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四)
新年在即,舉世矚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又將在金色大廳奏響!
第四部分(本篇)是關於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樂曲(下半場)的曲目、作曲家等的介紹。
本次新年音樂會任命的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家為這傳統古老的音樂會帶來了新的氣息。新年音樂會在演繹施特勞斯家族音樂的傳統之上,越來越多的融入了更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相較於上半場的演出,我們會欣賞到更多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樂曲,敬請期待杜達梅爾帶給我們的驚喜吧!(友情提醒:本文較長,請耐心看,不過中間不斷有視頻音頻鏈接送上來緩解你的疲勞~ 該系列文章也可以在最後欣賞音樂會的時候作為甜點服用ヾ(=?ω?=)o)
(↑ 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節目單(下半場)--截圖自網路)
和上一篇一樣,我會依次介紹作曲家、樂曲形式、作品創作背景(如果可以查到),以及給出欣賞鏈接(儘可能地把音頻視頻都給出)的順序編排。有的曲目太冷門,真的沒有詳細資料或者完整欣賞鏈接,我很抱歉。如果你發現了而我這裡沒有提供,歡迎私信我我貼上來,大家一起共享~)。
下面開始依次介紹下半場演出的曲目:7. Franz von Suppé:Ouvertüre zu Pique Dame?
弗朗茨·馮·蘇佩:《黑桃皇后》序曲
## 關於作者——弗朗茨·馮·蘇佩
弗蘭茲·馮·蘇佩(Franz von Suppé,又有義大利名Francesco Suppé Demelli,(1819-1895)),奧地利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指揮家,主要創作輕歌劇。少年時代擅長演奏長笛,十四歲開始作曲。後隨母遷居維也納,並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主要擔任維也納各大劇場的指揮職務。其創作風格輕鬆明快、優雅動聽。作品以輕歌劇、喜劇配樂和舞劇為主,共計二百多部。他是維也納輕歌劇體裁的創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為輕歌劇《輕騎兵序曲》、《詩人與農夫序曲》、《維也納的晨、午、晚》等。本次要演出的《<黑桃皇后>序曲》這是千禧年以來,蘇佩的序曲第五次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單上。
這裡介紹給大家他的這部著名的《輕騎兵序曲》:
201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輕騎兵序曲 弗蘭茨·馮·蘇佩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_f_DOsnmbQ/
## 關於《黑桃皇后》序曲
《黑桃皇后》序曲由蘇佩創作於1862年,屬於其早期作品。是為所作輕歌劇《黑桃皇后》所寫的序曲。同年在維也納首演。
歌劇腳本取材於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短篇小說。其劇情為:青年軍官蓋爾曼為了獲取賭博秘訣,潛入諢名為「黑桃皇后」的老伯爵夫人卧室,持槍威逼她吐露賭博秘訣,老伯爵夫人受驚致死。某夜,老伯爵夫人陰魂出現,授蓋爾曼賭博秘訣:「3、7、A」。蓋爾曼至賭場先後押「3」、「7」兩牌而得勝。最後,他孤注一擲,押所有賭注於「A」。不料出現的底牌卻是「黑桃皇后」。蓋爾曼絕望自殺。
在默片時代,《黑桃皇后序曲》的旋律經常被用作無聲電影的配樂,在當時曾入圍過「十首最熱門電影配樂」的榜單。曲子在一個充滿神秘氣息的主題中拉開帷幕,正是這個主題得到了後來眾多電影導演和配樂人的青睞,甚至放在今天也並不過時;經過精心鋪墊和一波三折的起伏,序曲最終在燦爛喧囂中結束;短小的篇幅里不乏甜蜜抒情的段落,尤其是那段沁人心脾的長笛獨奏,一定會給初聽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賞析:樂曲一開始出現的主題,由游移不定的低音旋律組成。帶有一種沉悶、神秘的戲劇性氣氛。隨後,大提琴群奏出富於表情的旋律,使樂曲氣氛顯得略為開朗。接著,樂曲速度轉為快板,樂隊的全奏呈現出激烈的動蕩。並在小鼓聲響的襯托下,奏出了明快的舞蹈性音調。頻繁的跳進音程,使樂曲產生了強烈的動感。接著,樂曲速度轉為小快板,4/4拍。由兩支長笛奏出優美華麗的主題。樂曲音量由弱至強,速度由慢至快,最後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這首樂曲中運用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勃拉姆斯第21號匈牙利舞曲的片段。
## 作品欣賞 >>>
蘇佩-黑桃皇后序曲 Supp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EcMDs229h0/
音頻: Pique Dame Overture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8. Carl Michael Ziehrer:Hereinspaziert! Walzer aus der Operette ?Der Sch?tzmeister「, op.518?
