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之上
用戶滿意度常常是作為用戶是否忠誠的指標,體現出用戶的再購買意願和服務達到用戶預期的能力。然而,滿意是否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呢?
很多企業已經發現,滿意並不能保證用戶的忠誠。用戶也許會很滿意,但是在下一次選擇的時候用戶仍然會有可能選擇其他的商家。
比如,你去海底撈吃一頓火鍋,大多數情況下,你可能會對服務整體質量表示很滿意,但是下次你再準備出去吃飯的時候,你還會選擇海底撈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畢竟吃飯的選擇太多了(當然,你選擇海底撈的概率會更高一些)。然而,海底撈應該是餐飲服務行業中用戶滿意度最高的餐廳之一了,但是,這麼高的用戶滿意度也不能確保用戶的忠誠。
滿意之上,用戶還有什麼樣的訴求呢?下圖是在滿意之上的用戶訴求模型
包含用戶滿意,我們可以將用戶的訴求分為六個層次滿意:用戶是以交易的心態在理解消費行為,並認為這次行為達到了其預期的目標,收益符合其付出成本。用戶以理性的心態基於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待本次行為,並認為因為其性價比高,而願意再次消費,用戶並沒有強烈的感情波動。
喜歡:喜歡與滿意相比,用戶在消費過程中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環節產生了正面的感情色彩。在這個階段,性價比並不是絕對的,用戶基於其個人的好惡,甚至願意用一定的高價來購買,也就是說用戶因為對消費產生了快樂情緒,而願意為此付出一定的溢價。
認同:認同與喜歡相比,則是又更進一步了。如果說喜歡更多是一種本能,那麼認同則體現出一種基於思考的判斷,因此,認同相對於喜歡而言,不會是一種短期的行為,而是一種更長期的價值觀層面的接納,基於認同條件下的忠誠會有更長期的持久度。
參與:參與和認同相比,則是表現在行動上的差異。基於認同的基礎上,用戶在消費過程中不僅僅作為使用者,更作為價值的部分創造者參與其中。用戶對於理念的認同通過行為表現出一種實質的配合。
盲從:盲從則是進一步的參與。在這個階段,用戶的行為開始變得與其認同的理念高度吻合,用戶開始講其認同的理念與其他理念高度區隔開,並且接受一種非此即彼的任職,開始接受一些極端的行為。盲從和參與相比,參與更多的體現在一種理智的行為,而盲從則是一種偏非理智的行為。
主人翁:盲從進一步加深則是進入到主人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用戶的盲從進一步加深,不僅僅是聽從,而且會演變成補充完善。針對理念中的矛盾或者缺陷,用戶會自行進行修補完善,或者進行解釋。同時用戶還會主動吸引其他用戶的加入,或者與不認同的用戶進行爭論。
舉個例子:
你去聽一個歌手的演唱會,
如果你覺得他唱歌很好,沒有假唱,沒有失誤,你會感到「滿意」;
如果你覺得他人長得很帥,而且歌唱得好,你會感到「喜歡」
如果你從小聽他的歌長大,歌詞中的內容唱出了你的心聲,你會感到「認同」;
演唱會你不僅花了正常的價格購買的門票,並且買了一些周邊,這是一種「參與」;
如果你從黃牛哪裡花10倍的價錢購買了門票,並且對於歌手的所有周邊都有購買,歌手宣傳什麼,你就買什麼,這就是「盲從」;
最後,如果你自己親自組織歌手的「後援團」,幫助歌手管理粉絲,進行粉絲教育和宣傳,這就是「主人翁」。
顯然,這六種不同的狀態下,用戶的行為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層次越高,用戶的忠誠度就會越大。如果進一步分析這六個層次,可以發現這六個層次的劃分主要是由三個維度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個維度是用戶偏好的表現方式,主要是基於態度還是基於行為的差異;
第二個維度是用戶偏好的理智程度,是一種理性的思考還是一種感性甚至於神經病一樣的態度;
第三個維度是用戶對於偏好的主動程度,是基於消費中的被動接受,還是在消費中增加了主動調整和主動改變的成分。
最低層次的滿意表現出一種被動接受,理智的態度。而最高層次主人翁則表現出一種主動適應和主動調整改變,甚至於外人看會感覺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總的來說,在滿意之上,用戶的層次越高,用戶的行為和態度就會越忠誠,並且越有可能花更高的溢價進行購買,或者產生更衝動的消費行為。
所以,滿意並不是終點,要想實現用戶的絕對忠誠,滿意只是一個起點,滿意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微信公眾號:銳合金狗眼,與本專欄同步更新!
推薦閱讀:
※【連載3】設計師如何入行-設計師入門與成長之路
※【UXRen譯#132】移動優先:做好手機APP的6個最佳實踐原則
※在中興通訊,用戶體驗設計工程師的發展空間怎麼樣?
※極光日報 第 173 期 | 2017 / 5 / 10
※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