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高樓價,低頭大蕭條(一)
不過我發現很多人對國家整體經濟情況非常關心,但是又無從下手,每天道聽途說,碎片化的信息無法讓自己對真實的經濟態勢形成整體的基本認識,難免會造成很大的困惑,導致決策失誤。
今天我開個篇,這篇頂多算是「序言」。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跟大家分享我對國內國際經濟金融的一些思考,希望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交流一;也想間接做一些基本的經濟金融知識普及。接下來每個周六或周日,我將在菜鳥理財這個微信訂閱號,連載我的文章。
當然了,生活在這個國家,大家最關心的是國內的經濟金融情況對我們財富甚至是生活的影響,所以我的重點還是放在國內這方面,但由於國內的情況也不能跳開國際的情況去分析,所以也會插入一些國際的因素來分析。
如果大家能通過我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對國家乃至全球面臨的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我就知足了,也歡迎大家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但別像一個噴子一樣就行了。我會盡量通俗易懂剖析,避免造成大家理解上的困擾。
開篇我先定調,現在國內的面臨的形勢就是:抬頭高樓價,低頭大蕭條。今天這篇文章,我主要是概述性的分享,對於提及的一些現象以及問題,我不會過多的解釋和展開闡述,下周開始我再分篇闡述,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我們先來看看國家現在的GDP,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是6.7%,但這已經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了。下面我們看看這張GDP年度增速表格:
毫不誇張地說,也並非聳人聽聞,可以說我們現在面臨著及其複雜和嚴峻的挑戰,經濟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解決問題要考慮的問題更不僅僅是國內的因素,還要考慮更複雜的國際因素。
今年以來我們常常從新聞裡面聽到這樣一些辭彙:信貸擴張、匯率、資產泡沫、房價暴漲、地方債務、債務危機、人民幣貶值、數字貨幣、債務違約、實體經濟低迷、美國加息、美元升值、全球化、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債務通縮、「放水」、量化寬鬆、黑天鵝……
還有央行經常放出來的一些讓普通老百姓完全雲里霧裡的專業辭彙:LTRO、PSL、MLF、SLF、M2、M1、QE、逆回購、公開市場……
上面這些略顯枯燥的經濟學辭彙,我們先不用去管那麼多。我可以簡單概括當下國內經濟存在的三個核心問題:第一是巨大的資產泡沫,第二是龐大的債務問題,第三是人民幣貶值問題,也就是匯率問題。
我把上面三個核心問題產生的背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0年之前,第二階段是2000年~2007年;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至今,這個階段也可以分成兩個小階段。對於這些階段的重點事件,我下周開始會具體分篇闡述。
我這個分段的依據是根據GDP的增速情況來定的,因為GDP的增速曲線背後其實是國家經濟刺激的手段,或者叫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2008年開始為一個分界點是因為那年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年份,也從那一年開始,全球邁入了集體放水的進程,並且持續至今。
但最近美聯儲主席耶倫發表了鷹派講話,釋放了美元加息的強烈信號,這種信號的釋放,不是簡單的表明美元加息這件事那麼簡單,而是美國準備結束從2008年開始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就是結束QE,俗稱結束放水。
美國結束QE,必將引發全球其他經濟體的跟風,因為結束QE,讓美元加息升值,必然會引發大量境外美元迴流美國,如果其他經濟體繼續放水,無疑就是繼續做大自己的泡沫隨時面臨被美國做空的危機。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國家從國慶開始陸續收緊房貸政策,因為資產泡沫太大了,再不收手肯定是來不及的。剛剛的新聞爆出來,銀行會還點名了16個城市在樓市調控方面不給力。無論是做戲還是來真的,現在國家都必須這樣幹了。
那我們的房價為什麼這麼高?是什麼支撐起來的?有人說是剛需太大,有人說是供給矛盾引發,各種說法都有。
其實,房價保障沒別的原因,就是央行直接間接印出來的錢太多了,撐起了房價,房價是一種貨幣現象,早從2000年開始,房地產就變成了一種金融工具,偏離了最初的居住屬性,現在更多的是金融屬性。
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靠三駕馬車,一是內需,二是進出口貿易,三是固定投資。
內需長期不足,提振的效果也不怎麼樣,看看我們中國人寧願去日本背個馬桶回來,即便是國內杭州生產的,也不願在國內買就知道了,看看每次的假期出境游的熱潮就知道了,國人掃蕩國外的奢侈品,就是不願在國內多買點東西。
出口貿易方面,隨著資本主義國家長期的高福利社會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這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發展模式的問題,但最後導致的需求不足直接影響了中國中國世界加工廠的商品出口,直接影響了大批量的民營企業的生存,也直接影響了國家創匯。