卡爾·邁克爾·齊雷爾:《閑庭信步圓舞曲》(選自輕歌劇《占卜法師》)
(↑ 卡爾·邁克爾·齊雷爾--圖片源自網路)
## 關於作者——卡爾·邁克爾·齊雷爾
卡爾·邁克爾·齊雷爾(1843-1922),奧地利作曲家,幼年在Simon Sechter的指導下學習音樂(一位著名的維也納音樂理論家)。卡爾一生創作了600餘首圓舞曲、波爾卡和進行曲,他的作品充滿活力、振奮人心,在當時甚至被施特勞斯家族視為對其樂壇地位威脅。至今他的一些作品仍在上演。代表作有:「Weaner Madln」 作品388號、 作品419號。
這首《閑庭信步圓舞曲》曲風華麗、旋律嫵媚、節奏明快,有典型的維也納韻味。
## 作品欣賞 >>>
1979年元旦,威利·博斯科夫斯基在自己的新年音樂會「告別秀」上精彩演繹了這部作品
卡爾·齊雷爾《閑庭信步圓舞曲》—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MjI5NjM2NA==.html?from=s1.8-1-1.2
音頻: 518 閑庭信步圓舞曲 op.518
================================================
9. Otto Nicolai:「Mondaufgang」aus der Oper 「Die lustigen Weiber von Windsor」?
(↑ 奧托·尼古拉--圖片源自網路)奧托·尼古拉:《月升小合唱》(選自輕歌劇《愉快的溫莎婦人》)
## 關於作者——奧托·尼古拉
卡爾·奧托·埃亨弗里德·尼古拉(Carl Otto Ehrenfried Nicolai (1810 – 1849),名字里Nicolai也有翻譯成」尼克萊」的) ,德國作曲家。他17歲之前一直在他父親那裡接受音樂教育。後來他到柏林深造。1827年到1830年期間在國王教堂音樂學院學習。1833年,他在羅馬普魯士公使館樂隊中獲得管風琴手一職。
1841年,尼古拉任維也納樂隊長,還組織了愛樂音樂會,與其他著名音樂家一起創建了維也納愛樂樂團。
奧托·尼古拉除了創作歌劇,還寫了大量歌曲,宗教音樂和世俗合唱曲,但他的名氣來自於其義大利風格的歌劇,其中最出名的還是他的1849年寫成的歌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即《愉快的溫莎婦人》)。該劇首演八周後他因中風逝世。
## 關於歌劇《愉快的溫莎婦人》
奧托·尼克萊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是19世紀最成功的關於莎士比亞的德國歌劇。作品中充滿美妙動人的曲調,感情深刻,傳達了莎士比亞原作的內涵智慧。其序曲在很長時間內都是音樂會的最愛,即使在幾乎沒有上演過整場歌劇的國家也是如此,其流行程度持續至今。該歌劇的其他片段諸如序曲等曾在曾經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裡上演過。
## 關於《月升小合唱》
該片段出自《愉快的溫莎夫人》第三幕第二場,上一次我們聽到是在2010年的美泉宮音樂會上。在管弦樂的間奏中,溫莎森林裡的舞會即將開始,隨著一輪明月生氣,歌聲也開始飄蕩在夜空之中。一台眾人戲弄劇中好色之徒法斯塔夫的化妝舞會即將在皎潔月光播撒下的溫莎森林裡拉開帷幕。《月升小合唱》細膩地描繪了戲弄開始前這安靜而充滿詩意的片刻。曲子臨近結束時,伴隨著動聽的合唱,作曲家特意安排樂器模仿了十二下鐘聲,以預示子夜的來臨。
我們從這首作品裡可以聽到維也納歌唱協會合唱團的美妙歌聲,人聲和管弦樂的交融,將我們的思緒沐浴在神秘優雅的月光沐浴之中。
## 作品欣賞 >>>
【YouTube】《月升小合唱》
[搶先聽 | 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合唱歌曲《月升小合唱》] 不方便科學上網的朋友可以看這篇微信公眾號給出的視頻,其實就是上面的油管視頻。
=========================================
10. Johann Strauss II:Pepita-Polka, op.138?
小約翰·施特勞斯:《珀皮塔波爾卡》(又名《細方格花紋波爾卡》)
## 關於《珀皮塔波爾卡》
NAXOS錄音中關於這首作品的介紹如下:
Pepita-Polka Op. 138
The compositions (opp. 123& 173) with which Johann Strauss honoured Marie Taglioni the younger were not the only times he felt moved to compliment a member of the dancing profession.
