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信教的人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
01-29
一個真正信教的人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
我的家裡人大部分都信仰佛教,但是我發現他們信仰的目的卻是因為出於人性的恐懼,痛苦和靈魂的空虛,精神的瓶頸。是不是因為人都有這樣的劣根性所以宗教才會產生。說實話我時常懷疑過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在信教。因為我總覺得信仰帶給了我一種歸隱避世的負面效應。但卻也是給了我很多冷靜思考的問題的時間。或許只是我還沒有尋找到我的出口吧,但是我現在就想知道一個人難道必須要依靠宗教才能夠活下去嗎,不能依靠科學的知識和理論嗎不知道自己是否產生了對宗教的依賴,我只是覺得我開始失去了一些對這個大千世界的好奇心。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這簡直就是莫大的悲哀其實的話我覺得
說實話我覺得宗教,不論哪個,多少會給我一種他們在嚇唬我的感覺,就像我遇到過的那些很渣的人,他們嚇唬我,不靠他們我就死定了。但是後來他們連自己都沒辦法拯救。他們試圖讓我對他們產生依賴感,然後慢慢的奴役我的思想,我的靈魂,我的精神。等到我一切都被他們控制住的時候,我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奴隸了。我個人覺得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人性的偉大,人的什麼什麼都是來源於我們的恐懼,所以既然給予了我們這麼一個做人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要為自己的幸福,為自己的快樂而行動。我們必須要從靈魂上就獨立起來,不能夠被奴役,被控制,任何接受和活在強權奴役下的人都是可悲的。強調人個體的需要,存在。我們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們要為了我們的幸福而思考,行動。為了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範圍內給予他人更多的幸福,快樂而行動。我們要得到,也要行動。這就是一個飛天麵條神教更能夠讓我喜歡的原因。如果你不了解飛天麵條神教的話請百度一下。
不和佛菩薩做買賣了。大抵開始算正信了。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我看那些寺廟中的香客,他們眼裡寫著兩個字:「我執」
修行,就是要看到我看不到的,聽我聽不到的。
不知道為何題主會因為信仰而產生歸隱避世的想法。我與題主恰好相反,是在有了信仰之後從消極避世轉化為試著與這個世界相處。正如一首偈頌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尋兔角。 若還有所逃避,則必定有感到恐怖的東西,然而逃避又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心有所掛礙,即便能躲避一個問題,還會有無數的問題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唯有真正做到心無掛礙,才可滅除一切苦,即便身處三途惡道,也可常住快樂。 再說你的問題,第一個:一個真正信教的人是什麼體驗? 認識一位漢傳佛教的師父,出家年歲達他所至生命的一半長短,曾發願,生生世世,為佛弟子。閉關三年,前後性情大變,由罕言吶語變得喜結善緣,只為更好接引眾生。但未變的是慈悲,他可以給房間里的老鼠取名為戒貪,半夜向其投食,老鼠也不怕他,一次不慎落水溺亡,他將它埋了,又寫了一篇悼文,後來被我們這些小孩子傳閱。他老是生病,也不吃藥,說他自己曾經用一些偏方治別人的病,沒有治好,感到赧顏,為了不讓醫生也難為情,所以就不去吃藥,說自己病了不要連累醫生。 以上二則軼事,僅僅是最近發生的,又被我了解到的事情而已,其餘類似之事,數不勝數,像這樣信仰堅定,發大乘心,行菩薩道的師父在中國亦是數不勝數。 那麼他的體驗是怎樣的呢?我只能從所了解到的浮光掠影來加以說明。他可以一宿未眠凌晨還起來上早課,接著因各種法會及為我們居士講法口不歇氣將近一天,並且不喝一口水聲音還不沙啞(絕無誇張,此事在當地寺院人所共知)。問他為什麼,師父說因為講法的時候就好像喉嚨有甘泉在源源不斷的湧出,於是便更加有了力量。 快樂嗎? 其樂無窮。他說。 一次重感冒又不肯吃藥,病勢綿延許多日。
痛苦嗎?
有身苦,但未有心苦。他只是很冷靜地在看自己的身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第二個問題:一個人必須要依靠宗教才能活下去嗎?不能依靠科學的知識和理論嗎? 這個問題的產生則在於,題主對宗教缺乏理性的認識。可能是與家庭信仰有關,比如我身邊也有這樣因為父母都有佛教信仰而從小信教的,這樣的背景則容易導致子女本身對於自己的信仰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只不過是對大人(權威)行為的效法罷了。從小形成的觀念一旦到了社會受到新的價值理念的衝擊,便很快脆弱得不堪一擊,甚至於出於報復和反叛心理將與從前接受內容沾邊的一切東西皆打入冷宮,棄之如敝履。又因上一輩能夠對佛法有真知灼見的人比例實在不多,大多修人天乘,希求實實在在的現世福報和來世往生之類的東西。這樣是錯的嗎?也不是。只是可能就不太合當今受了科學思維教育人的胃口了,又不肯去了解佛教中層次略高一些的東西,於是便篤定的將佛教歸為迷信範疇,或許窮其一生都仍在迷茫之中兜兜轉轉,難以真正皈依。 再來說這個問題本身,一個人必須依靠宗教活下去嗎?當然不。 不能依靠科學的知識和理論嗎? 當然可以。信仰本身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你內心真正選擇了什麼,或者不選擇什麼,不過憑自己意願罷了。佛教與科學並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佛教歸根究底是一門教人離苦得樂的技術,至於為什麼其中一些說法難以被理論證實,因為它告訴你,去修,去自己親眼看看是否真正是這樣,去看看自己之前所關注掛心的問題是真的致力於滅苦,有關於修行,還是因為執著,隨順了慾望。 即便是三寶----佛、法、僧,也是分為化相三寶,主持三寶和自性三寶的。自性三寶是何意? 我們自身的佛性具覺性為佛寶,其性常寂圓凈為法寶,融妙和樂為僧寶。(所以《六祖壇經》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既如此,實無可依賴的外境之說。註:倒數第二段關於自性三寶的解釋摘自教材。順境時不得意忘形,且常懷感激;逆境時不怨天尤人,但不屈不撓。
我對所有信天啟宗教者的定義:一群還能照顧自己的弱智。以上不包含飛面神教,RAmen。
時刻謹記饃西八戒,自由中有種幽默約束的幸福感。你若吃飽,便是晴天。RAmen!
佛教並不排斥科技,五明中的工巧明就是。只是佛教認為科技本身不能讓人實現解脫的目標。樓主的的消極問題,在於對佛教還是學習的不夠,你自己也說全家都是基於寄託的目的,而且有逃避的意味。這樣可能也就對佛教淺嘗輒止。在大乘佛教中,鼓勵菩薩道,而要成為一個菩薩,是需要對這個世界保持同情和關注的,乃至近代有大師說人成則佛成,這也是大乘佛教核心理論帶來的必然。而且這也不會壓制藝術,敦煌不就是證明?
推薦閱讀:
※怎樣做能提高自我親和力,要求是什麼?
※我想我找到了婆媳關係無解的終極秘密|心理實驗室
※心理學上如何解釋對他人產生的「虧欠感」?
※我想一睜開眼睛就看見你|研究:如何科學地開始婚前同居
※《100個瘋子99個天才》八、存在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