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商業地產指數報告

導語: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商業地產指數(CCI)118.5,上升2.4點,環比上漲2.1%,同比上漲1.2%,整體平穩上升。從本季度各二級指數表現來看,宏觀經濟指數平穩增長,商用土地指數有所回升,寫字樓物業指數熱度逐步回暖,商用物業指數略微下降。

2016年第三季度,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宏觀層面上,住宅市場持續高熱,熱錢流入,剛需爆發,價格急漲,百城價格累計上漲6.78%,漲幅進一步擴大,直至引發調控政策收緊。而商業地產卻在這一高熱浪潮中顯得不溫不火,「去庫存」基調貫穿始終,但與此同時也是暗流涌動,一線城市優勢擴大的同時,二線城市呈現出分化局面,三四線城市則在結構優化的過程中探索出路。

在微觀層面上,市場分化則表現得更為嚴重,各品牌房企收購、舉牌事件頻發,企業競爭格局加速演化。在業態演進上,藉助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服務業正在新的增長極,收入提升引發的消費升級需求,一方面使大量依託原有商業生態建立的商業項目迅速被淘汰,另一方面也使新的業態不斷湧現。「新消費」、「新零售」的衝擊已經不可忽視。

據RET睿意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土地成交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商用土地指數較今年上半年有所回升,環比上漲15%,不過仍低於去年同期,二線城市仍是土地成交主力,但已開始分化;在商業項目方面,第三季度商用物業指數環比下跌0.3%,同比下跌0.5%,投資總體較去年同期持平,新增供應仍然集中於華東、華南等經濟較發達地區;寫字樓物業指數環比上漲0.1%,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逐步回歸穩定,深圳、成都以及部分華東二線城市的新增供應增長較快;與此同時,第三季度中國零售商信心指數環比上漲2.6%,同比下降1.2%,自2014年四季度達到峰值後,到目前仍未恢復,但今年已呈現震蕩上升趨勢。

整體而言,中國商業地產正處在一個由高速成長到穩健前行的「變奏」時期,未來分化將進一步顯現。

概述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商業地產指數(CCI)118.5,上升2.4點,環比上漲2.1%,同比上漲1.2%,整體平穩上升。

從本季度各二級指數表現來看,宏觀經濟指數平穩增長,商用土地指數有所回升,寫字樓物業指數熱度逐步回暖,商用物業指數略微下降。

中國宏觀經濟指數

宏觀經濟平穩增長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指數140.7,上升6.5點,環比上漲4.9%,同比上漲3.6%,宏觀經濟平穩增長。

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53.0萬億元,同比增長6.7%,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呈現積極變化。各季度同比增速均為6.7%,其中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8%。

分產業來看,在當前經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第三產業正在持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性力量。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綜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

增速放緩的背後,我們更應該看到中間結構性的變化,來自收入提升的消費升級需求,已深入地改變了商業地產的生態,一方面是大量原有商業生態建立的購物中心迅速被淘汰,另一方面滿足消費升級的項目和品牌在有限的經濟增速中擴大佔比,進一步擠壓原有業態和項目的生存空間。

中國商用土地指數

商用土地市場成交保持高位

  • 中國商用土地指數較今年上半年有所回升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商用土地指數(CLI)為99.3,上升13.2點,環比上漲15%;第三季度指數較今年上半年有所回升,不過仍低於去年同期。

主要原因在於,今年「去庫存」基調貫穿始終,相較去年同期而言,我國各類城市土地供應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房地產用地供應7.10萬公頃,同比減少7.8%。其中商辦用地供應2.32萬公頃,同比減少6.6%。住宅用地供應4.79萬公頃,減少8.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同比驟降63%,成交量也持續走低,由此表明三四線城市已在土地供應端著力,大幅降低供地指標,已達到去庫存目的;而一線城市受制於城市規模逼近上限,預計未來土地供應量將持續走低。