Shortly before Strauss left Vienna on 15 July1853 for his long-overdue convalescent holiday, the Spanish dancer PepitadOliva (1834-68) made the first of several triumphant guest appearance sat the Carl-Theater. Her sensational success gave rise to numerousEl Olé and Pepita festivities, and it was at one of these, held in the Sperl dance hall on 1 August 1853, that Josef Strauss performed his older brothers capricious Pepita-Polka,which had been "put together from pertinent melodies".
這段文字從網上複製,裡面有的語句不通順,我理了一下,大意翻譯為:
『這首作品同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123號和173號(讚美芭蕾舞舞蹈家Marie Taglioni)一樣,表達了他對於那些偉大的職業舞蹈家的讚美。
在1853年小約翰·施特勞斯離開維也納開始漫長的療養假期之前,西班牙舞蹈家PepitadOliva在維也納的Carl-Theater的演出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作為客座表演者,她是頭幾個如此成功的),她的巨大成功還帶來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盛大宴會。1853年8月1日,在Sperl dance hall,約瑟夫施·特勞斯首演了他哥哥小約翰·施特勞斯那『融合了相關(即西班牙舞蹈)的旋律的』變化無常的 Pepita-Polka。』(英語水平有限,大家大意看懂即可~)
雖然德語中Pepita是『細方格花紋』之意,但此處的Pepita指的是一位西班牙舞蹈家的名字。
網上關於這首冷門作品的介紹實在太少了,我只找到了這一段,希望對你有幫助。
## 作品欣賞 >>>
[Johann Strauss II - Pepita-Polka, Op.138 - Classical Archives] 由於太冷門,網上實在找不到音頻視頻,不過這裡有一個網頁提供購買的,拉到下方可以試聽一分鐘。另外,Spotify上有這個音頻可以聽。不論如何,新年第一天我們就可以欣賞到杜達梅爾指揮的版本了!
===================================================
11. Johann Strauss II:Rotunde-Quadrille, op.360
?小約翰·施特勞斯:《圓形大廳四對舞》
## 關於《圓形大廳四對舞》
這是約翰施特勞斯根據自己的輕歌劇《羅馬狂歡節》中的音樂素材彙集改編而成的一部作品。至於「圓形大廳」這個標題從何而來,那就要談到《羅馬狂歡節》首演當年發生的另一件大事——1873年維也納舉辦了一次世界博覽會。為了這屆世博會,奧地利人僅用18個月便在多瑙河畔的中央公園裡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圓形大廳,作為博覽會的主會場,這個輝煌的建築一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小約翰·施特勞斯便用這一標誌性建築作為一首四對舞的標題,然後將其題獻給當時世博會總經理威廉·馮·施瓦茨-桑伯恩。
遺憾的是,這座壯麗的圓形大廳在1937年的一場火災中被毀於一旦,如今我們只能從照片上欣賞它當年的風采。遙想舉辦期間多災多難、狀況連連的維也納世博會和那座驚艷一時卻最終化為焦土的絕世建築,作曲家的這部《圓形大廳四對舞》本身反倒顯得有些平淡無奇了。
(↑ 資料中的維也納世博會的圓形大廳--圖片源自網路)## 作品欣賞 >>>
[Johann Strauss II - Rotunde-Quadrille, Op.360 - Classical Archives] 同樣的,由於太冷門,網上實在找不到音頻視頻,和上面一樣這個網頁提供購買的,拉到下方可以試聽一分鐘。
========================================
12. Johann Strauss II:Die Extravaganten. Walzer, op.205
?小約翰·施特勞斯:《奢華圓舞曲》
## 關於《奢華圓舞曲》
《奢華圓舞曲》是小約翰·施特勞斯為1858年1月舉行的一場律師舞會所專門創作的。作曲家的創作初衷不是在用這首圓舞曲暗指維也納的律師們生活奢靡(德語Die Extravaganten),而是希望以這個標題來展現自己在圓舞曲領域突破傳統、超越邊界的成就和進取心。
在當時,雖然某家報紙讚譽這首圓舞曲為「當季最好的舞曲音樂作品」,但當時著名的音樂評論家——愛德華·漢斯力克,僅僅肯定了該作引子部分具有「耀眼的活力」,而沒有給予其進一步的讚許,也不認為此作具有多少創新。作曲家的雄心勃勃和評論家的平淡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
客觀地說,《奢華圓舞曲》並不屬於那類旋律辨識度極高、容易讓人「一聽鍾情」的曲子,而且從我搜尋這個曲目相關資料的難度來看,這首樂曲在後世的影響力很小。雖然其節奏跳躍而明快,很適合在舞會上使用,但放到新年音樂會這個舞台上,要想讓這首作品給人耳目一新而不是陌生困惑的感覺,對於指揮和樂團恐怕都是種挑戰吧,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 作品欣賞 >>>
[http://getplay.pk/video/sL-KZva1qog/getplay-die-extravaganten-op-205-johann-strauss-ii.html#collapseTwo] 這個網頁上可以聽到,還可以下載(需科學上網)
