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為什麼女性的成就越來越高?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宇
採訪、整理 | 李汪洋、靳永愛
● ● ●
前言新年開篇,微信公號《繆斯夫人》特推出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宇的專訪,探討女性社會地位的歷史變遷。近些年來,女性力量在政界、商界、科學家等各個領域逐漸崛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領導人、女性CEO、女科學家……女性成就越來越高已成為一個社會趨勢。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個趨勢的出現?
男女地位的歷史變化
男女不平等,或者說婦女的地位低於男性,這在歷史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很多文化、很多國家都存在。而且這種現象持續了很久。
這首先和以前的經濟模式有關,以前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主要靠體力勞動。以前戰爭也比較多,要男性打仗,要男性做體力活。女性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或者做一些體力要求不是太重的農活,至少婦女不出去打仗,所以她們的地位相對來講比較低。
其次,教育並不是很普及,有很多比較重要的職業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而婦女沒有獲得正規的教育,因此不能夠勝任這樣的職業。以前在西方,比如牧師是沒有女性的;在中國,科舉不允許女性參加,女性不可以做官。所以,女性的受教育機會很少,職業選擇也很少。
這種情況在工業革命以後並沒有很大的轉變。這是因為工業革命以後,主要工作場所是工廠,工廠雖然有女工,比如以前的紡織業有女工,但這些工作還是簡單的、重複性的、收入比較低的。相對來講,男性的工作薪水比較高、體力要求比較高,比如採礦、建築、鍊鋼等等。
職業的性別隔離比較嚴重,男性的職業選擇更多,女性相對來講從事的還是女性工作者比較多的一些職業,比如售貨員、秘書、出納、護士,教師是後來的職業,而男性從事的一般是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當然也有汽車或卡車司機、鍊鋼工人。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女性經常不是全職的工作,她可能是半職的工作,也可能是工作了幾年生孩子的時候離開了勞動力市場,等小孩長大以後再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是婦女的職業要具有允許她們兼顧家庭和職業的一種特徵。這也是職業隔離的原因。所以,婦女可能會做護士或老師,但在需要的時候要中斷工作照顧家庭,等小孩長大了,再回到勞動力市場。這種狀況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在工業化很長一段時期的城市工人中,男女的隔離是很嚴重的,女性的教育也低於男性。
當然,這種情況由於一些歷史的原因也有一些改變。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的男性很多去打仗了,勞動力大量短缺,婦女的勞動參與提高了很多,參與感增強,但總的來講,婦女的地位和教育低於男性,她們的職業選擇範圍比較窄,收入比較低。這種狀況是長久以來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這種現象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開始有了改變。直至今天,這種改變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而且是不可逆的。這個趨勢就是,婦女在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的地位越來越高,這在很多文化、很多社會中都能夠看出來,而且這二三十年一直在持續,也變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婦女表現更好的這種勢頭可能還會繼續下去。
哪些因素導致了婦女成就更高的趨勢?
為什麼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她們的教育比較低?她們的權力比較小?她們的影響力比較小?而今天她們已經趕上了男性,有些方面甚至超過男性,她們在很多國家已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毛澤東講的能頂半天的作用。為什麼會有這種趨勢?這是有多種原因的。我就和你們探討以下幾種原因吧。
產業結構的變化
第一個原因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在農業社會,很多是重體力活,而且那個時候社會局勢不穩定,戰爭相對頻繁。男性的體力相對來講超過女性,男性起的作用比較大,他們也更能夠保護家園。農業社會靠體力吃飯,這是一個因素。
到了工業社會,雖然有些工作是機械化的,但它的工作環境比較惡劣,比如採礦、鍊鋼,不是很適合婦女。
然後到了現在,第三產業、服務行業逐漸佔據了主體地位。在服務行業,工作的條件、工作的能力需求和工作性質變了,不再是完全靠體力、靠能夠承受野外惡劣的環境,體力和惡劣的工作環境不是一個必要條件,現在主要依靠智力、電腦和信息化技術,是室內的工作,而不是野外的工作。所以,經濟結構變了,這是第一個原因。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們對生產力的要求從原來靠體力變成靠智力、靠教育、靠能力,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變了。我等一下會講到,在教育方面,婦女可以和男性做得一樣好,甚至超過男性,所以她們有了很好的素質可以和男性競爭。這就是與經濟結構變化有關的勞動力素質要求的變化。
人口轉型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人口轉型,和第一次人口轉型、第二次人口轉型都有關係。第一次人口轉型是指隨著經濟的發展,死亡率降低,生育率降低。生育率降低就意味著婦女為養育孩子付出的成本減少,比如,她可能有一個小孩或者沒有小孩,即使撫養兩個小孩也比過去的五六個、七八個小孩的負擔要低很多。
同時,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壽命增加意味著工作年限增加,而婦女的生育率降低,撫養孩子的年限減少。所以,死亡率的降低、預期生命的增加和生育率的降低都有助於提高婦女在生產力上投資的意願,因為她投資了以後,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有更多的年數可以把教育投入到勞動力市場上獲得回報。相反,假如她接受了教育後卻生了很多孩子,生了孩子沒多久就退休了,教育回報就比較小。
