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楊絳先生是最後一位大師?現在還能被尊稱為先生和大師的有哪些人?

最主要是精神層面作評,以及自身的實力及眼界。可以從民國初期結合到現在作答。


彷彿不聳人聽聞,他們便不會說話了


即使只論女性,我國還有一個第一個科學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先生哇。

屠呦呦先生在你說的「精神」意義上的成就我不知道,但是她的發現活命上百萬人。魯迅先生講醫人不如醫國,可是醫學成就到屠呦呦先生這個水平的,也毫不誇張的是醫一國之民了。如此難道稱不上一句大師?

同樣的,在世的人裡面,還有活人上百萬的袁隆平先生,稱不上一句大師?

天朝的戰鬥機,核潛艇,航空母艦,彈道導彈,原子彈,氫彈,火箭,衛星,空間站,戰略轟炸機,無人攻擊機,核電站,等等等等,這些國之重器都是從地里長出來的?

用一億四千萬經費(我記得是這個數)把嫦娥一號打到月球上的歐陽自遠院士算不算大師?馬上要發射升天的世界首個量子通信衛星的掌門人潘建偉院士算不算大師?更不要說去世還沒有幾年的那個價值五個師(還是算少了的)的男人

你們這些小布爾喬亞呀,一腳踏進了現代社會,卻還要玩中國傳統社會士農工商那一套,不把科學家當大師,naive!你當這還是大明朝,匠戶是賤籍呀。

====================

請不要歪曲我的意思,我不是說楊絳先生不是『大師』,事實上我並不了解她的成就,和她相關的我只念過錢鍾書的《圍城》,所以我也無從評價。我是在回答中國是否還有其他『大師』。

還有撕科學家對於精神領域有沒有貢獻的我建議你念念廣義相對論--啊不對--是電影《星際穿越》。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像的現象? - 物理學 這個問題底下幾個關於尺度的感性討論如果用心感受一下你可能看世界的方式都不怎麼一樣了。

科學理論對於世界觀的影響非常的大,遠遠的大於絕大多數文學作品,尤其是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一些不那麼『經典』的被納入常識的理論。

打個比方,天圓地方論的人接觸到地球是圓的本身就是極大的震撼--只對於我們而言你從小就認為地球是圓的繞著太陽轉感受不到這種震撼而已。

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帝王將相,史詩,愛情故事都是渺小如灰塵的,而這都是科學告訴我們的。


中國唯有一種人最厲害——死人。

並沒有對逝者不敬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罷了。君不見這兩天朋友圈門戶網站應用推送……楊絳去世的消息刷了滿屏,可在那之前有多少仔細了解過她老人家?並且在這之後呢?

你們還記得巴金去世的時候嗎?

你們還記得季羨林去世的時候嗎?

你們還記得任繼愈去世的時候嗎?

生前曲高和寡,死後無限拔高,順便踩踩當下,然後束之高閣。

呵呵。


去年張充和(同樣被冠以「先生」)去世時,說她民國最後一位才女。由此可見,這種「最後一位」的褒揚詞,不必太過當真。比如1990年錢賓四先生仙去後,至今還被冠以中國最後一位國學大師的稱謂,可就當時而言,連馮友蘭都還有幾個月的陽壽,錢鍾書、石璋如尚且有活了很久,更別提名氣很大的季羨林、金克木、周一良、任繼愈等次一級人物了。

所以如果將楊絳列入大師級別,那麼她絕不會是最後一個大師,而且即使是在世的人中,也不是沒有比她更佩大師稱號的人。

比如饒宗頤,他在錢鍾書在世時,被稱為「南饒北錢」,錢鍾書去世後,又被稱為「南饒北季」,待到季羨林去世,便再找不出誰可與他比肩了。

又比如吳文俊,他是碩果僅存的1957年中科院學部委員,也就是1949年後第二批被授予「院士」頭銜的人,雖然比不上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和1955年中科院學部委員,但顯赫的身份和卓然的成就都不遑多讓。