此外,在Spotify上有該音頻可以搜到,這裡由於我登不上去就不放上來了。
=====================================
13. Johann Strauss I:Indianer-Galopp. op.111?
(↑ 老約翰·施特勞斯--圖片源自網路)老約翰·施特勞斯:《印度人加洛普》
## 關於作者——老約翰·施特勞斯
老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 Johann Strauss I(1804-1849))出身小旅館老闆家庭。他的童年相當不幸——他七歲時,他的母親因為發高熱去世;而在他十二歲時,他的父親弗朗茨·博爾基亞斯又在多瑙河中溺水身亡。
早年學習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加入了『蘭納四重奏』的通俗弦樂四重奏樂團,後成為了這支樂隊的代理指揮。1825年,老施特勞斯組建了自己的樂隊並開始為樂隊的演出譜寫作品,並在各地巡遊演出,大獲成功。
老約翰·施特勞斯是小約翰·施特勞斯、約瑟夫·施特勞斯和愛德華·施特勞斯的父親。他還有兩個女兒。生於1829年的安娜(Anna)和生於1831年的特蕾莎(Therese)。老施特勞斯頻繁得驚人的演出所導致的勞累也讓他感到,作為一個音樂家是多麼不易,他並不希望他的孩子們也成為音樂家(我在該系列的(三)中介紹小約翰施特勞斯和約瑟夫·施特勞斯的時候也提到過)
1849年,老施特勞斯因猩紅熱在維也納去世。他的遺體最初與其終生好友蘭納一起葬在德布林公墓。
老約翰·施特勞斯和約瑟夫·蘭納一起普及了圓舞曲,被稱為「圓舞曲之父」。他最著名的圓舞曲是《萊茵河女妖羅蕾萊》(作品第154號),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卻是《拉德茨基進行曲》(作品第228號)。不得不說,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偉大音樂成就與他的這位優秀的父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關於老約翰·施特勞斯生平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以下百科:
老約翰·施特勞斯——百度百科
老約翰·施特勞斯——維基百科
## 什麼是『加洛普』
加洛普是Galop的音譯,也譯為「加洛甫」。其本義為「急馳、飛奔、迅速運輸」。它是起源於德國的—種二拍子快速輪舞(2/4拍),原名「霍普塞」。這種舞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傳入法國上流社會後,才有了加洛甫這個名字,後來迅速在歐洲風行,用於方陣舞蹈,作為其中最快的結束部分。加洛甫音樂特點是,它有一個或兩個中段,前面有引子,後面有尾聲,舞曲具有歡樂的氣氛。舞蹈動作是以跳躍為主。
## 作品欣賞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9ABESnqjo]
音頻:Indianer-Galopp (Op.111) - Johann Strauss I
============================================
14. Josef Strauss:Die Nasswalderin. Polka mazur,op.267
?約瑟夫·施特勞斯: 《納斯瓦爾德的女孩瑪祖卡波爾卡》
## 關於《納斯瓦爾德的女孩瑪祖卡波爾卡》
納斯瓦爾德(Nasswalderin)是位於維也納以南100公里的一個山區,在當時屬於貧困地區,十九世紀時當地人多以伐木為生,生活辛勞清苦。
當時,奧地利著名作家August Silberstein(奧格斯特·賽博斯坦)對納斯瓦爾德人非常友善,定期組織募捐為他們提供資助,同時還寫下一篇名為《Land and People in the Nasswald》的文章,反映當地的風土人情。身為賽博斯坦好友的約瑟夫·施特勞斯從這篇文字中獲得了靈感,創作出這部融合了連德勒和瑪祖卡波爾卡舞曲的小品,並在1869年2月27日的一場聚會上進行了首演。曲子的旋律有一種特別動人的質樸之美,這顯然得益於音樂中那些來自奧地利民間的優美曲調。
但是,由於約瑟夫為其編寫的管弦樂總譜下落不明,如今樂隊演出或錄製《納斯瓦爾德的女孩》時,常使用Arthur Kulling(亞瑟·庫林)重新配器的樂譜,僅使用簡潔的弦樂隊和幾件木管樂器;199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出此作時,在庫林版的基礎上又做了適當擴展——豎琴的加入為曲子平添了一份夢幻般的色彩。這次杜達梅爾和樂團是否會延用21年前的樂器組合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對今年音樂會噱頭的期待
在欣賞這首樂曲的時候,我們不禁期待:自幼學習小提琴並精通這個樂器的指揮杜達梅爾是否會在演出這首樂曲時秀一下自己的小提琴琴藝?
