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勒記憶中的上海咖啡

跟蘆田家(蘆田家咖啡研習社)中島先生聊天的時候,他說起日本有獨特的以「喫茶店」「咖啡職人」為中心的咖啡文化。很多「咖啡屋」都自有各自堅持的理念,不受所謂「精品咖啡浪潮」的影響。

他也問我,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喝咖啡,從前人們喝的咖啡又是什麼樣?我一時之間答不上來。但這個問題卻很吸引我,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最早的咖啡館

上海較早提供咖啡的場所,是幾個外國人 1853 年開設在英租界的「老德記」西餐館。到 1886 年,虹口區出現了一家獨立營業的咖啡館「虹口咖啡館」,不光出售咖啡,也出售啤酒。今天不少精品咖啡館也提供精釀啤酒,看來也不是什麼新創意嘛。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館 | 圖片來自網路

經過二三十年代的繁榮、抗日戰爭時期的低迷,以及抗戰後的復興,到 1946 年,上海共有咖啡館 186 家,算上西餐廳、酒店等,提供咖啡的場所共有 500 余家,經營者早期以外國人為主,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多轉為由中國人經營。

咖啡舊稱

在成為今天的「咖啡」之前,咖啡也曾有過很多「別名」:「高馡」「磕肥」「考非」「加非」「珈琲」。「馡」字太過生僻,「磕肥」似乎和咖啡的形象不是很搭,不過想到喝咖啡時配上的奶油蛋糕,似乎也好理解,而「珈琲」一詞,現在還作為咖啡的正式漢字名稱出現在日語中。

咖啡最早出現在能找到的文字中,是 1887 年刊印「申江百詠」里收錄的一段竹枝詞:「幾家番館掩朱扉,煨鴿牛排不厭肥。一客一盆憑大嚼,飽來隨意飲高馡。」「番館」指西餐館,「高馡」就是指咖啡了。注 1

海上花列傳場景

而清末韓邦慶 1894 年的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注 2,第十九和第三十一回也分別有「迨至席終,各用一杯牛奶咖啡,揩面漱口而散」及「當下吃畢大菜,各用一杯咖啡」之語。

魯迅的咖啡館

雖然魯迅先生本人從來不喝咖啡,但卻有一家咖啡館因他的關係,成了當時上海進步青年的聚集地。

圖片來自網路

坐落在當時北四川路有軌電車終點站內山書店 注 3 對面公啡咖啡館,始建於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日本人經營,一樓賣糖果點心等,二樓為咖啡廳。

因為由日本人經營,較少受巡捕房打擾,公啡咖啡館成了左翼人士集會地點。這裡離魯迅先生的故居也很近,1930 年 2 月 16 日,魯迅先生來這裡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籌備會。當時的文學青年,如果想要拜會魯迅先生,那麼大概不是在內山書店,就是在公啡咖啡館了。

圖片來自網路

公啡咖啡館原先的三層小樓於 1995 年四川北路拓寬時被拆除,之後在多倫路 8 號復建。

圖片來源於百度街景

不過現在重建的遺址也被古玩城和 KTV 包圍,只剩下一塊斑駁的招牌。

第一家華人咖啡行

1935 年,來自浙江寧波的年輕人張寶存,在當時的靜安寺路(現南京西路銅仁路附近),白手起家創建了第一家華人咖啡行德勝咖啡行,註冊商標「C.P.C」。從巴西、印尼等地進口咖啡生豆,進行烘焙、拼配。他本人和太太也會參與到烘焙和挑選咖啡的過程中。

當年德勝行進貨單 | 圖片來自網路

烘焙咖啡的香氣吸引了往來的路人,張寶存又開出了德勝咖啡館。至 1949 年,除了咖啡廠,在上海南京西路淮海路,以及香港,都可見德勝咖啡館的蹤跡。

不過個體的運命總難逃時代的洪流,「德勝」和「C.P.C」這兩個名字最終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解放後的上海咖啡廠

「德勝」雖已不在,卻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上海人的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路

1958 年,「C.P.C」改為「上海牌」「德勝咖啡館」變為「上海咖啡館」,在上海人生活中風靡了五十多年的鐵罐「上海牌咖啡」也在這年出廠。1959 年,德勝咖啡行正式完成「公私合營」,成為純國營的「上海咖啡廠」

兩年後,全國人民都進入一個「腰包緊縮」的時期,溫飽都尚難滿足,更不要說咖啡了,「咖啡茶」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圖片來自網路

所謂咖啡茶,其實就是一些下腳料的咖啡豆,磨成極細粉,和糖粉一層間一層鋪開,最後壓成方糖塊,味道可想而知,只能說聊勝於無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咖啡廠將這項技術轉讓給了福建三明食品廠,該廠至今還在生產這種「鵝牌咖啡茶」,25 元 1 盒,每盒 1000g(50 小塊),買多還包郵。

我好奇地買了幾塊,雖然已經不抱什麼期望,但收到之後還是大吃一驚。衝來喝喝,基本上就是糖水嘛。我喝完咖啡之後的涮杯水,恐怕咖啡味都更濃一點。

圖片來源於百度街景

現在的上海咖啡廠,隸屬上海正廣和汽水有限公司,在延安西路上有一個展示廳,我通過百度街景(不好意思實在太懶不想跑)看的時候,雖然白天卻大門緊鎖,招牌上倒是能看見「德勝咖啡行 | Since 1935」的字樣

也看到報道說他們想在上海重開「上海咖啡館」,到現在也沒什麼消息,照上海這個精品咖啡遍地開花的競爭節奏,估計是開不出了。

「上海牌咖啡」倒是還在,換成了舊海報畫風的袋裝,有「經典風味」「哥倫比亞風味」兩種口味,以咖啡粉(較細)形式出售,不到 40 元半磅,味道么,反正我一杯是沒喝完。

這倒讓我想到了同是老牌子的「英雄」英雄 100英雄 616 是多麼好寫的筆,現在就淪落到賣山寨 Lamy 度日了。

注 1:本部分以上各段參考陳文文 2010 年碩士研究論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館分析研究」。論文中引用較多,不一一列出。

注 2:「海上花列傳」,清末松江(今屬上海)人韓邦慶的一部吳語小說。故事從上海一處妓館著眼,旁及官商各界。張愛玲對此書十分喜愛,並譯成白話文。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侯孝賢導演搬上大屏幕,保留了吳語念白,主演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

注 3:由日本友人內山完造 1917 年創立於北四川路魏盛里(現四川北路1881弄),1929 年遷至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陰路)11 號,曾發行魯迅先生當時被禁著作,是魯迅先生重要的活動場所和曾經的避難地。

weixin.qq.com/r/RkiFne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紀錄片:去泰北咖啡產地叢林里玩咖啡
同志們有喝costa咖啡難受的嗎?
咖啡風味類比參考之六種味道說明

TAG:咖啡 | 精品咖啡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