  • 二線城市仍是土地成交主力

相比較而言,二線城市仍是土地成交主力,全國土地成交量前十的城市全部來自二線城市,鄭州、武漢、成都、濟南、天津位列前五名。而今年前三季度誕生的246宗「地王」主要也都集中於二線城市及部分一線城市,合肥、南京、和杭州土地市場異常火熱,地王數量都在20宗以上。根據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監測發現,地王平均溢價率超過100%,其中合肥尤為明顯,溢價率超過200%;反觀瀋陽、重慶、西安等城市,由於樓市高庫存風險,企業拿地態度普遍謹慎,基本為底價成交。

由此表明,二線城市未來受限於各城市宏觀經濟走勢、居民收入、樓市供求現狀等因素,預計其土地市場將繼續分化。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會持續高溫,而房產商的投資方向也將聚焦此類城市;一線城市土地供給難以大幅增加,直接導致新盤供應減少,土地價格很難下降;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預計未來土地成交及價格將持續走低。

中國商用物業指數

商業市場新開業項目激增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商用物業指數(CRI)為109.6,環比下跌0.3%,同比下跌0.5%。第三季度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佔比達15.5%,較去年同期持平。

本季度全國新增零售面積約在170萬平方米,前三季度累計供應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7%。新增購物中心多位於新興商圈或社區商業中心,一線城市中不少此類項目的開業率達到90%以上,新興商圈逐漸成熟。全國市場平均空置率較上季略有下降0.1%。

據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三季度共開業141個項目,尤其是9月以及「十一」前,商業項目集中開業;從五大區域分布看,新增供應仍然集中於華東、華南等經濟較發達地區,其中華東區51個,華南區23個、華中區21個。

以城市能級來分:一線城市由於市場逐步飽和,土地成本高企,開發商進入門檻高,導致新增商業供應量有限,基本上分布於郊區;今年新開業項目,非省會城市已佔絕對主導地位,如廣東的佛山、東莞、江浙的寧波、青島、蘇州等,此類城市GDP增長較強,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商業進入全面開發期,供應量充足,品牌資源也相對豐富,後市發展較為看好。預計未來有更多開發商選擇進入經濟能力較強的非省會城市,挖掘市場機會。

從項目體量看:5~10萬㎡的大中型商業項目是市場主流,10萬以上的超大型購物中心佔比較低,可以看出,大體量商業項目開發越來越理性。伴隨購物中心的發展,業態也不斷豐富,新型業態不斷湧現,如佛山佳盛購物中心廣場開設室內馬術培訓基地、卡丁車俱樂部,長沙梅溪步步高新天地的飛行體驗館旗艦店、屋頂天空農場、立體汽車展館。跨境電商體驗中心、海洋館、劇場、集合店等業態也頻頻出現在購物中心裡。另外,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選址開始下沉到非省會城市,如浙江台州、江蘇鎮江,廣東湛江、四川資陽等地。

今年第四季度即將開業的上海南翔太茂、周浦綠地繽紛城,重慶愛琴海購物公園、西城天街,成都青羊萬達廣場、雙流萬達廣場、新城吾悅廣場,西安鑫苑大都匯、益田假日世界、長沙運達中央廣場國際名品購物中心、華創國際廣場等項目均值得關注。

未來,由於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土地供應量有限,且寸土寸金,新入市項目更多將在城市遠郊及新興商圈出現,且以小體量項目為主;而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數量相對較少,經濟能力相對偏弱,更多是因地制宜選擇小型商業項目,更適合所輻射範圍消費力。省會城市郊區以及非省會城市,因為地價便宜,有一定旅遊文化資源,更容易產生大體量商業項目,如南昌萬達文化旅遊城等。

中國寫字樓物業指數

寫字樓市場穩定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寫字樓物業指數(COI)110.8上升0.1點,環比上漲0.1%。第三季度辦公樓投資佔比為6.2%,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寫字樓市場逐步回歸穩定。

