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不撕逼」的馮小剛

馮小剛又撕逼了。

《一九四二》票房慘敗,他撕觀眾,說觀眾根本不懂什麼叫好電影。

《私人訂製》口碑仆街,他撕影評人,稱跟影評人勢不兩立。

《老炮兒》口碑不差,票房豐收,他撕同行。原因是《老炮兒》最初20%的排片,不及同期上映的其它電影。

他作為監製的《命中注定》上映,護女主湯唯,撕李安

8年前湯唯被封殺的時候,不站出來,新片上映卻藉此炒作。馮導真是用心良苦。

這一次,《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他撕起了院線。

我真懷念那個「不撕逼」的馮小剛

那個時候,他不會想著用撕逼炒作,一心只是用電影博取票房。

文:羅罔極

如果把近二十年里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導演,稱個「四大天王」,那無疑是他們四個——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馮小剛。

然而若與前三個相比較,我認為,馮小剛至少有一點是不及的。

張藝謀、陳凱歌能拍出《活著》《霸王別姬》這類厚重的現實主義佳作,也能拍出《英雄》《荊軻刺秦王》這類極具藝術野心的先鋒性電影。

姜文能拍出現實意義深刻的《鬼子來了》,也能拍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太陽照常升起》。

而馮小剛的不足(當然也可看作優勢),就是他的本土(老炮兒)氣息深入骨髓,難以拍攝寫意的作品。

比如《甲方乙方》《手機》的原著是王朔、劉震雲,都是土生土長,文字樸實的寫實派作家。

馮小剛改編這些,就非常好。

堪稱21世紀之預言家。

《大腕》

而一旦到《夜宴》這樣的藝術大片,原著換成莎士比亞,馮小剛的弱勢就比較明顯了。

同樣是沖獎影片,馮小剛後來拍攝的寫實的《一九四二》就比寫意的《夜宴》要強許多。

坦白講,相比從《夜宴》到《私人訂製》這一階段的馮小剛,我個人更喜歡他早期的作品。

《甲方乙方》中的劉震雲

比如,這三部被稱作「跨世紀經典三部曲(又稱葛大爺撩妹三部曲)」的馮氏喜劇,曾經屢次刷新票房成績。

在我心中的地位,與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甲方乙方》

《不見不散》

《沒完沒了》

三部都是當年的賀歲片,豆瓣評分都在7.5以上。

我提議,今年過年團聚時,大家可以通過電視,與家人一起重溫。

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餃子邊看,保準兒比買票去看大銀幕的「王晶賀歲片」更愜意舒坦。

《甲方乙方》無需多說,大家都知道。

「好夢一日游」團隊,為顧客圓一天的夢,過一天的癮。

在今天看來,這部片更像是幾個段子的集合。

但它的感人至深,依然遠超後來的《私人訂製》。

我不是在販賣情懷。

記得那時看完《私人訂製》之後,除了笑的還算痛快之外,我腦子裡就只剩下不知所云。

印象中記最深的,是李小璐色誘范偉。

大胸、白肉、花樣式媚俗。

如果我不是男性,可能連這段也忘了。

而《甲方乙方》讓我記憶甚深的一段,也是色誘。

劉蓓色誘李琦。

以京劇的形式,在鏡頭前蓋上朦朧的簾。

有收有放,不驕不躁,性感而不失婉約。

這一對比,高下立判。

《甲方乙方》中的許多故事,現今看來可能有點兒雞湯。

富人不知苦勞累,丈夫不知妻遭罪。

但它更多的,是對現實的諷刺與批判。

楊立新飾演的技術員,由於在北京沒房,與妻子兩地分居。

妻子得了癌症,兩人卻連團聚都做不到。

劉蓓問葛優——

「你就那麼想要那套房子?沒有愛情的婚姻能幸福嗎?」

「沒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

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社會底層群眾的無奈,甚至預測了未來。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經歷的不會都記起,過去的不會都忘記。

馮小剛用三部電影,紀錄了90年代末期,一代中國人的迷惘與奮鬥。

如果說,《甲方乙方》是表達平凡社會中平凡小人物的迷惘與不知所措。

那麼,《不見不散》就是表達新世紀臨近,千千萬萬中國人,如螞蟻般勤勞的奮鬥與崛起。

兩個流落美國的北京人,眼望別墅豪宅,腳下卻沒有一塊土地屬於自己。

「老美漂」劉元,在美國摸爬滾打,幾十年來一事無成。

唯一學到的,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住在房車裡,如嬉皮士般自由自在,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新美漂」李清,在美國勤勞奮鬥。

幾年下來,「美國夢」就已實現的差不多。

但《不見不散》並不是在講成功者與loser的區別。

它表達的是傳統中國與新式美國的,兩種不同生活方式、文化上的差異。

劉元沒錢、沒房、沒老婆,吃著泡麵,卻要開車去阿拉斯加看冰湖。

莫說在那個不知「背包客」為何物的1998年。

即使放到現在,劉元的做法會被多少人看作「窮得瑟」?

