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式「功利」學習的一些邏輯
收錄專輯中,可能需要10分鐘的閱讀,但讀完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認識。PS:請勿轉載
尼采曾用酒神和日神來比喻人類藝術活動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日神的「走向世界,追求成功」類的理性,一種是酒神的「走向內心,尋求超越」類的情感;而從學習上來看,由於中國特殊的教育環境,幾乎不可能有後者的閒情逸緻。家長們送孩子們上學,除了超一線城市確實有一些讓孩子未來生活多姿多彩的需求之外,更多的群體認為孩子學習的目的是找一個好工作、拿到更好的薪水,簡而言之就是成功。想想父母有真正關心過你學了多少東西嗎?一路走來,「過一本線沒有、能報211、985嗎、要不要試試公務員考試?聽說當律師錢很多,要不考過司法考試?你看,鄰居的孩子都出國讀常青藤了。。。」他們只關注成功本身,學習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學習本身體會到樂趣,也就是出世的樂趣,是根本不可能的。競爭環境太過激烈,尋求日神的競爭式快感成為國人學習的普遍選擇(市面上各種三天學會、教你成功的書籍大行其道就是一個側面體現),也就構成了以下「如何尋找學習之外的樂趣以及工具性(應試教育)學習的基本邏輯。」畢竟,把成功當作一種目的,學習當作手段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事。對很多人而言,必須要衣食無憂,或者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者」,可能最終才能將學習本身當作一種目的。把學習現階段當作一種工具,理解了這個,我們繼續再談而成就感往往從逼迫自己中產生。因為逼迫自己學習,能得到的獎勵要大大過於自己的付出——作為理性的人才可能真正發自內心地自我驅動地學習。而學習的激勵點來自於學習之外——比別人強,俗稱裝逼。很少有人,能單純從知識本身激發起自己學習的樂趣,尤其面對艱深知識的時候。偉大如牛頓,我覺得也一半是因為知識本身,一半是覺得自己脫離一般俗氣的群眾產生的爽感而努力學習的。這是一種知識貴族的態度,我們也能從TOP10的大學學生里看到。
有錢、有權。。這個知識無法立刻轉化,但是大家普遍看來,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階級不會低,階級流動性很高(即通過自身奮鬥可以改變現階級)——這本身構成了社會崇拜「陽春白雪」而鄙視「下里巴人」的重要原因。從小學到大學、老師的追捧、同學的羨慕、學校的獎學金、公司的提拔......就連知乎,看見那個「藍V」了沒有?那是屬於博士的專屬獎勵。學習的好於不好,直接作用在區分人與人上——就好比奢侈品的意義是一樣的,學歷、知識、出身(名校)本身的裝逼水平比奢侈品要強100倍。(所以,考一個名校是終生的標籤,也是終生的正向激勵,當然重要)從來沒有領會這種福利的人,不會學習。就如小學一開始就厭學而被老師鄙視、被同學欺負的人一般就喪失了學習的所有興趣,一輩子很難成為自我驅動的人。而那些越是名校的人,由於小時候就得到了學習所帶來的學習以外的東西——賞識和欽佩、區別對待(成績好幾乎不可能被「霸凌」,因為背後有學校和家長的傾力支持,好壞孩子的世界幾乎是平行的),所以越會知道學習這個東西的本質是怎麼回事。說一下個人的見聞,小學同學本身當年學習一般的,由於正向激勵不足,再見面時基本上都已經是完全不學習知識的狀態,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論,他們的狀態一般在開一家奶茶店、早點嫁人、工資待遇上,不會去想到要學習這回事。而清北的課堂,教授基本無需點名,上得好的課學生自會冒著寒風酷暑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圍教室,並且記錄筆記也是認認真真——這才叫自我驅動的學習,依我看沒進TOP10學校的學生都無法普遍做到。(雖然top10的學校可能有50所)越學好越有獎勵(誇讚、鼓舞、區分周圍的人)——越獎勵越能知道學習的邏輯——越知道邏輯越能學好——越學好越能得到獎勵(名校、CFA/CPA/ACCA等證書),這就是學習的正向循環。知道學習的這些福利之後,我們來看關於學習的常識。三個關於學習的常識:
