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貫穿特朗普'新政'的三大核心 - 天然氣

倫敦交易員的一頁總結:

o 天然氣同時貫穿了特朗普政策框架中的三大支柱--能源獨立、基建投資和製造業回歸。

o 作為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和生產國,美國在天然氣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但若想進一步掌握國際定價權,還需加大天然氣出口。

o 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需強大的基建支撐。特朗普倡議的「公私合投」模式可降低天然氣項目的風險與成本,有利於其市場份額和國際定價權的爭奪。

o 除了擴大基建和能源獨立,天然氣其還將進一步壓低美國的工業用電成本,間接支持製造業回歸美國。

o 特朗普的寬鬆環保政策看似「公平」,實則繼續壓制煤電,鼓勵天然氣發電。

更多特朗普的政策機會,請閱讀前文:【哪裡都有既得利益】特朗普的財政博弈(二)

部分內容引用自見聞研究院(ID:wallstreetcn), 其它微信轉載請重新申請授權。

第一部分:能源獨立

特朗普能贏得大選,不僅靠工業區選民的支持,還有賴於「讓美國能源獨立」的口號,助其「俘獲」了能源州的青睞。

石油早已走在「獨立」的軌道上

能源獨立在美國並非新概念。在70年代被中東折磨過後的40年間,其一直是美國政治的「必選話題」。但特朗普的「創新」之處在於,其能源獨立的邏輯是建立在生產者的利益之上,而非消費者

實際上,一直困擾美國的石油問題早已走在了獨立的軌道上,並不需特朗普大顯身手。不管是自給能力和定價權都已大大提升。截至2015年底,美國原油進口占日需求的比重已經從2005年的65%縮減至28%,預計到2020年進一步縮減至11%。

圖:美國原油進口占日常需求的比重

考慮到部分石油進口加工後又再次出口,所以如果從整個原油和成品油凈進口佔比來看,美國的進口依賴率更低——去年僅有24%,而且這一趨勢由於頁岩油產量的提升還將繼續。

如果從原油進口來源上看,有40%還是來自國防和貿易嚴重依賴美國的加拿大。

許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選民對此確並不知情,認為美國高度依賴沙特的能源供應。美國選民對中東國家的普遍偏見使得特朗普能源獨立的口號有著強烈的民眾基礎。

定價權之爭

所謂的能源獨立不僅僅是指表面上加大生產實現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掌握能源定價權。

作為能源之王的石油,其生產和定價權方面的「獨立」早在特朗普勝選之前就已確立。由於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生產靈活性,配以美國金融市場上完善的原油期貨對沖手段,使得美國的原油定價權越來越大。

在這裡加一句,我個人認為上周末OPEC限產決定之後,該組織的原油產量的確會下降。不過主因不是因為各國會誠實遵守協議,而是因為主要OPEC國家為了此次限產協議,在先期已將產能擴張到極致了。(如,刻意忽略了國內季節性需求的沙特,和在限產協議前兩月將產能拔高至極限的俄羅斯)

OPEC國家的限產決定提升了油價,使得美國有更多價格和需求空間進行出口,其原油定價權將進一步加大。

但是,天然氣才是本輪「能源獨立」的主角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消費國和生產國,雖然在天然氣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但離真正獨立還缺少定價權。鑒於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日漸上升的地位,而美國已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定價權缺失將嚴重不利於美國的相關生產和出口。

圖:天然氣佔全球能源消耗的比重不斷上升

在新增產量中,絕大多數將來自於頁岩氣,而頁岩氣開採技術的進步將美國可開採的天然氣總量提升了一倍。目前頁岩氣已經佔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60%以上,預計未來還將大幅攀升。

圖:美國天然氣生產預期的分解

事實上,美國在今年11月份就已實現天然氣凈出口,而自1957年以來,美國一直是天然氣凈進口國。

據美國能源部估算,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澳大利亞和卡達。

圖:美國天然氣出口預期(單位:十億立方英尺/天)

在美國在逐步成為全球天然氣主要出口國的情況下,國際天然氣定價權卻正在「旁落」他處。隨著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其國際交易也越來越活躍(見下圖),各主要進口國和地區正在形成自己的天然氣定價機制。

但是,目前並沒有一個全球銜接的天然氣市場,多數天然氣交易均以油價為長期協議價的定價基準,但越來越多的天然氣交易正在以現貨和短協價成交,以更好地反應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亞太地區現貨和短協價的天然氣成交量在2010年至2014年間增長了三倍。亞太地區佔全球液化天然氣交易量的約四分之一。

