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選學營銷之:定位的四種玩法
美國大選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
從初選到選出總統,歷經一年多時間,卻可能關係到未來八年的總統人選和未來數十年全球政治格局。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登記選民超過2億人,可謂參與者眾多。最大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党參選候選人共22個,在一年時間這22個人註定有一個人要征服這2億選民的大多數,贏取地球上最有權力的這份工作。
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能贏?在我寫下這行字的幾個小時以後,就能見分曉了。此時此刻,猜測誰能當選並無根本意義,我們還是回顧一下本屆大選的歷程,來看一看大選這場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究竟有哪些秘訣吧!
在大選結束前後的這幾天,我將回顧大選,完成這一個《看大選學營銷》系列的短文,通過大選,來看看在公共領域,營銷究竟是怎麼玩的。
那麼這個系列的第一期,我想談談定位。
營銷、廣告領域,無數人談定位,然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從業人員根本沒有讀過艾·里斯,傑克·特勞特所著的《定位》這本書。無數營銷人常常隨口說出客戶定位、價格定位、渠道定位這樣的「術語」,你一聽就知道他對「定位」是啥毫無概念,只是在賣弄一個術語辭彙。
用一句話來概括「定位」,就是「產品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位置」。定位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產品只有存在在消費者頭腦中,並且在頭腦中佔據了一個位置,才叫做定位。而如何進入頭腦,如何佔有位置,其實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營銷操作來實現的。
這種營銷操作,換一句容易理解的話叫做「貼標籤」。
定位是資訊爆炸時代有效的營銷手段之一。本次大選,兩黨的候選人和助選的媒體都使盡了渾身解數,使用定位手段。簡單回顧一下這次大選,主要的定位手段有四種,候選人靈活運用這四種手段,樹立自己的形象、打擊對手、鼓動選民、爭取勝利。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定位手段的用法:
第一種定位方法叫做「給自己定位」。
初選的殘酷之處在於,參加者眾多,而從眾多參加者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兩黨推出了22個候選人,這些人也都算是成功人士,在各自的行業都有成功建樹,但是對於選民來說,如何從22個成功人士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進入決賽,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就要求候選人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包裝出一個選民可以識別的形象,讓選民記住自己,並且為了這個形象支持自己。
給自己定位,不是說「我是下一位總統」這麼簡單,給自己定位要靠一個受眾接受和認可的標籤和候選人發生關聯,產生認同,然後贏得定位,並且在最終取勝。
給自己定位,是告訴選民,我和別人是多麼多麼不同,然後你一定要記得我哦。
初選階段,比較有趣的定位包括:
1、桑德斯:「反建制派」的定位。告訴大家,我是一個不一樣的政治家,我是挑戰者,我是革命者;
2、小小布希的定位:不一樣的布希。為了擺脫大家對「第三個布希」的反感,小小布希推出了【Jeb!】這個標誌和形象,告訴大家,我是親民的、不一樣的、更年輕的、新的……布希……
3、希拉里:第一個女總統。「第一個」是定位理論中很牛逼的一個操作。佔據第一個往往能夠贏得深刻記憶。既然上屆奧巴馬憑著黑皮膚能夠贏得「第一個黑人總統」的位置,為什麼我不能憑著性別贏得「第一個女總統」的職務?
4、泰德·克魯茲:強硬的保守派。極端保守的形象是泰德多年政治生涯的積澱,站在對手的行列中,告訴共和黨人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共和黨、是一個絕對的共和黨、是一個純粹的共和黨,也許能贏得更多的選票;
5、馬科·盧比奧:古巴裔候選人。拉丁血統越來越成為美國民族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一個非裔美國人可以當選,一個古巴裔美國人也可以當選。
6、卡莉·菲奧里納:唯一的女性共和黨候選人。這個定位偏弱。既然已經有了一個「第一個女總統」,那麼一個「女性的共和黨候選人」還有什麼意義?
7、唐納德·特朗普:成功者。特朗普宣布參選的時候,做的第一個聲明是著名的「I『m rich, I『m very rich.」但是在定位操作上,這個宣言不僅僅是「哥是個有錢人」那麼單純,它背後隱含的意思是「我是成功者,我有實力」。成功者這個標籤也是特朗普四十多年來一直營造和維護的標籤。
通過這些標籤和定位的思路,你是否能理解,定位的遊戲是怎麼玩的呢?
定位不是簡單地告訴對方說「我是最好的選擇」,而是尋找消費者頭腦中的那個空白區域,給自己貼一個恰當的標籤,讓自己成為最適合那個頭腦中空白區域的人。這就是定位。
而這些人的操作,有些成功,有些則不成功。比如盧比奧的「古巴裔」,這到底是什麼鬼?還有卡莉的「唯一的女性共和黨候選人」,這是婦聯主席參選的口號嗎?
