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的西餐廳 我吃得最舒服的一間

看到銅線如波浪般起伏、構造出迷離的幾何光影,就知道是置地文華東方的Amber了。

提前兩周預定了雙人午餐,我們有心來試主廚品嘗菜單。

一個中國式的開場,侍者奉上歡迎茶,咦,烏龍茶的味道有點特別?

「這裡面加了Ratatouille(法式雜菜燴)的汁,裝飾的是燈籠椒的風乾脆片」,侍者解釋說,嗯,把中國茶和法式湯融合,好有創意。

開胃小點amuse bouche每一件都很有趣,一個個來看:

小樹樁上的是蔬菜色拉撻,撻底一枚蕎麥餅,味道和模樣都賞心悅目。

雞蛋仔,看來香港廚師很喜歡在這道經典港式小點上做文章,廚魔Alvin在Bo Innovation拿它當開胃麵包,加的是香蔥和雲腿,這裡則是用番茄紅椒和米漿來做,吃起來軟軟的,高段之處是加了鯷魚粉提鮮。

芝士撻,拿起來的時候我以為只是Gruyere格魯耶爾芝士磨出來而已,咬下去,裡面藏著一顆葡萄,清甜多汁,瞬間爆開,跟芝士里的奶油堅果味道形成了有趣的衝撞。

我也很喜歡裝盤的木料和石頭,這些大地元素有溫暖又踏實的高級質感。

第二道開胃菜用了一款類似水磨石的大盤子,中間裝的是土豆泥和薯片,豌豆和蘑菇打底。

好的,這些開胃小點已經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興趣與食慾了。

頭道菜即叫人眼前一亮,明晰、輕盈、光彩照人。

金字塔形的黑龍江shrenki魚子醬,伴著朵朵北海道馬糞海膽,下面是青檸汁腌漬的Kohlrabi球莖甘藍,可以理解為大頭菜吧,一勺挖到下面,碗底還鋪著一層厚厚的海膽,好低調。

海膽魚子醬是Richard的拿手菜式,這裡是用蔬菜的樸素來反襯海產的奢華,他更加經典的一道是「魚子醬海膽龍蝦水晶凍伴花椰菜」,海味精粹巧妙融於一盅——這道菜坊間有諸多模仿者,但就是做不出那麼平衡的味道!

經典意麵Carbonara(奶油培根面),這裡做了全面的升級改造:

雞蛋換成了鵪鶉蛋,流黃調和奶油汁,風乾豬肉培根升級到煙熏阿爾薩斯培根,巴馬臣芝士打成了泡沫,搭配煎焦邊的珍珠洋蔥,那一粒粒黑色的好似黑胡椒,其實是黑松露——麵食里的每個元素都依循羅馬城的經典配方,整體變成了更高級的好吃。

但是我要告訴你,這道意麵最驚人的地方在於,pasta根本不是用麵粉做的,而是墨魚!墨魚肉嫩滑極了,甚至連意麵應有的al dente(彈牙感)都做到了,我試想了一下做意麵機器,想不通墨魚是怎麼軋成這麼逼真的麵條的……

我們家那位的主菜,宮崎牛裡脊,肉質一般,但碳烤味香,脂肪比例好,四分熟的粉紅肉肉搭配紅海藻和紅甘藍沙拉。

我的主菜是紅鯛魚,這道的重點在於魚皮的處理,煎成又薄又脆的一層殼,再覆一層壓得扁扁的節瓜和黃瓜花;底下的小貝殼面Cavatelli看起來像微型熱狗麵包。

我很欣賞Richard這種順勢而為的自然主義,他並沒有挖空心思搞創意,也絲毫沒有逗樂食客的意圖,而是專註於每一樣食材的味道表現,搭配得並不繁複,整體出品卻是舒服又紮實的感覺。

如果試著回憶一下法餐里常見的那種插滿迷你植物和彩色小花、用醬汁和粉末拋灑出一幅抽象畫、入口味道卻貧乏寡淡的光景,你就會對眼前裝飾收斂、烹飪精準的食物倍感珍惜。

(清口甜品:草莓醬冰霜)

大甜品:85%巧克力Ganache,菜單上寫Fishermanfriend dust,我還愣了一下,對面的人說:這不就是漁夫之寶嗎?哈,果然是薄荷味道的白巧克力。

小四,簡潔的黃銅和大理石托盤,覆盆子芝士撻里點了義大利醋,以及覆盆子巧克力醬。

最後的牛軋糖,夾心料是蘋果柚子和洋甘菊。

我們一邊吃一邊拍照,等到埋單的時候,午市已經快收檔,服務員說:看你這麼愛拍照,我帶你去參觀廚房吧!

一走進廚房,就看到Richard正在擦廚桌,這麼有名的大廚真的在站灶台啊!這還只是午市呢……我不好意思與主廚合影,只好撳下快門向他表達敬意。

回來查了一下,Richard Ekkebus的職業生涯始於荷蘭,後來師從法餐名廚Pierre Gagnaire、Alain Passard和Guy Savoy精進廚藝,2005年開始執掌Amber餐廳的廚房,連拿九年米其林兩星,亞洲50佳今年排名躍升到第四,他的氣質跟文華東方酒店很合,所以同時也擔任浦東58°扒房的顧問廚師。

享用美食,進而欣賞人,我覺得這是很值得的體驗。

更多美食與生活,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 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


推薦閱讀:

帶餡的家常菜你吃過嗎?快試試這些超美味的釀菜吧!
自熱火鍋,你這是在玩火自焚啊!
電飯鍋版土豆燜飯,怎麼做都好吃
「津門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在天津卻無人問津」是真的嗎?
北鼎×食帖特約丨酸奶空氣戚風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