有這樣的猜想,是因為這首作品上一次登陸新年音樂會是在1996年,當時的指揮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在現場親自拿起小提琴帶領樂隊演奏,贏得了聽眾們的熱烈掌聲。(自從馬澤爾在2005年再次撫琴領奏《撥弦波爾卡》之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有十多年時間不曾上演過同樣的場景)。
(↑ 洛林·馬澤爾在1996年持小提琴指揮成為經典,這是當年的官方CD封面--圖片源自網路)隨著這位年邁的指揮大師在2014年去世,由誰來延續施特勞斯家族和博斯科夫斯基時代留下的傳統,變得越發引人關注,而自幼學習小提琴的杜達梅爾無疑是有這樣的實力去奏好這樣的樂曲的。同時,2017年是約瑟夫·施特勞斯誕辰190周年,雖然整場音樂會只有兩首他的作品,但如果此時杜達梅爾能以拉小提琴親自領奏方式帶給觀眾們一個特別的驚喜,不也是對這位作曲家獨特的紀念?
無論如何,我們一起期待吧!:)
## 作品欣賞 >>>
199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央視完整版)—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yNjczMzM2.html
這是199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錄像,13分40秒開始的《納斯瓦爾德的女孩瑪祖卡波爾卡》,馬澤爾拿起了一把小提琴,領奏並指揮樂隊完成了這首樂曲,非常成功,也讓這一段成為經典。
音頻:Josef Strauss: Die Na?walderin, Op. 267 (這是上面視頻的精緻錄音版本,音質好很多。)
=================================================
15. Johann Strauss II:Auf zum Tanze! Polka schnell, op.436?
小約翰·施特勞斯:《跳舞吧!快速波爾卡 》
由於太冷門,網路上的資料少的可憐,大家見諒!關於什麼是波爾卡,可以參見我上一篇文章: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三)中的介紹。
『Auf zum Tanze! 』在德語里是有『邀請舞蹈』的意思,該首樂曲首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亮相。?
## 作品欣賞 >>>
小約翰·施特勞斯 Auf zum Tanze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o0346lhrxs1.html
===============================================
16. Johann Strauss II:Tausend und eine Nacht. Walzer nach Motiven der Operette "Indigo" , op.346?
小約翰·施特勞斯:《一千零一夜圓舞曲》(選自輕歌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 關於《一千零一夜圓舞曲》
《一千零一夜圓舞曲》是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作於1871年的管弦樂曲。根據他的輕歌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配樂改編而成,在紀念維也納劇院創立八十周年的音樂會上首次演出。
在最近三十多年時間裡,1992年小克萊伯和2005年馬澤爾都帶領樂團演繹過。《一千零一夜圓舞曲》也是一部由輕歌劇經典旋律綴合而成的管弦樂舞曲,素材來自於作曲家1871年創作完成並上演的第一部輕歌劇《Indigo und die vierzig Rauber》。關於標題中「Indigo」的中文翻譯可謂五花八門,諸如「靛藍」、「青鳥」、「英迪戈」等,不過在簡體中文領域這部劇作最廣為流傳譯名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 小克萊伯在1992年指揮該曲,這是當年的官方CD封面--圖片源自網路)
我們所熟知的四十大盜的故事來源於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關於「芝麻開門」的橋段可謂婦孺皆知。不過該歌劇劇本在人物設定、背景和情節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動,也不再以阿里巴巴的名字為題,而是換做國王英迪戈。雖然劇情取材於東方傳奇,但這部輕歌劇的音樂卻是地地道道維也納式的——《英迪戈與四十大盜》的大部分旋律來自於小約翰更早創作卻未能上演的《快活的維也納女人》,劇本作者不得不按著後者的音樂來為《英迪戈與四十大盜》度身填詞。雖然劇本本身並不那麼令人滿意,但憑藉那充滿想像力的迷人旋律,這部輕歌劇仍然在當年獲得了票房的成功,不僅在維也納連續上演一月有餘,1875年和1876年還先後更名為《女王英迪戈》和《博斯布魯斯之夜》,後來在巴黎和倫敦進行了演出。
