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操戈的命運悲歌:朝鮮戰爭戰史回顧(一)

一、戰前背景

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地區,三面環海,西部和北部與亞歐大陸相連,東部與日本列島隔海相望,面積22萬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大陸國家伸向海洋的跳板,也是海洋國家向大陸進攻的橋頭堡,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夾在中日兩大國之間的地理位置,註定了朝鮮半島的悲劇命運。日本曾經在公元7世紀和16世紀分別兩次大規模進攻朝鮮半島,在唐帝國和明帝國的全力支援下才免於亡國。19世紀60年代,日本成功的進行了明治維新,國力迅猛發展。國土狹小、發展受限的日本撿起了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掠奪那一套,覬覦廣袤富庶的東亞大陸,朝鮮半島既是繞不過去的「門檻」,也是最佳的「墊腳石」,「征韓論」在日本國內引發激烈討論。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將朝鮮從清王朝剝離;而後,1904年的日俄戰爭將沙俄勢力驅逐出朝鮮;最後日本在1910年徹底吞併了朝鮮半島,直至二戰結束,朝鮮半島才重新獲得解放。但與此同時,朝鮮半島又再一次淪為大國爭奪的角力場。

《日韓合併條約》

1943年的開羅會議決定「 盟國將在適當時期給予朝鮮自由與獨立」,並決定由美蘇英中四國聯合託管,但各方對於託管的具體方式沒有達成一致;由於波茨坦會議上美蘇並沒有在兩國陸軍受降界限上予以明確,當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聯紅軍迅速從三個戰略方向摧垮了日本關東軍,開戰僅一周就攻進了朝鮮半島。

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

呃不對,是這張。

此時美軍仍遠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太平洋諸島,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對於關東軍如此不堪一擊未能拖住蘇軍深感憂慮——一旦蘇軍完全佔領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和千島群島,美軍將止步於日本列島,無法進駐大陸地區,這對於美國是巨大的利益損失(從幾年後中國解放戰爭的結果來看,美國的這一戰略預判可謂「神算」,當然,運氣成分更大一些)。美國國務院要求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儘速登陸朝鮮半島南部,阻止蘇軍的快速推進,而美國軍方表示不可能辦到。最後,一名從未到過朝鮮的上校參謀迪安?臘斯克僅用30分鐘,就沿北緯38度畫出美蘇軍隊的受降區域分界,成為了美國的對蘇提議。斯大林出於用在朝鮮半島的讓步,換取蘇聯在北海道的權益的企圖,同意了美國的提議,並撤出了駐守在三八線以南的蘇聯軍隊。只不過最後由於美國的堅決抵制,蘇聯並沒能染指日本本土。

迪安?臘斯克,遊歷於政治和軍事領域,後來在肯尼迪政府任國務卿。

美蘇兩國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北後,雙方的人員、物資、通信被切斷,半島「北部重工、南部重農」的交流互補被打破,經濟體系被割裂,無數家庭被分離。美蘇兩國還分別按照自己的制度對南北進行治理改造,蘇聯在半島北部建立起中央和各道臨時人民委員會,施行土地改革,對日據時期的「朝奸」進行大規模鎮壓肅清;美國則留任大批日偽政權人士,成立「軍政廳」作為管理機構,並拒絕金九為首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從中國重慶遷回國內,引發南部民眾的不滿。在「南朝鮮勞動黨」(南勞黨)的策划下,南部頻頻爆發武裝叛亂。

1947年11月,美國在第二屆聯大上否決了蘇聯關於兩國軍隊同時於1948年撤出朝鮮的提議,並不顧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反對,強行決定設立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單獨在美軍佔領區實施選舉,以避免舉行全國大選後,出現李承晚敗於金日成的結果。而從當時全國形勢來看,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1946年在南朝鮮進行的對各種社會制度的贊成度調查(1000人)。

資本主義贊成度14%

社會主義贊成度70%

共產主義7%

無所謂8%

1948年3月29日開始至5月底,美國佔領軍出動4000餘名美軍、20000餘名南朝鮮(此時大韓民國尚未成立,以南朝鮮代稱)士兵和數千名南朝鮮警察在朝鮮南部舉行了全民選舉,選出198名議員組成議會。5月31日,議會推舉李承晚擔任議長。7月20日,李承晚當選第一任總統。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成立儀式

在全國選舉計劃流產、南朝鮮單獨組織選舉後,北朝鮮針鋒相對採取行動,1948年8月25日,北朝鮮組織了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舉,選出572名議員。9月9日,宣布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當選為首相。