因此,亞洲各天然氣凈進口國正在積極爭奪天然氣的全球定價權(註:但目前交易量都非常小)。日本早在2014年9月就在日本場外交易所推出了液化天然氣期貨合約。新加坡在2015年6月推出了新加坡液化天然氣指數,旨在「追蹤」亞太地區的現貨價格。中國也在2015年7月成立了上海石油天然氣中心,力推管道天然氣現貨交易。

圖:亞洲是未來主要的天然氣凈進口國

作為天然氣進口的另一個主要區域,歐洲在爭奪天然氣定價權方面也不甘示弱。雖然多數交易仍以長協定價,但現貨價格形成機制正在迅速成型。目前主要的現貨指數有英國的NBP(National Balancing Point)和荷蘭的TTF(Title Transfer Facility),這兩大指數已開始對歐洲的天然氣定價產生重要影響,並使歐洲天然氣定價逐步脫離石油價格的影響

(倫敦交易員注,由於以上二者指數的定價貨幣分別為英鎊和歐元,在英國退歐公投前後,有不少交易員在利用二者做套利或避險交易)

圖:歐洲正在建立「獨立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

但美國的天然氣定價因生產和主要消費均在國內,目前與國際價格是嚴重脫鉤的。未來唯有加大天然氣出口,美國才有可能獲得國際天然氣定價權

圖:美國天然氣價格目前與國際價格存在「脫鉤」

不過,美國已為此做好了準備。目前美國有大量天然氣液化項目正在建設當中,到 2020年全部完工時,美國將佔全球液化天然氣產能的約20%。新建的液化天然氣產能將幾乎全部用作出口(因美國天然氣運輸管道發達,本地消費的主要是管道天然氣),佔全球新增出口產能的近一半,其中超80%的產能價格已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天然氣期貨價格掛扣

圖:美國將成為液化天然氣的最大新增出口產量國。

第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

天然氣不僅僅牽涉到「能源獨立」,還關係到美國的基建投資和製造業「回歸」。要大量出口天然氣,不僅僅涉及到液化產能能力,背後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進行支撐,其中包括更多專業的出口港口設施、生產運輸的管線及天然氣儲存設施。這些投資預計將佔到特朗普1萬億美元基建投資的10%以上

雖然為滿足國內需求,美國已經擁有了縱橫交錯的天然氣管道線。但要增加更多的出口產能,勢必要求有更大的運輸能力將天然氣從生產地運往加工廠和港口。

圖:美國現有的天然氣管道線

在特朗普任期內,將有大量天然氣管道建設的申請和竣工投產。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2015年時,僅有24個新建或擴建的天然氣管線項目投入使用,到了2017年時將「暴增」至59個。目前正在建設和計劃中的管線總投資近900億美元

這900億的基建投資還沒有算上與天然氣相關的專業出口港口的投資金額。因為液化天然氣出口需要「定製」的天然氣船,這對裝船的港口也有專業的定製要求。目前美國僅有一處正在運營中天然氣出口港,並有4處在建,預計將有15個以上專業天然氣出口港口將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獲批。

圖:美國天然氣出口港口分布

除了出口港外,還需要增加儲存設施來對應未來更高的產量和出口量。一直以來,美國的天然氣存儲設施主要用於調節季節性需求導致的價格劇烈波動,且儲存設施的容量多年來沒有明顯擴張。在產量和出口量在未來都將「井噴」的情況下,有關天然氣儲存設施方面的基建也將有出現巨大「缺口」

圖:美國天然氣存儲設施調節季節性需求波動

圖:天然氣儲存設施容量多年來沒有明顯擴張

所以特朗普提出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並未「空穴來風」。早在今年3月份美國本土向巴西出口了「第一船」天然氣後,許多市場人士對美國後續的天然氣出口並不抱樂觀態度,主要是擔心天然氣出口涉及到巨大前期基礎設施成本,會讓企業望而卻步。

但是,特朗普基建計劃中「公私合投」的模式極其適合像天然氣基礎設施這種可以為企業直接產生未來收益的項目。再加上對相關「合投」企業的減稅承諾,天然氣出口有望快速形成規模。而更強大的基礎設施不僅可以直接減少天然氣的運輸和儲存成本,政府對相關基建的「補貼」也讓天然氣生產商獲得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和安全邊際,有利於在未來參與國際市場份額和定價權的爭奪

第三部分:製造業回歸

同時,天然氣因為價格優勢正在取代煤成為美國的主要發電能源之一,這不僅有利於刺激興建更多的天然氣發電廠(更多基建),還有利於美國保持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電價,「暗中」支持特朗普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戰略構想。

