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干又燥的初冬霧霾天,需要一壺小吊梨湯
最近進入初冬,乾燥冷風伴隨著霧霾一起降臨,在室外走兩步就覺得嗓子又干又癢,特別想喝梨湯,前幾天燉了一份,喝完總算覺得舒坦一點。(以下原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味之道」)
小吊梨湯
何為「小吊」?作為一枚生活在帝都的四川人,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要在梨湯前加上「小吊」兩字,去翻書查資料,總算弄明白。早年間京劇盛行時,觀眾聽戲時,會不斷的為台上的名角兒鼓掌叫好,一場下來,唱戲的人需要潤潤嗓子,聽戲的觀眾也喊得口乾舌燥。散戲之後,大家來上一碗梨湯,潤喉解渴,那時售賣梨湯,以銅壺提吊作為稱量工具,一弔一壺,半吊半壺,就得了「小吊梨湯」這個名字。
傳統的一弔一壺 | ? 那敢情好了
好的「小吊梨湯」,用雪花梨煲成,湯汁要呈漂亮的琥珀色,酸甜適口,濃稠卻不過分粘膩。
做法其實並不複雜,零廚藝黨也能駕馭。
食材:雪花梨 500 克,銀耳一小朵( 20 克),話梅四顆,冰糖 30 克,枸杞 10 克,鹽少許。銀耳使梨湯濃郁,而話梅的加入,則讓湯汁的風味更為豐富,注意不要買鹽漬話梅,味道會怪,一時買不到話梅,可以用一兩片檸檬代替。
切梨。將梨削皮,梨肉切適口的小塊。注意梨皮千萬不要扔掉,梨皮是讓湯色呈現琥珀色的重要食材。
滿屋飄香的紅酒燉梨
除了中式的「小吊梨湯」呢,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燉梨食譜,就是西式的「紅酒燉梨」。前幾天做的時候,滿屋子飄散紅酒的香氣,醉人的很。
梨削皮後,將所有食材丟鍋里小火煮 40 分鐘,全無技術含量有沒有!紅酒在熬煮過程中酸味會更明顯,所以糖的量不要太少,不放心的話,依然可以分批次加入。
梨身露出來的部分上色不均勻怎麼辦?在表面蓋一張廚房紙,解決。
原文發於微信公眾號:味之道。更多餐廳和食譜在公眾號更新,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你戎我祀
※如何在一鍋米飯里,同時吃到多種蔬菜?
※吃完可以絕食三天的硬派鍋
※豆漿喝不完,如何巧妙消耗?
※懶人排骨這麼做,電飯煲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