楊絳一生兩大幸,首先她在嫁給「大才」錢鍾書的同時,自己在學術上也有一定的的才華,這樣的人物在不在少數,比如楊步偉,她是中國第一位留學的醫科女博士,如果丈夫不是鼎鼎大名的趙元任,也許將淹沒無聞。比如趙蘿蕤,當年燕大校花,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是絕對不次楊絳的大翻譯家,但她被提及時,總會是大詩人陳夢家的太太。而楊絳的才也不夠大,所她一直在錢鍾書的光環下,不如林徽因之於梁思成、凌叔華之於陳西瀅、謝冰心之於吳文藻那樣等量齊觀。

楊絳的另一大幸,是她活得夠久,從宣統年間活到了馬英九下台,和她同時代的,能擠入主流圈子的文化名人,幾乎死絕了(只剩下更能活已經111歲的周有光了),雖然嚴幼韻、吳靖、嚴仁美等民國名媛還在人間,但她們在學術領域並無成就,只是家世顯赫而已。活得久占很大優勢,比如謝冰心,她在民國時的名氣、才氣,不見得比蘇青、丁玲、蕭紅大,但她勝在壽命上,楊絳同樣如此。設想一下,1920年出生的張愛玲,活到今天,將會是怎樣的地位和聲勢。

再提一下趙蘿蕤,如果仔細了解,會發現,除了陳夢家不如錢鍾書腕兒大,她本人有死得略早,論家世、才華、經歷,她甚至都比楊絳為高,但二者名氣,不提也罷。

當然中國人一向好在某人去世,送上無限的褒揚,但歸於平靜後,還是要理性得看待一個人物,過譽過貶都是不可取和不理性的。


很多被稱大師的都是因為活得夠久,很多被稱天才的都是因為死得夠早。

---

簡單補充一下吧。我寫這句的時候,無意於追溯到久遠歷史的長河之中,也無意於對照其他國家的案例;只是單純考慮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範圍內出現的所謂「大師」與「天才」。我想題主提出的問題也在這個時空範疇之內。

活得夠久比較容易被捧作大師,是因為第一,他跟曾經的「大師」們有過交集,一旦被YY成好基友,自是身價倍增;第二,知根知底的人都相繼死去,活得久的人便對過往掌握了話語權;第三,長壽這件事情本身逼格就很高,尤其是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想必是腥風血雨之中淬鍊出的仙風道骨。第四,就是刻苦的人靠長壽熬到著作等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大眾都看不懂,只能尊稱一聲大師。

早夭也總能引人一掬同情淚。如果是事故,便是天妒英才。如果是抑鬱自殺,便是蒼茫天地容不下ta的驕傲放縱。這個人並不需要空前絕後的才情,ta未完成的一生就足夠令人浮想聯翩。人們會腦補ta如果不死,會是怎樣神一般的存在。而實際上ta只有死,才能被如此封神。


這話誰說的?饒宗頤聽了得多難過……別的答主也說了,周有光也還活著呢!

饒宗頤是誰?「南饒北錢」里的「饒」啊!楊絳是最後一個大師那得排在饒宗頤和錢鍾書前面去了啊!楊絳同意嗎?

楊絳是個搞翻譯的,也算得上是散文家,不是什麼學術大拿,實在沒必要如此捧殺。

麻煩閱讀理解不及格的、智商拉低平均值的、十年以來心智沒進步過的就不要評論了


謝邀。

王林。

說起大師我不是針對誰。。。


說xxx是最後一個大師的人通常是在被xxx逝世的新聞刷屏的時候才開始了解xxx的。


房寧(中國社科院政治所所長):

我常聽有人說中國沒大師,說大師都是出在過去。沒錯,我們社科院牆上掛了許多大師的照片,比如王國維、馮友蘭。這些民國大師是怎麼出現的呢?