天然氣在過去一直作為備用發電燃料而存在,僅在用電高峰電力供不應求時天然氣發電才被開啟。但近年來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下降和對煤炭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天然氣早在2014年就已經成功「上位」,成為美國發電來源中最主要的燃料來源

圖:天然氣已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發電來源

美國的工業用電價格在世界上已經極具競爭力,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僅高於挪威。在過去十年間,美國的工業用電價格每年僅上升1.2%,遠輸通脹,在過去兩年甚至出現了下降趨勢

這主要是受益於天然氣的供給增加及其相對於煤炭的總價優勢(包含環保成本在內),導致天然氣在美國發電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發電廠正在逐漸用天然氣發電設備取代火電設備。隨著後續天然氣基建「補貼」的進場和出口刺激,還將大大刺激美國天然氣生產供給,將有更大比重電力來自於天然氣,進而保持甚至進一步降低美國電力價格。

圖:美國過去10年的電價

圖:美國天然氣價格和煤炭價格比較

圖:煤炭和天然氣的在美國發電中的比重

圖:美國煤炭和天然氣的發電成本比較

相較之下,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工業用電電價累計上漲了近18%。雖然電價並不是決定工業生產地的唯一因素,但隨著工業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電力將成為全自動化工廠最主要的可變成本。所以特朗普要求蘋果將生產廠搬回國內可能並非「天方夜譚」。

富士康已經在中國內地工厂部署了4萬台機器人,迫於「各種壓力」、電力成本和研發便利考慮,其將自動化生產部分轉至美國並非不可能。畢竟,富士康已經將機器人研發中心設在美國,將自動化生產廠搬至可變成本更低,離方便進行現場測試和改良的研發中心更近的地方,也符合商業邏輯。

圖:中國在電力成本方面與美國相比已無優勢

擁有全自動生產廠的不僅僅是富士康一家。低廉的工業用電價格不僅增強了美國本土製造業的競爭力,在其它方面的製造成本也已具有全球競爭力(並非所有新興國家都擁有中國那樣的製造能力),詳情見上期文章:【哪裡都有既得利益】特朗普的財政博弈(二)。再加上美國全球一流的研發和科技實力,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有條件吸引一部分海外正在進行或打算進行自動化生產的製造商「回歸」。

圖:美國電價在主要發達國家中的排名

圖:美國製造業成本與主要出口國家對比

第四部分:放鬆監管

不僅能源獨立、基建投資和製造業回歸三大政策在天然氣身上得到了天然統一,特朗普放鬆監管的政策也將助整個戰略一臂之力。

去年奧巴馬繞過國會以行政令形式簽署的《清潔電力計劃》,將成為特朗普上台後第一批被廢除的監管條例之一。該條例在旨在限制煤電和天然氣發電所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總量。特朗普「新任命」的環保局局長斯考特·普魯伊特此前是《清潔電力計劃》的堅決反對者,其帶領27個州向該條例發起的訴訟仍在聯邦上訴法庭的審理中。

但特朗普的寬鬆監管政策是有選擇性的。廢除《清潔電力計劃》可以為煤電和天然氣發電掃除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限制,但早先經過國會審議已經成為法律的監管條例,如對發電廠汞排放量的限制可能並不在特朗普「廢除監管」的名單之列。而燃煤發電廠排放的汞佔到發電廠排放總量的約99%,這將在監管方面進步一壓縮煤電的空間,「讓位給」天然氣發電。所以表面上看似「公平」的放鬆監管政策,其實具有明確的「目標」。

從這一角度看,特朗普為了當選又撒了一個「小慌」。在競選中他猛烈抨擊奧巴馬的《清潔電力計劃》,稱其是對煤炭的戰爭。雖然特朗普最終將實現競選「誓言」廢除這一條例,但並不能真正拯救煤炭業和當初給他選票的煤炭工人

煤礦工人捧上來的特朗普不會真的去挖煤,天然氣才是他國際大棋局中的「女皇」。

雖然天然氣作為邁向可再生能源時代的過渡性橋樑,最終將被淘汰。但由於它在特朗普的政策棋盤中同時貫穿了橫豎斜(能源獨立、基建投資製造業回歸)三種走法,因此至少在特朗普4年或8年的短暫任期內,天然氣將扮演「隱形皇后」的重要角色。


推薦閱讀:

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迄今為止最全、最珍貴的投資理念
老江湖遇到margin call,巴菲特信徒查爾斯這樣挺過股災
連載(三)- 交易員的「印度」奇妙之旅 之 印度婚禮
乾貨 | 想學炒比特幣?先搞清楚這5個概念及步驟

TAG:金融 | 交易 | 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