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2016中國老百姓理財醒世恆言)下篇

9中國的挑戰

繞著世界說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說回到我們最關心的中國吧。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持續引爆經濟奇蹟的原動力在哪裡?

我認為無非是我之前提到過的那幾個紅利。

首先是人口紅利。

中國在上世紀50-70年代中前期鼓勵生育,人口從4億迅速增長到8億。這些人口在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這30多年裡,正好處於青壯年階段,而老年人相對較少,從而引爆了中國人口紅利。但今天中國已經過了劉易斯拐點,中國第一代嬰兒潮的50後集體進入退休年齡,中國確定無疑將面臨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戰,人口紅利消失。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逃離中國,搬到越南、印尼等人力資源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其次是全球化紅利。

中國改革開放回歸世界的時候,恰好是全球化向3.0縱深階段發展的歷史窗口期,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勤勞的中國人讓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中國實際上成為了世界上極少數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得超額紅利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由於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今天全球化紅利也在快速衰退中。

第三是環境資源紅利。

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一是我們能生產低成本低價格的商品,二是我們有全球化的市場需求,而要做到低成本生產,首先依靠人口紅利,其次依靠環境資源紅利,說白了就是以低成本低效率的開發和使用各種自然資源,以及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低成本的工業化。這條路所造成的惡果,今天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都在償還,環境資源紅利也不能再用了。

第四是IT技術革命紅利(互聯網紅利)。

中國人不但善於低成本製造商品,更善於山寨別人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上世紀90年代以來,IT技術迅速實現民用化,並且成為過去20年來,引領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科技因子。以至於今天中國崛起了阿里、騰訊等一系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巨頭,而今天中國創業界更是言必稱互聯網。

但隨著中國近年來全方位與世界接軌,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在不斷加強,山寨的風險和難度越來越大,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科技創新研發能力和美國相比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看看人家谷歌每天在忙啥,再看看我們的百度每天在忙啥就知道了。所以互聯網紅利究竟還能持續多久,也存在疑問。

最後是土地紅利。

低成本製造除了需要有較低的人力成本和較低的環境成本,還需要較低的土地成本。然而2003年以來,中國和美國一樣,選擇依靠房地產大躍進來拉動GDP,促進就業和提高政府收入的歧途。

而當今天中國房價已經漲到這麼高的時候,土地紅利不但已徹底喪失,高地價助推的高房價反而成了阻礙企業投資,阻礙年輕人創業,阻礙老百姓放手消費的詛咒——表面上看,房價持續上漲成就了GDP的表面繁榮,但中國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隱性成本。

一個城市房價上漲的根本邏輯無外乎遵循以下三個規律:

1價值規律

原來是荒蕪的土地,開發商開發以後建起了高檔居民區、醫院、學校、公園、商場、寫字樓……全社會投入到這片土地中的資本大幅提高了,作為不可共享的稀缺資源,享受到這些土地開發成果的產權房的價格自然就應該水漲船高。

為什麼每當地鐵通車前,地鐵附近的房價就容易出現一波漲價潮?因為造地鐵屬於巨額不可撤銷投資,一旦通車,附加在你這套距離地鐵站步行5分鐘的房產上的隱形價值自然就大幅提高了。而把你未來幾十年享受地鐵帶來的交通便利的全部權益折現,就變成了房價的上漲空間。用股市的價值投資理論就可以解釋這件事。

但價值規律絕對無法解釋中國房價暴漲這麼多倍的事實。

2供求規律

開發商如果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開發了一個新城,就算投入巨資,生活設施完善,但因為沒有需求,就會變成「鬼城」,房價就會持續下跌。

鄂爾多斯空無一人的商品房

而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過去十多年持續上漲,與中國正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農民需要進城買房變成市民關係密切。這座城市對外來移民的吸引力越大,吸引來的新移民人數越多,新移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而這座城市本身可以新開發的土地又極為有限,那這種城市的房產自然供不應求,奇貨可居,價格漲得最高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十多年來,上海、北京和深圳的房價漲幅最高,因為這些城市的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各種教育醫療娛樂資源最豐富,各種高薪工作機會最集中,自然吸引了最多的移民。

但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再加上供求規律,依然無法很好的解釋上海房價在過去13年里上漲超過15倍的奇葩現實。2015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不過6000元,但如今上海二手房成交均價超過40000元/平方米,一對上海普通夫妻需要不吃不喝工作2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90平米的普通住宅。這要怎麼解釋呢?

所以關鍵在於第三個規律:

3貨幣規律

拋開價值規律和供求規律不談,過去13年,上海房價的漲幅和同期M2的真實增速正好打了個平手!