他們出生在一個大轉折的年代,是一個漢語都徹底變化的年代。他們一方面掌握了許多中國歷史的舊資料,另一方面引入了西方許多分析方法、研究方法,比如馬克思的理論。他們是新人讀舊書,擁有最好的研究機會。只要拿西方的方法去研究過去的資料,就是開創性的大師,因為沒人這麼做過。今天的學問還能這麼做嗎?顯然不能了。

出處:《中國國家能力報告》20周年紀念活動,這段發言是我在現場採訪記錄的。

總的來說,民國大師多,恰恰反映了當時中國學術水平有多麼低。到西方讀個博士,回來對照中國國情寫點東西,就能在國內當某個學科的鼻祖。如果這些學科都是自己原創出來的,開山祖師反而不會如此集中。所以,「大師」遍地,說明原創的東西近乎沒有,千萬別盼著再來一個「大師」雲集的時代。

當然很多人連「大師」的開創性學術機會都沒認識到,只是簡單地覺得掛在牆上就是「大師」,甚至掛到牆上才能成「大師」。這個待遇,怕是「大師」自己也未必想要吧。

相關回答:

什麼時候會讓你突然想起「食物鏈很"殘酷 "」這個事實? - 馬前卒的回答

我想看幾十年後前任人老珠黃,而我還是 18 歲的樣子,怎麼實現? - 馬前卒的回答

除軍事外,二戰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 馬前卒的回答

為什麼近代自北洋軍閥到民國,出這麼多大師,最後卻是共產黨得天下?


楊絳的書我還是看的比較全的,幹校六記我們仨將飲茶寫的都不錯,其中幹校六記是寫文革的書中比較客觀詳實的。那個時代已經徹底遠去了。錢瑗1997年去世錢鍾書1998年去世,楊絳一個人走了18年,就像她在將飲茶的序的結尾寫的一樣,「好吧,我夾帶著好些私貨呢,得及早清理。」現在她清理完了。

楊絳去世,一片悼念之聲。但是又有幾個是真正的坐下來看她幾本書的人?楊絳有一句話很對,「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以上是我對楊絳的評價,下面說說大師的問題。楊絳本人其實算不上大師,只是佼佼者而已。關於大師,當年明月的一段話很對:「就好比你上世紀三十年代和魯迅見過面,給胡適鞠過躬,哪怕就是個半吊子,啥都不精,只要等有學問、知道你底細的那撥人都死絕了,也能弄頂國學大師的帽子戴戴。」當然不是說楊絳先生是這種人,但是再過十幾年,等其他答主說的那些大家去世了,剩下的大師可能就都是這樣的了。


我替葉嘉瑩先生不服。

附上百科對先生的介紹。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279268.htm?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2001auid=0pu=usm@3,sz@1320_2003,ta@iphone_1_9.2_1_10.9bd_page_type=1baiduid=7C51C4A42C0EF7C6656AB3BF2E3C00DFtj=Xv_1_0_10_title

順便推薦一本先生的書《顧隨詩詞講義》


……他接到本鄉一個貴人的訃告,一大張紙上所鋪排的,除了亡人的各種榮銜以外,還把他所有一切親屬的各種封建的和貴族的尊稱全列了上去。他叫著說:「死人的脊骨多麼結實!別人把一副多麼顯赫的頭銜擔子叫他輕快地背著!這些人也夠聰明了,墳墓也被虛榮心所利用!

——【法】維克托·雨果 《悲慘世界》第一卷《芳汀》「一個正直的人」

當年季羨林去世的時候有人就說他是中國最後的大師……現在楊絳先生去世了,某些人又提出這個「最後的」……

讓楊絳先生不背包袱毫無負擔安靜的走不好嗎?

生人何苦如此為難死人!無非是自己的名利二字……

所以,這並不是其他答案里普遍認為的「在宣傳上出了偏差」,這完全是生人在壓榨逝者最後的價值!都是一幫食腐的禿鷲!

