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贏地球反擊戰,但諾亞方舟在何方
文/寶木笑
《獨立日》是我最喜歡的科幻電影之一,永遠記得當年看第一遍時候的震撼,劇情和特效都堪稱完美,那遮天蔽日的外星飛船,那從天而降的光束,當然還有讓人內心激蕩的全人類團結起來共御外敵的氣勢如虹,現在想來都回味無窮。今年《獨立日》的續集上映了,很遺憾,像《異形》那般的續集神話沒有再現,影片風評不佳,但仍然感謝福克斯公司為我們這些當年的粉絲繼續講了故事。
資源,是外星殖民者入侵的目標,看來不管是在科幻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這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這個話題交給一位日本學者來闡述,顯得別有意味,在那個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因為「資源」二字而帶來的恩怨情仇並未走遠,日本的資源、糧食問題研究所創立者,資源問題資深研究員柴田明夫撰寫《圖解世界資源真相》,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憂患意識的延續。日本的學者很有「匠人精神」,柴田明夫對全球資源狀況進行了全景式掃描,用50 余張圖表,一目了然地展示出石油、礦產、水、穀物、森林等資源的蘊藏量、消費量、價格波動及發展趨勢,試圖透視紛繁複雜的世界局勢,從中找到能源發展利用的規律:當前資源市場的危機和問題就是資源枯竭和全球溫室效應這兩大不可逆轉的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資源爭奪戰,並引起「資源價格均衡點」的劇烈震蕩。
這是一本論文式的著作,論據的翔實自不待言,然而好的論文繞不開對論點的邏輯推演,特別是對趨勢的預測和意義層面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我們放開眼光的話,也許會收穫更多。
◆ 資源的經濟屬性及非理性
柴田明夫的高妙不在對資源進行學術剖析方面,而是如一位全科醫生般對資源這一問題進行了重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從價格、市場等經濟屬性入手,全面深入解讀資源問題,開篇引用2008年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微觀經濟學》便已然對全書定下了基調。
最精彩的是引入「使用強度」這一概念,從此入手分析全球經濟和資源價格。如果把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均資源消費量繪製在一張圖上,就可以得到一個反向的拋物線,發達國家的人均資源消費量較高,但由於經濟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即使繼續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也不會大幅增長,這就是使用強度低,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資源的需求量相當驚人,也就是說例如「金磚四國」這樣的經濟體將在「使用強度」的高位運行。在這樣的前提下,資源的稀缺性、國際金融資本的瘋狂逐利性、技術開發的滯後性等因素將共同托高資源價格,徹底結束資源的「低價時代」。
在邏輯上,柴田明夫完成了閉環,新經濟體無法及時產業升級,「使用強度」居高不下,這是沒有「節流」,資源科學的發展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和資源本身的稀缺性導致「開源」困難,資源的困境是必然的。而國際原料商品市場的無標準混亂,國際對沖基金的喪心病狂等因素都加劇了資源問題的非理性,這又給資源的困境雪上加霜。可以說,即使在全書的後半部分作者展望了未來資源問題的發展前景,但全書在根骨層面已然帶有了日本人特有的悲觀和憂鬱,這種悲觀和憂鬱體現在資源問題上卻並非可笑,而是可敬的。
◆ 資源的政治屬性及排他性
如果非得要調侃經典,我只能說,外星殖民者真心不長眼啊,我們自己為了資源都已經刺刀見紅了,您還來這兒嘎達湊什麼熱鬧,您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資源對人類而言,從來就不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意味著更多。
「盡信書不如無書」,作者說「資源民族主義」是指資源國把本國資源儲藏起來的做法,為此我特意打電話給一個政治學的師兄,雖然人家是研究馬哲的,但仍然讓我很開眼界。如今的「資源民族主義」除了柴田明夫書上一筆帶過的資源豐富的發達國家,其實在拉美、非洲部分國家以及蒙古越南等國更明顯,一般是中左和左派政府上台以後,強調資源產業的國有化,修改礦業法規,提出政府占乾股,提高國有企業參股比例,調高資源稅率和權利金,推翻前政府已達成的協議,重新談判,甚至威脅將外資投資成果收歸國有,做法雖然流氓了點兒,但也無可厚非。
