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里開講】最初級地講講格律詩——知乎來也開講群

群友臨時出題,本人即興開講。出題目、聽現場,私信給我微信號,拉你進群。每位10元,隨時漲價。任何話題,不限於本篇範疇。

今天和大家聊聊格律詩。這個題目很讓我吃驚,這個年代,關注這話題的人不多了啊。

恰好本人在這方面稍微有點興趣,所以願意和諸位聊聊。我覺得是這樣,格律體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至少是值得關注的,其形成和發展,涉及很多文化話題。

即便我們不打算學習寫作格律詩,如果不了解格律詩的基本特點,恐怕連欣賞也會受到局限。

我不知道出題的朋友,你具體的動力何在,我就按我的想法,隨便聊吧。我講的過程中,有什麼新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來。

格律詩,格就是格式,律就是韻律。格式呢,包括字數、句數這些明顯的,也包括句式、文法這些內在的。

韻律呢,包括押韻的規律,每個字的平仄音調。

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規矩,就是我們說的格律體。

我們所熟知的格律詩,也就是律詩和絕句,這是雖典型的格律體。

實際上,詞,就是常說的宋詞,其實也是格律體,甚至比律詩的要求更為複雜而缺少規律。

我不太知道大家對格律形式具體了解到什麼程度。

我們舉個例子吧,就說七律。我們隨便找一首,來了解七律這種形式的格律。

錢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大家看這首詩,你可能最先注意到的是押韻。

比如首句這個「西」,從這個字開始,以後的每個偶數句的末尾那個字,都是一樣的韻腳。

我這麼說吧,每兩句叫一聯,七律一共四聯。這個明白嗎?

每一聯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對句。押韻都是對句的最後一個字。第一聯的出句,也就是整首詩的第一句,有的格律不押韻,有個格律要押韻。

對的,偶數句必須押韻。但第一句有時候押韻,有時候不押韻。

白居易這首詩里,西、低、泥、蹄、堤,這是韻腳。

是的,如果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只需要四個字押韻。

韻,就是韻腳,只有一聯結束的時候才有腳啊。

古音,你不知道不代表都不知道啊。

中國人對聲韻的研究是很高級的,有多少韻書啊,這些書都是工具書,就像現在你用的字典,每個字怎麼讀、歸什麼韻部,都很清楚的。

關於聲韻,在唐代已經很成熟,唐以後的詩人詞人的創作,都用的是唐人的聲韻。

但古代的聲韻確實和我們現在的普通話不一樣,這也是我們在誦讀古詩的時候感到有時候不押韻的原因。

我個人主張,當代人用當代韻,也就是用普通話的聲韻來寫作。畢竟是給現代人看的嘛。

好,說完押韻,說說平仄。

這麼說吧,格律詩有這麼幾個要求,我先說說這些要求。然後再一個一個說。

首先是押韻,剛才說了。押韻的規律基本說完,只是還涉及到首句的用韻不用韻沒說清,這個一會說。

然後就是字數和句數,七律自然就是七言、八句。五律就是五言、八句。而七絕就是七言、四句,五絕就是五言、四句。

但是,不要只以為字數、句數和押韻做到就是格律詩了。——現在很多人只做到這一點。

還有一個是每個字的平仄聲調。

最後一個要求是對仗和起承轉合。這是對字句含義上的要求了,說白了是寫作文意的層次上的要求。

平仄,說的是每個字的聲調。一個字或者是平聲,或者是仄聲。

平聲的字,讀起來平行輕揚,像是平的。仄聲的字,讀起來下沉有力,像是歪的。

按普通話的讀音,一聲二聲,屬於平聲。三聲四聲,屬於仄聲。

這是普通話的四聲。如果按古人的四聲,就不是這樣的。這個需要了解一下。古人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四聲。