賞析:樂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曲、三首小圓舞曲和結尾組成。序曲較短小,僅三十一小節,C大調,行板。小號輕奏出的悠遠的聲響,使人聯想到歌劇中神秘的氣氛,接著樂曲轉為圓舞曲速度,為第一小圓舞曲的出現作了準備。第一小圓舞曲規模較大,採用復三部曲式,第一主題採用同音反覆和頓音奏法,突出了節奏與和聲的效果,旋律性不強。樂曲進入中間部,旋律起伏較大,活躍而歡快,最後再現第一部分結束。第二小圓舞曲的規模較小,也採用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主題帶有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的特點,柔美而流利, 隨後下行的旋律由前短後長的跳進音調應答,使樂曲具有輕盈活潑的特點。第三小圓舞曲採用二部曲式,主題以輕巧的休止符和活躍的跳進音程為主要表現手段,因此典雅而明快。樂曲結尾部相繼再現第一和第二小圓舞曲的主要段落,最後以第一圓舞曲主題的變奏有力的結束。
《一千零一夜》雖然是一部由歌劇片段綴合而成的圓舞曲,卻毫無刻意拼貼的痕迹。由大提琴和小號引出的序奏有一種引人遐想的悠遠韻味,隨後的三首小圓舞曲彼此之間過渡順暢而自然,旋律中充滿了活潑、樂觀的元素。
## 作品欣賞 >>>
1992-7《一千零一夜》圓舞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lwUDUjyd6s/
音樂《一千零一夜圓舞曲》小約翰-斯特勞斯 http://www.tudou.com/listplay/jrlbTpB9RO4/K3dVpy5VobY.html
這是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指揮的版本,較清晰。
音頻:一千零一夜圓舞曲-中國交響樂團
==========================================
17. Johann Strauss II:Tik-Tak. Polka schnell, op.365?
小約翰·施特勞斯:《滴答快速波爾卡》
## 關於《滴答快速波爾卡》
音樂會正式曲目的最後一首是《滴答快速波爾卡》,五年前(2012)楊松斯和樂團也曾選擇過,想必大家不會感到陌生。與之前亮相的很多曲子一樣,它同樣出自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小約翰·施特勞斯以第三幕中一個歡快的小唱段為素材進行拓展,創作出這首充滿動感又歡快可人的小品。
## 作品欣賞 >>>
21 - 滴答快速波爾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lRkxlKzKw4/
2012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楊松斯指揮的版本,非常歡快動人。在樂曲的末尾,樂手齊聲唱起了『滴答』,最後楊松斯敲響了一個大鬧鐘,發出可愛的叮噹滴答聲。
音頻:Tik-Tak (Polka schnell, Op.365)
~~~~~~~~~~~~~~~~~~~~~~~~~~~~~~~~~~~~~~~~~~~~~~~~~~
==================================================
** 加演曲目 **
很多人預測今年的第一首加演是愛德華·施特勞斯的《愉悅!快速波爾卡》(Eduard Strau?—"Mit Vergnügen", Polka schnell,op.228),這樣的預測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首熱情洋溢的作品作為加演也是合適的選擇。
從《跳舞吧!快速波爾卡》開始「預熱」,經過《一千零一夜》的「烘焙」,演出現場的熱度有望在《滴答快速波爾卡》結束時被激發,並伴隨第一首加演曲——愛德華·施特勞斯的《愉悅!快速波爾卡》那極具鼓動性的激動旋律達到沸點。這顯然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曲目安排上的「一貫套路」。按照慣例,指揮家們通常還會在樂隊演奏最後一兩首快速舞曲時,加入些許幽默的小噱頭,年輕的杜達梅爾會以怎樣的方式賣萌,也是這段時間裡的一個看點。
(↑ 愛德華·施特勞斯--圖片源自網路)## 關於愛德華·施特勞斯
愛德華·施特勞斯 (德語:Eduard Strau&szlig;,1835-1916)奧地利作曲家,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幼子。自幼開始學習作曲、學奏小提琴和豎琴。1855 年2月約翰施特勞斯讓他20 歲的弟弟首次登台亮相。
知道自己的特長之後,愛德華專攻創作「快速波爾卡,並全力指揮施特勞斯家族樂隊,直至1901年2月13日解散為止。
更多關於其生平的資料可以看這裡的介紹:
愛德華·施特勞斯_百度百科
愛德華·施特勞斯_維基百科
## 作品欣賞 >>>
2004-14《愉悅》快速波爾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l7WslaqvS8/
(《愉悅!快速波爾卡》2004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多·穆蒂指揮版本)
音頻:Mit Vergnügen! (Polka schnell Op.228)
===================================================
最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喜愛的必演曲目《藍色的多瑙河》和《拉德斯基進行曲》啦!不過,大家聽過卻不一定了解其背後的故事,所以我來帶大家賞析一下這兩首經典作品。