這不是偶然,這是必然。

凱恩斯大神說衰退不好,繁榮好。為了維持繁榮,人為扭曲經濟周期,就要拚命撒錢,但撒錢並不能真正刺激有效需求,只會導致負責撒錢的政府相關利益方(從官員到老闆)的財富得到進一步增長,而底層民眾卻很難從中獲得好處,進而拉大了貧富差距和社會兩極分化。

而有錢人獲得了這麼多財富後,眼下根本花不掉,只能儲存起來,但他們知道政府會繼續超發貨幣稀釋自己的財富,所以就採取各種辦法把資金變成資產,以保值增值。

電影《老炮兒》劇照

這麼一來的好處是避免過多的新增貨幣直接湧入實體經濟,把菜價肉價直接推到天上去,但壞處是進一步強化了馬太效應,導致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而他們可以選擇的投資品種,無非就是股權、債權、地權和其他實物資產(黃金、白銀、藝術品等)。

其中對超發貨幣吸納能力最大的無疑就是房地產市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房價的上漲用價值規律和供求規律還可以解釋。2008年本來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尤其是擺脫房地產路勁依賴的最佳時間窗口。但很可惜,我們的ZF當時為了避免老百姓說「這屆政府不行」,擱置了經濟轉型,而採取簡單粗暴的凱恩斯主義,鼓勵老百姓買房救經濟,推出了空前絕後的利率倒掛的7折房貸優惠利率,當時市場上甚至出現了「買房愛國論」這種奇葩觀點。

此後幾年,由於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為了維持中國經濟增長,我們的ZF在「央行超發貨幣+政府負債投資+房價持續上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停不下來。

這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2014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持續多年萎靡不振的中國股市總算有了起色,我們的ZF也是久旱逢甘露,希望一輪紅彤彤的大牛市能夠加速國企改制步伐,打造改革紅利,加速IPO節奏,讓更多企業能獲得更低的更大規模的融資,從而繼續在投資拉動經濟的道路上狂奔,進而提振整個中國經濟的信心。

結果由於期望值太高,在牛市最初階段,監管層學格林斯潘無視泡沫,尤其是無視混亂的場外配資槓桿不斷放大,而當監管層意識到高槓桿帶來的潛在金融風險時卻已為時太晚,並且採取了不夠理智的一棒子打死的策略,使得槓桿迅速坍縮,釀成百年不遇的股災,而股災發生後又救市不力,進而人為的讓一輪牛市提前終止。

而到了今年,凱恩斯大神所設計的,也是我們的ZF所希望的,政府在前面帶頭投資,老百姓跟在後面接力投資,從而創造新的有效需求以維持經濟增速的夢想也開始遭到現實的無情打擊。

今年上半年,國有資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去年的10.9%大幅提高到23.5%,意思是政府花了更大的血本在前面拚命鼓與呼,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從去年的10.1%驟降到2.8%,意思是老百姓並不領情,你管你加速跑,別想再忽悠我了,我就是不跟——實業投資不賺錢,我不會再上當砸錢了。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802.8億,同比增幅高達58.7%。翻譯成人話就是:國內的企業家和老百姓對中國經濟不看好,沒信心,所以紛紛把錢投到海外去了。

反過來看,中國經濟的走弱,也牽動著全球投資者的心,他們也擔心中國經濟疲軟會拉低新興經濟體的整體增速,進一步放緩全球經濟復甦步伐。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你或許做夢也想不到,你天天罵的高房價,其實和全球金融危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這背後又和科技進步、全球化、老齡化以及人性永恆不變的弱點息息相關。

10人類的命運

在農業文明時代,保持經濟增長的辦法很簡單。只要對內,統治者清廉聖明,社會安定不暴亂(一個協作體系內的利益分配合理),對外,邊境安寧無戰事(不同協作體系之間利息分配合理),自然就能形成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盛世景象。

但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後,保持經濟增長就變得困難起來。資本主義制度天然的經濟周期必然會在經濟走弱的時候對社會安定造成衝擊。而人類迄今為止找到的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兩個。

1戰爭

戰爭首先解決了最棘手的就業問題,男人上前線打仗,女人在後方造槍炮,就業問題瞬間引刃而解。而戰爭過後,人口銳減,經濟凋敝,使得戰後會形成強大的重建需求,而人口減少又削弱了就業壓力,所以戰後經濟復甦的步伐總是特別快,美國崛起為世界老大,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紅利。

至今依然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力哥本人也這麼看),把全球經濟從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拯救出來的不是凱恩斯主義,而是二戰。

但戰爭是全人類的悲劇,我們要盡一切可能避免人類重新走向依靠戰爭解決經濟危機的道路上!

