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隨筆】自行車運動雜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上周一直在忙一個活動,所以沒有寫文章。手裡的一本書翻譯進度也耽誤了不少,今天白天一使勁翻譯了四千多字。晚上抽空趕緊再寫一點東西。上次簡單說了一下自行車運動在國外的發展史。本篇我們來說一說,國內的情況。(牢騷比較多,不喜歡可以直接看最後。歡迎給我留言告訴我想知道什麼)

自行車進入中國雖然不算太晚,但普及到民用也著實花了不少時間,而且一進來就是把它作為交通工具來使用。而運動自行車真正進入大陸,也只有三四十年的歷史(時間未具體考證,南方可能更早一些)。早期我們最熟悉的高端(那時候還沒有運動自行車這個概念)自行車無疑是捷安特。之後市場上陸續出現了更多國內外品牌。開始零星有人接觸到運動自行車。

自行車運動是一種很神奇的運動,它能個騎車人的帶來的刺激感、滿足感、成就感、舒適感是其他運動無法比擬的。換句話說,一般人只要騎上車出去玩一玩,哪怕只是在馬路上飆飆車,都會瞬間喜歡上這項運動(當然,那時候的交通環境也與如今不可同日而語)。曾經有朋友開玩笑地說,人們打高爾夫球的時候像個紳士,一旦騎上車,就會像個孩子一樣瘋,騎累了下車直接坐在地上,周圍有啥吃的就吃啥,絕不挑食。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也是這個理兒。

因此,自行車運動在中國發展的還是很快的。至少從人數上就一直增長。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買的車和裝備也越來越貴(但不一定越好。)一級代理把國外的高端東西直接引進,國內製造商各種模仿;比賽;活動;職業車隊;業餘車隊……自行車行業鏡像一派大好!(?)

但是大家好像忽視了一個問題:物品和物品的使用方法永遠需要配套。缺一則必然出現問題。對於自行車行業,我們只是引進了自行車(物品),而沒有叫大家如何去騎車(物品的使用方法)。說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誰還不會騎自行車呢?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去討論。

在國外,一家好的車店在為新顧客推薦第一輛車時,一定會按照它他的水平和需求來推薦,而不是直接最貴的。車店的活動也是分級別的。新手不要奢望參加高級活動,即使是個高級休閑活動,因為如果拿水壺還會左右亂晃,威脅的是其他顧客的安全。想參加活動,必須接受培訓和考核。而目前,我們的比賽都不分級,更不要提活動了。所以最近一些事件也成為了焦點。自行車知識的培訓到底是誰的責任,今天我們就先不討論了。

提到訓練比賽,哪怕是騎游,如果有人騎的慢,肯定會先找自行車的毛病。「他的車比我的車輕!」,很少有人說「他練的比我多,比我苦」。我們現在都知道車輕可以騎的更快,新的氣動產品會告訴你,40公里計時賽可以節省10秒。但那是職業車手的測試結果,而我們騎車40公里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呢?又有多少人真的騎過正式的1小時TT呢(最準確的ftp測試方法)?

FTP!功率計進入業餘圈沒幾年,雖然還是比國外晚了幾十年,但至少很多業餘車手已經走在了職業車手的前面(在器材方面)。看過關於功率計帖子的人都開始批判心率計的各種不好。有沒有想過國外多少大神從來沒用過功率計,但哪個我們也追不上呢?其實無論是功率計還是心率計,都只是個工具,它們的意義在於懂得訓練,否則就是個會顯示數字的電子錶。所以,最關鍵的一個字——練!

發了不少牢騷,其實我想說,自行車運動在中國的路還很長。我們不缺人才,但是路從一開始就沒有鋪好,坑坑窪窪,斷斷續續。我身邊很多年輕人潛力非常大,但是沒有機會進入這項運動。還有很多人因為自行車運動發展空間太小,轉入了鐵三。每次身邊的車友說開始玩鐵三了,總會有些心酸。所以最後呼籲一下自行車行業,我們需要:

  • 普及自行車運動的基本知識

  • 完善運動員的分級系統

  • 完善比賽的積分系統

  • 從小培養自行車運動員

  • 專業和業餘接軌
  • 學習國外先進的訓練理論

很抱歉讓大家看了一堆負能量,以後我會少發這種帖子,多發大家想看的。所以歡迎大家給我留言,告訴我你們想知道什麼。

另外,訓練指導服務即將退出,歡迎大家關注!

2016年12月5日晚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一顆定心丸
練鐵三,你為何堅持不下去?
常恐失所避,化為車轍塵
那絢爛的天空都受到譴責,還有什麼彩色留在這片荒原?
穆旦「新的抒情」

TAG:自行车运动 | 自行车装备 | 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