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網路捐款】今天花力氣解釋一下以慈善為名的網路傳播
1、「無趣」是生活常態,只有新奇、勁爆的話題才會引發人們的關注和傳播;
2、色情、獵奇等內容容易傳播背後深層次原因是人人都有性慾、好奇,有廣泛的傳播基礎且是人類超強興趣點。
以上內容針對人類的「負面情緒(假如性慾也算負面情緒的話)」,核心訴求是為無趣的生活提供發泄渠道,讓人們在消費這些內容時抒發憤怒、好奇、慾望等情緒。
與「負面情緒」相對,網上還存在容易引發「正面情緒」的內容:勵志、悲情、溫暖等。這些內容針對人類的「正面情緒」,讓人們消費內容的同時產生「愛心、希望、正能量」,從而通過行動來具體抒發這些「正面情緒」。
相信只要參與過網路內容製作、傳播的人都懂,單純消費的網民可能永遠意識不到這些。
我們不討論羅一笑捐款事件真假,只科學地分析一件事情:你們認為沒有網路傳播基礎的人可以打造一次聲勢浩大的內容傳播嗎?
先列舉一下打造一次聲勢浩大的內容傳播難點:
1、首先要有一個好故事(告訴別人你要講什麼);
2、其次要有一個好文筆(告訴別人的方式);
3、最後要有一個傳播渠道和關鍵傳播節點(內容分發能力)。
到此可能你還沒意識到「引爆一次內容傳播」的難度,但是如果你做過網路論壇社會版塊的管理員或者經常去網路捐贈平台你就會知道一個現狀:就算你有個好故事、有好文筆,想要引動網路傳播也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情。
因為競爭者太特么多了。
既然引動關注是千難萬難的事情,那麼怎麼才能加大成功率呢?
1、包裝故事,讓故事更打動人;
2、提升表達,讓表現形式更易傳播;
3、選好傳播渠道和關鍵傳播節點(比如你轉發一次我卷1元錢)。
經過上面三道程序,你認為呈現在你面前的內容還是真實的嗎?
或者說你看到的是全部事件情況嗎?
更甚者講你看到的是不是作者在隱瞞部分情況下故意講給你聽的細節?
我可以非常非常肯定地告訴你一個真實情況:凡是能引動傳播的內容,它都不是完全真實的。原因也非常簡單:除了文藝作品外,其他內容都不具備僅靠表現形式便引動傳播的屬性,而人們的內容鑒賞水平又在提升,真實故事的樣板人們早就厭煩了。
只有經過包裝、挖掘新的點才有可能引動傳播。
另外大家再想一個問題:具備包裝故事、表達能力、傳播渠道這些能力、資源的人,在中國這個社會真的是如故事一樣的弱勢群體嗎?
我還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真正的弱勢群體一樣都不具備,他們很可能在沒人發現前就生病死了,在這個社會中沒有半點聲響,能在網上發聲、得到群體幫助的人都特么不是弱勢群體。
sorry,情緒化了。最後說兩點:
1、任何個人而不通過正規公益平台直接進行網路求助(捐款)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2、你捐款前能不能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到底是讓自己覺得溫暖還是真的想幫人?
如果你真的想幫人,那你要不要想一下童謠事件反問一下自己:你直接給私人轉賬到底能不能幫助人?或者會不會給這個社會造成更壞的影響?
你以為你捐款你就在做好事?
其實我也很悲傷,因為我特么知道自己就算在這再說都影響不到易輕信網路慈善的那群人。以後這個專欄讚賞所得都捐給騰訊慈善平台(包含前面的部分)。
延伸閱讀:網路慈善騙局https://zhuanlan.zhihu.com/p/22535176
PS:捐款的人看到這個結果會怎麼想?
推薦閱讀:
※你站住,看看公益捐款的專業姿勢
※致每一個弱小的我們:別去當同情心收割機
※怎麼看待因疾病募款並且日後不提歸還一事?
※國內有什麼可靠的大病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