古人的平,包括陰平、陽平,就是普通話的一聲二聲。這屬於平聲。上是普通話三聲,去是普通話的四聲。

入聲,普通話里沒有了,歸入其他三聲里去了。所以,古音里平是平聲,上、去、入都是仄聲。

我們有個了解,你讀古人的詩詞,會解決很多讀音上的疑惑。

那麼,具體到每個字的平仄要求,這個可能對大家來說會感到比較複雜。我簡單說說。

以七言來說,這七個字的平仄排列,大的原則是平仄相間。這樣讀起來才抑揚頓挫。

以七言來說,其實只有四種句式。

第一種: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家看最後兩字的聲調,是「平仄」,所以這個句式就叫平仄式,也較平仄腳。

這四種句式的命名都是按最後兩字的形式來命名的。大家看第二種:

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當然這叫仄平式。

第三種,仄仄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是第四種。

我說的是所有句式,律詩是由這四種基本句式組成的。

而不僅僅是第一句。但第一句採取了其中的某個句式,那好,後面怎麼接,就有一套規則,根據這個規則就能夠推理出後面如何變化。

具體的規則有兩個,一個是對,一個是粘。

對,就是第一句的平仄定好以後,第二句,也就是對句的每個字,必須和第一句相應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你回頭看白居易那首《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很顯然,是平平腳。那麼第二句,必須對應的字平仄相反。

水面初平雲腳低,如果每一字相反,那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因為要押韻,必須是平聲韻,所以是: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一聯說完了,也就是說,第一句按既定的格式你選一個句式,那麼對句的平仄,根據平仄相對的原則,就可以推理出來。

一共是四聯嘛。為什麼叫聯,其實就是四個對聯。

這四個對聯呢,上句和下句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就叫「對」。

那麼,第一聯的平仄出來了,那麼下一聯的出句的平仄,必須和上一聯的下句的平仄相同,這叫粘。——能明白不?

也就是說,第三句的平仄,必須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這是大原則,遇到押韻的時候另說。

大家看《錢塘湖春行》的第三句,看是不是粘?

對了,這就是基本原則,對和粘。你看,你知道句式只有四種,那麼第一句不管你怎麼選擇一種,那麼後面所有的平仄都可以根據對、粘的原則來推論出來。難么?

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你看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

上下聯分不清,你就看韻腳。

因為春聯也是一種韻文啊。漢字韻律的運用,其實無處不在。

律詩的格律不是人為的規定,而是語言發展的規律,是漢語音樂性的體現。

格律,是詩歌精緻化的標誌。

顛倒過來會很難聽。因為我們說話習慣用平聲來做結束,有話說完了的感覺。而仄聲結束,總覺得後面還有話。

起句和收句,就這區別。

子夜羊隨爆竹去,曉晨猴駕春風來。——你顛倒一下試試。

好了,平仄呢也不是每個字都要求,有的字不要求,也就是可平可仄。

什麼字位不要求呢?就是不重要的字位,就是我們說話的時候,不是在重音的位置。尤其七言、五言這樣的詩句,單數的字往往不是重音。所以有句話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話並不準確,但說個大致意思。

還有一點,關於押韻。律絕其實是不押仄聲韻的,你看到的大多數仄聲韻的詩,其實都不是律詩。

比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看著形式像五絕,其實只是古絕句,叫古風,不叫五絕。

其實,律詩的格律要求還不只是這些。還有兩條,很重要,也往往被一些人忽視。

第一點是對仗。律詩呢,不是說有四聯嗎?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頷聯、頸聯,這兩聯必須是對仗的。對仗就是詞性、詞意方面的對應關係。後來有的頷聯不對仗了。但規規矩矩的律詩,頷聯、頸聯都要對仗的。

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就對仗,本身就是一副對聯。這是第二聯,頷聯。

再看第三聯,頸聯: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也是對仗,也是一副對聯。

這是對仗的要求。如果頷聯、頸聯不對仗,那就不是合律的律詩,尤其頸聯是必須對仗的。

好,這是對仗的要求。還有對四聯的語義的要求,也就是寫作的條理、層次。

有四個字叫:起承轉合。

律詩的第一聯,叫起。

起呢,一般是時間地點人物,這類背景性質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起聯往往可以比較平淡,給後面留下極大的空間。

比如:一夜北風緊。——這句是王熙鳳聯詩的時候的第一句,後面就有無限空間。單看這句並沒什麼好不好的,但卻是好的起句。

白居易剛才那首,大家看: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看是不是起得很乾脆,並且我們很容易往下接啊?