2科技進步

全球化、老齡化、世俗化、世界大戰、金融危機……所有這一切都要拜科技進步所賜。

科技進步是問題的起源,而進一步的科技進步也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鑰匙。

因為只有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才能創造新的有效需求,而不是靠政府撒錢催生的無效需求和虛假需求;只有出現新的有效需求,才能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就業人數增加和經濟繁榮。

在大部分老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只要創造出足夠多的食物和衣服這兩種產品就足以創造出足夠多的需求,讓經濟快速增長。上世紀80年代,中國走出短缺經濟靠的就是這個。

吃飽穿暖以後,老百姓就想要看電視,裝空調,用上洗衣機,所以上世紀90年代,這些第一次進入中國普通家庭的家用電器成為了新的有效需求,刺激經濟進一步增長。

進入本世紀後,買私家車和換更大更舒適的房子成了老百姓最重要的新的消費需求。而當2007年大家都在用諾基亞非智能手機的時候,蘋果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一下子讓大家知道原來我還有這個需求,所以每一代蘋果手機的誕生,都是在刺激一輪新的有效需求。

而站在2016年往後看,未來科技進步所能創造的新的需求,還有許多令人翹首以盼。

比如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會不會徹底改變人類獲取信息和學習的方式呢?未來教師、醫生、律師、記者、廚師、設計師乃至理財師這類高技能專業工作是不是都可以由擁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代勞呢?

比如谷歌正在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一旦成型,是不是就意味著未來所有家庭都要重新配備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呢?

比如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逐漸成熟後,價格下降到比汽油車更便宜,而續航里程卻比汽油車更遠,充電也非常方便的情況下,是不是就意味著未來所有家庭都要重新配備一輛新能源汽車呢?而現在研發的新能源汽車主要依靠電能,會不會將來太陽能轉化技術更成熟了,我們的汽車連拉根線充電這個步驟都不需要了,只要直接停在能曬到太陽的馬路上就能實現永續行駛了呢?

比如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研發的低成本的太空旅行技術,一旦技術成熟,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普通人今後也能輕輕鬆鬆上太空了呢?這將會創造出一個多大的旅遊市場呢?全世界70億人口,假如只有1%的人能上太空遨遊,那也是7000萬人次的巨大生意,服務於這個產業又會形成多麼龐大的就業機會呢?

再比如馬斯克的另一項瘋狂計劃——時速接近音速的「超級高鐵」就在今年5月剛剛完成了首次測試,那輛金屬火箭滑車成功在2秒內加速至400英里(約合644公里)。按馬斯克計劃,該項目在5年內就將完成商業化,而它的速度是中國高鐵的3-4倍,今後上海到北京只需1個小時,比飛機更快,更舒適,更安全。

如果今後世界各地鋪滿了這種「超級高鐵」,它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有多大你能想像嗎?

再比如3D列印技術理論上連人體器官都能列印,如果未來真能實現,通過更換衰竭器官的方式,人類的壽命或許將會得到大幅提高,像心臟病、尿毒症等疾病將會被徹底治癒。而基因技術的進步則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遺傳基因特性,許多遺傳疾病都將會被治癒,人類的現代醫學體系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革命性變化。

3D列印鈦合金義嘴,讓斷喙丹頂鶴稱霸動物園

而今年大熱的VR、AR技術,在可預見的將來也將改變我們的娛樂乃至生活方式,就像短短几年時間裡,智能手機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智能穿戴設備也必然會像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成為普通人生活的必備,這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產生的全新的有效需求。

另外如今股市裡炒作的很多概念,比如工業4.0、石墨烯、物聯網、頁岩氣未來都有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

而要實現這些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拉動經濟的夢想,我們需要的只是三個條件:培養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以及更多的耐心以等待技術成熟。

在19世紀末,當時許多歐洲知識階層認為人類對科學的發現已經大體完成,20世紀人類能做的只是在19世紀所建立起來的宏偉的科學大廈基礎上小修小補。事實證明,當時的人們還是太小看人類的創新潛能,20世紀人類的科技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遠超19世紀。

而21世紀的今天,沒有哪個有智慧的人會說人類的科技進步已經到頭了。從某種角度看,或許就像凱恩斯大神說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煩惱,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幸福,我們就負責解決我們這代人面臨的挑戰,至於我們的後代,相信到時候他們總是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沒錯,儘管人類今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回望歷史,遠比今天黑暗殘酷令人絕望得多的中世紀我們也熬過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我們也熬過了,哪怕對比30年前的冷戰時代,今天人類的境況也好得多了。

沒錯,今天這點困難,絕不足以讓人類停滯不前。

對於人類未來的命運,我本人依然表示樂觀,我也希望你在了解了人類歷史演進的來龍去脈後,做一個理性樂觀派。

11給投資者的建議

上面我花了數萬字來解釋今天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試圖幫你更好的理解這些紛繁複雜的世界上發生的各種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後暗藏的內在聯繫。而當我們理解這一切之後,就能對我們今後的投資理財做出高屋建瓴的恰當布局。