1、學習的有效時間和你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為了讓任何人都看得懂,我們簡化的一下概念:得到知識的純度=效率*時間你的有效時間,一天有多少呢?答案很悲觀:沒有多少,同時還被嚴重腐蝕。微信的短文、電腦的遊戲、知乎所謂的學習知識......這些訊息本身不能稱為知識,因為它們缺乏體系化和進階性(下面會講到)。而如果你一天用在學習上八小時不玩手機,就幾乎強過99%的人了。這對於工作的人來說,幾乎等於脫產;對於學校學生來說,評價相當於自律性極強。而一些基礎知識要到熟練,沒有500小時是想都不要想。比如,考過日語N2,天資比較好的500小時左右是要的,如果笨一點,800小時沒有問題。而這800小時,絕對不包括你上課的時候玩手機、自習的時候刷知乎的時間。
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的效率時間稀釋到了50%,那8小時學習的時間可能就只剩下了4小時。如果這個人不僅僅玩微信、知乎,還是個遊戲成癮的人,那麼有效學習時間可能稀釋到每天一小時不到。那麼別人每日8小時花三個月就能考過的N2,你可能就要花個2年3年。加之帶來的心情不好,那就是永遠都不會去考。所謂荒廢青春,就是指這樣一天的有效時間投入低到不能再低的做法。可能你會說,誰誰誰也每天玩遊戲啊,誰誰誰各種玩也能考年段第一,通過巨難的考試啊。首先,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我見過的學霸,大部分都是有效學習時間和普通人相比巨長的學習成癮者;其次,人家可能一天都在玩,但是有效的學習時長還是碾壓大部分支離破碎的「片段」時間學習者。至於智商的因素,我是不相信的。很多人之所以相信智商決定論,是自己根本未曾努力過而已,而相信了智商有差別的人,也不過是在頂尖領域頂尖學校的1%而已——也就是說,對於剩下的99%來說,操心智商無助於解決問題。也許你只是失去了學習的正向反饋和方法不對、不成體系、有效時間不多而已。更深一層。很多人其實放棄學習知識的原因是——認為知識是可以隨時取得的。學生時代老師上課講得一大堆聽不懂,不如不聽玩手機看漫畫,等下課時自己再自學算了。實際的情況是上課不懂下課也不願意學;甚至於上課一分鐘能聽懂的東西,下課一小時未必能學會。這就是知識相對論的含義:你一直積累A點,原地打轉,然後就能達到你想要的P點。
這和我們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我們要一個剪刀,解決辦法就是買一個剪刀,我們點開一個微信圖文,它必然會給我們一個簡短的小知識。就算是你在看的這篇答案,把要點列在一張紙上,也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現實中,只要有一點門檻的知識都是體系化的。所謂體系化的意思是,你學習的路徑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達到C點,首先你必須學會B,要達到E點,你必須先達到D。你根本無法給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講什麼叫微積分,你甚至無法給一個只學過九九乘法表的小學生演算二位數乘除,更不用說分數加減乘除了。就算那個小學生懂得微積分(也就是那個P點)而被稱為神童,他也是打通了從A至P的所有關鍵知識節點而掌握的。而絕對不是直接從A到P的。如果一個人沒有B的概念,就好比他連二位數加減乘除的概念都沒有,他怎麼會微積分呢?這就是知識的體系化的意義。而這也是上一章所講的知識相對論的原因——因為斷檔了關鍵位置的知識,導致整座知識大廈都是搖搖欲墜的。而補充掉關鍵知識,如果學校的教學任務還是要推進的話,意味著你要在補缺和學新的知識中折返跑。意味著別人學D的時候,你在補B,還要鞏固C,最後學習D。
這就是為什麼在義務教育的應試階段,很多人如此懼怕數學的原因。因為你錯過了關鍵節點,套用文藝的說話來說...那天天很藍,風在吹,所有人都以為那是一個普通的一天——可是之後上課卻開始一頭霧水
如果你能知道這種情況的嚴重程度就好了,但也許,你能用意志力把他們補上。
3、意志力是有限度的,以及意志力可能是你學習上的唯一的優勢。這一章我們來談談意志力。畢竟你看到這一這裡也不容易,給你的意志力掌聲鼓勵。這章主要引用羅伊 鮑邁斯特的《意志力》這本書,也是我非常推薦的一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主要的價值觀和我在開頭寫的一樣:對於那些智商上有差距的人,反而意志力有差距比前者更重要。相比智商、出身、幽默感等品質,意志力對學習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意志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在職場上也是自控能力強的人更受歡迎。也就是說,意志力拓寬了時間、效率這兩個維度,而這兩個維度直接關乎學習。而關於意志力的真相是:(1)、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機制。也就意味著,意志力是可以被消耗的資源。書中甚至說,意志力和葡萄糖息息相關,餓了或者累了就很難保持記憶力的高度集中——這也是很多人加班要喝含糖飲料的原因。另外,想想看,你在專心看這篇答案的時候,能同時思考一道數學題嗎?不能。你的心智被佔據了,你的心智是有限的。統計發現總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反而經常穿臟襪子,期末考試之前學生們更容易吸煙,更不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消耗在學習上了,個人衛生、戒煙這些事上就無法同時特別關注
