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小津安二郎: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小津安二郎,這個烙印在日本電影史上的名字,最初看到它還是在《東京物語》中,這部拍於上個世紀中葉的電影以其就人性的深入刻畫讓人產生共鳴的同時還更生一絲反思,那種黑白畫面帶來的壓抑與真實,讓你彷彿能身臨其境。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的我便認真看完了小津安二郎的自傳性小說——《豆腐匠的哲學》。這部作品讓我這個對電影史可以說一竅不通的人,以一個交流者的角度去看待一個電影大師的不斷成長於思考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正是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過程。

希望我的淺薄文字能帶你走進這本書,走進這位世界電影巨匠深邃的思考中。

1)豆腐匠的正式出道

小津安二郎於1903年的今天(12.12)出生於日本東京,少年時代在松阪(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度過。在那個時候,他讀書慾望非常強烈,大量閱讀了谷崎潤一郎和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不僅如此,他還是個電影發燒友,在初嘗學校的禁片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但是他只看西方電影,像約翰·福特、威廉·惠勒的作品,並且十分鄙夷當時日本的國內電影。

和其他父母一樣,小津的父母也希望他能夠上大學,好好學習。但他卻毫不在意,並且對升學沒有興趣,他當時心裡是這麼想:就算沒有上大學照樣能幹得出色。在看過托馬斯·H.英斯導演的美國電影《文明》之後,他暗自下了要當導演的決心。幸運的是,因為叔父的緣故小津被內推到了松竹製片廠工作並因為「咖喱飯」而當上了導演。

在松竹製片廠,小津也是從助手做起的,當然這也成了一次有益的修行,在那個默片時代,作為大久保忠素助手的小津經常被分派去整理膠片,這段經歷對他後來的創作起到了意外的幫助。這個其實就和咱們學英文相似地,平時我們可能沒有辦法知道它的用處,但是當我們不斷去使用它,總有一天我們能用得到。

1927年,25歲的小津安二郎以古裝片《懺悔之刃》正式出道。

2)如何看待電影明星

在小津看來,過度的明星制度是令人困擾的,但是適度重視卻又是十分重要的,畢竟明星參演的作品是票房的保證。

「對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演技、才藝的力量」

很多明星因為名氣過盛而忽視了技藝的修行,十分令人遺憾。小津覺得電影明星一定要打好基礎才能在片場遊刃有餘,他說,「電影明星還是經歷一定時期的底層生活後再脫穎而出比較好」。從導演角度來說,他也不一定要選擇明星,選擇有實力的新人也是不錯之舉。

「人氣容易讓人沉溺其中」

小津認為,人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很容易讓人產生莫名的被尊重的感覺,他強烈建議電影明星,「趁著有人氣的時候,努力磨練技藝,不再仰賴人氣」。

「不表現人性是不行的」

在小津看來,導演能否引導演員表現性格是非常重要的,這裡的性格可以直接理解為人性。他認為,「這是所有藝術的宿命」。

「原節子是日本最好的電影演員」

節原子毫無疑問是小津安二郎的繆斯,他認為原節子對於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都表現得很明確,並且在書中吐槽黑澤明不會引導她發揮自己的優點。

和小津相似地,我也很喜歡原節子所扮演的紀子形象,她是那般善良、謙虛、體貼、孝順又通情達理的。而她與小津的作品中《晚春》、《麥秋》與《東京物語》更是被影迷稱之為《紀子三部曲》,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好好去品位一下。

小津安二郎一生未娶,而原節子也一生未嫁,不免讓人扼腕嘆息。

「即便沒有明星,我也有做好工作的自信」

在小津看來,會選人、會用人是一個優秀導演的基本功,他似乎完全沒有依賴明星的想法。這份自信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而是他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的成功。我想,這種自信和努力的勁頭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應該學習的!

3)小津式的電影藝術

學會去妥協現實

對於演員。過去的小津無論怎樣都要演員按照他的想法去演,反反覆復折騰,他也曾試過一晚上只拍一個鏡頭,但是如今他已經沒有了這樣的精力,他說,「我也學會了在對方力所能及的最高點妥協」。

對於文法。小津認為電影是沒有文法的,只要能拍出優秀的作品,就會形成獨特的文法,所以拍電影主要是隨心。

曾經的遠大抱負、熱情會隨著不斷學習、不斷耳聞常見首發的過程中消失殆盡,然後會逐漸走向平庸。對於公司。小津認為應盡量遵從公司意見,站在導演的立場去為企業考慮,這裡面的關係協調也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徹底信賴,在這基礎上的一切都不是不能妥協的。

餘味與留白的藝術

很多人似乎都覺得動輒殺人、刺激強烈的劇情才能拍出好的故事片,但是小津則認為餘味最重要,他思考著,是否可以通過「是這樣嗎?」「是這樣的」之類的語氣就能把故事說完滿。

另外,他還十分強調留白的奧妙。他說,「不是要往片子里盛滿表演,而是只表現七分或八分」,不把感情過分暴露,以此來推動情節發展,在某個地方,自然而然就能品味到這種感覺。

4)永遠的豆腐匠

在小津的人生哲學中,專註顯然佔據了相當大的位置。他喜歡洗鍊的志賀文學,但他也明白文學和電影終究是不同的,於是他希望自己能夠以嚴密簡潔的風格以達到那種境界。

他以小津調著稱,因此當有人讓他去拍不一樣風格的作品時,他會告訴他們自己是個「豆腐匠」,讓豆腐匠去做別的東西自然也不爽口了。

在看《豆腐匠的哲學》的過程中,我彷彿身邊坐了位忘年之交,他在和我娓娓道來自己探尋電影藝術的過程,他時而歡快、時而停頓、時而興奮又時而哀傷。

語言已無法表達他的情感,但若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他的作品,大概可以品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味道,如同他所說的餘味一般。

嗯,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小津調吧。

-end

文/直樹桑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拾書小記(ID:shishuxiaoji)

推薦閱讀:

根據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評分99%,打破爛番茄最高記錄,看看這部青春電影!
堅持不劇透,只肯給驚喜的小眾雜誌盲訂閱,究竟怎麼樣?
世界設計史通論:前言
那麼,我們旅途中見!

TAG:书籍评价 | 阅读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