請注意,我以下的投資建議僅依據上述分析的邏輯推演,講的是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世界長期發展趨勢,而並非是對你當下短期投資或投機做出的明確指導,據此做出的短期投資決策所造成的虧損,本人概不負責。

1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短期看從來不是中國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但長期看,依然與宏觀經濟有內在聯繫。

而中國宏觀經濟能否復甦,一要看外因,即科技進步對經濟復甦的推動作用。

如果科技進步速度不如預期,反全球化浪潮加劇,歐盟分裂,中國和周邊國家矛盾激化,尤其是極端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未來如果有更大的市場,那可能我們就要做好更長期的抗戰準備。

二要看內因,也就是現在國內經濟學家言必稱的「改革紅利」。

因為其他所有支撐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飛速發展的紅利都已經或即將消失,唯有改革紅利還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

說白了,就是通過進一步優化中國這個協作體系內的財富分配格局,一邊讓財富分配變得更合理,社會變得更穩定,另一邊也能讓經濟變得更有效率,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但是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艱難,所以改革結果如何,沒人能知道,我們只能衷心祝福我們的祖國能度過這個陣痛期,繼續繁榮昌盛。

基於上述兩點考慮,我們就要做好兩手準備。

「在樂觀情況下,我們國內A股的投資應該優先考慮未來有最大市場想像空間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或者偽高科技企業),以及有國企改革概念的上市公司。如果在選股上難以取捨,就可以直接選擇TMT、生物製藥等科技概念的指數基金以及國企改革概念的指數基金。

在悲觀情況下,中國國內矛盾以及與周邊國家的矛盾都會有所激化,那股市中最好的防禦性投資標的就是軍工股,以及軍工概念的指數基金。

但不管未來會怎麼走,中國已經面臨巨大的老齡化挑戰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老齡化是挑戰也是機遇,所以和老齡化相關的上市公司和對應的指數基金,未來值得我們進行長期投資。

2全球股市

當然,中國股市波動性特別大,也就是特別容易不按規則出牌發神經病,你的投資集中在A股也會風險較大,所以股市投資的全球布局也是應有之義。

通過上述分析,你應該已能發現,全球範圍內,未來哪些經濟體的長期經濟增長值得期待,而哪些則前途堪憂。

先看發達經濟體。

還沒有受到老齡化困擾並且依然吸引著全球最頂尖人才而引領人類科技進步的美國股市依然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個發達國家未來的經濟增長依然值得期待。

首先是因為地緣環境特別棒,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享一塊大陸的國家,受到外來入侵的風險比較低,也沒有什麼領土或領海爭端,紐西蘭更加偏遠,風險就更低了。中東的難民危機也只會讓歐洲不堪重負,伊斯蘭教對澳洲本土社會的衝擊遠不會像對歐洲的衝擊那麼大。

其次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所以澳洲和紐西蘭都還有比較大的移民拓展空間,縱使將來本土居民出現老齡化傾向也不用太擔心。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澳新,不管是投資移民還是技術移民,都給澳洲帶來了投資和人才,有利於澳洲經濟發展,而新移民的到來,也促使澳洲房價連年上漲(平均每年5%-10%的上漲速度,而不是國內動不動一年翻一倍的漲幅)。

最後是澳洲和紐西蘭都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極少概率會出現政治動蕩造成的風險。

所以長期看,澳洲和紐西蘭的股市也值得關注。

相比而言,日本和歐洲經濟前景就要黯淡很多,尤其是日本,不建議考慮對日本股市進行投資。

而歐洲未來則存在較大的變數,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等南歐天主教地區氣候怡人,美女如雲,美食雲集,美景肆虐……這些國家的民族性就是特別會享受生活,但也比較懶散,再加上歐盟過高的福利和人權標準,已經超過了這些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未來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之路也會非常坎坷。

英國和法國的情況則處於中不溜秋,算不上好,算不上壞,但也不是很推薦投資。

而德國、丹麥、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則具有較為勤勞的民族個性,未來總體經濟表現還是值得期待,但歐盟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總之,德國等北歐國家的股市也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以色列也是標準的發達國家,更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完全符合西方標準的自由民主制國家,近年來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以色列這個國家,以色列在現代農業、工程學、醫學、軍事技術、IT技術等許多領域都具有全球最領先的研發水平,這真的只能歸功於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實在表現得太過優秀了,雖然以色列被周圍環繞著的穆斯林國家視為眼中釘,但歷史上五次中東戰爭,最後以色列全部獲勝。所以以色列股市也是我們可以長期關注的。

另外新加坡今天也算是標準的發達國家,我也比較看好新加坡經濟未來的發展,國內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

而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這些准發達經濟體,未來的經濟表現我持保留態度。

至於香港地區,雖然本地經濟持續低迷,但終究是國際性金融中心城市,以香港為跳板進行資產全球配置,未來很長時間內,依然是大陸投資者錢進海外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看發展中國家。