# Johann Strauss II: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314?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 背景
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於沉悶的情緒之中。為了擺脫這種情緒,施特勞斯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的委託,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此曲1867年2月9日作為合唱曲首演反響平平。不過在半年後,施特勞斯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親自指揮該曲,作為不帶合唱的管弦樂演奏,獲得巨大成功,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臨奧地利使館表示讚賞。8月,施特勞斯遠赴倫敦指揮演奏了該曲,同樣獲得巨大成功。自此世界各國紛紛印刷《藍色多瑙河》的曲譜、演奏該曲。
在首演七年之後的1874年,奧地利音樂評論家愛德華·漢斯力克評論稱,《藍色多瑙河》已同祝福皇帝和皇室國歌並列,被奧地利人視為歌頌國土和國民的一首國歌了。時至今日,《藍色多瑙河》幾乎就是奧地利的第二國歌,可見該作品的地位。
## 作品賞析
(↑ 藍色的多瑙河畔的維也納--圖片源自網路)人們對《藍色多瑙河》旋律的喜愛,成為人們嚮往自由、和平,期盼美好生活的夙願,成為世界人民熱愛幸福生活的象徵……《藍色多瑙河》是一首具有鮮明寫實傾向的音樂作品, 共由五個部分組成(五首小圓舞曲):
在最前面的是一段較長的序奏, 主要演奏樂器是小提琴, 當小提琴的A大調的顫音徐徐響起, 在人們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多瑙河水波蕩漾、 波光粼粼的景象, 好似多瑙河流淌在人們的眼前;接著, 圓號的演奏曲調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像一首霞光穿透霧靄,呼喚著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維也納開始蘇醒。很快,呼喚音調響徹管弦樂隊;然後木管樂器與圓號相呼應, 使旋律更加暢快, 音色更加豐富, 此時弦樂隊等樂隊適時加入, 描繪出多瑙河川流不息、晶瑩剔透的生動畫面。
後幾個段落音樂風格的適時轉變, 描繪出多瑙河兩岸人們載歌載舞、歡樂遊玩、閑暇觀賞的美麗景色以及人們在多瑙河上泛舟遊玩、飲酒唱歌、跳舞等歡樂場景, 這些場面在樂符的帶動下更加活潑, 令人神往。【1】
尾聲中現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圃舞曲, 然後,響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蕩漾的美妙回聲。在清澄的色彩中,長笛顫動跳躍的鳥語,讓人們沉浸到田園詩境之中。忽然,一陣疾風驟雨般的音流洶 涌而至。全曲在火熱的狂歡高潮中結束。這段尾聲, 顯示出施特勞斯高超的管弦樂寫作技巧。
整部《藍色多瑙河》作品的節奏輕快、 活潑、流暢, 既能表現出河流流動的動感, 又能讓人們體會到河流兩岸的美好生活, 生動形象, 音樂的語言明快簡潔, 富有歌 唱性。 在樂曲的結尾部分, 再現前面的旋律音色, 整個樂隊齊奏把多瑙河歡樂的氛圍推到高潮, 令人蕩氣迴腸, 在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生命的讚美及美好生活的驕傲。【2】
## 關於作為必演曲目和傳統
《藍色多瑙河》在演奏開始顫音響起時,指揮家就會轉過身來帶領樂團以各種方式向音樂會的觀眾進行致意, 祝願所有的人新年快樂。 這一演奏中的小插曲, 已經成為新年音樂會上的《藍色多瑙河》演奏中的一個傳統(我在《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一)》中對此部分有詳細的描述,這裡不再重複)
## 其他資料及趣聞
《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問世之後受到世界各 國人民的喜愛,它不僅經常出現在音樂會上,而且 在演出規模上也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1872年,約翰?施特勞斯應邀到美國波士頓毛持在世界和平大會上演出《藍色的多瑙河》。參加這次演出 的合唱人數多達兩萬人!伴奏樂器多達1087件! 約翰?施特勞斯擔任合唱總指揮,下設一百多名助理指揮。這樣大型的演出怎麼開始呢?有人想出一 個好辦法:用炮聲作為開始信號。這次演出場面壯觀、氣勢磅礴,受到聽眾熱烈歡迎。【2】
以及,藍色多瑙河(施特勞斯圓舞曲)_百度百科 這裡寫的也比較詳細。
## 作品欣賞 >>>
卡拉揚198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藍色多瑙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e7TKcGSKWU/
音頻:Johann Strauss II: An der sch?nen, blauen Donau
==============================================