第二聯叫承,也就是承接著起句的意思,接著詳細說。

看,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就是接著第一句的意思,你在孤山寺北賈亭西這個地方,抬頭看、遠處看,所以有了第二聯。

那麼,第三聯呢叫轉,轉就是意思要升華,要提升,不能只寫眼前的事兒了。白居易這首,並沒有做到很強烈的轉,他還是在寫眼前的景色。這是律詩後期發展的特點,而不是最初的要求了。

我們看到大多的律詩,寫得比較規矩的,往往都是第三聯含義升華,成為名句的。

那麼,第四聯要做到合,就是不管你轉到哪裡去了,第四聯一定要回來,回到第一句去。

這叫寫法上的起承轉合。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律詩的格律要求,第一是字數、句數;第二是押韻、平仄;第三是頷聯、頸聯的對仗。後來頷聯可以不對仗;第四是起承轉合的四層意思。後來發展到這個意思不太明顯,成為不必要的要求了。

五律,也是這些要求,不過是字數少了,變成五言了。

絕句呢,也是這個要求,不過是四句了。只要符合律詩的任何兩聯的平仄,都可以是絕句。

而到了宋詞,格律的要求就更嚴格了。句式變化多端,更加靈活,而每個字,當然也是重要的字,必須講平仄。還有韻腳,不僅是押韻,還有換韻的,還有平仄韻交替的。

而宋詞的這些平仄、韻腳的要求,有一套譜,就叫詞譜了。每個譜,都有一個名字,就是大家說的詞牌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詞牌,其意義在於定好的格律。比如《如夢令》,每個字的平仄、韻腳,其實是規定好了的。我見過很多人寫如夢令,用的是平聲韻。但是,如夢令,是正宗的仄聲韻的詞牌。

我再重複一下,格律,不是人為的規定,而是漢語音韻發展的規律。格律的律,不是法律的律,而是規律的律。

格律的確定,最初是為了配合演唱的,所以非常講究韻腳、平仄什麼的。格律的成熟期在武則天時代。

武則天時代,一批宮體詩人,為了配合音樂演唱,對詩的格律進行了分析總結,制定了格律體的基本體式。所以唐人稱之為「近體詩」。而不符合格律的那些詩,一概叫做古體詩。直到現在,我們還用近體詩這個詞來稱呼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而不是近代人或當代人寫的詩。

了解這些,對你欣賞格律詩會有幫助,會很省事,看第一句就知道下面應該怎麼寫,往哪個方向去,能夠幫助我們理解。

同時,也是學習寫作格律詩的最基本的功夫。今天我講的這些,還不足以讓你完全掌握格律,但可以讓你入門一點。至於以後怎麼樣熟練,成為一種小技能,那就看你的修鍊了。

好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聊聊。

我自己寫的詩,給大家看看起承轉合:

赴廣州機上

銀燕三衝上碧霄,隔雲回望故鄉遙。

九星飛度銀河小,四海沉浮峻岭削。

堪笑蚍蜉誇大樹,漫說蝸角斗槍刀。

直穿雲海行天外,不在泥丸論風騷。

我的詩詞水平是末流的,只講點常識吧。字面上不做具體探討了,但不要以辭害意。

出律和不公正,和做作相比,是小毛病。出律和不工,是才氣不足。而做作,簡直是為人問題。

不要在字眼上較真兒,儘管講鍊字煉意。只要過度較真兒,就肯定會有斧鑿之痕。

寫東西最怕無病呻吟,胡亂用古人意象和字眼。律詩寫法講究排兵布陣,比較複雜。絕句講究一語中的。尤其五絕,幾個字就要寫到人心裡去。所以字數越少,其實越難寫。


推薦閱讀:

世界說線上講座丨蕭瀚:社會轉型時,精英該怎麼辦?
11/6 | [線上講座] 聆聽傳統文化里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如何讀詩?
如何高效地聽一場講座?

TAG:讲座 | 诗词 | 诗词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