總體來看,每個發展中國家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獨裁、腐敗、政局動蕩都是常見問題,投資發展中國家的風險總是高於發達國家,但在做好資產配置的前提下,我們依然可以考慮對某些更有發展潛力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

鑒於今天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都有「綠化」傾向,我不建議投資任何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而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如土耳其、埃及、摩洛哥、巴基斯坦,則可以關注,但我依然不建議輕易投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此起彼伏的政變、軍事衝突、內戰讓這一地區的投資變得風險極高,建議不要輕易投資。

拉美地區情況比較複雜,正面和負面的因子都比較多,如果你對拉美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結構還不太了解的話,建議不要輕易投資。

對於這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大陸,除了巴西和阿根廷的足球隊,中國人歷來對拉美不太了解,不過即將舉辦的里約奧運會是我們近距離觀察這一地區的最佳切入口。可惜從眼下里約奧運會所展示出的各種奇葩景象,很難讓海外投資者對這個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有太強的信心。

距離開幕只有一個月,還有奧運比賽場館沒完工;奧運聖火傳遞的過程中不停被當地民眾打斷澆滅;奧運比賽門票賣不掉;奧運水上比賽區域還飄著垃圾(漂浮屍那個應該是假新聞);里約奧林匹克公園不到1公里的地方居然還有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的河道(對比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真懷疑8年前我們舉辦的是不是同一個運動會);里約的警察和消防隊員打著橫幅歡迎遊客來到「地獄」,因為被長期欠薪的警察不會保護你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警察還會主動勒索你。至於行李被偷、錢包被搶、首飾被盜的新聞更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其實這一切奇葩現象背後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

雖有民主制度之表但依然非常腐敗的政府+懶散的得過且過的國民性格(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完美繼承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豬國的懶散傳統,再加上和黑人與印第安人這兩個同樣算不上勤勞的人種長期混血雜交,導致這個地區的歷史的確很魔幻現實主義)+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摧殘。

結果導致巴西這個國家,雖貴為拉美第一大國,金磚五國字母還排第一位,一直和中印等國一樣,有著大國崛起的夢想,但經濟發展卻一直踉踉蹌蹌。當年巴西申辦奧運會時正是它第二次創造經濟奇蹟的風光時刻,壓根沒想到2016年的經濟形勢會這麼糟糕。

當年噩夢般持續的高通脹就是巴西等拉美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而如今通脹依然壓不下來,失業率則居高不下,加上腐敗問題,政治局勢又不穩定,導致如今全球經濟一差,巴西政府口袋裡就缺錢,老百姓口袋裡更缺錢。政府缺錢就只能給公務員降薪甚至欠薪,那警察當然不幹了,老百姓缺錢就會逼著許多年輕人坑們拐騙甚至明著搶劫。

2002年拍攝的經典影片《上帝之城》講的就是里約平民窟的故事,這裡歷來被毒品和軍火統治,平民窟里長大的孩子,沒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長大了只能成為黑幫團伙的一分子,拿著槍去搶劫路人……所以如果單說犯罪率、腐敗程度和貧富差距程度,和巴西這種國家比比,天朝真的已經很和諧了。

但是拉美地區也有自身的優點,比如有豐富的人口紅利,老齡化困擾較少,本身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沒有亞太或者中東國家那麼多歷史或者宗教上的恩怨糾結,更沒有穆斯林問題的困擾,所以我才說拉美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另外插句題外話,美國未來受到穆斯林的影響不會像歐洲那麼嚴重,但西裔(拉美裔)移民的人數和影響力未來在美國會越來越強。今天的美國,德英法意愛等歐洲裔移民無疑是第一大族群,而以墨西哥人為代表的拉美裔排名第二,雖然在美國,他們不會為了「聖戰」去殺人,但販毒網路中的拉美裔佔比很高,所以別以為美國犯事的都是黑人,監獄裡拉美裔也很多。

接著再來說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

儘管經過多次東擴,今天大部分東歐國家都已加入了歐盟,但在全球投資市場中,東歐依然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新興市場。但東歐地區的人口結構接近俄羅斯,未來長期的經濟表現依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裡就不展開了。

最後來說亞太地區。

相對而言,可能是未來全球新興經濟體中亮點最多的地區,因為包括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亞太國家當前的人口結構依然比較合理,只要國內政治不出現劇烈動蕩,未來的經濟增長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其中印度是一個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國家。

由於高生育率,眼下印度依然處於人口紅利期,而且印度總人口在2、3年內應該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其實如果算上同屬印度人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人口,大印度地區的人口十多年前就超過中國了),更重要的是,預計到2020年,印度適齡勞動力人數將上漲至9億,其中適齡勞動力的平均年齡下降到29歲,說印度還有至少20年的人口紅利期一點不為過。

這麼多年輕人口既給印度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又提供了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

