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將「反手塚治虫」進行到底,宮崎駿鮮為人知的恩怨史

文:凱川、壬午、孫燁、周鑫

本文接:文化解禁年代,中國最早一批漫畫人的覺醒

【昭和五十年後的恩怨史 】

前文說到的畫《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的松本零士,是手塚治虫在九州大出逃期間,在九州地區發掘的助理;藤子不二雄氏是看了手塚治虫《新寶島》才立志做漫畫家去常盤庄的,也是幫手塚貼過網點甚至代過筆的;《GUNDAM》做人設的安彥良和是手塚PRO出身;《GUNDAM》導演富野由悠季本身,就是手塚欽點並做漫畫授權提攜年輕人的龍之子動畫《海王子》的製作人。這些人本身對手塚就充滿了感恩和敬畏。但80年代還有兩個人,是以「反手塚」而聞名的,一個叫大友克洋,一個叫宮崎駿。

漫畫史的分類,從畫風革命來說,也會把大友克洋作為一個分界點。大友的畫風線條獨立,透視精準,視角卻為前人所未及,在日本有人說他的繪畫特徵是角色眼小臉頰寬,生活垃圾畫成山,頗具藝術感。這與一直以來的手塚式漫畫風格不同,甚至與講究寫實的劇畫流派風格也不同。早在1980年的時候他就畫了《童夢》引起業界驚訝,這還尚算小眾的話,1982年時候《AKIRA》在《YOUNG MAGZINE》連載開始,勁爆前衛的設定所帶來的人氣是出人意料的高。當結集準備出版單行本第一卷的時候,出版社決定採用16開的印刷版式和首刷完全預約制這種之前沒人干過的營銷方式。價格當然也不是一般的漫畫所能比擬的高昂。結果,首刷23萬冊竟僅靠預約就完賣!為此《童夢》也搞了藝術式的饑渴營銷,定價5000日元,限定5000本,愛買不買,結果發賣首日就賣光了。媒體紛紛關注了大友氏的新形態漫畫,甚至驚動到了手塚治虫本人,手塚顯然是對大友的藝術性刺激到了,表示「這不是漫畫」,他甚至找到大友克洋本人,守著他畫起了畫,說你看,你那種線條我也能畫。

這兩個差了兩代的人之後竟然惺惺相惜頻繁交流,手塚對大友提出的一些漫畫技法的改進意見大友也願意接受。手塚還在1988年《AKIRA》動畫上映的之後,一輩子少有地對這部動畫在密集作業下的高水準特別撰文做出了肯定。所以,當漫畫《AKIRA》完結的時候,整部漫畫的最後一頁,寫的是:感謝手塚治虫老師。

多年以後大友克洋在拍攝手塚治虫作品《大都會》動畫版的時候,被追問其師承的話題時,他說自己早期作品《FIRE BALL》主角就叫阿童木。並感慨,自己也是芸芸眾生中的手塚之子。

再說說宮崎駿。現在宮崎駿儼然一代動畫大師了。昭和時代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他導演的兩部重量級作品《風之谷》和《天空之城》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實他早年也在手塚治虫工作室工作過,但因為自己工作理念不同,以及之後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宮崎對手塚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首先是工作理念,手塚算是日本現代動畫模式的奠基者,他開創的TV動畫製作模式與內容形式直到現在也在被當做日本動畫的業界行規來使用。手塚認為動畫製作成本高,為了保證能順利播出,相應地壓縮了畫質和人工成本,比如把一秒24幀的動畫改成一秒8幀來製作等等。相應的動畫師也大多是學徒制,待遇並不好。宮崎駿對這一點頗有微詞,認為動畫業界的員工待遇太低就是手塚造成的。但是他卻忽視了手塚本人對動畫的愛,手塚拿著自己畫漫畫的錢瘋狂地砸在動畫製作上,赤字全是自己扛,甚至扛到公司破產,也因此,真跟著手塚乾的人,幾乎沒有抱怨這位老闆摳門的。

還有就是對動畫風格的把控,手塚治虫在一個訪談節目里說過,自己認為動畫是多人協作的作品,每個人的個性和畫風很難統一,既然大家都參與了製作,就放任諸位把自己想做能做的東西放進去。所以手塚的動畫經常出現各種脫離主線看上去很奇怪的小插曲。而宮崎駿則要求他手下的動畫師畫出來的東西,風格必須按他自己的要求來做,非常苛刻。也因此他的不易相處在業界也是知名的,所以不止在吉卜力出身的動畫師,甚至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都曾面對外國記者痛哭流涕地痛斥老爹的種種劣行。

還有就是漫畫了。早年宮崎駿就向漫畫雜誌投過稿,結果得到的評價是「內容太過模仿手塚治虫」,明明是自己想出來的,結果被別人提前畫過了,令其憤恨念念不忘。宮崎駿當年在鈴木敏夫的牽頭下,為了拿到做動畫的投資,在《ANIMATE》雜誌上畫起了《風之谷》的漫畫原作,然而漫畫這東西其實挺講究天賦的,如果不是動畫《風之谷》的確太出色,漫畫版從劇本、調度、流暢度等諸多方面壓根是不入流的,缺乏讓人閱讀下去的興趣。論畫漫畫,可能一輩子也趕不上手塚治虫,宮崎駿自己也發覺了這一點,所以毅然走上了動畫之路。

手塚其實也在動畫方面很在意這位對手。據說在《風之谷》上映之後,他沒事就抓公司員工問,你看過《風之谷》了沒,評價如何?員工大多顧忌老闆的心情,都說一般、還好。結果有個大嘴巴,說非常好看!據說手塚沒有再說話,沉默地回了辦公室,此後就再也沒提及過這個問題。

聽起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逸事,不足以說兩人有什麼實質交惡。然而昭和結束那年,手塚治虫過世,下葬的當天,宮崎駿就迫不及待地蹦了出來,寫了一大篇批評手塚治虫對動畫業界的惡劣影響之類的話,並在最後寫到:「他有著常人三倍的活動力,作了常人三倍的事。六十歲死的話等於常人活了一百八十歲。我認為這是天壽了。」

不說最後是否是為手塚死而幸災樂禍,光是欺負死人不能反駁這一點,宮崎駿的人品實在有待商榷。

延伸閱讀:

文化解禁年代,中國最早一批漫畫人的覺醒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推薦閱讀:

一些漫畫和動畫(非國產)創作中的很多專業性知識是如何應用到創作中去的,是作者的知識儲備?
專欄|高野莓和《orange》背後,能否說漫畫業界世態涼薄?
【漫畫瞭望台】人在做,天在看——《外天樓》漫評
在倉促中誕生的名作:Monkey Punch談《魯邦三世》的幕後故事

TAG:日本漫画 | 昭和 | 宫崎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