就這樣,在朝鮮半島兩端人為的出現了兩個意識形態迥然不同、試圖武力消滅對方的政權,一條原本用於劃分日軍受降區域的臨時界線,竟成了同一個民族內戰的導火線。

在1948年底至1949年5月,蘇、美兩國軍隊分別撤出後,朝韓都視自己為唯一合法政府,企圖武力統一半島,雙方矛盾迅速升級,僅在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間,雙方就發生2200餘起軍事摩擦。最終,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主動向韓國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內戰全面爆發。

二、戰前朝韓軍事力量對比

朝鮮人民軍: 朝鮮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共擁有7個滿員步兵師團和1個裝甲旅團,另外還有數個警備旅團(戰爭爆發後,這些警備旅團很快也被改編為野戰師投入進攻)。總兵力11.1萬餘人,擁有1600餘門76mm以上火炮、280餘台坦克裝甲車輛。

人民軍指揮序列:

人民軍總司令官:金日成(國家元首) 原蘇軍少校

保衛相:崔庸健(副元首) 原蘇軍大尉

總參謀長:南日中將 原蘇軍大尉(右)

前線司令官:金策大將 原蘇軍中校

前線參謀長:姜健中將 原蘇軍中尉

第1軍團,主要負責對漢城方向實施進攻。軍團長:金雄中將,原蘇軍少校。下轄:

第1師團,下轄第1、2、3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崔光少將,原蘇軍中尉。

第3師團,下轄第7、8、9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李英鎬少將,原蘇軍大尉。

第4師團,下轄第5、16、18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李健武少將,原蘇軍大尉。

第6師團(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6師),下轄第13、14、15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方虎山少將,原解放軍將領。

第105坦克旅團(配屬),下轄107、109、203坦克聯隊和206摩步聯隊,兵員6200人,旅團長柳京守少將,原蘇軍大尉。

第3警備旅團,兵員5000人,旅團長吳白龍少將,原蘇軍大尉。

第10警備旅團,兵員5000人,旅團長李芳南少將,原解放軍將領。

第13警備旅團,兵員5000人,旅團長崔庸鎮少將,原蘇軍大尉。

第2軍團,主要負責東線進攻任務。軍團長:崔光俠中將,原蘇軍少校。下轄:

第2師團,下轄第4、6、17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李青松少將,原蘇軍特務長(高級士官,類似於韓國軍隊的「元士」)。

第5師團(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4師),下轄第10、11、12聯隊,兵員1.1萬人,師團長馬相喆少將,原解放軍將領。

第7師團(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9、140、141、156師朝鮮族士兵混編),兵員1.1萬人,師團長崔仁少將,原解放軍將領。

第15警備旅團,兵員5000人,旅團長朴成哲少將,國內抗日游擊隊出身。

獨立游擊聯隊(766部隊),兵員2000人,聯隊長吳鎮宇中校(戰爭爆發後旋即晉陞上校),國內抗日游擊隊出身。

獨立游擊聯隊(549部隊),兵員2000人,聯隊指揮官不詳。

儘管朝鮮對外宣傳人民軍是由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游擊隊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從戰前人民軍的指揮官出身以及部隊編成來看,原抗日游擊隊不僅人數較少,而且其部隊素質難以適應正規作戰需要,最終只能編成兩個游擊聯隊在戰時乘坐魚雷艇和漁船在敵後海岸登陸來發揮其所長,起到破壞襲擾的作用。人民軍主體還是由從蘇聯歸國的朝鮮族人,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族師團成建制轉隸而成。這使得成軍僅3年時間的朝鮮人民軍(組建最早的第1師團組建於1947年)兼具解放軍戰術靈活的輕步兵和蘇軍強大的技術兵種,特別是炮兵和裝甲兵尤為熟捻,中高層指揮員見識過蘇德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大場面」,其對於現代化多兵種協同戰術以及大兵團作戰並不陌生。因此,在隨後爆發的戰爭中,朝鮮軍隊經常打出漂亮的步兵穿插和步坦協同作戰,戰爭進程呈現一邊倒態勢並不奇怪。

韓國國軍:前身為1946年1月創建的國防警備隊,包含有大量原日據時期的朝鮮偽軍,以及偽滿洲國軍隊中的朝鮮族官兵。編有8個師團,總兵力約9.8萬人,裝備約40輛裝甲車,沒有坦克,裝備有90門76mm以上火炮。

韓國國軍指揮序列:

