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用過的那些器材
我第一次去學滑雪的時候,就帶了一塊板子,一雙靴子,其餘的什麼都沒有。教我的教練直接驚訝了,後來這件事被她用來調侃了我整個一個雪季。
身在格勒諾布爾這個滑雪城市,又加上大學有專門的滑雪學校,其實在9月份開學的時候我就打算好好的學學滑雪了。既然要經常去滑雪,那器材還是買一套合算。但是摸摸口袋,囊中羞澀啊。哎,還是買套二手的吧。
說起來,買板子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什麼品牌,版型,材料等等細節根本都沒考慮。當時就是在網上搜了一些選擇單板的最基本的信息,比如說多長的板子比較合適。然後就在買賣二手物品的網上挑了一塊板子:K2 satellite,一款新手級的板子,板長159cm,配原廠的固定器。一共50歐元。選這塊板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好看。首先板子的圖案還不錯。黑色為基調,圖案比較簡潔。另外從照片里看上去板子的狀態還不錯,不像是很多年前的老爺板,也沒有被用的很舊的樣子。價格也還能接受,就聯繫賣家入手了板子。
放到現在來看,當時的選擇真的很隨意。可能也是格勒這個地方滑雪氛圍的熏陶吧,從心裡就滑雪以及滑雪的器材沒有神秘感。滑雪對於這裡的人來說就是一件很平常很日常的事情,而滑雪器材也不過就像一支筆,一副刀叉一樣,只是一些普通的工具而已。
雖然買的時候沒有周密地考慮,但是事後來看,當時選擇的這塊K2的板子還是很適合新手的。首先這塊板子就是按照新手板設計的,很樸素。中等的硬度,傳統的正拱形狀(也就是traditional camber),用的材料也都是最普通的。畢竟新手滑雪的強度沒有那麼大,普通的材料足以夠用了。這樣的設計能夠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帶來價格優勢。恐怕也是正因為如此我才能用50歐元買到一套狀態還不錯的板子。
當時板子長度選則的標準很簡單,差不多到下巴的高度就好了。嚴格說板子的長度是和體重搭配的。一般每一款板子的技術都會列出各個長度的板子所適用的體重範圍。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適用的體重範圍是相當廣的。就拿我現在的這塊板子來說,156cm的長度對應的體重範圍是70kg-100kg.n 反過來說,如果體重75kg,那從152到158cm的板子都是適用的。從這點來說,高度到下巴這種簡化的標準其實完全沒有問題。
中等的硬度和正拱的板形也很適合初學者。硬度和板型這兩個方面實際上都反映了板子的設計在靈活性和穩定性之間的取捨。軟板子轉彎很輕鬆,但是一旦速度快了,穩定性很差。硬板子高速穩定性好,但是轉彎很吃力。所以中等硬度是一個不錯的折中。傳統的正拱板形能帶來很好的滑行穩定性。對於新手來說,滑行的時候能腳下有根,不亂晃是相當重要的。不過呢,正拱對滑手動作的反饋比較靈敏,換句話說,對新手來講,容錯率相對較低。如果換刃的時機稍有不對就容易卡刃。但是反過來想,用正拱練出來的技術反而會更加紮實呢。這塊板子我用了整整兩個雪季,從初級班一直上到高級班。直到通過了選拔當上了教練才換了新板子。
至於固定器,買板子的時候就是和板子一起的原廠貨。當時根本沒花任何心思去研究。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在家自己調了一下固定器的角度。賣家是右腳在前,和我相反,於是先把固定器反過來裝。啊,我怎麼知道我是左腳在前的? 因為小時候冬天在結冰的地上溜過滑啊。從那時起就一直是左腳在前的。話說回來,我覺得這個滑地板的方法來測哪只腳在前是最準的,其他什麼從背後推人的方法都有不準的時候。至於固定器的角度,就怎麼舒服怎麼來唄。把兩隻腳踏在固定器裡面感覺一下,不舒服的話就換個角度直到舒服為止。