而且,不僅僅婦女為小孩花的時間少了,當小孩數量減少,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每個孩子的質量都很重要。再加上,男孩和女孩在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對小孩教育期望比較高的家庭是隨機分配的。所以,女性也有機會得到家庭的投資,家長送她們讀好的學校。好的學校教育又可以增加她們的勞動力市場回報。
另外,第二次人口轉型包括晚婚、不婚和離婚現象的增加。現在的人結婚結得很晚,有的人選擇終身不結婚,離婚率也增高。以前婦女不得不依靠男性,現在可能男性不一定可靠,可能會離婚,可能不結婚,假如不結婚或離婚的話,婦女要靠自己的工作來養活自己,所以她們有經濟的壓力和需求,這是第二次人口轉型對婦女工作的一個需要。這是人口轉型方面的原因。
女性教育水平提高
我想,第三個原因就是教育。現在的勞動技能主要依靠教育獲得。什麼樣的因素影響教育獲得呢?我們發現,女性接受教育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在中國,民國時期婦女開始讀大學,美國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左右,當時婦女接受教育的理由主要是她們需要有好的素質才能做賢妻良母。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婦女教育經常是一種素質訓練的教育,是讓她們做一個更好的妻子、更好的母親,目的是為了能夠教育她們的孩子。
但是後來就發現,女性不僅僅能夠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好的妻子和母親,實際上她們在各方面都可以掌握更好的技能,有能力和男性來競爭。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有哪些因素能夠使一個人獲得教育呢?具體有如下幾個因素,而這些因素對女性接受教育都是有幫助的。
首先,我們知道除了有性別偏好的墮胎以外,一般來講,不同的家庭生男孩和女孩的幾率是一樣的,是隨機的。也就是說,儘管家庭背景對小孩的成長是有很大作用的,但男孩和女孩出生在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的概率是一樣的,男孩和女孩在社區、學區或地區的分布上都是一樣的。從整體上來看,任何社會環境和背景因素對男性和女性都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來講女性不可能吃虧,或不如男性。他們在家庭、社區和地區分布上都是隨機的。
其次,一些人認為,男性在智力因素上優於女性,更容易獲得更高的教育。事實上研究發現,在總的智力水平上,男性和女性是沒有差異的。即使研究發現男性可能在空間思維上要優於女性,但女性在語言能力上比男性更有優勢,這個優勢有助於女性在學校教育中獲得不弱於男性甚至高於男性的學業表現。比如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數據發現,女孩真的很小的時候在語言上的表現就超過男孩,就是在同樣的年齡,女孩的語言能力要超過男孩。這到底是不是生物或生理因素導致的?我們還不能確定,但能確定的就是——在很多社會中,包括中國,女性的語言能力從小就超過男性。而在數學方面,總的來講,男性和女性沒有大的差別。語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和大人交流、在學校里發言、完成作業等等都需要語言。所以,女孩小時候的語言有優勢,對她們的學習成長有很大的幫助,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圖1. CFPS 2010 字詞測試得分對年齡的Lowess 曲線
數據來源:Huang,G, Y. Xie, and H Xu. 2015. Cognitive Ability: Social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J].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4): 287-313.
還有一個相關的因素,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它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但是這個因素是現在學者討論得比較多的,也是我今天想強調的,就是non-cognitive skill(非智力因素)。我們現在越來越發現,非智力因素實際上對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教育獲得和工作都很重要。
男女的平均智力沒有差別
那麼,什麼是非智力因素?我們先講什麼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一個人能夠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或思考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實際上和其他能力有的時候很難分開,心理學試圖把它分開,比如語言能力。
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天生有沒有差別呢?在完全的智力測試當中,我們講IQ吧,男女總的來講平均上沒有差別,只是說他們的方差有差別,就是男性的方差要大,女性的差異性小,所以,數學特別好的人中,男性佔得多,但是特別差的人中,男性也佔得多,男性可能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可能是非常非常差的,男性的不確定性因素大。
當然有的人認為這可能是進化造成的,男性比較有風險性,他希望得到更多,從進化的角度來講男性和女性在生育、需求上不一樣,傳遞基因的方法不一樣,男性的方差比較高,女性的方差比較低。簡言之,我們對智力測驗所得到的一般規律,就是平均沒有什麼差別,男性的方差要大一些,所以你看極端值中男性比例要過多一些。
在2005年1月份哈佛大學討論美國女性科學家的一次會議上,我也參加了,哈佛大學以前的校長Larry Summers給了一個演講,就用了我剛才講的男性數學成績的方差要大於女性的數據。這在我和Kimberlee 的Women in Science一書有。但是,他當時在解釋這個發現的時候,過分強調了基因決定論。他說這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高智商的人中男性要多。這造成了很多人對他的不滿,認為他是歧視女性;還有人誤解他的意思,認為他講的是男性比女性智商更高。實際上他不是講男性智商更高,而是因為方差不一樣,特別高智商的人中男性的比例高於女性。大家批評他,覺得他發言太強調了男性和女性在基因或者生物學上的差別,而忽視了社會性因素的差別。我們書里雖然有這個討論,但並沒有說是生物學決定的。以上就是說智力對教育是有影響的,以及男女在智力上的差別。
女性的非智力因素優於男性
那現在還有一組因素被統稱為非智力因素(non-cognitive skill),非智力因素的範疇非常廣,非常多,也很難測量,但我們知道它們很重要。這些因素包括什麼呢?
