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實有還是假有?


苦當然是實有,如果是假有,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這是入門人。

苦當然是假有,如果是實有,苦就無法被熄滅。——這是心向大乘修行人。

苦不是實有,也不是假有,一切苦相,本來清凈,離於假實有無,尋覓苦相了不可得。——這是得入處理悟修行人。

苦沒有真實的生起,苦也沒有真實的滅度。諸器世間有情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故有生死輪轉。於此一念狂心歇去,無明頓破猶如日出。——這是大乘見道。

上面究竟還是文字境界安立,假有實有都是建立在「有」的前提之下,或許對題主更有用處的不是回答,而是這一問:

苦在什麼地方?

@唐泯


苦當然是假有,如果是實有,那麼苦是無法熄滅的


題主覺得八苦的生活是如何的?生苦可能沒印象了;老苦正在持續,當你發現自己逐漸蒼老,手腳不靈活的時候,會不痛苦嗎;當飽受疾病折磨的時候,會不痛苦嗎;當面對死亡恐懼時會不痛苦嗎;當看到喜愛的人或物卻無法得到時,心裡會沒有一絲痛苦嗎;當父母、子女、愛人、朋友等因為各種原因離開我們的時候,心裡難道沒有一絲痛苦嗎;當你每天遇到你不想見到的人,或者是仇家,但不得不每天見面甚至共事的時候,心裡難道沒有一絲痛苦嗎;五蘊不斷躁動,難道不苦嗎。

其實從以上可以看出,佛法是符合日常生活的,來源於釋迦牟尼佛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思考。如果不覺得苦,一種可能是麻木了,一種可能是覺悟了。


是我有,哈哈,有我即有,無我無受亦無施


謝邀

苦是因緣生,當然不是實有;若苦是實有,那人無時無刻都會感受痛苦,不會有快樂的時候

一切世間法,都是假有,不是實有


這是一個有問題的問法,苦作為一種價值評判,一般只從認識論上說這是真理還是錯誤的觀念,不從本體論上說存在與否。

所以,四聖諦第一便是苦諦,諦者真理也,真實不虛。

這點看英語翻譯比較清晰,諦,The truth 。四聖諦: the Four Noble Truths 。


苦集滅道,樂聚生法,既有苦,復有樂,苦苦樂樂,生生滅滅,一切苦樂,皆由緣爾


三苦

苦苦(Suffering of Pain):有情之五蘊身心,本來即苦,再加上飢渴、疾病、風雨、寒熱、刀杖等眾緣而生的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5:「復次,苦苦性云何?答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種種苦故。」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苦,故苦苦相對於欲界。

壞苦(Suffering of Change):諸可意樂之法,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名壞苦。《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5:「壞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說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若變壞時、若遭毀謗[夌*欠]蔑等時,發生愁歎憂苦悲惱,彼於爾時由壞苦故苦。」色界天人受禪味之樂,但報盡還於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壞苦相對於色界。

行苦(Pervasive Suffering):「行」是無常,無一時一刻安住之義。除可意不可意的法以外,所剩下的捨受法,是眾多因緣所造,難免生、住、異、滅,令身心感到逼惱,就叫行苦;色身的存在,本身就是行苦。無色界中無質礙、無苦樂境界,但有漏心識仍然是苦,故行苦相對於無色界。

在六道三界內,欲界所受的苦是三者均有,色界所受的苦是壞苦和行苦,無色界所感受到的是行苦。


尋思苦假有實有不就是問題所在么 你若尋思苦就有所依 得到的東西仍舊是知量 即是現業 所以苦不真

苦僅是名相 華而無實 什麼原因讓你感受到苦

苦若非真 漠視苦則漠視生存之希望 亦是拋棄如來種子 也是自身的局限

試問草木無苦楚可證得佛道否

若草木可作佛 你又是什麼

若不可作佛 你怎麼裝得下佛慧命


萬象森羅,百法匯湊,皆有其相,形容差異,相生相剋,苦為一相,感官莫近,惟心體悟,時隱時現,若即若離,有名無實,乃一念爾。


苦為假有。


不管苦,且論實有的標準是什麼?_?如果有人說不實有,那麼誰沒有點苦呢?如果有人說實有,那麼你能幫我苦二量/米/℃?

舉個栗子,time時間,實有嗎?生活在社會中各種時間規定,大家一起遵守,你說不實有肯定被當做瘋子,輕了也被認為是不守信用不守時的人。可是,時間真的實有嗎?三歲前我們人類沒有時間概念。離開社會,我們也記不確切時間日期年份。我們都會在無聊的時候感覺時間長,專註時時間短。可見時間真的不實有。

可是到底是什麼讓時間變成實有?那就是共許,大家共同的認可。共許越強烈,我們就覺得越實有。比如科學計量單位,同樣貨物從俄羅斯到非洲重量就變了,緯度改變地球重力加速度變了。共許都沒法了,只好換算來得到共許。

結論,實有是不存在的,都是大家為了生活便利尋找的共許而已。這個標準是社會共同制定的。而對於個人而言,無所謂實有的。答完收工。


苦是實有還是假有? ---- 問自心!離心說法,皆是邪道!


南傳《雜部經》中佛說:「簡言之,這五類能執著的組合體(五蘊)就是苦。……比丘們啊!什麼是苦呢?應該說它就是五種能執著的組合體(五蘊)。」

五蘊皆空非實有,所以苦非實有。


推薦閱讀:

阿賴耶識和佛教本意不矛盾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否契合「三法印」?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三法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