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條泛濫的P2P,集體投身金融交易所,隱含巨大風險
最近,一個約10G容量,名為「女大學生裸條」的照片和視頻壓縮包在網上瘋傳,其中女生大多出生於1993-1997年,最年輕的還不滿18歲。
事實上,「裸條」是一種「抵押物」,有它,女生才能拿到P2P借款,這樣的借貸行為被稱為「裸貸」。如此,當女生借款逾期後,P2P催收員就能拿出催款「殺手鐧」,給予其超常的心理壓力。相比傳統的高利貸,裸貸的月息超30%已是不成文的規定。而更可怕的是,一切在黑產演繹下,肉償還債,裸條買賣盛行,各種觸目驚心,刷新著人們認知的底線。
某P2P小夥伴告訴小郝子,其實,早在央視等大媒體曝光前,今年3、4月間,已經有一部分裸條陸續流出,很多P2P平台深感這事「捂不住」,更早已經開始了「轉型」。
一方面,對用戶和公眾,很多P2P平台重新包裝「消費金融」概念,為P2P的污名脫敏;另一方面,P2P轉而投身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金交所」),「有能耐的」的直接發起或參股建立金交所,「有思路的」也「扭捏著身體」鑽入金交所的「熱炕頭」,參與到相關項目中去,它們將校園貸、消費分期、個人短期貸,混著各種信託收益權、債權、應收賬款收益權等「資產」,改頭換面,成就類證券化玩法,在金交所里尋求「接盤俠」,規避越來越嚴的P2P管制,玩轉資產遊戲,博取高回報。
「但這個過程中,隱含巨大風險。」有業內人士告訴小郝子,P2P各種借貸風險不同,在金交所打包、封裝的同時,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風險識別、確定標準,如此,相關資產的「接盤俠」,若一時「豬油蒙了心,腦子勾了芡」,不能明晰其中風險,那就很可能承擔風險損失,變成「背鍋俠」。
P2P最不該的,是刷著銀行業的業績,卻投機取巧、不顧風險地去賺金融市場才有的利潤。
何以投機取巧
就像華爾街某大佬辦公室牆上的掛畫,一幅是「比奇男爵」雙引擎飛機駕駛艙的放大照片,另一幅是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作品,畫面上拳王阿里豎起了拳頭。它們正是金融玩家兩面性的典型縮影:一是要精準而審慎地管理風險;二是有膽量、個人成就意識和殺手本性的驅動力……可惜的是,P2P們更多的,只在乎後者,而嚴重地忽略前者。
要知道,近年來P2P的野蠻發展和多發的案件證明,它們對巨大利益的貪婪嗜血已經超乎尋常,雖然有《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嚴規出台,它們總想盡一切辦法,鑽營式創新,規避監管規制地投機取巧。
例如,8月發布的新規中,「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就成了P2P投身金交所的催化劑。表面上P2P平台開始著手轉型,努力合規,減少大額借貸的發布數量。但實際上,在拼搶借貸資產的時代,放棄拓展好的渠道,就意味著「大借貸大收益」的機會旁落他手。於是,P2P便與一些機構合謀,借金交所的便利轉化交易形態,將相關資產分解、拆分,重新包裝後,再倒手賣給投資人,實現業務的合規化,又不失賺頭。
可這樣一來,新規中的借款限定便形同虛設,其「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本意失效,防止風險過度集中的手段便無法實現,一旦有大額借款者出現逾期、還款困難等問題,都會極大影響P2P的資金循環、業務運作,導致平台系統性風險,甚至將其引向萬劫不覆。
更要命的是,有人利用渠道買入銀行打包的不良資產,走P2P渠道轉讓,而其中涉及消費信貸、抵押信貸等,P2P不明其中深淺,也想方設法,將其各種包裝,甚至與其他個人借貸的資產混合,然後走金交所渠道,將資產兜售給投資人,這其中更缺乏有效風控,就好比將一堆有好有壞的海鮮,加上重口的佐料,一鍋匯成海鮮亂燉,在分別賣給食客,第二天誰拉了肚子,店家可就不問了。
在小郝子看來,P2P投身金交所的種種,衍生出如此多的投機取巧,不能怪監管層不給力,只能說鑽營者太心機,如今金融監管從「機構監管為主」,轉向「功能性監管」的過程中,難免有宵小利用其間真空,瘋狂套利,狂High,狂「造」,令互聯網金融被污,讓Fintech受累。
不能不顧的風險