但印度在未來20年內能否抓住戰略機遇期,大幅提高國民的整體受教育水平,同時提升印度的產業結構,緩解印度國內嚴重的兩極分化(加上落後的種姓制度,印度兩極分化比中國更嚴重,今天中國屌絲一個個都想逆襲,而印度低種姓屌絲連逆襲的慾望都木有……),並且大幅提高印度的基礎設施水平(整天想和上海比個高下的孟買在基礎設施上真是差太遠了),最重要的是給數億印度年輕人提供能融入全球化分工體系中的有技能要求的工作,讓他們擺脫貧困……如果這些都能在未來20年內逐漸完成,印度未來的經濟發展潛力將很有可能會超過中國。

2014年,中國GDP增速7.4%,印度7.2%,但2015年,中國GDP增速下滑到6.9%,印度則進一步提高到7.5%,這是1999年以來印度GDP增速第一次超越中國。而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進一步下滑到6.7%,印度則進一步提高到7.9%。

但就算未來印度GDP增速長期超越中國,也不能說明印度經濟一定比中國更強勁,因為經過30多年連續高增長,今天中國GDP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想要繼續保持高增長本就異常困難,而人口即將超越中國的印度GDP總量只有2萬多億美元。

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中國GDP在10年內超越美國,印度則在10年內超越日本。

龍象之爭是21世紀全球經濟舞台上最大的看點,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然希望中國在這場競爭中全面取勝,但如果真就是印度的後勁更足呢?配置一部分資產在印度股市,就能做到兩頭下注。

3中國樓市

由於價值規律和供求規律都不足以解釋今天中國房價的漲幅,所以未來中國房價的整體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央行的貨幣政策,但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如果經濟不好,央行勢必要繼續放水,超發貨幣無處去,流入樓市後自然抬高了房價,也給GDP提供了更多的支撐,所以這種情況下房價要漲。

如果經濟復甦,央行擰緊了貨幣水龍頭,失去了超發貨幣的樓市就如同釜底抽薪,只有上海、北京等真的還有無數外來人員想要在當地買房的大城市房價才會在供求規律的作用下得到較大支撐,其他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很可能會暴跌。

而房價暴跌必然會對房地產行業造成巨大衝擊,進而導致房地產行業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減少,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地方GDP增速下滑。由於金融槓桿作用,房價暴跌還可能會引發銀行貸款、債券、信託、私募、P2P等一系列相關金融產品出現違約潮,造成剛剛復甦的經濟又出現危機,這些肯定是政府不願看到的,所以就可能會出現明明經濟已經復甦了,但為了不讓房價泡沫破滅,央行依然超發貨幣的局面。

用最通俗的話說:中國經濟已經被高房價綁架了——泡沫只能繼續吹大,而絕不能破,因為誰都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這種情況下,買房和不買房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買房的風險在於,我們不知道央行什麼時候會擰緊水龍頭,就算央行一直放水,是泡沫就總有破的一天,儘管這一天可能不會馬上到來,但日本房地產泡沫破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破了,天朝也不例外。

不買房的風險在於,我們明明知道央行會繼續貨幣放水,超發貨幣會繼續流入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價上漲,儘管知道有泡沫,但政府就是強行支撐泡沫不讓它破,而且有可能還會支撐很長一段時間,那不買房豈不就意味著我們錯過了一個明顯可以抗通脹的投資機會了嗎?如果你有剛性的買房需求,真等房價泡沫破滅的時候,可能你女朋友早改嫁了,你真的等得起嗎?

請問過去10多年,你身邊堅信房價泡沫會破而堅持不買房的人還少嗎?

所以我的建議是:單純以投資為目的的買房,最好集中在一線城市。單純以自住為目的的買房,只要自己籌集的錢能買得起房了,就儘快買房,不要糾結。又有自住需求,又希望能當成投資的買房行為,那就要具體城市,具體區域,具體樓盤,具體分析了。

4全球樓市

對於資產規模比較大的人而言,把資產集中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則風險太過集中了,所以海外買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海外買房比較複雜,各國對外國人買房的政策不同,買房需要交納的稅費不同,相關的律師費和中介費也不一樣,如何找到靠譜的中介也是問題,有些國家為了吸引外國購房者還會給予永久居留權待遇。關於這些實操性問題,本文不做闡述,只說海外買房的大方向。

我的建議是:從純投資角度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等移民為主的發達國家房產具有相對較高的投資價值——更準確的說,澳洲和加拿大過去這些年房價的上漲就是被中國移民炒起來的,但如果未來有更多的中國土豪選擇去這些國家買房移民,則房價還會繼續上漲。

請注意,出於自利本能,人都是嚮往生活環境更好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敘利亞、伊拉克的難民不願意去更近的沙特、埃及、約旦避難,偏偏要遠渡重洋甚至不惜在海上淹死的風險偷渡去歐洲,因為那裡的生活條件更好。