這個固定器當時用的也挺好,不過後來低端產品的劣勢也顯示了出來:在用這套板子的第二季季中的時候,固定器的一條綁帶斷了。這一對固定器就廢了。但是這個時候還不想換板子,所以就到雪板店淘了一對很便宜的二手固定器。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對坑爹的固定器。首先這個固定器有個特點:不用松螺絲就能調整角度。但是我已經確定了自己最合適的角度了,也就是說這個特點完全沒用啊。事實也是如此:我從來沒在雪場上調整過角度。也就是說,為了保證這個設計所付出的一系列結構和強度要求全都成了死重。這樣點我是深有體會的:這套固定器真的很重。拎在手裡就覺得重,扛板子的時候更是覺得重。不過很快,又出了一個問題:有一個搭扣有一定概率會松。穿的時候用力扣緊了,可是滑了一陣子一看,已經鬆開了。在各種不爽之中,我還是用這塊板子滑到了第二季的季末。這時候正趕上季末打折,於是我下定決心要換一套板子。
說完板子和固定器,再說說鞋子。說起來又是一件坑爹的事啊。當時沒做任何準備,就跑到了迪卡儂買了一雙最便宜的滑雪鞋。也是50歐元。現在看來,我一定要吐槽這款鞋子的設計師。這麼大的一雙靴子就只靠一條細細的鞋帶和一個看上去就很脆弱的卡口來固定。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這樣的綁帶根本不可能把靴子綁緊的啊。設計師難道就沒有試穿過自己設計的東西嗎?能綁緊可是滑雪靴最最基本的要求了,這都不能滿足的話就不要叫滑雪靴了。這裡(2016年底)我又專門去迪卡儂的網上看了一眼,他們竟然還在賣同樣設計的鞋子!雖然樣式有了些改進,價格也提到了65歐元,但是綁帶系統基本沒有變化。
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店方認為這樣的設計是可以接受的。在我看來,能綁緊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對新手來說也是。因為滑手對腳尖方向上的控制完全要靠它。綁不緊的話,失去了鞋子相對剛性的傳遞,腳尖方向的立刃角度就完全沒法控制。由於這雙劣質的鞋,我在初學階段對腳尖方向的技術一直學的比較慢。基本轉彎就比同期的學生多學了一節課,至於高級的立刃轉彎則是更加吃力,總是找不到感覺。一直到第二季季末換了一雙鋼絲旋鈕的鞋,才發現原來腳尖方向的滑行原來是如此的順暢。
說到這裡,我為第一次滑雪準備的三大件就算備齊了。現在看來,板子買的算是成功的,固定器也算及格,但是靴子就完全是個敗筆。所以得出的結論是:買靴子一定要捨得花錢買好的,固定器避免買最入門級的,板子反而倒是最不用計較的。
於是開季的第一天,陽光燦爛的大晴天,我就拎著這三大件去了雪場。等一下,其他的裝備呢?滑雪服,手套,風鏡,頭盔等等?當時真的就都沒有啊!所以教練看到才如此驚訝,可能從來都沒見過如此低配的裝備。上課的時候不時還問我:你這衣服擋風嗎?冷不冷?你的褲子防水嗎?冷不冷?你的手套這麼薄,冷不冷?你沒有帶帽子嗎?冷不冷?你沒帶墨鏡嗎?眼睛難受嗎?我當時還沉浸在學滑雪的興奮中,完全不覺得冷。不過一天滑下來,看看周圍人的裝備,確實覺得自己低配地有點不像話。後來也一件一件地把裝備補齊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推薦閱讀:
※天工開物--UPZ雪鞋的選擇和設置
※為何感覺網上見到的 DC,ROXY 和 QUIKSILVER 等的滑雪服都這麼瘦,都適合單板滑雪嗎?
※初學者用哪個牌子的滑雪雙板好一些、還有雪鞋、雪鏡性價比盡量高一些總共1W以下?
※怎樣說服女票不要投入太多在滑雪裝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