所以,只能靠固定投資,固定投資這方面有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等等。但基建投資裡面的工業投資,由於民營經濟的背負高稅收、低政府服務、營商環境的惡化、投融資渠道的制約以及全球需求的萎縮等各方面的影響,發展舉步維艱,很多民營企業家干不下去。
因此,民營企業家是不想幹下去的,我們經常聽到一個段子,就是某民營企業家當初賣掉了房子,拿錢去做實業,結果若干年後他賺到的錢還買不起他當初賣掉的房子。這就是現在實業的現狀,很多人甚至在去年股災前賣掉了工廠去炒股,今年則積极參加炒樓。
為什麼,因為實業不行,賺錢太難了,而且產能過剩,還不如跟風炒作投機來得實在,資本是逐利的,哪裡可以賺錢就去哪裡,天性使然,或者直接轉移到國外去。看看民間投資今年以來的滑落曲線:
那怎麼辦?經濟不行,總不能繼續這樣子。民間企業家不幹,那就政府幫著干,政府來投資。所以,我們看到銀行信貸在今年以來是喪心病狂地增加,跟2008年國家的4萬億比,是有過之無不及。
但是這些印出來的錢,民營經濟是不參與的,錢沒法進入實體經濟,那最後這些錢更多地是進入金融領域,炒高了樓價。所以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從供需邏輯後者其他邏輯去分析房價現象,肯定得不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就像我上面講的,房地產現在已經不是純粹的居住屬性,而是金融屬性,是一種投資品。這麼多錢堆在樓市裡面,房價不漲才怪。只是有些人確實也跟風炒作,投機入市,可憐的是現在是高位套牢,怎麼可能玩得過國家,要怪就去怪那些憑空印錢的人。
大量資金滯留在金融領域,所以其實現在金融領域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而實體經濟中間的CPI其實一直起不來,沒看我們的CPI一直是2.1%左右徘徊嗎,處於通縮的狀態。
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債務通縮。意思就是一個經濟主體的過度負債和通貨緊縮這兩個因素會相互作用、相互增強,從而導致經濟衰退甚至引起嚴重的蕭條。
因為現在的情況是,一邊是銀行信貸急劇拉升,不見回落,政府舉債,結果發展的都是房地產等基建投資,但這方面產生嚴重過剩,貨幣政府的邊際效用越來越小,宏觀調控陷入流動性陷阱,同樣印那麼多錢對GDP的提振作用是越來越小。
一邊是市場缺錢,因為經濟滑落嚴重,房地產泡沫那麼大,資本在恐慌的形勢下,紛紛逃離國門兌換成美元。而美元在是國家外匯儲備的主力,美元大量減少,這等於是在抽走基礎貨幣,結果就是起到量化緊縮效果,對資產泡沫和龐氏債務釜底抽薪。
這才是真實的情況:債務通縮,而不是什麼通貨膨脹或者或者簡單的通貨緊縮。
所以,美元加息這個事情,為什麼大家很恐慌,因為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不斷消耗國家的外匯儲備,旁氏債務資金鏈現在只是國家在撐著。一旦美元今年12月開始啟動多輪加息,旁氏債務就斷掉了。
因為到時國家肯定不敢再繼續像現在這樣一味印錢,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惡性通貨膨脹,就像辛巴威一樣,印錢最後印到連印錢的錢都不夠。如果印錢能讓一個國家強大,辛巴威無疑是全球最強大的,但事實不是這樣,人家連印錢都要委託外國印,結果還還不起印錢的錢,呵呵。
事實上,我們也沒看過一個國家的信貸周期是一直在上升不回落的,我頂多相信國家可以讓這種上升維持久一點,但我認為是不可能不回落的,也沒有辦法將這條信貸曲線拉直,能夠調補財政窟窿。
所以,刺破中國經濟泡沫的,最後肯定是債務通縮,債務通縮的結果就是經濟大蕭條。但我認為這個過程是漸進式的,螺旋式觸底。
大蕭條的結果當然是陷入實業更加慘淡的惡果,工資收入急劇下降、金融業的破產、大量的失業潮等等。
事實上,為了防範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出現破產以及破產後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影響,中國版的存款保險制度在2015年5月1日起實施。這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簡單理解為銀行業之間共同成立的一個保險公司,大家交點保費,出事的時候同舟共濟。
只不過,按照存款保險制度的規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存款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併計算的資金數額在50萬元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50萬元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今年6月12日,在2016陸家嘴論壇上,央行副行長張濤講了這樣的話:對於經營出現風險、經營出現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
其實這就是政府做事的風格,不斷放風,能不能理解就看你了。還有一件事就是財政部最近在摸底地方債務,這其實是在做壓力測試的準備。國家早在兩年前開始布局,很多人卻渾然不覺。
未來如何,我也不知道,但陷入漸進式衰退,我認為是無法逆轉的趨勢,這個時間要多少年?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但誰只知道!日本當年泡沫刺破之後,20年過去了,到現在還沒迴轉過來。
推薦閱讀:
※理財偏愛抱大腿,這是病還是命?
※美國政府停擺不影響投資,但美股連漲9年,這類QDII有點危險
※年化15%!年底羊毛特別多,要薅得抓緊
※發財致富,靠航班延誤
※說三個絕望到令人窒息的理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