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美新世界 | 溫哥華島的前世今生

溫哥華島位於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簡稱BC省)的西南。18世紀中期,英國探險家喬治 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最早完成此處的測繪和勘查,確立英國對此地的管轄權,人們為了紀念其功績,便用他的名字命名該島。同時冠以此名者,還有附近的溫哥華市,有些使人混淆,但溫哥華島確實是一個獨立的外島,與北美大陸需以船舶交通。

溫哥華島乍聽不大起眼,但她其實是全球第43大的島嶼,面積有31,285平方公里,真的只比台灣島,或者日本的九州島,小辣么一點點。島上人口75萬左右,還沒有北京東城區的人口多,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溫哥華島中央,有東西向橫貫的山脈,俗稱「溫哥華島山"(Vancouver Island Mountains,毫無創意的名字...)。最高點金鹿峰(Golden Hinde)海拔2100多米,因為緯度靠北,山頂得以有冰川點綴。有山,有河,有湖,搭配島西部的海灣,峽灣,沙灘等,算是得天獨厚地擁有了相當多元的自然景觀。

山尖上白雪皚皚

此處想特別提一下溫哥華島的氣候:殖民時期的法國人曾斷言「加拿大只是數公頃雪地,不值得士兵捨命埋骨」。但他們如能預見加拿大西部的開發價值,可能真的就會捨命來跟英國人搶。加西由於北太平洋暖流沿岸北上,地理上雖比哈爾濱還要靠近北極,卻完全沒有冰天雪地,反而是溫暖濕潤的溫帶雨林氣候,生態多樣。氣溫在冬天接近0度,夏天20多度,舒適宜人,是養老度假的勝地。

溫哥華島一年四季溫差很小

冬天的溫哥華島

溫暖海洋塑造成的溫哥華島,遠別於同緯度地區的白色世界。這裡海岸崎嶇,雪山飛瀑,古木參天,青苔瀰漫,鳥獸繁盛... 有18個以上的國家公園,林間常有野兔、水獺、麋鹿,還有熊出沒。海上也有有殺人鯨、海豹等,是大自然慷慨最好的例子。

雨林里的白靈熊:由攝影師Paul Nicklen為國家地理雜誌所拍攝的。它們生活在加拿大大熊雨林,英國哥倫比亞海岸與溫哥華島之間

加拿大建國的歷史雖短,溫哥華島上的原住民卻在此已居住千年,大致按語言分誇誇卡(Kwakwakawakw)、努查努特(Nuu-chah-nulth)還有海岸沙利人(Coast Salish Peoples )三支。這些拗口名字的原住民,各族人數均稀,僅數百至幾千人,各有領地,過著互不干涉的平靜生活。

至1774年,歐洲移民開始涉足溫哥華島。陸續有英國人與些許俄國和西班牙人在此活動,從事皮毛貿易,留下了詹姆斯 庫克(James Cook)和喬治 溫哥華這些英國航海家的功績。此時皮毛貿易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而溫哥華島面積較小,野獸數量有限,獵人未幾即跨海往內地擴張,但由於當時以陸路橫跨北美大陸極為艱難,尤其在進出西海岸的BC(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時還需越過高聳的落基山脈,所以東西兩岸間的物資人員便均以海運往來。如此一來,與內陸相距僅有20到58公里的溫哥華島南端,就等同是進入加拿大西岸的門戶,逐漸成為這段海上交通中的重要樞紐站。

沒有巴拿馬運河的時候還挺繞遠的

友誼的小船...

1790-1840北美西北海岸皮毛貿易

隨著皮毛交易點和獵人營地等設施在西岸內陸陸續增加,為內陸引進補給、輸出貨品的溫哥華島也變得愈加重要。而在18與19世紀間,加拿大西岸之國境並不明確,不論加拿大或美國的獵人均在此區域活動,尤其加拿大這邊的皮毛公司還分成英國國營的哈迪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以及法國裔加拿大人經營的西北公司(North West Company)兩派。

18世紀初期的領土劃分

各方勢力都會因為搶奪地盤而在內陸爆發武裝衝突,反觀溫哥華島的管轄權則是穩穩握在海軍強國的英國人手中,更加凸顯該島的政經價值。後來在1848年,英美兩國簽訂了俄勒岡條約(Oregon Treaty),以緯度49度為邊界,其中最大的特例就是溫哥華島。該島雖有三分之一落在49度線以南,卻得以留在英國這邊,便是因為不同於平坦缺乏自然邊界的內陸,隔離海上的溫哥華島久經英國人經營,其英屬的既定事實已不容爭議。

