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生活水平的其他指標:身高和年齡堆積
系列文章1請見知乎專欄。
系列文章2請見知乎專欄。
這篇文章是熊金武老師為「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寫的推送,轉載已經公眾號同意,拉到底部可以看公眾號簡介。
除了購買力平價和實際工資指數外,還有許多指標可以考察地區生活水平,並進行國際比較。Baten etc.(2010)除了選擇實際工資外,還採用了身高和年齡積算(Age-heaping)兩種指標。
一、身高
身高數據的具有兩個優點。第一是樣本大,記錄多,比如移民、軍人、囚犯、考古等。第二是可以倒推。因為人類身高基本在15-20歲定型,所以從一個70歲老人的身高可以倒推到50年前的生活水平。
中國前往不同區域移民的身高變遷。第一,前往不同國家區域人口的身高有差異。整體上前往歐美澳洲的移民比前往東南亞的移民更高。第二,中國人口身高在19世紀初至1890年前,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太平天國等動亂可能對身高有一個較大的衝擊。中國人口身高下降直到1890年後才扭轉。這說明中國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
還可以比較不同國家身高的變化。第一,中國人身高與歐洲人身高在19世紀中葉差距擴大,說明了大分流的存在。第二,中國人身高增長幅度落後於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後日本人身高快速上升,並在二十世紀中期超過中國人。這說明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落後了。中國台灣地區的身高也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工業化進程中有了上升,超過了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和日本的身高在20世紀追上了義大利。第三,中國人力資本和生活水平在19世紀中期出現了大幅下降。這種下降和恢復都是非常劇烈的。說明同治中興在恢復社會服務和官僚體系上的成功。但是,身高下降被推遲了。
總之,近代早期,中國的生活水平按照實際工資和身高評價更接近於歐洲的落後區域,但是比西北歐洲落後,構成了第一次分流。中歐分流真正開始是在19世紀中期,並在20世紀擴大,構成了第二次分流。
下圖是中國人身高變更趨勢。
二、年齡堆積(Age-heaping)
年齡堆積(Age-heaping)常被用於評價一個社會人口素質和人力資本。惠普爾指數(Whipples Index)是指自我報告年齡為5倍數的人口的比例。惠普爾指數增加20表明增加5%的人口報告年齡是5的倍數。惠普爾指數越高,表明年齡堆積越顯著,社會人力資本可能越低。
18世紀末,中國人口年齡堆積約為110,但是1840年出生人口的年齡堆積達到一個高點。這說明19世紀上半期的社會動亂(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捻軍、回民起義等)不僅降低了生活水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力資本。直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人力資本才恢復到18世紀水平。下面兩個圖表比較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年齡堆積,可以看出:中國在19世紀中國在19世紀初維持了一個較低水平的年齡堆積,而大多數歐洲國家直到19世紀末才達到這麼低的水平;18世紀法國和德國年齡堆積更高,達到160-220。
論文來源:Baten, Joerg, Ma, Debin, Morgan, Stephen and Wang,Qing.「Evolution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human capital in China in 18-20thcentury: evidences from real wage and anthropometrics」, working paper.
「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是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量化歷史研究所組織,由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管漢暉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以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方式,向廣大學界和業界朋友,定期推送有關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歷史研究經典文獻和前沿文獻。本賬戶同時作為「量化歷史講習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時發送講習班的最新信息和進展。喜歡我們的朋友請搜尋公眾號:QuantitativeHistory,
推薦閱讀:
※被蹉跎的戰時玫瑰:二戰對女性教育、工作和家庭的影響
※經濟史研究中常用來估計經濟水平的數據都有哪些,各有什麼優劣?
※為什麼包容性制度會失敗?來自歐洲中世紀民主革命的啟示
※棉花何以吃人——私刑的經濟根源
※中國歷代最鼎盛時期,綜合實力在世界處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