比如,最簡單的吧,包括一個人的事業心、想要多少、對自己的期望,也包括一個人的韌性,能夠碰到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也包括責任心,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靠譜不靠譜,你說了你能不能做到,你應該去的你是不是能按時去,能不能交作業,能不能上課?
另外,還包括和他人的合作關係,是不是他人可以跟你合作。我們前面講了,合作和語言有關,而女性的語言能力超過男性。在這幾個方面,女性都不差於男性,都挺強的。比如,從靠譜不靠譜來講,女性比男性更靠譜,女性不太逃課,比較按時交作業,記筆記,或者遵守老師的安排要超過男性。
在交流方面,女性因為她們的語言更好,比男性更容易和別人交流,這也是女性的非智力因素優於男性的一方面。在野心和個人規劃方面,男性和女性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男性對錢和權力的慾望要超過女性,而女性對社會責任、和人打交道、幫助別人更加在乎。所以,女性更願意做教師、醫生,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願意和人打交道,對其他人有幫助。非智力因素對個人的教育和事業很重要,而女性在非智力因素上總體來講有優於男性的方面。
總的來講,當一個社會大環境變化時,經濟結構變了,對勞動力技能的要求變了,對於教育比較重視,教育越來越普及;因為子女少,父母對男孩和女孩的投資也一樣;男性和女性又隨機出生在不同的地區和家庭;女性的智力不差於男性,能力又很好,特別是語言能力好,還有比較好的非智力因素,比較靠譜,能按時上課、完成作業,所以,女性在學習成績、學校表現上都可能超過男性。實際上女性的教育在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比男性要好。這些學校教給她們的技能又可以使她們在市場上能夠發揮作用,有比較好的職業發展。
在美國,Thomas A. DiPrete和Claudia Buchmann最近寫了一本書The Rise of Women:The Growing Gender Gap in Education and What It Means for American Schools,就是講婦女的成就已經超過男性,而且這個趨勢會繼續。他們認為,非智力因素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中國婦女的地位變遷
接下來我們回到中國,講講中國的情況。在中國,在資深的、年齡大的、工作年齡比較長的人當中,特別是在很高的政治領導、管理階層中,女性的比例很小。這一點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命題。因為中國的女性在教育上已經非常好了,和男性相當,包括在她們剛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候也是很好的,但是在資深的人、高管當中,女性遠遠少於男性。究竟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
?圖2. 中國25歲及以上人口分性別、年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數據來源:Treiman, D. J.,2013. Trend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5(3): 3-25.
第一個原因是一種社會慣性。以前婦女的地位比較低,大家就習慣了,還沒有能夠充分地看到婦女的潛力,這是一種社會慣性或者偏見吧!這個社會變化太快了,最新的趨勢就是女性的教育已經超過男性,但這沒有表現在資深的人當中,因為對於資深的人來說,他們當時不是這樣的,以前女性的教育低於男性。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與家庭和家庭分工有關,主要是婦女的家庭負擔要遠遠大於男性。而且,在中國還有許多工作,從政治領域到經濟領域,到科學界、學術界,都是需要加點加班、在外面應酬或者經常出差,需要超過8小時工作,較長的工作時間對女性的壓力要超過男性,因為她們有家務、家庭責任。很多婦女可能不一定是說沒有機會,而是放棄了這種高強度、工作時間要求太高的事業。她們可能選擇了支持丈夫來做這樣的事業,而自己不去做這樣的事業。這仍然是與家務、家庭分工有關的。
最後一個是文化因素,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有很多人可能還是不習慣、不願意看到婦女的力量增加,她們的權力和貢獻變得越來越大。所以,這個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有一些遺留的影響。
不過,在當今的中國社會,我們已經發現:從基礎教育一直到大學教育,女性的優勢都是很明顯的,在大學階段很多科目中女生的成績都比男性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女生比較靠譜、遵守紀律,從整體上比男性的表現要好一些。在勞動力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年紀輕、教育比較好的人當中,女性的表現並不差於男性。對於未來,我們還是可以有許多正面而積極的期許。
(黃國英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首發微信公號《繆斯夫人》(ID: Ms-Muses)。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多個領域頂尖科學家對話:定義我們的時代
※一條Y染色體如何確定曹操後人?人類學別有洞天 | 專訪李輝
※饒毅:中國未來與科學的隱患
※除了諾貝爾,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大獎?
※頂級科研機構:如何打造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