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建築師酈文曦採訪記錄 | 腦海中的世界

採訪者:李雅琪nn被採訪者:酈文曦n

酈文曦

1989年出生於中國 杭州;

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學學士;

浙江大學/建築學碩士;

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學專攻/博士生(中國國家公派留學生);

里建築設計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原UAD /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建築師;

主持的項目:白窗、綠吉的家、繪圖室裝置、四件異尺度傢具

獲獎:CIRCOS國際建築競賽 金賞

展覽:中國環境藝術青年建築師作品展、杭州國際設計周、北京–倫敦概念建築展

日常與研究

Q:為什麼選擇東渡日本赴早稻田大學讀博?

酈:早大建築系有相對成熟的傳承系統,培養了包括菊竹清訓、內藤廣、古谷誠章、佐藤大在內的日本老中青三代代表性建築師。導師古谷誠章教授是我很敬重的建築家,研究室注重空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覺得很好。

Q:您的研究主要是關於繪畫線條與空間之間的研究,能簡單說說嗎?

酈:當初選擇建築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畫畫,後來逐漸發現繪畫書法和建築在觀看方式甚至空間感受上是相通的。於是在碩士階段以《線之抽象與轉譯》為題寫了畢業論文,主要談到了線作為二維空間的構成要素,其目的性操作與不定性操作,指出了線條在空間構成中起到的圍合、連接、分割等作用,並試圖建立從二維線條到三維空間的生成方式,提出將線條抬升的具體操作手段。希望建立一條通道,從客觀世界的現有素材通向空間塑造。

△ 方案草圖

Q:業餘時間您喜歡畫畫,您是如何喜歡上畫畫的?

酈:其實小時候學畫,對素描、色彩的訓練並不感興趣,在畫室里我們往往白天畫畫,晚上等老師走了之後把畫板平放在凳子當桌板上開始打牌,打到很晚,然後去吃夜宵,吃完夜宵回來洗筆洗盤子之類的。畫靜物的時候往往一盤水果要畫一個禮拜,等到橘子爛了還在畫,有時候第二天發現那盤靜物和昨天不大一樣了,仔細一看是前一天晚上打牌的時候有人順手把其中的一個蘋果當做宵夜吃了(哈哈),結果大家一時找不到替代品就只好把畫完的那個「蘋果」再擦掉,反反覆復,覺得也沒什麼提高。

後來老師過來替你改畫,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關注原來那兒到底是不是有水果,那個水果是不是新鮮,不用看實物就能一直畫下去,後來之後繪畫是有自己的語言的,通過筆觸在表達諸如層次、前後、明暗、輕重等等關係,實物無非是個借口。到現代繪畫尤其是立體主義之後就更加看重對畫面本體語言以及形式之間的關係的表達,從明白這一點之後就開始逐漸喜歡上畫畫了,因為學會畫畫就像是學會了一種語言,你可以通過繪畫表達對這個世界看法,你的眼裡樹是什麼樣子的他就是什麼樣子的,因為在你的畫面關係中樹應該成為那個樣子,於是在畫面上就有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你可以在自己為自己構造的世界中自由走動,任意重構,而不是受牽制於客觀物象,一切就變得有趣了。

團隊與甲方

Q: 碰到過有意思的甲方嗎,和他們的關係怎麼樣?

酈:15年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民宿方案,在寧波的高塘島上,委託人是一個在荷蘭工作學習了7年剛回國的姑娘,基地上有個老房子,快被海風吹塌了,住著她年邁的奶奶。孫女想為奶奶造一個帶有荷蘭風格派繪畫感覺的現代建築,她父親卻希望我們按照鄰居的房子那樣建一座有羅馬柱頭,雕花欄杆的三開間坡屋頂農居房,而她奶奶根本就不想造新房,覺得現在這樣很好。我們過去之後明顯感覺到三代人對於新家的不同期望。最後因為父親的堅持我們沒有實現我們的設計理想。

但是我很喜歡那裡,夕陽,落日,海風還有漁船,晝看野花 夜望星空,是理想的家園模樣,於是我為那裡設想了覆蓋式的開放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我們當時就確定這種生活模式是很理想的。

後來我們稍作修改之後參加了競賽,這就是後來大家看到的《四盲》。

△ 現狀與構想

Q:《四盲》是第五屆CIRCOS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的金獎,能具體說說這個設計嗎?

酈:《四盲》在一個覆蓋的空間下描述了四種與界面有關的觀察行為,分別是初見、一瞥、仰望、游目,並以四種不同形式的開窗方式與材質界面來表達。以此隱喻人生從幼年的懵懂與好奇,少年的盲目與激進,青年的執著與迷惘到老年的坦然與自由的四個人生階段。最終,體驗者從三間房內走出來,自外部世界審視內部,發現界面的不同是內外差異性的源頭,從而釋然微笑。

Q:工作時候的狀態是怎樣的,團隊的工作模式又是怎樣的呢?

酈:整體比設計院自由一些。項目前期我們基本每周與甲方溝通一次,然後回來討論圖紙問題,分別深化,再討論,這種討論有時候就在單位樓下的咖啡吧進行,反覆幾次之後定下來。後期現場基本也是每周都去,一些細部我們直接在現場和施工方商量做法並且就此定下來。

△ 現場討論做法

Q: 很多設計需要配合甲方,尊重甲方的意願,作為設計師該如何取捨和平衡呢?