國軍總司令:李承晚,文官,總統。

國防部長:申性模,文官,船長、內務部長出身。

參謀總長:蔡秉德少將,原日本陸軍少佐。

參謀副長:金白一上校,原偽滿洲國軍大尉。

第1師團,下轄第11、12、13聯隊,兵員10000人,師團長白善燁上校,原偽滿洲國軍中尉。

第2師團,下轄第5、16、25聯隊,兵員10000人,師團長李亨根准將,原日本陸軍大尉。

第3師團,下轄第22、23聯隊,兵員7000人,師團長劉升烈上校,原日本陸軍大佐。

第5師團,下轄第15、20聯隊,兵員7000人,師團長李應俊少將,原日本陸軍大佐。

第6師團,下轄第2、7、19聯隊,兵員10000人,師團長金鐘五上校,原日本陸軍少尉。

第7師團,下轄第1、9聯隊,兵員7000人,師團長劉載興准將,原日本陸軍大尉。

第8師團,下轄第10、21聯隊,兵員7000人,師團長李成佳上校,原汪偽政權「和平建國軍」少校。

首都警備師團,下轄第3、8、18步兵聯隊和裝甲聯隊,兵員1.3萬人,師團長李鍾贊上校,原日本陸軍少佐。

戰爭爆發時,韓軍只有4個師團防守三八線正面,其餘4個師團調往後方剿滅不斷出現的「南勞黨」游擊隊和韓國叛軍。此起彼伏的叛軍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麗水駐屯14聯隊叛亂」。而且前線韓軍有約四分之一的兵力由於休假等各種原因不在營區內。總得來看,戰爭初期的韓軍不僅士氣低落、素質較差、裝備落後,而且防禦空虛,並未做好全面戰爭準備。在美軍介入之前,雙方總的軍事力量對比明顯呈現一邊倒態勢。

就在這樣擴軍備戰、劍拔弩張的氣氛中,1950年6月25日,一個星期日的清晨,三八線上忽然地動山搖,炮聲大作,駐守前沿哨所的韓軍士兵驚恐的發現對面出現了無數的士兵和坦克!

戰爭爆發了。

附註:麗水事件

1948年10月19日至10月27日,駐守全羅南道麗水郡的韓國國軍第14步兵聯隊在接到前往濟州島鎮壓民眾起義的命令後(濟州島4?3事件,由於國內經濟一塌糊塗,土地矛盾尖銳,李承晚實施軍警統治,加上受到共產主義思想影響,濟州島民眾自發組織起義,遭到韓國軍隊的殘酷鎮壓,鎮壓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末期),部分「南勞黨」下級軍官煽動2000餘名士兵發動叛亂,一度席捲全羅南道、慶尚北道、京畿道等地區,兵力規模在1949年達到近3萬人,控制37%的國土,建立「麗水人民共和國」,號稱「白天是大韓民國的,夜晚是共和國的」,最後被韓國軍隊鎮壓。韓軍隨即對起義地區進行大規模肅清和屠殺,遇難人數超過8000人。

起義軍佔領區域

牌子上標語意為:前方游擊隊已經肅清,請安心前行。

韓國各地的主要游擊隊直到1950年春才基本被平定,但正是由於國內風起雲湧的民眾起義,牽扯了韓軍近一半的總兵力,才給了朝鮮人民軍一個絕佳的進攻良機。

眾所周知,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曾經服役於舊日本陸軍,還起了「高木正雄」的日本名字。日本戰敗後混入國民黨軍,後被中國國民政府甄別、遣返,加入了韓國國軍。但鮮為人知的是,1948年朴正在14聯隊任參謀長,不僅參加了叛亂,而且是南勞黨支部主要軍事負責人並負責策反韓軍。在叛亂被鎮壓後,朴正熙本應於1949年2月被槍決,但由於其主動供出南勞黨大量地下黨員及南部親朝人士「有功」,加上當年的「二鬼子」戰友、時任軍事情報局長白善燁居中斡旋,朴正熙再度逃過一劫,轉而成為稽查「南勞黨」的情報軍官,這才有了日後的政變、掌權、發跡。

由於接連不斷發生叛亂,李承晚發現「南勞黨」已經滲透進了韓國軍隊乃至社會各方面,於是痛下決心對韓國國軍進行大規模清洗,槍決了數以千計的親北人士。

同時,由於受到叛亂事件的嚴重刺激,韓國軍隊序列取消了含4的部隊番號(數字4:關我屁事?),比如戰前1到8師團,唯獨跳過了4;十餘個聯隊沒有一個帶4的,連韓國海軍也避免包含數字4的舷號,算是落下後遺症了。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韓國本土品牌評測】染眉膏--眉毛的新救星 下
【韓國本土品牌評測】總貼——最好用的韓妝產品
【韓國本土品牌評測】韓國本土平價面膜--懶人保養秘笈
怎麼評價這個韓國女歌手排名視頻?
韓國的整容技術真的那麼神?

TAG:朝鲜 | 军事 | 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