如今的美加邊界

俄勒岡條約

次年的1849年,英國即設立了溫哥華島殖民地(Colony of Vancouver Island),加強對此地的控制。緊接著BC又迎來一輪淘金熱(Fraser Canyon Gold Rush),雖然挖到的黃金不算多,卻給此地打了不錯的廣告。與之前的皮毛貿易一樣,黃金的出采地也是在西岸內陸,各地的礦工也都急著往內陸跑。又和之前一樣,19世紀中期仍無鐵路貫穿落基山脈,溫哥華島周邊的海運就更加熱絡了。

從溫哥華島進入內陸弗雷澤河流域淘金

當年的紅線為當年的淘金線路

唯一不同的是,」黃金」二字的吸引力遠大於動物的皮毛,令島上的人口急劇增加,有些城鎮規模在數天之內擴大10倍,最大城市維多利亞市也從五六百人增長至數千人,就連華人都不遠萬里來尋淘金夢,在維多利亞市內形成加拿大的第一個唐人街。而後淘金潮退,內陸不少採礦小鎮化為鬼城,溫哥華島上卻有許多人繼續留下,漸漸轉移至海運、採煤、伐木、捕魚、修路等,讓城市規模得以延續下去。

維多利亞唐人街

了解一點BC現狀的朋友可能都會好奇,為什麼BC省省會被設在溫哥華島南端的維多利亞市,而不是位於內陸、更加繁榮許多的溫哥華市,其原因就是上述的歷史背景。

從現在的各個角度來看,溫哥華與通往全國(甚至與通往美國的)的鐵路和公路網路相連,有著寬闊的內海海灣作為天然港口,交通運輸較外島便利極多,並且人口也更加稠密,工商產業的發展也更具規模,是加國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實在應該是設立省會最邏輯的地點。但其實在兩百年多前,溫哥華一帶的開發是非常滯後的。此地多山多密林,莫說建造鐵路,便是開闢馬車行走的路徑亦頗困難。

1898年溫哥華全景

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正式成為脫離英國管轄的獨立國家,但此時的BC省居民(包括溫哥華島)基於對英國的忠誠心,仍決定維持英屬殖民地的身份。然而這份忠誠並未得到母國的回報,由於BC的交通閉塞,長期以來都被英國政府忽視,終導致該殖民地債台高築,財政陷入危機。BC拒絕加入加拿大聯邦後,這個狀況亦未得到改善,反觀加拿大方面為了將國土擴張至太平洋,積極爭取BC加入聯邦。

加拿大剛獨立時候的領土少得可憐

英屬哥倫比亞加入加拿大

於是在1871年,加拿大以兩項誘人的條件將BC納為旗下的一省,它們分別是:一、聯邦將協助吸收BC的債務,二、聯邦承諾在十年內建造一條鐵路穿越落基山脈,將BC與其東方各省聯通。經歷幾番延宕,該鐵路於1885年宣告完工,然其最西端的終點站卻還不是溫哥華,而是位於落基山西側的一處小鎮,因為原先的承諾並未要求鐵路到達西海岸。後來藉由BC當地政客的努力遊說,鐵路終於1887年延長至溫哥華。此後有了鐵路連通,該市作為天然良港的優秀條件總算得到利用,繁榮的程度逐漸開始超越溫哥華島。

1885年竣工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如今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溫哥華島上的多元文化,由原住民、歐美移民,進而亞洲移民等共同組成,在此無法一一細數,先取幾個代表性的解讀一下。

圖騰柱:島上許多星羅棋布,由高大雪松雕刻成的拙樸圖騰柱,是當地原住民用來記錄歷史的文字。柱上的每一個圖案都代表特殊含義,然後一個個疊上去,便組成一件可以敘述的事情。簡單的舉例如:殺人鯨--勇敢,強壯,協助人類;貓頭鷹--受尊敬,死去的靈魂;老鷹--天空,神之使者;青蛙--招財,幸運;雷鳥--傳說中的神鳥;熊--智者等等。圖騰柱與華夏文明中的雕樑畫棟不一樣,差不多每個都是言之有物,記錄歷史,又或者表達願望和感謝,亦可用來提出警告,作為劃分領地的告示,甚至有些還可拿來嘲笑別人。