(當年為什麼這麼抬高季?除了政治需要外,那些不肖「弟子」的自身利益考慮也是始作俑者。比如那位「關門」「弟子」錢某人,抬高「先師」,就是抬高自己啊!所以你看人家現在到處招搖撞騙,多麼順風順水啊!

還有就是某些答案里,「我校的」葉嘉瑩「大師」……看看,「我校的」,多麼直白!頓時自己渾身上下金光燦燦啊!)

另外,你給我翻譯翻譯特么的什麼是「最後的」?

華夏藥丸?????


楊絳算不算的大師還有待商榷,就扣上了最後一位了?

楊先生一直以來最被人熟知的是錢鍾書的夫人,錢鍾書是大師,學慣古今著作等身,也有自成一派的學術成就,楊絳不能說沒有成就,但拋除錢夫人的身份,他也沒有什麼特別大影響的作品可稱為大師,更不提自成一派了。

現在朋友圈和二流媒體們就喜歡最後一位xxx,最美xxx,就算老一輩的文人都死絕了,還能以後都不出新人了?除非是真的就是行業凋敝被歷史淘汰了,但起碼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文學這種依然還是主流的行業上。


我真的不明白一波吃著教育福利長大的人為什麼那麼懷念一個教育資源被高度壟斷的時代。。。

——————

醉了。。。利益相關:祖上在解放前是西南地區比較富裕的鹽商


我是從來不信「某某某是某某時代/地區/民族/行業最後的某某」這樣的論斷的。

你可以把這句話當成一個人對楊絳先生的高度讚譽,代表了說這句話的人的態度——雖然稍顯誇張但可以理解。如果當成客觀事實,就顯得不恰當了,世界是很大的。楊絳先生也不會認同這句話——可不是自謙。

要好好地尊敬一位老人,不捧殺不抹黑,可以么。


南開大學葉佳瑩,我們也是叫先生的。

葉嘉瑩先生…嗯一時手抖o(︶︿︶)o


說個跑題的吧,

侯寶林沒的時候我還小,還不懂怎麼叫大師。

馬三立沒的時候,我是真覺得『哎喲,大師沒了』……

然後再打開電視,馬季成了大師了、侯耀文成了大師了、蘇文茂成了大師了……

然而現在,這些先生都沒了,可是打開媒體瞧瞧,大師更多了。


我記得上次獲得這個稱號的是季老爺子,對於我們這種不了解情況的文盲來說呢,就感覺電視廣告那個最後一位先到先得的感覺,大師本就不多,再別糟蹋了行么?

有哥們兒提醒我這大師不全,獲得提名的有:南懷瑾大師、錢穆大師、季羨林大師、楊絳大師、梁漱溟大師等等吧,我這水平也說不出還有哪些大師了,就醬。。。


楊絳女士走了,找錢鍾書先生說話去了,這大概是這個世紀至今為止最浪漫的事情了。

悼念也好,祝福也罷,楊季康先生如此盛名在外,離世之時也只不過換來一大部分人的「刻奇」而已,不過我想,這對早已知天命的夫婦是不會在意這些的,我不清楚關於他們的任何評價,也不關心歲月流淌在河床上留下的痕迹。我只知道,這對夫婦用思想和文字構建的世界是那麼的奇妙和愉快。

正如一個時代的結束總是以偉大人物謝世作為標誌的,比如王國維在北京城的殉身,那就是經學的落幕,比如76年的大事,那也是時代的告別。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人作為時代的殿軍提醒時間和總結過去。有清一代,到1912清帝遜位,學術之論何其繁盛,但是無論顧炎武,抑或戴東園,歸根到底還是由梁啟超進行總結。《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此文只能梁任公作,旁人絕對不可,一無學識可支撐總結,二無時代之巨變體會。所謂學術總結,莫過於學術之爭的總結,而學術之爭,本質上便是思想之爭,思想之爭,那便是道統的爭議。今文與古文,黃老與孔孟,純儒與雜儒,理學和心學,漢學和宋學,乃至新文化運動,都是如此。而這新文化運動,毫無疑問已經取得了勝利,其開創者如陳獨秀、胡適、周樹人等,開一代風氣,於是讀書的種子便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直到形成我們當今這樣的文化。每次遇到有人說什麼「崖山之後無中華」,我都是不說話,大概就相當於一個標榜做出了永動機的民科非要在清華園開課一樣,無法交流。