第三季度,全國寫字樓市場新增供應環比上升6.5%至183萬平方米,深圳、成都以及部分華東二線城市的新增供應增長較快,並帶動吸納量的同步上漲。三季度全國寫字樓吸納量逾120萬平方米,環比增漲36%。從整體空置率情況來看,一線城市明顯好於二線城市,重慶,瀋陽,成都及天津仍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

中國零售商信心指數

中國零售商信心指數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零售商信心指數(RCI)133.9,上升3.4點,環比上漲2.6%,同比下降1.2%。零售商信心自2014年四季度達到峰值後,到目前仍未恢復,但整體而言,今年已呈現震蕩上升趨勢。

一方面得益於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增速有所加快。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9.9%,創年內新高。另一方面,居民消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消費繼續領跑我國經濟增長。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0%,同比增長13.3%。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傳統零售業態整體增速回升,今年前三季度,超市、百貨以及各類專業店等銷售額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中的專業店和專賣店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3.9%和3.1%,超市和百貨店增速分別同比回落0.2和2.1個百分點。

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發現,今年前三季度,各大國際快時尚品牌,如優衣庫、ZARA、H&M等,在華有集體放緩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歸結於目前整體零售市場大環境疲軟,在各快時尚品牌相繼公布的財報中,除了ZARA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外,包括優衣庫、H&M、MUJI等品牌均表現出了增長乏力。其中優衣庫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跌16.9%,尤其是大中華地區,下滑更甚於日本。另一方面,我國一二線城市的快時尚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我們認為,快時尚品牌集體放緩開店,是對中國未來零售環境繼續低迷的一個預判。而在這些國際品牌選擇放緩開店速度的同時,卻加快了對線上網店的投入,優衣庫、Zara、GAP、C&A、Forever21、MANGO等品牌先後在天貓和京東開店。此外,快時尚品牌還嘗試多品牌戰略,以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差異化、細分化的購買需求。如Zara旗下Zaran nHome家居和Oysho女士內衣品牌,首個運動系列Gymwear的正式上市、H&M進軍婚紗市場、優衣庫姐妹品牌GU等。總而來看,對於知名度已經足夠高、並且有著成熟線上網店的快時尚品牌而言,放緩開店速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相反卻能讓集團規避激進開店可能帶來的風險。

大賣場、超市及便利店在經歷了第一季度0.5%的輕微下跌之後,迎來了略有回升的第二季度,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上升1.4%。主要歸功於三,四線城市的突出表現,銷售增長率分別達到2.0%和3.9%。

餐飲行業今年前三季度總收入25614億元,同比增長11.0%,增速高於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2015年下半年,一線城市餐飲增速較快,北上廣深半年時間激增5萬+家。而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新增不足5000家,上海新增18000家,廣州新增28000家,深圳新增23000家。從增長趨勢分析,北京和上海已到瓶頸,未來市場機會在廣州、深圳等華南城市。

整體而言,餐飲呈現兩級市場,高端餐飲依舊疲軟,而小眾化需求旺盛。因此,未來餐飲將開啟「主題特色化、精緻化」時代,逐漸由「價格」敏感型轉向「生活方式」體驗型;此外,餐飲行業與互聯網結合越來越普遍,單品類外賣、垂直細分外賣、餐飲企業服務三個細分領域受資本青睞,外賣O2O得以快速發展。15年餐飲O2O市場規模為1615.5億元,占餐飲行業總體的比重為5.0%,同比增長45%;今年前三季度,市場規模已達到1537億元;預計2018年餐飲O2O市場將達到2897.9億元。

相信,隨著「十三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逐步實現,人們的消費與投資需求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前景仍然可期。


推薦閱讀:

H&M、UNIQLO和C&A,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始分化
有詩的日子|2017中國文創商業發展研究報告

TAG:商业地产 | 商业地产策划 | 招商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