莫名的蠢萌

Seward Shame Pole 就是在嘲笑1867年經過此地的一個美國議員。他接受當地原住民的豐富贈禮,卻沒有任何回禮,便在圖騰柱上被雕刻成一個小矮人,嘲笑他是個小氣鬼。據說議員的後代曾經提出禮物補償,希望幫老祖宗拿掉這根嘲笑柱,但是淳樸的原住民還是堅持認為那一次是很大的失禮,所以至今那個被塗成紅耳朵紅鼻子的小氣鬼議員還留在原地,被人嘲笑了一百多年。

藝妓臉的既視感

英式文化的代表:維多利亞市作為BC省的省會,城區規模雖小,卻是BC省省議會的所在地,是該省最高權力的核心。這棟英屬哥倫比亞議會大樓(British Columbia Parliament Buildings),是1864年由英國設計師設計。與之相望的是同樣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帝後城堡酒店(The Fairmont Empress Hotel),同樣採用正統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設計,內部裝潢也充滿英式貴族氣質,曾有女王和很多皇室成員入住。酒店還提供高品質的英式下午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餐館景點之一。

華裔文化遺產:省會城市維多利亞的唐人街,在北美可是有著響噹噹的名號。這裡是加拿大最大最古老的唐人街,在整個北美規模也是第二大,始建於1858年,比加拿大建國還早。這裡的華裔移民,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廣東省,也有一部分是先到達美國東部再輾轉前來。島上的華人大多是趁著淘金熱而來的,不像內陸的華工主要從事修築鐵路。淘金二字聽上去是來發財,但當時華人的生活是飽含艱辛和凄苦的。

維多利亞唐人街

首先這裡絕大多數是男性,親屬不得來團聚,而且英文程度都非常低,只能孤獨地生活在唐人街這個說母語的地方。當時的英美又有反華的政策,長期向華人徵收高額的人頭稅,如今提到此事都有華裔長者潸然淚下。但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日子,華人的文化還是紮根並燦爛在這塊異國的土地上,成為了加拿大國家歷史遺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曾來此參觀,讓該處成為英國王室唯一造訪過的唐人街,名震一時。

無數的華人參與建設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溫哥華華人慶祝祖國節日

說到島上的景點,最令人趨之若鶩的大概就是維多利亞市郊的布莎花園了(Butchart Gardens,也叫「布差特花園」或者「寶翠花園」)。同樣列為加拿大國家歷史古迹,此花園經過百年的精心繁育,是世界頂級的私家花園。沒錯,這裡是座私家園林,第一任主人Robert Pim Butchart在此開採石灰石,資源采盡後,他的太太花了35年時間,把荒廢礦區改造成了美麗的花園。這處花園佔地22公頃,需要購買門票進入,價格不算便宜,夏日旺季成人要30多加元,但是還是能吸引每年一百萬以上的遊客前來觀光。

花園內分5個區,按風格有日本花園、玫瑰花園、義大利花園、地中海花園等。此外還有一個「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之前完全是被挖空的醜陋深坑,被園丁們做成了巧奪天工的美景。遊客在此處最初看到的第一眼,一定是位在高處往下看,這是別的花園所沒有的角度,然後由階梯向下參觀,彷彿一步步進入仙境,令人難忘。

如果覺得花園裡的裝飾太高人工,想親近更原始的大自然,則不可錯過托菲諾(Tofino)和環太平洋國家公園(Pacific Rim National Park)。在夏季的托菲諾,可享受到陽光、海灘和溫泉。尤其該處的溫泉是相當有特色的天然海水溫泉,全世界只有四處(另外三個在台灣的綠島、義大利西西里島、和日本的九州,所以北美僅此一處),並且完全沒有人工開採和商業模式的經營,100%純天然。

至於托菲諾的海灘,其特色之一是坡度很緩,退潮後沙灘會變得很寬,差不多可以延綿2公里多,適合親子寵物同游,並且開闊的海面又是觀賞夕陽的絕佳位置。漲潮時則適合衝浪,出海觀賞野生動物也是極佳,有成群的海獺、海豹就棲息在附近。

