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貨幣視角

福柯在《詞與物》中將知識的演進,類比於貨幣。一旦我們理解了知識和貨幣的某些類似之處,我們研究知識的方法範式就變得清晰可辨了。

下邊類比著來講一下我們研究知識的。

對於知識的產生傳播規律,目前沒有較為公認的描述範式,但是貨幣金融學無論在實踐層面還是學術層面都有較為系統、顯性的積累。

本文的主旨在於藉助顯性的貨幣金融學來呈現系統體系較為初級的知識領域的一些真相。

第一階段

貨幣的產生,由於物物交換無法解決高頻交易的適配問題,就是說,A有羊需要布匹,而B有布匹需要小麥,此時A和B就不能一次交易滿足雙方,必須藉助第三人來完成交易。此時產生了貨幣。

就是說,貨幣是商品交易催生出的交易介質。

那麼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呢?

野生動物界,猴子、獵豹等等動物,都具有一定的獲得食物的技能。這些技能的傳承基本上都是現場觀摩或者實踐中學習的。較為低級的動物界因為所學的 技能有三個特點:

1、有限性:技能的種類很少。

2、切身性,所有技能都是基於自身特點的技能就像基於自身硬體的軟體一樣,沒有脫離自身實際的技能。老虎不會去學手槍的機械原理。也不會去關注老鷹是如何飛行的。

3、單一版本,這些技能特點基本上不會變化,可以一次學會終身使用。

也就是說此時的技能是以應用場景和自身特性來承載的,可以說技能是寫在場景和身體上的。

當技能的規模和版本突破了上邊的三點以後,技能的傳承僅僅依靠場景和身體已經無法承載技能,這種技能的傳承必須要一種脫離於場景和身體的中介物才可以完成,於是產生的知識。

此階段大家都是生產者,交換隻是一個附帶行為。

可以說,最初的貨幣和知識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更高層次交換的需求。貨幣是為了滿足商品的高層次交換,知識是為了滿足技能的多樣化傳承。

第二階段

貨幣發展,漸漸的產生一批人,靠販賣商品獲利,稱之為商人。這類人不生產產品,但是他們的獲利是依附於別人生產的產品,通過別人的產品的增值來獲利。

知識方面,此階段,分化出一類人靠販賣別人的技能,讓這些技能有所增至,看起來似乎是他們創造了新的技能。實際上是在別人已有的技能上添加了一些東西(技能)。這類人稱之為科學家。

第三階段

貨幣發展到了金融階段,貨幣完全脫離商品獨自循環,脫離商品獨立增值。錢生錢的階段,這類人叫金融家。

在知識方面,發展到類似貨幣金融階段,知識已經完全脫離實際場景,成了可以基於知識產生新知識的模式,導致很多根本無法應用的知識大行其道。互聯網時代我們所接觸的的知識信息,絕大多數都是第三階段的知識,都是無根的知識,沒有場景來源的知識。

而且這種知識毫無節制的增殖,這才是當今互聯網時代信息泛濫的根本原因。

按照貨幣這三個階段來類比知識的進化,在嚴密性上有待完善。但此方向為我們的學習、創新、知識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想像空間。很多金融里的範式、概念、方法都會在知識領域找到相應的對應。

比如說,知識之間的匯率問題,同一個健康問題,中醫知識和西醫知識有一個知識密度的概念。會有類似的情況,中醫語言:西醫語言=1 : 4.3 的情況,這就是一個知識效率的問題。

比如,知識膨脹問題,英語世界每年造的新詞數以千計,每個學科的知識也在不斷膨脹。知識的膨脹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比如,知識的「金本位」,就是知識鎖定應用,以應用限制知識的發展。知識的金本位比較像最近比較熱的陽明心學裡提出的「知行合一」。知和行的相互運動,在金融學裡有豐富多樣的闡釋。

最好還要再次闡明,以貨幣類比知識是一個框架性、方向性的類比,二者有著非常具體的區別,細緻的類比有待充實完善。此文是導論性的描述,以期各位讀者能有一些跟進一步的具體思考。


推薦閱讀: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嗎?
一幅 80m 的城市青年浮世繪
不經過實踐得到的知識有何缺陷?因為沒有經歷過就無法深刻理解知識,是否除了實用性值得懷疑之外也會造成與他人的溝通困難?
有哪些女生必看的生理知識書籍(男生你瞅啥)
「床前明月光」,床是什麼床?

TAG:知识 | 系统思考 | 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