標籤要短、要清晰、要有明確主張。希拉里的標籤清晰而明確,第一個、女、總統。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的地位,都說的很清楚。桑德斯的「反建制派」也很清晰:現在政治已經被你們玩壞了,那就換我來。克魯茲的「強硬的保守派」,這個標籤說不上好,但是至少對他本人的形象和履歷來說是清楚準確的,而且劍走偏鋒的定位,會贏得最核心的共和黨的支持,實際上在初選中,克魯茲也走得非常非常遠。
特朗普這一階段的標籤不算很好,但是符合他的經歷和形象,也深入了人心。而一個「成功的富翁、成功的企業家,看起來也許不是來開玩笑的」,這種印象,也給自己有所加分。
最要命的是傑布布希的定位手段:什麼叫不一樣的布希?到底你是布希還是不是布希?兩位布希前總統留下了很多政治遺產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政治包袱,傑布又想繼承遺產,又不願意扛著包袱,做了個Jeb!的標誌,整個把自己弄成了里外不是人的豬八戒,最終被特朗普抓住了痛腳。
定位要果斷,要大膽取捨,要尋找自己的貼切的區間,然後先強力地佔據這個位置,圖謀下一步的發展。
第二種方法叫「給別人定位」
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給自己定位,能有效佔據消費者頭腦中的空白區域,牢牢抓住消費者和選民。但是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說清楚自己是誰以後,還要說清楚自己為什麼更好。這個時候,就要把自己和別人區別開了,這種拉大距離的定位方式,可以稱之為「給別人定位」。給別人定位和給自己定位可以同時進行,比如桑德斯的「反建制派」定位,就不僅僅說清楚自己是革命家,還說清楚了別的候選人都是老油條老政客。
希拉里的「第一位女總統」,也清楚地傳達出「他們是男的,我是女的」這樣的區隔,進而暗示「無數年來男性壓迫女性,這是不平等的」,然後要求「女性都投我,有良知的男性也要投我」的效果。
克魯茲的「強硬的保守派」,則凸顯了其它競爭者的「不純粹」和「軟弱」。
特朗普的「成功者」則還可以暗示其它人不那麼成功。
小小布希就很尷尬。「我是不一樣的布希」分明只是和另外兩位沒參選的布希競爭的感覺。
所以給自己定位、給別人定位,有時候是一回事。通過確立自己的位置、給其它人重新安排位置,可以 讓自己更有利。
第三種方法叫「給敵人定位」
中國的廣告法規定不得發布比較性廣告(和諧社會嗯?),美國的相關法規則規定,只要你有證據能證明,就可以發布比較性廣告乃至攻擊性廣告。給敵人定位,就是這樣的手段。
在中國,近年來給敵人定位最著名的案例應該是董明珠姐姐宣稱某米+某的,都是小偷。不過這個說辭並沒有解決大問題,因為沒有深入人心。
大選中,特朗普則是給敵人定位的高手。
特朗普給敵人定位主要手段是起外號,其實就是貼標籤。這個外號短小精鍊,所以很快深入人心。比如,他說Jeb Bush是「軟弱的Jeb」,給Ted Cruz的綽號是「撒謊的Cruz」,前者秒殺,在初選第一階段就把這個花費了1億多元的總統兒子+總統弟弟給懟回家,估計下半生只能唱「哥哥爸爸真偉大」了,後者則貫穿了初選,讓Ted鎩羽而歸。
給希拉里的綽號,則是著名的Crook Hillary,騙子希拉里。結果是希拉里深陷泥沼,一直到今天也是揮之不去的陰雲。
當然,特朗普也收穫了對手的定位,比如種族主義者特朗普、歧視婦女的特朗普等等。但是一則這些口號過於分散,二則這些定位和他本人的契合度還遠遜於軟弱的傑布、撒謊的克魯茲、騙子希拉里那樣,而且用詞沒有如此短小精幹朗朗上口訴諸情感,所以在這方面,特朗普略勝了幾籌。
第四種方法叫「調整定位」
大選全程跨越一年多,中間變化不斷高潮迭起,最初的定位很快就不再好用。所以候選人需要根據變化適度做定位調整。
調整定位最起碼的原則是不能有大幅度的變化,要變,但是不要根本改變之前的形象,而是對此前的形象有所深化或者強化。
所以在「有錢人=成功者=能夠領導大家帶來就業」這一邏輯後,特朗普推出了自己的競選宣言「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美利堅崛起」。很好很強大,這個階段,他的定位自然就成了「帶領大家走向輝煌的人」。
反觀希拉里,從初選到對決,由於受到太多影響,背了太多包袱,口號變得多,定位也逐漸模糊。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這樣幾次轉變:
1、反對特朗普的人。(Love Trump Hate)
2、女總統。(I『m with Her)
3、我沒病,我能行(Strong Together)或者可能是「俺有經驗,馬上就能幹活?」
當對方宣稱要重塑輝煌的時候,希拉里始終不能給出一個更有信心的口號,不能給人看到一個更值得信賴和依靠的形象,也難怪自從兩黨大會開始,選情一直膠著了。
早期女總統的定位很清晰很明確,到了後期難以讓人忘記,又沒有辦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升華,難免後期的形象模糊,深陷各種新聞和輿論的左右而不能自拔。
還有半個多小時,大選的就會塵埃落定,簡單回顧了一下大選定位的玩法,其實也是熟悉一下營銷定位的操作。大選是特殊的營銷、是更激烈的營銷,大選的過程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們回頭再聊。
下一章,我們講一講如何起名字。
相關鏈接:
特朗普使用的是什麼競選策略? - 甄昊元的回答
推薦閱讀:
※三千里奔襲始於足,十萬人社群正當生
※宗慶後: 現在, 我們這些老江湖, 都不知道怎麼做廣告了
※上海來福士廣場出現一台會「演奏音樂」的縫紉機
※這年頭,憑藉單純的愛與堅持,是否還能打動女人?
※作為一枚新鮮的社交文案,知乎上有哪些大V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