同樣的道理,澳洲、紐西蘭、加拿大這些地廣人稀的發達國家自然最容易受到移民的親睞,所以這些移民國家的人口結構也一直在潛移默化的變化中。

由於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目前有移民能力的土豪(含貪官)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土豪通過投資移民進入這些國家,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屌絲絞盡腦汁通過技術移民的方式擠進這些國家(力哥就有一個只有10萬元儲蓄的會員一心想要技術移民澳洲而在攻讀雅思),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現類似穆斯林佔領歐洲的局面。

過去這些年,力哥身邊有不少親戚、朋友、同學都移民海外,最多的就是移民加拿大,尤其是溫哥華,今天去溫哥華大街上看看,到處都是中文標牌,溫哥華大學裡超過一半都是中國移民的孩子(也有很多父母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才移民加拿大),溫哥華不但氣候宜人,景色優美,夏天不熱(平均20多度)、冬天也不算很冷(受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一般都在0度以上),而且中國人完全不用擔心飲食不習慣,因為你可以很方便的吃到各色中國菜系——東北菜、川菜、浙菜、粵菜、客家菜、火鍋、早茶、海鮮、台灣小吃……樣樣都有。

由於中國客人越來越多,導致這些年在溫哥華崛起了一支龐大的華人房產中介隊伍——不少華人中介的英語還講得很suck,但就靠專門為中國買家介紹房子,許多人一樣可以開上寶馬賓士。

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雖然豐富了溫哥華的文化交流,也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更多的資本和活力,但不斷上漲的房價也讓許多當地老百姓覺得很受傷——因為他們現在也買不起溫哥華的房子了,溫哥華市民集會示威抗議高房價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華人移民和本地文化之間的融合與碰撞,尤其是文化基因上就特別喜歡投資不動產和投機炒作的中國人對當地房價的助推,未來是否會導致更大的矛盾,還有待觀察。

相比澳洲和加拿大,紐西蘭未來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20多年前,紐西蘭只有大概360萬人口,而今天人口已經迅速增長到450萬,其中增速最快的就是亞裔新移民(還有大量亞裔尤其是中國的留學生),今天亞裔已超過紐西蘭人口10%,很快會超過紐西蘭第二大族群土著毛利人的數量(第一大族群是歐洲裔尤其是英國裔)。

具體來說,中國和印度當仁不讓是亞裔移民中的兩個大戶,如今每年紐西蘭的中國和印度移民數量都已超過前宗主國英國的移民數,排名老大老二,另外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印尼等人口大國的移民也都在不斷增長。

亞太地區(東亞、南亞、東南亞)本就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一地區人口總數超過36億,即世界一半以上人口都集中在這裡。試想一下,假如未來這些國家中,哪怕一千個人中只有一個土豪或高知選擇移民紐西蘭,那也是360萬人,足以徹底顛覆紐西蘭的人口結構,讓紐西蘭從我們印象中歐洲白人移民佔主體的發達國家,變成白人和亞洲有色人種分庭抗禮的新局面。

如果主要不是從投資角度考慮買房,而是更多的考慮子女留學需求,則新加坡以及歐盟國家也可以考慮。

越是經濟不景氣的國家越是希望吸引到能給本國帶來投資的金主,儘管英國鬧著要脫歐,但英國數百年傳承下來的優質教育資源依然閃閃發光,趁著英鎊暴跌的機會,去英國買房也是一種值得考慮的投資策略。

而西班牙、葡萄牙等歐豬國家就更期待金主光臨了,買一棟50萬歐元的房子(也就300多萬人民幣,在北京上海市中心也就只夠買個小兩房),就能獲得居留卡,住的時間足夠長,就能申請永久居留權,再多住些時間就能申請入籍了。如果你已經積攢了上千萬資產,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未來去這種國家養老,每天觀美景、賞美女、品美食,絕對是人生一大享受。

5外匯資產

外匯市場的短期走勢是很難預測的,因為像英國脫歐這種黑天鵝事件真的很難提前準確判斷,但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本質上體現的還是兩國的經濟實力,長期看,經濟實力越強,經濟增速越快,本幣自然就會越發堅挺,反之亦然。

作為美元最大的對手盤,可以預見到,未來美元和歐元(英鎊)的較量中,長期看,美元依然會呈現出更加強勢的狀態,對中國人來說,為了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兌換美元計價的資產依然是最優選擇。

而從經濟基本面上看,日元並不具備長期走強的基礎,為了刺激出口,日本政府還有比較強的讓日元貶值的衝動,但每當全球經濟遭遇風險時,日元變成了和黃金類似的避險資產而價格上漲。從過去20多年來,全球出現風險事件時各國匯率變化情況看,日元是避險屬性最強的一個貨幣,甚至比永久中立國瑞士的瑞郎漲幅更大。