很多夫妻工作特別忙碌,下班回家很晚,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兒吵架。怎麼讓他們不吵呢?是讓他們盡量加班,盡量減少在一起的時間嗎?反而應該盡量早下班,越是工作忙碌的夫婦越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因為他們的意志力在工作中都被耗光了,回家就不會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換一份不那麼忙的工作或者爭取早點下班,雖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但工作消耗掉的意志力減少了,回家後還有意志力控制情緒。
承認自己的平庸,或者自己不是超人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只有承認了之後,你才會把自己有限的意志力資源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對我來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把任務盡量往晚上拖,最終的結果就是忙完了其他事情之後已經凌晨了,困意已經來襲,那就睡覺吧——一天一天就是這麼過去的。(2)、我們可以通過設定合理的目標、養成良好習慣、自我監控等辦法提高意志力。好消息是,意志力可以經過訓練而提高。李笑來曾經說過,現在的人基本喪失了閱讀長篇文章的能力(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而這些相對於簡單碎片閱讀的體系化閱讀、體系化學習,是最好的意志力鍛煉武器。也就是是刻意訓練。意志力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小事來提高意志力,然後把它用在其它事情上。該書提出一個有效練習辦法是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
寫一篇長答案也是對意志力的練習,每日有效時間儘可能提高也是一種對意志力的練習。總之,你要有所取捨,並且這可能是你學習上的唯一優勢——而有了這個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線上來看,其實你並不需要其他的優勢。
這是個好消息,不是嗎?總結——如何做到正向激勵並逼迫你去學習:1、尋找正向激勵的獎勵——小到在知乎撰寫的回答有人點贊、ID粉絲關注,大到考入名校和拿到只有10%-20%的技能證書,或者利用專業知識水平進入一家公司,要知道這些東西是帶不走的,他們將成為「資歷」一輩子給你一個「我能比別人學得好」的暗示。」只有成就才是學習的最佳誘惑,我們最終尋找的是終生式的正向激勵。2、訂立一個需要體系化的知識,做好投入500-800小時的目標,儘力讓自己的日有效時間從4小時開始起步。這意味著你將建立時間觀念,知道自己時間的價值,不至於花在遊戲時間和社交時間太多。要知道越是把時間花在自己根本感受不到價值的東西上面,你的有效時間越低,效率越低。而一個好消息是,你的競爭對手花在學習上的日有效時間遠遠低於4個小時。高效學習者最在意的是時間的價值。3、建立一個體系化的目標,並且明確知道關鍵時點在哪裡。這意味著你需要把目標解剖到具體的關鍵節點上,並且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完成。如果沒有體系化的計劃和執行,就意味著完不成體系化的知識。4、訓練你的意志力,這是學習者之間差距的最大動因,因為它同時影響了時間、效率兩大因素。要注意意志力是有限的,注意不斷提高它,並花在重要的地方。推薦閱讀:
※別人考完試都能記住試卷,我就沒有什麼印象?
※誰能推薦本訓練注意力集中的書籍,或者方法呢?面對考試,未來總是幻想太多了。。。
※你缺的不是乾貨而是水貨
※我發現每個人都在經歷知識焦慮、知識囤積、知識癱瘓的三部曲
※書讀得越多越傻?因為你不知道知識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