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懼怕網約車,如同百年前我們懼怕汽車
早上打開手機看到一條新聞:11月29日,廈門網約車新政出台,實施細則對廈門網約車車型和駕駛人身份做出相關規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廈門開網約車並沒有對本地戶籍做強制規定。
繼今年10月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出台規定之後,全國各級城市亦紛紛跟進。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網約車管理辦法》普遍對網約車採取了「高標準,嚴要求」的高線原則,被不少人戲稱為「網約車禁止辦法」。
倪叔無意討論廈門網約車的新政合理性與否,只是在看到新聞的瞬間感知到一個狀態:我們現在懼怕網約車,如同百年前我們懼怕汽車
無論是政府的網約車新政,還是媒體對網約車日常糾紛樂此不疲的報道,都來源於類似這種心理,只有持續處於戒備和審視的狀態,才會造就對準入規則的小心謹慎,對待爭議事件的一驚一乍……在我們人類的歷史故事裡:新產品總是遭到歧視。
但故事也有一個相同的結尾,就是新產品最終取代了老產品,原因無他:因為新產品還在一直進化,而老產品除開說新產品不好之外,已經喪失了優化自身的動力;
從前網約車時代的一手遮天,到網約車時代的倍感壓力,除開:抱怨訴苦,攻擊抹黑,組織罷工之外,從未考慮過反省自身問題,改善服務態度,這是我始終不喜歡計程車團體的原因所在!
雖然我有時我也會抱怨滴滴的加價問題,但我很清楚的知道:基於市場化邏輯的網約車,會一直以用戶體驗為先,保持進化的能力!
獵鷹計劃,滴滴安全的又一次自我進化
12月2日是全國交通安全日,同期滴滴出行正式宣布「獵鷹滴滴現場保障計劃」(簡稱「獵鷹計劃」)在南京上線。當事故發生後,代號「獵鷹」的滴滴現場調查員將通過平台派單的形式,在最短時間內抵達事故現場,提供現場勘查指導,及時處理交通事故、人傷處理,解決司乘衝突等。
擔任「獵鷹」的調查員都是從滴滴司機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除了需要符合平均駕齡5年以上、年齡在25歲到45歲之間等基本要求,還需通過嚴格的面試、筆試,專業培訓,可實現7×24小時隨叫隨到。
目前,獵鷹計劃已在南京落地,效果良好。當滴滴出行平台所產生的訂單,在實際行駛過程中不幸發生交通事故或產生司乘糾紛等狀況時,司機和乘客都可通過城市專線報案求助,工作人員在掌握信息的同時,會根據調查員車輛的GPS定位,通過微信群、電話就近給調查員派單。接到勘察派單之後,調查員將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現場,為平台的事故提供現場勘查指導。
上個月,南京繞城高速發生一起交通意外事故,該事故造成司機及三名乘客重傷,調查員楊女士接到任務後前往現場。因四名傷者重傷昏迷,醫生和交警無法聯繫到家屬,調查員先行墊付2萬元急救費,及時讓傷者得到救治,同時還配合交警展開後續工作,通過滴滴平台的信息,找到了傷者的家屬。
據獵鷹計劃負責人透露:春節之前,獵鷹計劃將在青島、武漢、杭州等城市落地,相關招募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2017年,全國30多個城市也將同分批上線該計劃。而且除開縱向擴展城市數量,還會橫向擴展多業務:覆蓋多個技能。調查員的職責不單局限在事故現場勘查指導,可能還會包括司乘急救、道路救援、住院探視、特殊人群保護等方面。
而此前,滴滴就一直致力於完善平台的安全保障,不斷提高事前審核、事中保護和事後保障等工作。
去年,滴滴推出業內首個平台司乘意外綜合險保障司乘權益,並設立了安全管理委員會。今年6月起,滴滴陸續升級、推廣了「三證驗真」、「號碼保護」、「人像認證」、「行程分享」、「車型一致」、「緊急求助」、「安全駕駛」、「司乘平台意外綜合險」、「先行墊付」等功能,為司乘雙方提供全方位的出行安全保障。
而此次獵鷹計劃的出現,將滴滴平台上龐大的,網路遍布全城市主要城區的超1500萬司機資源調動了起來,形成特別行動組,第一時間支持事件現場,極大避免了悲劇的發生,是滴滴安全的又一次自我進化;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安全永遠是滴滴最為注重與關注的議題,乘客與司機的信任是滴滴最寶貴的財富。滴滴將本著安全第一,體驗第二,效率第三的原則,持續升級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為廣大乘客和司機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服務和保障。
網約車安全嗎?不宜用老眼光來看問題
自網約車新政以來,安全問題,似乎被渲染成了網約車的「軟肋」所在,屬地版的網約車徵求意見稿里,基本無一例外地以「安全保障」為旗,掄起嚴苛准入的砍刀。比如要求網約車越新越好、乃至新到極致。
但要知道的是:安全是個相對的概念,衡量一種出行方式是否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應該以保障機制和事故概率而非個案的曝光程度為標準。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的《2015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2015年全年,巡遊計程車的萬車傷亡事故率為32,萬車死亡率為5.39。而在刑事治安方面,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發生在巡遊計程車刑事治安案件起數也高達1067件。
11月3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公開發布《涉App出行平台交通事故案件調研報告》中,因為2015年海淀法院受理涉APP出行平台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僅有1件,2016年受理此類案件也才「達到6件」。
顯然,從數據來看:按照訂單事故比例來推算的話,網約車的安全性是不低於計程車的。
但在實際的操作上,網約車作為新生事物受到了更多的關註:小到繞路丟手機,大到交通事故或刑事按鍵,只要跟滴滴有關,基本都在第一時間被媒體曝光,因而爭議巨大,被冠以「網約車不安全」的原罪說;
而對於傳統計程車、黑車的安全問題,除非重大惡性事件,否則很少收到關注與報道;這期間巨大的反差,造就了:媒體及管理部門在處理上厚此薄彼;
在倪叔看來:這顯然是在用老眼光在看問題——只基於過往的經驗來做價值判斷,而忽略了比較是動態平衡之中進行的,網約車在市場機制的推動下正在自我進化——正是由於媒體的關注放大,將問題時時刻刻暴露在媒體和消費者面前,滴滴才有壓力和動力不斷完善其安全系統;
在外部監督上,網約車已經走在了計程車和黑車前面,同時在此壓力下,平台的准入審核,內部的整套管理體系,及事故發生後的一系列保障機制,均比計程車、黑車更加完善。
在網約車的安全性問題上,倪叔無意猜測與評論各地方新政的得失,但正如馬化騰近日呼籲的那樣,網約車不要一棒打死,要相信技術與市場的力量,會自我進化,進而解決問題。
一味的限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合理的引導謀求雙方的共贏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作者:倪叔 我的微信公眾號:倪叔的思考暗時間(nishu-think)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