按磚家的說法,這是因為日本的國際收支平衡,利率和通脹率幾乎為零,錢放在國內不賺錢,日本老百姓習慣把錢拿到海外投資,而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動蕩,「渡邊夫人」們就會把外匯資產重新轉回成日元資產。久而久之,日元就成為了避風港貨幣,當大家都這麼默認的時候,其實日元已經變成了應對危機時的投機性貨幣。

而澳元、加元和紐西蘭元同樣在國際外匯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們都屬於資源型貨幣,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多年萎靡,這些貨幣的匯率也長期走弱,但我覺得這反而給我們提供了對以這些貨幣計價的資產,不管是股票還是房產進行投資的好機會。

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大宗商品價格長期走弱,這也打破了美林投資時鐘理論,但是不是資源的價格就會一直這麼便宜下去呢?

我相信不會。全球經濟總有走出泥潭的一天,資源價格也會有重新走牛的一天,屆時,你手裡的澳元資產或許就能獲得非常好的投資回報。

沒錯,澳元/加元與日元其實也形成了一組對沖貨幣:如果全球經濟變得更差,買日元會更安全,反之,全球經濟變得更好,買澳元/加元能賺得更多。

而人民幣則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今天的全球投資者其實就是在一攬子爛蘋果里挑選相對沒有那麼爛的,而人民幣則處於比美國甚至印度還要爛一些,但比歐洲和日本要好一些的尷尬狀態。

人民幣最近一年來的貶值,既有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信心減弱的因素,也有中國央行順勢而為,有意讓人民幣適當貶值以刺激出口,拉動經濟的因素。

而長期看,中國是必然要大國崛起的,人民幣是要出海去和美元、歐元一爭高下的,一個長期貶值的貨幣怎麼可能國際化呢?所以從中國的戰略目標看,我們的政府也是絕不會允許人民幣長期貶值的,而且我們的政府也有能力保證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所以對於眼下許多國人對人民幣貶值潮的恐慌,我覺得大可不必。

6黃金和大宗商品

雖然黃金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大宗商品,但在投資市場中,往往會把黃金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避險品種,而和以石油為代表的其他大宗商品區別開。

事實上,黃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也形成了一組對沖型的投資組合:經濟更差的時候,黃金容易上漲,經濟更好需求提升的時候,石油等大宗商品容易上漲。

短期看,黃金的投機機會更多一些,長期看,大宗商品的投機機會更多一些。

關於黃金和石油投資的問題其實非常複雜,許多荔枝都知道力哥並不看好黃金價格的長遠走勢,這個問題我以後再另外撰文討論。

12最後的總結

最後力哥想說,當今世界,各種政治經濟問題盤根錯雜,但歸根到底還是那兩個問題:如何創造更多的財富以及如何更好的分配財富。

表面上看,經濟解決前一個問題,政治解決後一個問題。但實際上,這兩個問題互為因果。

有時候財富創造足夠多了,就會把原來不合理的財富分配問題給帶掉,就像有些青少年發育的時候,兒時的一些疾病就會不治而愈。

有時候財富分配更合理了,自然就會刺激更多財富的創造。改革紅利說的就是這個事。

反之也一樣,財富創造的少了,就容易引發財富分配上的矛盾;財富分配不合理,也會導致大家無心創造財富。

所以拋開政治講經濟或者拋開經濟講政治都是講不透的,有時候還必須加入宗教信仰、地理環境、民族個性、歷史恩怨等文化層面的因素,才能把問題徹底講透。

而我們理財表面上看是在創造財富,實際上有時候是在創造財富(投資),你的投資既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也讓你變得更富有,但有時候則是在分配財富(投機),你通過投資理財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以別人損失一分錢為代價的。

作為理財師,我肯定希望人們多投資,少投機,這樣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但實際生活中,投資和投資很難分得那麼清楚,比如說你現在買房到底算投資還是投機呢?

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原因,更由於人性的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社會貧富差距不但不可能消失,還有可能會拉得更大。人都是理性自利的,如果以我的個人力量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前進方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識,洞察世界的走向,順勢而為,做出比那些無知的人更聰明的選擇,從而在激烈的財富分配競賽中佔得先機。

在蠻荒時代,你必須要讓自己的身體足夠強壯才能在殘酷的生存競賽中勝出,而今天,你必須要讓自己的大腦足夠強大才能在激烈的致富競賽中勝出。

在理財的世界中,知識的確就是財富。

不管在任何時代,能勝出的強者永遠是少數。但願我寫的這篇長文,能幫你在未來20年的投資理財競賽中佔得先機。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力哥理財》微信公眾號(lglicai),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dukept@126.com


推薦閱讀:

為了編一個架空世界,需要儲備一定的地理知識,都需要哪些?盡量詳細深入一些。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