從商業邏輯上來說,P2P深度介入金交所,恰如《創新者的窘境》所述:「企業在面對永無止境的變革時,就像在泥流上求生,它必須永遠保持在泥流之上移動,稍一停頓下來,就會遭遇滅頂之災。」正因P2P集體意識到潛在的生存危機,才努力轉型求生,但這絕不是它們罔顧風險的口實。
畢竟,金融的本質是經營風險,P2P「主攻」金交所,因為它由地方監管批准成立,滲透難度不大,但畢竟P2P更多是在全國範圍經營業務,而金交所的地方屬性,註定它缺乏全國範圍的數據統計和風險監測,面對P2P風險的跨區特徵,地方監管機構著實缺乏足夠的協調和處置能力。
同時,不良P2P畫皮、美化的各種借貸資產包複雜,資產包之內可能包括應收賬款收益權、小貸資產收益權等等,它們期限不等、金額不同,最終進行拆分轉讓,又包含金額拆分、期限拆分,其轉讓過程中,收益迴流和資產運作的匹配難以核實、資產信息不透明難以把控,還涉及第三方增信等一系列問題。即便是專業機構,也難保證每筆資產的風險,都能「看得清,摸得透,拿得准」。
有沒有嗅到熟悉的味道,察覺熟悉的配方?沒錯,此類做法正類似於打造「債務抵押債券(CDO)」,它正是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好比「有心人」將一堆爛水果,切成看似漂亮的果盤,賣給無知的投資人,食後毒發,往往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金交所上有些資產風險難以識別,其關鍵還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風控標準。」群星金融創始人&CEO姚猛這樣解釋道,按照他的經驗,金融風控的關鍵,在於信息全透明——就像群星說服聯想、海爾、美邦等供應鏈核心企業,利用互聯網貫通它們的上下游,獲取其交易往來的電子商業憑證,由此,集中、梳理其多年的商業運營數據;並實時「透析」供應鏈所屬企業的運營數據、財務狀況、合同執行等信息。
之後,再以此為基礎,利用IT、互聯網技術,群星將整個鏈條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歸結為標準化、即時化的數據,最後,分析積澱數據,建立風控模型,將每個企業的信用狀況「翻譯」成金融級別的標準語言,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最穩健的風控系統對接,讓它們看清資金流動、業務運作的來龍去脈,有理有據地買進借貸資產。
這就像明晰一堆蘋果中,哪些是紐西蘭的「紅玫瑰」,哪些是美國的「蛇果」,哪些是山東的「紅富士」,它們各自果徑多少,有無蟲眼、磕碰,讓買家可以明白放心地收購,而不是端上一個外觀靚麗卻暗藏毒性的果盤,忽悠說服買方。
可見,目前,金交所無法做到類似群星的有效風控,隨著P2P的持續滲透,若還無改觀,「一個老鼠屎壞一鍋湯」的風險將不斷累積。如此,小郝子預計,一旦有風險爆發,引發連鎖反應,中央監管勢必回收金交所發牌權、監管權,到那時,金融創新又將面臨一次重大打擊。
而另一邊,在小郝子看來,P2P平台更應該回歸本源,去撮合、滿足那些小額、分散的、實體經濟層面的融資需求。避免資金通過平台流向高風險領域,從而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幫助社會從事價值交換。
只希望,無論P2P還是金交所,都不會「始於金融創新,成於普惠賦能,毀於風險爆發」,也祈望Fintech的先鋒們都能有敬畏風險的心,有明晰風險的信息,有化解風險的手段,安全地掙更多錢,從而成為國際象棋中的「過河卒」,升級為大殺四方的皇后。時間不欺人,讓我們拭目以待。
————————————
作者:小郝子 / 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9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誌資深記者,一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裡。
推薦閱讀:
※長期來講,P2P還能投嗎。
※監管再出實錘,合規才是P2P真正的未來
※這個平台是下一個e租寶,注意了!
※PPmoney獲3.75億元B輪融資的真相
※關於分散投資P2P,你的理解可能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