在弄明白這個事情後,再去看柴田明夫給中國按上的「新資源民族主義」的稱謂,就不知不覺有點兒嘴角下撇了,作者說中國是經濟大國和資源大國,因本國資源不能滿足旺盛需求而積極引進海外資源作為國策,成為新版的「資源民族主義」。而2008年之後,我們國家的資源戰略確實開始了調整,也就是柴田明夫總結出的中國資源戰略的「三大支柱」:一是保證國內外的供給量。將大量未經勘探開發的煤炭、石油等資源列入開發計劃,同時積極開展與非洲、中東、中南美、澳大利亞的合作;二是國家資源儲備,將本國能自給自足的煤炭、鎢、稀土類元素等儲藏起來,同時進口國內蘊藏量無法滿足的石油、銅等作為國家戰略儲備,近年來將大豆、玉米等也被納入戰略儲備的對象;三是鼓勵節能,減少需求,努力升級「兩高一資」的產品結構,減少每單位GDP的能源消耗量。雖然整體上對柴田明夫先生依然崇敬,但單就這個問題,確實在邏輯上有點兒牽強,根源就是對「資源民族主義」的定義方面,作者先是從資源儲存這一個單一因素定義這一概念,這本無可厚非,然而對我國的做法卻採用了政治學角度,這在邏輯上有些不通。
但這更印證了在資源問題上,在資源政治屬性的大環境下,沒有人不是排他的,柴田明夫先生曆數了澳大利亞、前蘇聯、中國、美國等國在資源問題上的爭奪,提到本國也只是詳細指出了諸如石油等資源的波動給日本經濟社會帶來的動蕩,卻未提及日本對全球油氣資源的幾次抄底,更未提及如果按照他「資源民族主義」就是將本國資源儲藏起來的定義,日本在資源問題方面才是真正的此中高手。日本很早就在海外物色和建立自主開發石油的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取得了沙特海夫吉海上油田的開發權益,此後在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建立了數十個開採基地,遍及世界5大洲,更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日本如今仍然是世界第一的能源儲備國……
上世紀90年代,塞繆爾?亨廷頓撰寫《文明的衝突》,預測了21世紀的衝突模式,而美國安全專家邁克爾?T?克萊爾則寫了《資源戰爭:全球衝突的新場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21世紀頭幾十年,戰爭將不是圍繞著意識形態,而是圍繞著資源而進行,各國對石油、礦石等戰略性物資大規模競爭的結果,必然是普遍的地區不穩定,特別是那些資源豐富而又長期存在主權爭端的地方,如波斯灣、中亞和非洲的一些地區。資源的政治屬性將越來越強化,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 我們的未來和諾亞方舟
從資源的科學層面,柴田明夫是令人敬佩的,全書對資源的未來開發方向把握的異常準確。作者敏銳地指出,近年來資源價格的不斷攀高,以石油、煤炭等地下資源為依託的20世紀的發展模式已然達到極限的預警,如果任由發展,地球將形成人類無法控制的狀態。從整個資源開發的角度,人類必須儘快從「地下系」向「太陽系」的轉變,要大力發展綠色新政、太陽光發電、太陽能發電、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以太陽系能源為依託的新型發展模式。作者舉了本國的例子,自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後,日本修正決定日本能源政策的「能源基本計劃」,試圖找出各種發電方法的最佳組合方式,包括輸電網和配電網的協調,加強節能,開發太陽光、風力、小水力、生物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化石燃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對核能的依賴程度等。總之,能源的開發方式和技術層面已經進入了變革的時代,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也在生活中得到很多感受,可以說,如果單單從技術角度來講,人類未來的能源前景雖不光明,也絕非一片黑暗。
然而,能源已經是並且將永遠是一個混雜著經濟屬性和政治屬性的綜合概念,絕非技術層面那樣簡單。以本書為例,柴田明夫是一位很有危機感的學者,對中國的態度也很客觀公允,然而在其翔實數據論證了石油危機對日本的巨大危害的同時,日本的朋友們怎麼會不知道中國的石油自給率在2010年已降至40%,2025年將降至25%,短期我們的能源「使用強度」仍會高位運行,我們的石油進口量未來將不斷激增,他們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人類在資源開發問題上的科學瓶頸還未有絲毫鬆動,資源的經濟和政治戰場早已硝煙瀰漫,而因為資源爭奪而引發的真實戰爭從未停歇,我們將何去何從……
為了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大洪水災難,諾亞方舟建了120年。
魯迅先生說,在《葯》里,他在「夏瑜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只是故意加上一個「光明的尾巴」。
但我不知道,在資源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諾亞方舟在哪兒,我只知道資源問題那「光明的尾巴」絕非「綠色革命」和「可持續發展」那樣簡單,人類還是從心理上輕視了資源問題同時高估了自己的道德底線,下一場地球反擊也許就將發生在諾亞方舟的船艙……
—END—
推薦閱讀:
※[方法論] 如何閱讀一本書?
※北漂青年祥子傳——《駱駝祥子》
※半個月讀完這三本書後,我得到的幾點感悟
※你做過哪些看似很安全實則很危險的事
※你住隔壁你姓王