而這總感覺,恰好用楊季康先生的名言來說,便是「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卻想得太多。」這句話現在很火,很多人表示醍醐灌頂。如果我記得沒錯,初中課本上《論語》第二條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夫子三千年前說的,沒人願意去記,現在說自己醍醐灌頂,就算是訶佛罵祖的禪宗也不敢這麼做啊。

我們現在的文化石新文化運動的產物,但是巨變之際的社會一定是百家爭鳴,楊絳女士的伴侶,錢鍾書先生卻是學貫古今的人物。要知道,不是誰都能稱得上學貫古今,我們看多了文人的自吹自擂,拋開名聲,胡適先生只能說學貫中西,不能說學貫古今;章太炎先生便是國學大家,又不能稱作學貫中西;周樹人先生那是文起三代之衰,卻難稱一句國學大師。諸如種種,便是缺憾,但錢鍾書先生恰恰好好學貫古今又頗得西方新思想。寫《圍城》可謂新文化運動的傑作,《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立意便有一種「長風幾萬里」的青霜,《宋詩選注》無需多言,《談藝錄》和《寫在人生邊上》可以同苦雨齋一爭長短,六十歲之後創作的《管錐編》擱古代大概能開宗立派了。正是這樣的人,所以眼高於天的劉文典才發出感慨,清華以後就看錢鍾書的了。

劉文典的軼事最出名的莫過於一腳踢翻蔣介石,然而他講莊子可謂三百年最通透者,抗戰之時在西南聯大,劉文典月下講莊子盡得魏晉風流。據回憶錄,劉文典極看不起新文化運動的諸位幹將,一日日本飛機過來轟炸,教授們都紛紛躲避,劉文典身體不好跑不動路,突然看見沈從文也在跑,比他跑的還快,這氣不打一處,開口便罵道「我研究莊子的跑就算了,你一個搞新文化的也跑,跑什麼跑。」傲氣可見一斑,而沈從文先生日後用他獨有的筆調證明了自己,這都是後話了。

而可憐的沈從文先生不但被劉文典說了一番,連我們尊敬的夫婦也要用文字記錄一番。

(這是昨晚寫的,明天繼續)


呵呵,你們還記得最後一個名媛章含之嘛?一個售貨員的私生女,文革時期在丈夫被批鬥時沒有給予任何支持幫助反而紅杏出牆。。。這種純粹仗著養父、某人英語老師、外交部長夫人的名頭的人都能稱名媛,楊絳是大師也不為過吧?起碼文章不錯,學問不錯,翻譯兢兢業業,生活態度令人敬佩。

楊絳被捧過高的地方不在於學問,而是眾屌絲覺得這個女人不僅高知,而且對丈夫一心一意;不僅對丈夫一心一意,而且還是自由戀愛;不僅是自由戀愛,最後安貧樂道跟著丈夫起起伏伏也毫無怨言。可關鍵問題是,楊絳出身書香門第,他媽錢鍾書那還是高富帥屆的學霸。。。這倆人明明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推薦閱讀:

蘇南與蘇北之間,鹽城真的產鹽么? | 地球知識局
舊影瑣憶·一支日本護航艦隊的覆滅
暴力狂加自大狂:三國大草包之白馬義從公孫瓚
南方民居為什麼流行白牆黑瓦,這種建築審美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北方不是這樣?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遼:我把名字又改回來了

TAG:藝術 | 歷史 | 生活 | 生命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