,將一身功夫傳給愛好者,不以幫會的形式結盟拜把,是京城跤界最傳統的名家。地壇跤場培養了大批摔跤發燒友,每周六日上午定時開跤,胡萬年、王同慶等主力現已另立門戶,開場授徒。地壇跤場實為北京跤壇酵母。

我退休後在天壇公園傳跤育人,義務教學。以傳承京跤為己任,志在將一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給後人。我年幼習武練跤,從師百家,集武術、散打、推手、搏擊、摔跤等傳統武學競技為一體,從事專業教學幾十年,培養了大批摔跤散打搏擊優秀運動員和專職從業人員。退休後,我仍然參加各種宣傳和教學工作,多年來在天壇教授摔跤、搏擊和京跤功夫表演,培養了一批表要和教學為業的人員,在京城以及各地表演弓、刀、石、沙袋和京跤功夫,還開辦了教學場館。

李寶如先生2015年冬在天壇公園講解中國跤手法片段(1)—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5ODU2ODk2NA==.html?spm=a2h0k.8191407.0.0.WrgBwr&from=s1.8-1-1.2

附上本文手稿圖:


推薦閱讀:

中國跤技術——插閃
古典摔跤、柔道、田徑中的投擲等力量項目都是如何進行力量訓練的,主要的訓練方式有哪些?
李寶如:摔跤隨筆九則 之 淺談樁功
太極拳是以摔法出名的,為什麼諸位大師和狂人東的對戰不以類似摔跤和柔道的規則呢?

TAG:武术 | 摔跤 | 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