酈:做設計就像人與人交往或者讀文章,有時候觀念對了,大家一下子就能溝通了,之前的意願和訴求也就成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

觀念與方式

Q:您的「四件異尺度傢具—LANDER電競辦公室設計」受到了長卷中國畫的啟發,在設計過程中您如何處理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係呢?

酈:傳統文化可以被當代語彙解讀,也更需要被當代化。中國畫是古人對理想生活的描摹,是一種腦海中的世界,這種世界雖然是虛幻的,但卻是真實的。它能夠傳達出你對生活與自然的理解。所以我們也試圖從中尋找靈感,把腦海中的世界用現實的建築語彙表達出來,讓人能夠感覺到。

△ 作品:《四件異尺度傢具—LANDER電競辦公室設計》

Q: 這些設計之後有工作人員的體驗反饋嗎?

酈:我聽到最多的是覺得空間的可能性變多了。比如LANDER辦公空間中心原本需要一個聚會的空間,最後設計完了這個地方不僅能夠聚會,還能坐在台階上看書,在中心地板上練瑜伽甚至一起在裡面看電影。

Q:我覺得您的設計召喚了人和建築的一種理想關係,是這樣的嗎?

酈:我希望建築不止是日常生活訴求的反應,也是腦海中理想生活模式的呈現。

Q:「綠吉的家」傳達出來的日常性讓人覺得很舒服,乍一看沒有經過刻意的形式操作,您是開展這次設計的?

酈:這次的設計與其說是一種形式操作,更不如定性為形式的選擇。設計的過程伴隨的是對海量物件的挑選與甄別。判斷哪些是符合空間氣質。家的整體底色以白色和淡米色為主,配以木質傢具以及一隻大貓。表達出主人隨遇而安的性格。

△ 作品:《綠吉的家》

Q:是否有某個設計可以定義您的設計風格?或者是否有這樣一個設計,讓您意識到這是您為之努力的方向?

酈:我想誰都不願意被某種特定的風格或者主義所定義,好比一個喜劇演員有一天被套上了熊本熊的衣服,於是只能出演那一個角色,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去表演。正如所謂現代主義建築師也不僅僅只有幾何化橫平豎直的造型手段。

現代主義給予我很多啟發,但是他的弊病也很明顯,後現代看起來很包容,實則常常失去基本的價值判斷。我們新一代建築師需要突破這些,並且不要急於作出判斷,尤其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斷。

現狀與未來

Q:近來哪個方面的議題是您比較關注的?

酈:沒事的時候喜歡去逛逛畫展或者去郊外走走,杭州蘇州不少園林和城市或者自然的關係很密切,蘇州有個半園(後來才知道蘇州其實有兩個半園,一在城南人民路倉米巷內,稱南半園,另一在城東北,白塔東路,稱北半園,我去的那個應該是北半園),就在市井街邊,鬧中取靜,隨形造園,在一塊角形的場地里塑造出起伏的長廊,曲折的路徑,很適合在那裡的長廊下面吃葡萄消磨時光。杭州有個郭庄,緊鄰西湖,園內園外兩個湖,形成對話,很有趣。

園林和中國文人出離的世界觀很吻合,是他們腦海中世界的現實投射。事實上園林是一個複雜的包含詩書畫印建築景觀等一系列藝術的現象,我對這種尚未被說清楚但是又吸引我待在裡面的空間很感興趣。

△ 作品:《四盲》

Q:除了設計外,最近花最多精力的活動是什麼?

酈:看雜誌。我住處的樓下有個書報亭,有一天路過那裡,隨手翻到一本《讀書》雜誌,看到一篇文章是談沙和尚和煉丹術之間的關係的,覺得挺有趣就買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讀書》《新知》《譯林》《十月》《收穫》前前後後買了幾十本,我以前很少讀小說,覺得那都是虛構的世界,存在邏輯上的不合理性或者主觀上的武斷,後來逐漸發現如果站在情節里,通過小說你可以體驗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如果俯瞰小說的構成,那麼你會體會到構造矛盾,組織人物關係,安排空間體驗的樂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小說是在構造一個世界,一個腦海中的世界,做建築也是如此,對於我來說做設計就是在把腦海中的這種世界用圖紙描述出來。

Q:您現在會不會對建築這行感到厭倦甚至想轉行?

酈:如果不做建築可能會去畫畫吧,哈。

Q:對在校建築系學生有什麼建議呢?

酈:勇敢去選擇,去經歷,並且享受由此帶來的一切。意義的發生來源於對選擇的堅持。

部分作品

△ 白窗 剖面

△ 白窗 實景

△ 四盲 透視

△ 四盲

△ 四件異尺度家居-接待空間

△ 四件異尺度家居-曲席

更多酈文曦的作品:ikuku.cn|在庫言庫:建築設計行業的自媒體社區及項目輕量級託管平台

推薦閱讀:

厲害了我的皮,看建築師如何玩轉金屬材料!
沒有思想的建築正在吞噬我們的城市
從A到Z,細數26位改寫建築史的女性
我的2016,關於作品集的一年。

TAG:建筑 | 建筑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