夕陽西下

衝浪者

托菲諾附近,有著名的環太平洋國家公園,這裡的步道引領遊客穿梭在雨林和海灘中,景色忽而變成靜謐的千年古樹林,忽而轉為海風吹拂的潮間帶,格外有趣。退潮時潮間帶會有無數的海星、海葵,布滿清澈見底的潮池,令人難忘。

雨林

派大星

日落時的國家公園

大熊雨林:說到雨林肯定都聯想到熱帶雨林,但是雨林從來就不被熱帶地區所獨佔,而是在溫帶地區也有。世界上最大而未被破壞的溫帶雨林--大熊雨林就在BC省,而溫哥華島也被包含在此雨林之內。

攝影師基爾·布雷肯里奇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大熊雨林中拍攝的照片,圖為科芒德熊與其幼崽

大熊雨林總佔地840萬公頃,從BC省西北延伸至阿拉斯加附近(待確認)。這裡遍布著樹齡千年的高大雲杉、紅衫等珍貴樹木,流水從高山彙集,河道蜿蜒曲折地穿過密林,沖刷出千姿百態的河口,最後流入大海,惠澤海洋。在這塊雨林內繁衍生息的動物,有海岸狼、鷹、棕熊、鹿、山羊、和一種極為神秘的「靈熊」(Spirit Bear)。

紅色地區為靈熊分布區

由攝影師Paul Nicklen為國家地理雜誌所拍攝的。這些白靈熊(卡莫德熊)並非北極熊,它們生活在加拿大大熊雨林,英國哥倫比亞海岸與溫哥華島之間

靈熊是原住民的聖物,學名卡莫德熊,通體白色毛皮,乍看有些像誤闖森林的北極熊,細看身型又似黑熊。和孟加拉白虎一樣,白熊是黑熊的亞種,並不是黑熊的白化品種,而是持有了某種特殊的色素隱形基因,才會出現特別的奶油色皮毛。靈熊獨在此處雨林居住,數量大約400隻左右,相當珍貴。目擊過的探險家都讚歎它的皮毛會在陽光下發光,因此這裡的原住民有很多神話傳說都和靈熊有關。

不光是高山,雨林沿岸的海洋也一樣充滿驚奇。如海豹、海獅、海豚以及各類鯨魚等生物都在此活躍。最重要的是,海洋哺育了陸上森林的命脈,傳奇的太平洋鮭魚。當然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鮭魚季節性迴流產卵的現象,而這裡的魚兒卻有些特別,因為別處的鮭魚都是「有去有回」,也就是產卵後還會游回大海繼續生存,但太平洋鮭魚則是「有去無回」,產完卵後就會死亡在內陸的河流中。當它們開始溯溪而回,游向自己出生地時,就意味著要走向生命的終點,那些曾經守護它們出生的細小溪流,也會是最終的安息處,這是千百世代以來的約定。

太平洋鮭魚洄遊產卵

每年秋季鮭魚返鄉,沿途便是其他動物的盛宴,數百萬的熊、狼、鷹等捕食者都傾巢出動。此時河流里的鮭魚多到熊只要張嘴就能抓到,人過河都是踩在魚背上。然而每一千條鮭魚,最終大約只有不到10條能成功地回到產卵地,它們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後,也會在當天死去。當這些魚被捕食,或者力盡死亡後,屍體就會在森林深處自然降解,魚身上的海洋營養被土壤吸收後,這才養育出森林中的千年巨樹。

野生太平洋鮭魚

這裡開放遊覽,由原住民帶領遊客出海觀鯨,或者去密林探索熊的蹤跡,但大熊雨林的「生命鎖鏈」其實是非常脆弱的,過去曾因伐木業者的瘋狂開採而陷入危機。幸好在生態保護者和原住民努力抗爭數十年後,雨林終於得以保持現在的容貌。不過如今仍然有些建築輸油管道的計劃,要通過雨林附近,有可能給這塊凈土帶來危害,因此許多BC的居民也仍在持續抗議中。

深夜無人打擾的大熊雨林

二月初舉行的記者會上,當地原住民穿上傳統服飾,與省政府一同宣布長期守護大熊雨林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

中東拉斯維加斯,清真的
柳州團友南非遇槍擊!旅遊安全要置頂!
不會騎馬的人怎樣帶著女孩兒騎馬散散步?
泰國|第二站:生活在暹羅灣中的濤島

TAG:加拿大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