# Johann Strauss I:Radetzky-Marsch, op.228?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茨基進行曲》
## 背景
約翰·約瑟夫·文策爾·拉德茨基·馮·拉德茨伯爵是波希米亞貴族和奧地利軍事將領,民族英雄。在1850年-1857年,他任倫巴地-威尼斯地區總督,全軍上下莫不愛戴,稱之為拉德茨基老爹(雖然從義大利人的角度他是侵略者)。他以91歲高齡在米蘭辭世,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親自主持葬禮,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哀悼14日。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在1848年為他的勝利專門譜寫了《拉德斯基進行曲》進行頌揚,
##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個性很強的進行曲,D大調,2/2的節拍,結構為復三部,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用帶倚音的八分音符和發八分休止符寫成,帶有戰馬的節奏,描寫拉德斯基在馬上唯物的形象。第二主題轉A大調,性格比較活潑,流毒大跳的音程比較多。演奏時,加上鈸和三角鐵,描寫拉德斯基騎在馬上慢步奔跑,檢閱部隊的形象,音樂既輕鬆,有嚴肅。
這首進行曲的曲調十分動聽,不僅具有英雄的性格,而演出時,又能獲得較好的劇場效果。【3】
## 作品欣賞 >>>
卡拉揚《拉德斯基進行曲》 http://www.tudou.com/listplay/TQfKds1VK6g/w0gp8ZWzjy4.html
音頻:拉德斯基進行曲 - 卡拉揚
*****************************************************************
============================================
# 結語
關於介紹小約翰施特勞斯、約瑟夫·施特勞斯、『輕歌劇』、『圓舞曲』等等可以看上一篇的介紹——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三)
還有幾天就可以看到期待已久的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了。我希望,欣賞新年音樂會我們還是少一點過於專業挑剔的眼光,多一點單純欣賞的樂趣。
如果你還想補充點關於古典音樂的知識,我給出幾個知乎上的有好答案的問題鏈接:
怎樣欣賞交響樂、歌劇、古典和美聲這類音樂?
如何初步欣賞古典音樂?或者說能夠初步入門,涉足這個領域?
想要循序漸進地欣賞一些古典音樂,有哪些作品可以推薦?
我花很多時間寫下這些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讓那些本來有欣賞古典音樂會的想法,但是苦於對其不太了解最後選擇放棄的朋友們最後有興趣也有動力和信心去真正認真地欣賞至少一次這樣的古典音樂盛宴,也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古典音樂。:)
終於寫完了!雖然蠻累,但是成就感滿滿!最後我來聊聊寫這系列文章自己學到了什麼吧:
這四篇文章花了我一些時間去搜集整理資料的。每一段都百度知乎谷歌油管Quora知網等等各種搜。網上的資料都是零碎的,我要仔細看很多,然後刪除不需要的,留下最精華的部分(留下的文字不到20%)。最苦惱的是一些冷門的樂曲甚至找不到一點線索。
不過,這樣寫下來,自己也是學到了不少,關於這場音樂會的也好,關於信息檢索能力或是發現一些有趣的網站也好,都是收穫,當然了,還有你們熱情慷慨的贊~~(o?▽?)o
讀了這麼多字也是辛苦,給認真看到這裡的你們點個贊!【深深地鞠躬】
希望我的文章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和我交流~ :)
該系列文章傳送 >>>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一)(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歷史與背景)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二)(指揮、樂團、合唱團的介紹)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三)(2017維新上半場樂曲介紹)
【申明】本文現僅在知乎發布。為了讓更多朋友看到,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微博、知乎首頁等。但任何商業形式(如公眾號)轉載必須通過本人同意(我已在文章里留下特定標記),否則一律追查維權到底!
最後,預祝所有人新年快樂!;)
==============================================
參考文獻:
【1】《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藍色多瑙河>賞析》 文藝元
【2】《交響曲<藍色的多瑙河>解析》 尹雪峰
【3】《中外進行曲分析研究》 黃永賀
推薦閱讀:
※這是美國科技精英的高檔會所:每年幾千美元會費,讓5000大佬痴迷
※親臨2016卡普空官方音樂會(中國大陸)是什麼樣的體驗?
※2017年寫歌28.5首,減重31.49斤的金承志,又和彩虹室內合唱團祭出合唱版《桃花源記》
※出席這樣一場音樂會+party需要如何穿著才能得體?
※個人認為鋼琴需要近距離聆聽,這樣才能感受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