而李清是典型的傳統中國人,一心想要立業、安家。

比劉元賺的錢多,卻擠不出一絲時間去阿拉斯加。

生活在「自由美國」,卻仍是金錢與房貸的奴隸。

我覺得,早期的馮小剛對普羅大眾的描畫,比現在更入木三分。

他清楚知道,在中國千千萬萬的百姓里,像李清這樣的人是最多的。

把畢生都撲在事業、家庭這兩件事上。

也正因此,遺失許多。

當然,也正因此,中國才會在三十年的平白荒廢后迅速重建,成為世界矚目的強國。

假如現在有人重拍《不見不散》,然後把背景設定改成河南人在上海,那麼所有情節都將成立。

同樣的,也可以改成無錫人在香港。

那麼就成了陳可辛的《甜蜜蜜》。

《甜蜜蜜》的結尾,在經歷過時代的錘鍊後,黎小軍和李翹才終於相見。

這一幕,引出過多少人的笑中帶淚。

而馮小剛作為北京「老炮兒」導演,他的喜劇貼合了當時中國大陸人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雖然喜中有悲,但並不太過煽情。

笑著笑著被感動,難過了一會兒,你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與前兩作相比,「跨世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沒完沒了》的確略顯不足。

為了迎接新世紀,促進兩岸的友誼,這部的女主角選擇了當時在台灣正走紅的吳倩蓮。

吳倩蓮木訥的演技,是本片敗筆之一。

倒是傅彪飾演的反派,堪稱演技擔當。

記得當年傅彪去世時,引起過不小的轟動。

如果他還在,那麼如今就會是與葛優旗鼓相當的「大腕」。

《大腕》中傅彪的經典一幕

在《沒完沒了》里,傅彪欠葛優錢不還。

女朋友被葛優綁架,依然不還。

而就這麼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卻在中國女足失敗後,痛哭不止。

在馮小剛的喜劇里,並沒有臉譜化的壞人。

也沒有以一己之力,救國救民的英雄。

那時的馮小剛深知,他的喜劇是拍給老百姓看的。

而老百姓,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

得知葛優的姐姐是植物人,生活並不容易後,傅彪立刻把錢送了過去。

生活在平凡世界中,其實並沒有絕對的黑白分明。

別把人想得太好,也別把人想得太壞。

所以葛優在馮小剛的電影里,總是壞中有好,好中又透著點兒邪氣,飽滿萬分。

有時候你像個唯利是圖的小人

有時候對人又蠻真誠的

電影的最後,葛優對植物人的姐姐說——

記得小時候你跟我說

到二十一世紀就好了

不愁吃不愁穿

家家過得都是好日子

與此類似的話,在我小的時候,聽我爺爺說過,聽我姥姥說過。

後來看張藝謀的《活著》里,富貴對兒子說過。

許鞍華的《黃金時代》里,蕭紅的爺爺對蕭紅也說過。

在農業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勤勞肯乾的庄稼人,對於黎明總是滿懷期待。

他們相信,只要肯日復一日的奮鬥,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十二年又十二年,中國人在對未來的期待之中,度過了無數個世紀。

而只有在21世紀,千禧之年,我們才真正達到了,擺脫飢餓的盛世。

90年代末期,中國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曙光。

而那時候的中國電影,還正處於破冰期。

如民國時期的文學家一樣,21世紀前的中國導演並不懂得許多「好萊塢劇作技巧」。

只有土生土長最樸實的,由靈感自發而來的藝術創作。

所以在那時,他們不玩套路,因而產生了一些現今難以複製個性作品。

這三部電影,也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老炮兒三人組」姜文、陳凱歌、馮小剛

如今,我們的技術越來越發達,電影也逐漸邁向成熟的工業化。

而電影在工業化的同時,難免會產生同質化、套路化。

與其他人相比,「四大導演」近年拍的電影,誠然仍在國內電影的平均水準線之上。

《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

但是,我卻很久沒再看到讓人耳目一新的,天才的閃光。

最後,我想用李安前幾天說過的話作為收尾——

「美國電影有點僵硬了,沒什麼活力,做不出新東西。中國電影很有活力,有對未來的憧憬,這個很寶貴,我很希望它能健康的發展。」

希望國產電影能多些創意,不負期待

關注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電影類原創文章

PS:本人長期為各大電影媒體撰稿,所有文章均屬原創,請勿誹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演員王瑞昌?
不是影評|黑暗中世紀韋小寶,上演王子復仇記逆襲上位改朝換代,一起基友圓桌吃火鍋
土羅羅好用嗎?
《將夜》選角自娛樂

TAG:电影 | 影视评论 | 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